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一般不要长时间一个姿势的,定时起来活动,睡觉时注意不要睡较高的枕头。
(来源:文章屋网 )
1.1 人体生物力学的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的7块颈椎骨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向前突出的颈弓。低头时颈弓的角度将减小,此时,每两块颈骨体的受力状况与正常情况不同。
2)人在长期低头时,颈部要收缩紧张而产生向后向下的力去平衡头的重力矩。长年累月伏案工作、读书、电脑操作等,会造成长时间颈部肌肉、韧带紧张和疲劳。
3)低头时颈后肌群的持续紧张会导致两种效果:一是头部的血液、组织液代谢受阻,原因是供应脊髓、椎骨和相关肌肉氧气和养料的血管受压迫;二是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使肌肉、肌腱及腱膜受损。
1.2 睡眠 不良的睡眠,不适宜的枕头厚度、弧度,可使颈椎整晚处于前屈、侧屈的状态。
1.3 外伤 不适当的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等也可导致颈椎损伤。
2 颈椎病的动力学疗法作用
动力学疗法可使原来关闭的毛细血管开放,大大增加了微循环的血流量,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血运得到改善,使原来变硬的组织因营养改善而逐渐变软,动力学疗法可以促进淋巴的流动,有利于关节内血肿、组织水肿的吸收[1]。
3 动力学疗法的基本原理
3.1 改善循环
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中大部分的毛细血管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只有少部分毛细血管呈扩张开放状态且有血液通过,以维持我们日常的生理需要。
2)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数量大约为31~270根/mm3;运动后毛细血管被刺激而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的数量可达1 800根/mm3;如配合动力学疗法,则会进一步增至3 000根/mm3[2]。
3)能量与营养物质是外伤、病变组织修复及细胞活动的基础。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增多,提高了局部血液灌注量,给局部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加快了康复的速度。
3.2 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1)正常人体肌肉占人体体重的 35%~41% ,通过锻炼后,肌肉重量可增加到体重的 45%~55%。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
2)经过锻炼后,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会成倍地增加,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颈部肌肉通过锻炼,会变得强健有力,使得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2]。
3.3 增强颈肩的灵活性和活动度 颈椎病、肩周炎等颈肩痛患者,多会因关节僵硬而活动受限。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肌肉活动的协调性。3.4 松解粘连
1)颈椎病的患者,由于疼痛而减少了局部的活动,肌肉、滑囊、关节囊、肌腱、腱鞘等就会发生粘连,进而加重了症状。
2)动力学疗法一方面对肌腱、韧带等组织直接拨动及牵拉,可机械性地将粘连分开,另一方面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液的流动,组织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恢复了组织的功能。
4 体疗
4.1 定义 体疗是体育疗法的简称,它具体指人们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进行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锻炼,并达到祛病除疾,无病康寿的理想境界[3]。
4.2 体育疗法的作用 体疗康复对颈背部进行肌肉锻炼,可增加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可恢复及增加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的僵硬;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达到巩固疗效及减少复发的目的。
4.3 方法
4.3.1 颈部肌肉的静力训练 取俯卧位,将胸廓移出床缘保持头颈平直1 min,然后左、右侧卧,同样保持头颈平直各1 min为1组,6组/次,1次/d,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66-02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它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在治疗方面西医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弛剂及镇静剂等药物治疗,严重者采用手术疗法[1],另外还有理疗法、推拿疗法、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疗效较巩固等特点,现将近10年的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的现状
唐氏[2]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颈椎病725例。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流泪者取风池、C2~4夹脊、肩中俞、大椎;心烦、胸闷、易怒、咽痛者取C5,6夹脊、至阳、肩外俞;手臂麻木、上肢抬举后展困难、下肢行走不便者取C5~7夹脊、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秉风、肩贞、手三里、大椎。每次取2~6个穴位,间隔4~5周埋线1次。经1次治疗痊愈者85例,2~3次治疗痊愈者361例,3~5次治疗痊愈者126例;显效53例,有效68例;无效32例。治愈率78.8%,总有效率95.5%。
徐氏[3]取夹脊C2和夹脊C7埋线治疗颈椎病150例(颈型22例,神经根型76例,椎动脉型35例,脊髓型11例,交感型6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愈显率80%,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最为明显,对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最好,对椎动脉型次之,对交感型和脊髓型为差。该法对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法。
徐氏[4]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治疗颈性视力障碍48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一般15天后行第2个疗程。经1~3次埋线治疗后,痊愈2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
蔡氏等[5]取颈肩部压痛点或放射学提示的增生椎体两旁的夹脊穴埋线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48例(颈型68例,神经根型80例)。每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其总治愈率为64.1%。对治愈者经6~12个月随访无复发。
哈氏[6]取患椎夹脊穴为主埋线治疗颈椎病60例(颈型22例,椎动脉型15例,神经根型23例)。配穴:颈型加大椎、大杼;神经根型加大杼、肩井;椎动脉型加完骨。需做2次埋线,间隔3个月。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其治愈率为75%,明显高于针刺对照组33%的治愈率。
徐氏、汪氏[7]等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埋线治疗颈椎病120例(颈型18例,神经根型66例,椎动脉型25例,脊髓型8例,交感型3例)。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94.2%,明显优于对照组85.8%;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最为明显;本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最好,对椎动脉型次之,对交感型和脊髓型为差;本法对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埋线疗法对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较巩固。
