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严防次生灾害,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绵阳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受灾县市区9个,乡镇274个,人口41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6.4%。其中,北川县城、陈家坝乡,平武南坝镇、平通镇等地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严重。截至到6月10日18时,绵阳市地震灾害死亡21963人,受伤167742人,失踪8744人。 我院是距离重灾区最近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震发生后,医院倾全院之力,救治来自灾区的众多伤员。 地震后短短10分钟,我院已收治伤员3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人数急剧上升,整个门诊大楼广场已躺满了伤病员,加上医院原有的1000多住院病人,医院已严重超负荷运转,而伤员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震后第2天,我院已收治地震伤员1000多人,加上大批的自愿者、家属及外援人员,我院日均滞留人数达到上万人,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急剧上升,医疗垃圾量是平时的3-4倍,日均700多公斤;而生活垃圾更是达到平时的20倍,日均20多吨。医院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人口多、密度大,加之正值炎热天气,帐篷温度高,伤员抵抗力下降,大量的垃圾存在是极大的次生环境灾害隐患,也是滋生蚊蝇、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院当机立断,及时采取措施,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日日清除、日日消毒,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1 医疗垃圾的危害及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1.1 医疗垃圾的危害[1]
垃圾特别是医疗垃圾中存在着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号称为“顶级杀手”。医疗垃圾的危险性常表现为锐器伤害,如针头、刀片、碎玻璃等,而这些锐器随时带有各种传染病毒,一旦被刺很有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感染。不仅如此,非锐器性医疗垃圾也会对医务人员及垃圾清运工、就医患者、医院行政人员、病员探视人员、玩耍的儿童等造成威胁。
1.2 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垮塌,灾民和救援人员集中居住,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易腐有机物和传染性污染物,包括抢险期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复苏期灾民安置点产生的生活垃圾、粪便,还有灾区的死禽畜,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成为水体污染源,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夏季虫媒传染疫情;二是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主要是地震中大批与有毒有害化学品相关工矿企业及仓储库房的损毁导致的相当数量的有毒有害危险废物,伴随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外泄,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区域污染;三是建筑垃圾,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损坏及道路等市政设施的损毁,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物,在复苏期和重建期,建筑废物必须进行清理、处置。
2 垃圾处理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医院向灾民、伤员、志愿者印发了大量宣传资料,引导他们将垃圾投放到固定地点,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和粪便,提醒他们注意饮水和食品安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防大范围传染病的发生。
2.2 加强垃圾分类工作
加强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要求各病区、医疗点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以防医疗垃圾对社会造成危害。
2.3 增设垃圾收集点
在人员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厅增设数十个生活垃圾箱、桶,使生活垃圾能够做到定点堆放,全面消毒,并及时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
在各帐篷病区、门诊楼增设医疗垃圾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对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疗垃圾专业处理公司实行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和全面消毒。
2.4 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
(1)在各病区、各片区,特别是人员高度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楼,加大清洁力度, 增加了两倍的清洁工,做到随时清扫,时时保持整洁、干净,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每天组织20多名自愿者专门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清除所有垃圾,并进行专门消毒灭菌。(3)增加垃圾清运次数 与环保部门等垃圾清运公司协商,增加垃圾清运次数,由原来两天运一次医疗垃圾改为一天一次;而环保部门还专门停放了一辆载重15吨的垃圾车在医院收集垃圾,每天往返两次,清除所有垃圾,决不让任何垃圾在医院过夜。
2.5 注重自我保护与防范工作
对所有与垃圾接触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增加垃圾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对其发放防护手套、口罩、防护衣、防护靴等,防止被感染的机会。加大消毒、灭菌范围与力度。购置大量消毒灭菌药物,每天指派专门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对全院的各个病区、公共场所、帐篷等进行定时消毒、定时灭菌,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3 结 果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院在地震期间顺利清除了上千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极大地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一、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地质灾害险情等的发展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着力提高短时强降雨、山洪、突发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重点时段、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大隐患要加密监测。一旦出现灾情、险情,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方式预警信息。
二、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要加强对学校、居民集中居住区、病险和在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山洪易发区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落实防范措施。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测,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一、基本情况
永仁县地处滇中北部,东临金沙江与四川会理县隔江相望,东南与元谋县毗邻,西南和大姚县接壤,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北与华坪县相接。全县有国土面积218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7%,坝区面积占3%;有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0.8%,农业人口占87.79%。目前,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县直属小学1所,乡中心小学7所,四个教学班以上的小学42所,教学点73个,幼儿园3所。共有在校生14742人,其中普通高中1400人,职业高中354人,初中3903人,小学8400人,幼儿685人。有在职专任教师1107人。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28301平方米,其中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7807平方米,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1727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4169平方米,土木结构建筑面积4598平方米,危房面积33101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5.8%。
