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压疮护理的研究

压疮护理的研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压疮护理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压疮护理的研究

篇1

结论 采用纯中药九华膏外用治疗和清创消毒,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压疮;护理;新方法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容易发生感染,一旦恶化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这会导致死亡,因此,积极防治压疮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外防治压疮的方法很多,不少护理研究工作者研究出许多很多疗效较好的防治方法,如滑石粉治疗II期褥疮、贝复剂喷雾加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II期及III期褥疮等。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对54例带压疮入院的病人进行我院自己研制的外用中药九华膏治疗,并与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54例进行比较,发现此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疗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108例压疮病人男80例,女28例,年龄50~85岁,平均69.4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对54例带压疮入院的病人进行我院自己研制的外用中药九华膏治疗,并与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54例进行比较。

1.2.1 实验组(1)消毒及清创II期压疮一般周围皮肤红肿热痛有水泡形成,有时水泡自行破溃,若水泡完好,可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剪开水泡,周围皮肤用0.5%碘伏常规消毒;III期压疮组织模块边部红肿、硬、创面渗出液增多,严重时有黑色的坏死组织,创面用0.9%盐水棉球擦洗分泌物,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如有黑色的坏死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切除黑色坏死组织,用3%双氧水冲洗,再用0.9%盐水清洗创面,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3]。(2)换药创清及消毒后将九华膏置压疮创面上,外用无菌纱布包扎,如果创面较大,也可每日更换2次。创面避免受压,以保证整个创面覆盖九华膏,用覆盖泡沫的橡胶海绵垫等架桥,使压疮部位悬空,使创面避免持续受压,同时给予必要的全身营养支持,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干净和干燥。

1.2.2 对照组 II期压疮:可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剪开水泡,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III期压疮:创面用0.9%盐水棉球擦洗分泌物,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如有黑色的坏死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切除黑色坏死组织,用3%双氧水冲洗,再用0.9%盐水清洗创面,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3]。每天消毒一次,即2~4h翻身一次,局部避免受压,加强营养,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均治疗20天后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定疗效指标评定(肉眼观察),其中愈合和显效记显效率,愈合、显效、有效记总有效率。(1)II期愈合:渗出消失,红、肿、热、痛消失,局部组织完全恢复;显效:渗出消失,创面干燥,仍有红、肿;有效:渗出减少,红、肿、热、痛存在;无效,发展为溃疡期。(2)III期愈合:溃疡结痂并脱落,局部组织完全修复;显效:溃疡结痂,溃疡面积缩小;有效;溃疡面积缩小变浅,渗出减少;无效:局部无变化或加重[1]。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见表2、表3。II期压疮实验组例数30例,显效率9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3例,显效率54.5%,总有效率75.8%,III期压疮实验组例数24例,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5.8%,对照组21例,显效率47.6%,总有效率57.1%,经X2检验,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我院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请教本院资深专家全面分析了压疮的发病机理,综合药效,经济、制取和使用等诸多因素,从众多中草药筛选[4]、组方,以滑石粉、月石、龙骨、川贝、海螵蛸、 冰片、乳香等制成九华膏外用药膏。九华膏是纯中药外用药膏,具有消炎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方以乳香活血止痛、消肿、收敛生肌;龙骨吸湿敛疮;冰片消热、止痛、防腐、止痒;川贝清热散结;滑石粉吸附收敛;海螵蛸收敛止血、收湿敛创;月石清热解毒、消肿防腐,以上诸药配合的相得益彰、消炎止痛、腐生肌的作用更明显。外用九华膏后,使创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渗出物吸收,消除肿胀,促进肉芽生长,增强组织修复和再生,加速创口愈合。经临床观察(X2检验),九华膏治疗牙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比常规护理好。

4 结 论

压疮是长期困扰护理界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多年试图突破的课题,本药尽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其疗效实显著的[2]。九华膏至于创面,病人感觉舒适,无痛无刺激,换药时与伤口不粘连,有利于更换,减轻病人换药时的痛苦,予以九华膏治疗压疮值得推广。我院经临床观察外用九华膏还可以治疗脓肿,内外痣、混合痔、烫伤效果也较好。

【参考文献】

[1] 陈美萍,夏程美,马文央.贝复剂喷雾加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2期及3期褥疮疗效观察.护理研究,2004,18(3):435.