徐氏[8]取双侧夹脊C5和大椎穴埋线治疗颈性眩晕68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其愈显率为80.9%,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81.7%,且病程1年以内疗效最好,1~2年次之,2~5年较差。
徐氏、江氏[9]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埋线治疗颈性血压异常55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一般15天后行第2个疗程。结果经1~5次埋线治疗后,临床痊愈32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治疗前后血压有显著性变化。
王氏,李氏[10]取大椎穴(顽固者可加陶道穴)用电针、埋线和穴位注射结合治疗颈椎病235例。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2次,平均1.5次。
欧氏、李氏[11]取大椎、病变椎体夹脊穴为主穴,大杼、肩外俞、肩井、压痛点为配穴,挑刺埋线治疗颈椎病98例。挑刺埋线每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明显优于对照组84.0%。挑刺埋线疗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最好,椎动脉型次之,交感型和脊髓型为差,且对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较巩固,具有取效迅速、有效率高、远期疗效巩固等特点。
李氏[12]取双侧C3、C5夹脊穴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半个月左右行第2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明显高于对照组82.89%。
徐氏[13]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埋线治疗颈性视力障碍50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推拿治疗的对照组86.67%。其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最为明显,且埋线疗法对颈性视力障碍的远期疗效较巩固。
刘氏、李氏[14]取患侧颈椎夹脊3~7(脊突旁开1寸处)、肩井、手三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70例。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15天,埋线1周内要求不要洗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8%,明显高于对照组48.2%,但总有效率90%低于对照组100%。31岁以下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31岁以上的患者的治愈率,1年以下病程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1年以上病程组的治愈率。
吴氏[15]运用小针刀配合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8例,其采用小针刀松解剥离术和穴位埋线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64例,显效38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3%。
2 讨论
埋线法治疗颈椎病研究的开展还相当局限。从已发表的论文看,绝大多数来自湖北鄂州市优抚医院。存在的问题:(1)治疗方法单一,取穴较局限。统计文献中,仅有4篇分别采用埋线结合手法、挑刺、小针刀的疗法,其余全部采用单一的埋线疗法。仅有3篇结合了远部配穴,其余皆为单取颈部夹脊穴。(2)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不便于对照。统计文献中所采用的疗效标准描述均不一致。(3)统计文献中,多数文献是对各种症型一起进行治疗,仅有4篇文献是针对某种症型进行治疗。但其治疗方案却是单一的,没有进行各种症型辨证治疗。(4)现有埋线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中多为临床研究而没有发现实验原理的研究。统计文献全部为临床研究。
埋线治疗颈椎病虽然其仍然存在着痊愈率不高,特别是对年龄大、病程长的患者。但其有自身的特点,疗效是值得肯定的。在今后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各种症型进行分别研究,采用不同的取穴、不同的针刺方法,以筛选出各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2)取穴应局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以在治疗颈部局部病变的同时更好地减除远部局部的症状,更快的减轻患者的痛苦。(3)在治疗过程中应多种治疗手段结合使用,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如结合推拿可调整患者的颈椎后关节紊乱,解除局部肌肉痉挛。(4)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机理研究,以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如可结合神经分布对同型颈椎病进行不同针刺手法的研究。(5)另外,可结合西医的药物疗法,将羊肠线在药物中浸泡后再植入穴位,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弛剂及镇静剂等。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Slipman,Curtis W. MD; Lipetz,Jason S. MD; DePalma,Michael J. MD; Jackson,Howard B. MD . Therapeutic 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in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ally Induced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ar Pa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04,83(6): 446-454.
[2] 唐淑琴.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725例.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58-358.
[3]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杂志,1996,5(3):8-9.
[4]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性视力障碍48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7,17(11):679-680.
[5] 蔡全辉,张志渝.手法结合植线治疗颈椎病148例.新中医,1998,30(1):27.
[6] 哈志国.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颈椎病60例.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1):34-35.
[7] 徐三文,汪厚根.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8,18(5):267-269.
[8]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性眩晕68例.国医论坛,1997,12(4):42-43.
[9] 徐三文,江卫军.穴位埋线治疗颈性血压异常5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7(4):26-27.
[10] 王玉明,李勃.大椎穴新用附235例颈椎病(N根型)临床报告.甘肃中医,1999,12(5):44-46.
[11] 欧广升,李金香.挑刺埋线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4):24-25.
[12] 李滋平.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新中医,2000,3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