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心血管专科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湖南城市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历史短,各高校办学背景不同,专业教师对该专业的理解各异,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定位、培养目标成为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例如,在文、理、工的性质上,究竟应该偏重哪一方面?学生走向社会后究竟应该主要扮演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角色还是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角色?各高校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各不相同,严重地困扰着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贯彻执行。该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没有专业特色,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学生就业困难,势必影响该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据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的岗位,首选“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占回答者总数的71.7%,说明社会对本专业的期望岗位是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分析研究及竞争情报”排在其后,这些职位是利用信息管理基本知识,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以及提供工作,这些工作构成了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对“信息战略规划”和“信息系统集成”的选择不高,分别为25.0% 和16.3%,这些工作岗位属于领导整个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高级职位,有的单位称为CIO并设置了这一岗位。CIO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担此重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如下能力的高级人才:
(1)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系统分析员、CIO);
(2) 具有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包括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编程的能力(系统程序员);
(3) 具有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等能力(系统管理员);
(4) 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理论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具备上述4种能力中的一种即可。
2符合湖南城市学院特色的培养目标
(1)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员或管理员
培养熟悉管理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全过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校突出“城市”主题,围绕“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文化等领域,培养与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建设数字城市。因此,我们开设了“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具体研究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合同与招投标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管理、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信息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等。
(2) 城市建设信息系统的程序员或管理员
培养能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测绘、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国土资源管理、交通、农田水利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的应用管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我校的定位相吻合,我们拟开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提供地图编辑、属性数据管理、分析与辅助决策相关业务以及输出地图、打印报表、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功能。可应用于城建、规划、国土管理、测绘、农业、林业、电力、电信、交通、城市管网、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旅游、水利、航空和军事等所有需要地图处理行业。
毕业生可以去城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协助规划师、建筑师从事CAD工作,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相关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规划信息、建设信息、各种管理信息等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存储与查询等工作。
3建立符合湖南城市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包括:面向就业市场;与“通才教育”相适应;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要动态调整;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本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但限于篇幅,本文不详述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
其中,城市管理模块和城市建设模块是二选一的,作为本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可以看出,我们减少了部分传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概论性理论课程,而增加了与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性课程。城市建设模块的具体设置如表2。
4结束语
我们根据湖南城市学院的定位和优势学科情况,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针对本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提炼,从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理工科院校,特别是有土建类专业的高校具有较大的推广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术锋. 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5).
[2] 何永刚,黄丽华,戴伟辉. CISC 2005的学科贡献[J]. 现代大学教育,2006,(5).
[3] 龙朝阳,成博. 从社会需求看专业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7,(6).
[4] 何永刚,黄丽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2007,(8).
【关键词】心血管; 护理管理
心血管疾病, 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 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包括心脏、 血管( 动脉、静脉)、 微血管, 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 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 其种类繁多, 病因复杂, 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 近年来,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门诊, 住院患者中占较高比例的疾病之一, 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 因此加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及管理工作相当重要。
1 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 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 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 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 其中, 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 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 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 并尽量避免, 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1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 做好皮肤护理, 防治压疮的发生,病房内空气要新鲜, 温度( 湿度适宜$ 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交叉感染$ 根据专科用药特点, 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应加强夜间巡视, 如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及时通知值班医生, 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必要时两下肢下垂, 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肺部瘀血,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去除病因, 药物治疗的同时, 改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 瓜类和粗粮, 少吃油腻及含脂高的食物, 胆固醇控制在(5.2mmol/L围内), 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避免摄入高钠( 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 也应避免摄入太少, 以免引起水( 电解质失衡.
1.2 心理护理
人体血压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为常见, 医护人员应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患者的精神状态,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通过耐心的解释、热情的安慰、 适当的保证鼓励和开导患者,诚恳与患者交谈, 用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 使患者心情舒畅, 对治疗信心充足, 从而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争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运动护理, 适当运动对心血管病人是非常有好处的,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降低血压、医护人员应指导心血管病人的按照永恒、规律、循序渐进、适度的原则进行适当运动, 多在室外走动、对中老年人来说, 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步行和太极拳,关爱护理, 树立“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端正服务思想,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建立护士告知签字制度,危重病人检查医护人员要陪护, 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及进餐情况, 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时常给患者关爱的眼神( 亲切的微笑, 以稳定患者情绪, 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
1.3 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出院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教育患者出院后应当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 少量多餐、忌烟酒,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各种诱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嘱患者要遵医嘱, 按时、 按剂量规律服药, 不能随意减量、加量或停药, 搞好定期复查工作, 嘱咐患者不适随诊。
2 加强护理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护士政治素质教育和管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医院、护理部、科室的规章制度,护士职责、护理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临床护理差错预防等, 提高护士热爱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
2.2 专科知识培训和管理,每周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常见多发疾病护理常规、 心电监护技术、心电图分析判断、新技术的应用和护理,以及边缘学科如精神科、心外科、神经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等知识的学习,并经常进行强化和考核,提高护士观察判断病情以及配合医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1 资料与观察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 年6 月~2007 年6 月共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98 例, 其中男性128 例,女性70 例; 年龄最大70 岁, 最小18岁。治愈出院178 例,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2 例,死亡8 例。
1.2临床观察
1.2.1 症状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主诉,了解其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1.2.2 体征观察
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血压、呼吸等监护。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2.1.1 护理人员与病人谈心
了解他们的病情及心理感受,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他们减轻焦虑的情绪,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用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以细节的服务、善解人意的沟通、宽容的胸怀、真心的关爱温暖患者的心灵。
2.1.2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护理人员针对心血管科的工作特点,完善落实护理责任制,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
2.2休息与的护理
良好的医疗条件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早期绝对要保证卧床休息,从而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尽量保持半坐卧位,可减少回心血量,给心脏减压,继而改善呼吸功能。若出现肺水肿的现象,采取端坐卧位,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2.3饮食护理
对有心血管患者来说,提倡饮食清淡、戒烟、适量饮酒、劳逸适度的生活方式。心血管患者的一天的食盐量,每天不宜超过6g;多食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绿叶蔬菜、鱼类、海产品等食物。维生素D有促进钙质吸收作用,含维 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通过摄入富含低脂、高钙、高钾、高镁、低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使心血管患者的机体达到平衡。
2.4排泄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鼓励其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出现便秘则采取相应措施。
2.5急救护理
提高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进一步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和急诊冠脉造影、血栓抽吸及必要时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提高急性左心室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水平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水平等。进一步细化分专业组或科。如冠心病组、心力衰竭组及心律失常、先心病专业组等,进行分工合作,促进心血管内科的发展。
2.6药物疗法护理
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用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病人。掌握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药物的作用、禁忌、不同年龄针对用药等,按时按量给药。
2.7鼓励病人参加适合的文娱活动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内科护士常常会遇见脾气大、焦虑、抑郁的患者。一旦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护士无论有无责任,都必须主动向患者解释甚至致歉。这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让病人练习书画、种花、养鱼、听轻松音乐,可陶冶情操,缓解病情,这样做对调节冠心病患者的情绪是大有益处的。
3 讨论
坚持预防为主的教育,搞好医学科普教育。目前,心血管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如果能够做到早检查、早治疗,许多悲剧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组织医护人员深入机关、厂矿、农村进行医学科普教育,做到预防为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防治,减少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慢性心衰等患者进行规范化防治,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人性化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业务水平高、服务态度热情、职业道德高尚,为每一名到该科室就诊的患者提供安静舒心的就医环境、规范合理的治疗方案、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竭力奉献;以患者为中心: 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3)将人性化服务运用于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