篇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我国卫生部在等级医院评审和质量检查中把压疮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长期以来,它始终是护理领域专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外医学专家认为:压疮是能够避免的,护理不当会导致压疮,但是压疮发生的原因不能全部归结于护理不当。压疮长久不能治愈,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威胁到患者生命。但是通过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如何加强对压疮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是防治压疮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在临床压疮护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压疮的现状

1.1压疮定义的更新

随着医学的进步,在2007年,压疮的定义被重新更新为“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为压力、摩擦力以及剪切力而引起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定义的更新让护理人员更加明确是三力(压力、摩擦力以及剪切力)的联合作用,形成压疮。

1.2压疮的发生率

日本住院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为5.9%,美国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3.0%-6.0%。全部患者中27%-86.3%的患者为脊髓损伤,而且大多数是老年人。根据研究表明:在日本86%的截瘫患者中有17.9%会发生难治性压疮。国内外医学相关报道,一般医院的压疮发生率为3.1%-14.1%,住院老人压疮的发生率为11.0%-26.0%,危重症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24%左右。

2压疮形成原因

2.1压力、剪切力以及摩擦力原因

国内外很多医学专家研究证明: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压力持续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压疮。当9.33kPa的压力持续超过2小时,患者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损害,导致压疮的发生。其次,和相关的剪切力,经常发生在处于半卧状态患者的骶尾部,如果患者仰卧抬高床头时身体出现下滑倾向或者坐在轮椅患者的身体前移,都能够在骶尾以及坐骨结节部产生较大的剪切力。

2.2温度和潮湿度

患者在潮湿的外界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压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大小便失禁,产生更多的细菌和霉素,浸润到患者局部皮肤,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加之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屏障功能大大降低。其次,患者体温过低,机体形成末梢循环障碍,形成肌肤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压疮。

2.3压疮形成的内外因

老年人及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压疮。此外,低蛋白血症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皮肤过敏、不良生活习惯、水肿、护理不到位、患者家属缺乏相关压疮护理常识都导致压疮发生的外因。贫血、休克、心衰及肾损害通过改变血流从而降低皮肤对压疮形成的抵抗力。

3压疮的预防

3.1定时翻身,抬高臀部

使患者家属清楚压疮发生的原理、后果以及相关预防措施,让患者皮肤保持在干燥或者清洁状态,尽量减少皮肤的摩擦,加强患者的营养。最简单的预防措施是减轻患者身体局部受压,增加患者翻身的频率。每1-2个小时翻身一次。高业霞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33-35度)环境下治疗,翻身间隔时间长,也不容易发生压疮。何华英等把患者的侧卧位置保持30度,很好地分散了压力,能够有效预防压疮。本文作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对于不适宜翻身的患者:脊髓伤截瘫、病情危重等,应采用氧化脂肪酸酯涂抹或者减压敷贴,抬高臀部,让患者臀部的皮肤存在过间隙性,从而解除患者局部压力,也能够有效预防压疮。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85―04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的局部压力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受损的一种病理变化。压疮不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外有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可达4.7%~66.0%。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术中压疮发生率已经高达9.50%~17.30%。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被摆放成各种手术以利于手术的进行,但某些却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而手术时间也与压疮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手术进行4 h以上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达到21.2%,且每延长0.5 h发生率上升33%。典型的术中压疮是从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开始,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这些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往往在术后1~5 d才有较明显表现。而护理人员对与围术期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认识不足则成为压疮预防中的一大障碍,顾琴等嘲的研究认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判标准掌握欠佳会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被忽视,因此,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有正确的认识,应在压疮发生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及发展。

1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1.1压力

压力是造成皮肤损伤最重要的因素。压力代表物体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最主要的是局部组织持续性垂直压力。Kosiak等早已提出,外界阻断毛细血管的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体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力为4.26 kPa左右,如局部受压超过上述压力,而且持续时间超过2 h,局部皮肤、脂肪、纤维结缔组织和-肌细胞即可出现不可逆的缺血性改变,最后导致坏死而形成压疮。也有研究表明:短时间强压力、长时间小压力对组织有着相同的损害。