二、受灾情况
截止9月4日,全县受灾7个乡镇63个村委会652个村民小组23904户93649人,死亡1人,重伤13人,轻伤184人;民房倒损173412间31409876平方米;学校倒损213幢777间71477.5平方米;机关企事业单位倒损4781间37132平方米;损毁公路191条1115公里,桥涵224座;水库64座,坝塘102座,沟渠72条111.9公里;损毁通信设施86座,线路5条18.3公里;损坏电力设施25座,线路120公里。直接经济损失125935.61万元。
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共有98所学校不同程度受损,受损房屋213幢,受灾面积71477.5平方米。其中倒塌校舍14幢,面积1689平方米;墙体倾斜撕裂,严重受损,已形成危房639间,面积47570.5平方米;中度受损,形成危房108间,面积14786平方米;轻度受损房屋30间,面积7432平方米。各学校附属设施受损严重,其中围墙倒塌5787.7平方米,挡墙倒塌1015立方米,校园道路损坏420平方米,球场损坏4360平方米,水池损坏363平方米,学校饮水管道损坏2854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46万元。
三、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体系,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地震发生后,永仁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了《永仁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县长赵克义为组长,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永仁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灾情核实统计上报、救灾物资调运、伤员医疗救助、交通通讯保障、社会秩序维稳、后勤保障、宣传报道7个专门工作组,负责对全县抗震救灾的指挥、协调、督导和服务工作。并安排8位县处级领导任抗震救灾工作组组长,带领民政、卫生、教育、水利、交通等部门分赴各乡镇开展查看灾情、慰问灾民、指挥救灾工作。教育系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反应迅速,地震发生后立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局机关干部职工、各中小学教职工取消放假,返回工作岗位,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教育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成了六个工作组,赶赴各乡镇灾区指导学校抗震救灾工作。
(二)认真做好灾民安置。采取县级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等办法,通过搭建临时抗震棚和投亲靠友等方式,切实解决灾民遮风避雨的问题,根据灾民基本的生活所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力抓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目前,全县共转移安置受灾农户5987户,群众36014人。全县已累计拨付抗震救灾资金688万元,发放帐篷2456顶、救灾粮14万公斤、棉被2990床、新衣物1300套、旧衣物105包,彩条布840包21000米,确保灾民有临时住所、有饭吃、有衣被、有干净水喝、有伤病能救治、有孩子能上学。
(三)及时做好伤员救治。成立医疗应急队伍,深入边远受灾地区,做好医疗救扶,使每一个伤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医治,尽最大努力,减少伤员的致残率;全面预防灾后霍乱、二号病等传染病疫病发生和流行。
(四)制定措施,扎实做好复学开课准备工作。一是为尽快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学校复课问题,县教育局于9月3日召开专题会议,对进一步加快做好复课工作做了认真研究部署。二是复课准备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由局领导挂点分包负责各学校,学校校长承担直接责任,教育局职工分头坐阵学校指导,确保9月8日前各学校陆续复课。三是对州下拨的应急资金全额下达各受灾学校,对应急资金实行报账制,由教育局统筹管理审核,严防挪作它用,目前拨付教育救灾应急资金180万元。四是在各学校迅速搭建帐篷和简易用房以解决师生的吃、住、上课问题,目前全县各学校已搭建大、小帐篷458顶(实际需要898顶),简易用房3000平方米(实际需要15000平方米),为复学开课做好了准备。现已有宜就拉利坪小学、永仁一中、永定镇中心小学等学校部分班级已复学开课。
(五)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了防止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的发生,我县按照“分级负责、辖区负责、部门负责”的原则,立即组织全县机关干部深入灾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重点工程和险工险段,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对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民房等重点部位进行了全面排查,落实了安全防范措施。目前,全县还没有出现因次生、衍生灾害,没有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提前筹划,积极做好恢复重建准备工作。一是积极配合专家组对全县受损校舍进行安全鉴定,对受损校舍做出准确评价,以确保学生返校后,学习、生活能正常开展。同时也为科学制定恢复重建规划提供有力依据。二是是对受损校舍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合理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目前教育系统规划恢复重建项目52个,需建设资金为1.05亿元,其中已向上申报项目7所,需建设资金为3216万元。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我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切困难,动员一切力量,扎实有效的抓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树立“第一时间理念”,即:在第一时间内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受灾群众有安全的临时住所、有饭吃、有清洁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孩子能够上学。围绕“一个目标”,即:力争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全县灾区恢复建设工作第一年显见成效,第二年基本完成任务,第三年扫尾验收。突出“两个确保”,即:确保灾民的生产生活逐步转入正常,确保灾区社会稳定。落实“四项措施”,即:深入核查灾情,配合评估部门抓好灾害评估;认真做好恢复重建规划;及时开展重建工作;调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力量全力做好灾区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抓好“九项工作”,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进一步把灾民安置工作做细做实;继续抓好伤员救治工作,使每一名伤者得到及时有效医治;加快排危工作进度,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抓紧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和核查,积极配合评估部门做好灾害评估工作;加强救灾物资管理,及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全力以赴抢修生命线工程,保障灾区生产生活正常;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及早谋划,认真做好地震恢复重建工作。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确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积极有序开展,尽快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舒副州长、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永仁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州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各位教师的辛勤耕耘,在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舒副州长及各位领导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县的教育事业,同时,希望各位教师发扬优点,克服暂时的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十足的干劲,正视当前的严峻形势,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永仁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