1.2剪切力

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剪切力可引起组织的相对移动,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使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剪切力持续30 min以上即可造成深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㈣。剪切力与压力、摩擦力息息相关,对于坐立位、半卧位的患者身体相对于座椅、床的移动可以在骶骨、坐骨结节产生较大的剪切力。

1.3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并向不同方向移动或相对移动时所形成的力。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其皮肤与衣服、被褥、坐垫等之间因相互移动而产生的力即为摩擦力,其可使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受损,而导致压疮的发生。病床上床单皱褶不平。异物或搬动时不适当拉扯患者,均可产生摩擦力。

2形成压疮的促成因素

2.1潮湿

过度潮湿造成皮肤异常脆弱的状态。持续暴露在过度潮湿的条件下,皮肤松软,弹性和光泽度下降,易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Williams等认为,各种引起皮肤潮湿的情况,如大小便失禁及汗液、伤口渗出、出血等情况造成的皮肤潮湿均可引起压疮的发生。Ramsay等认为,外科手术时使用消毒液或消毒液合并其他可引起潮湿的因素时,均可增加皮肤损伤的危险性。国内有报道认为,在潮湿的环境中,压疮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5倍。

2.2活动度和移动度

活动受限指患者自主改变的能力受损。长时间的活动或移动减弱会使患者受压部位神经麻痹,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长时间缺血,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压疮。如长时间的手术、意识状态改变、身体过于虚弱、病情过重、住院时间过长等均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从而使压疮的危险性增加。

2.3营养

营养不良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有学者认为患者每日摄入热量小于1100 kcal或蛋白质摄入低于50 g,是发生压疮的高风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中仍应对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进行重点预防,并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综合营养状况,尽早纠正营养不良,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

3压疮形成的其他相关因素

3.1温度

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约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明显增加压疮的易感性。外科手术患者尤其是开胸患者多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压疮,原因在于患者术后体温恢复过程中局部受压组织出现“再灌注损伤”局部缺血合并高代谢状态加速了组织坏死的进程。

3.2年龄

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其皮肤表层更薄,皮肤相对干燥,感觉迟钝,皮下脂肪组织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下降,皮肤的毛细血管更脆弱。研究表明,压疮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患病率高出6~7倍。

3.3应激

临床发现急性损伤患者早期压疮发生率较高。有研究发现,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以及高消耗性状态均增加了急性损伤期压疮的易感性。

3.4术后首次下地时间

谢小燕等认为,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越晚,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就越大。

4预防护理措施

4.1做好压疮的预测和评估

近几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员都已经认识到准确评估患者机体状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性分析,并采取与患者或家人积极交流、动态监测营养指标、临床观察、体格检查、应用评估量表等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根据需要进行定期评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方法,主要有较为简单的Nor-ton评分表和较为全面的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表以及比较详细的Braden压疮危险预测表。在这些评估量表中,Braden量表被普遍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isk assessment scale,RAS),因此,对于量表预测的压疮发生可能性高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并且和医师沟通可行的应对对策,比如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手术时间超过2.5 h为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间等。

4.2减轻局部压力

由于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间歇性解除压力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护理人员除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以外,还要合理使用各种防压用具,如气垫床、高泡垫、气圈、康惠尔(comfeel)伤口护理系列保护贴等,上述用具在大多数医院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防护用具的有效性亦被证实。Brindle等研究认为,在心胸外科的手术中,使用硅胶泡沫垫保护患者的骶骨部可以减少压疮发生率。

4.3加强皮肤护理

尽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传统护理方式认为:局部皮肤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态。国外有研究者建议对于术中的患者,在手术进行1 h后,护理人员要在不影响手术进展的情况下适当按摩受压部位,增加患者舒适感,可以减少压疮发生。

4.4保证充足的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并可直接影响压疮的愈合。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患者合适的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软质饮食,并适当补充矿物质,以增加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