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心内科的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cardiology,method and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Collected in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eart patients with 300 cases,on the basis of accepting heart care on a regular basis with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analysis,given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of comfortable nursing,the environment comfortable nursing,sleep comfortable nursing,comfortable nursing,bowel movement posture,comfortable comfortable nursing,diet nursing,etc.And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fortabl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fear,de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state change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comfortable nursing the patients fell by 25.2%,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has fallen by 31.8%,the incidence of fear fell by 27.5%,P values
Key words:Comfortable nursing;Heart medicine;Application analysis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导致患病率升高,尤其是心内科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3]。而内科老年患者是一群特殊性的人群,由于患者的病情严重、体质虚弱、年龄大等原因对护理有非常高的要求[4]。患者均存在生理、心理2方面不适,而过度的不适和焦虑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护理学中的舒适是指没有病痛折磨、精神放松且心情愉悦的良好体验,任何影响和破坏这种良好体验状态的原因都称为不舒适[5]。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各种不适感,是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及追求的结果[6]。然而舒适是一种生理和躯体性感受,无法用仪器来测量,这对护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本文对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舒适护理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舒适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患者均为2014年6月~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并接受舒适护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为(60.5±2.0)岁,均为神志清醒患者。
1.2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在接受心内科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强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睡眠舒适护理、疼痛舒适护理等舒适护理。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在舒适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见表1。舒适护理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患者不适的因素
3.1.1生理因素 心内科的患者大多年龄大,发病突然、猝死率极高,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处于疼痛、寒冷、呼吸不畅,不良等不舒适状态。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烦躁、抑郁、焦虑及恐惧等等负性不良心理从而感到不适。
3.1.2心理因素 患者病情重,而各种仪器的使用进一步加重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担心医疗费用高,愈后效果不好。因此患者常处于担心和焦虑的不适状态。
3.2.舒适护理模式 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探讨摸索研究患者的舒适,使其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其不愉快的体验,真正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服[8]。护理学中传统意义上的舒适护理亦被称为舒适度的干预行为,目的是让患者身心处于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且在整体护理过程中提升护理学科的水平和深化护理学理念。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应从各个方面帮助生理及心理缺少健康的患者从新获得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愉悦感、满足感及舒适感[9]。
3.3护理对策
3.3.1基础舒适护理 在做好心内科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身体皮肤的直接感觉和周围的环境是最直观的影响患者的生理舒适感的因素。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首先,护士面对患者时做到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主动招呼患者以激发其对生活的积极心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粘膜破溃,铺床换被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帮助患者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预见性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护士对患者的每一样护理操作都应尽量做到动作准确轻柔、表情自然和睦,操作过程中要本着对患者关爱的精神,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3.3.2环境舒适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整齐,光线柔和,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50%~60%。相关文献报道[10]病房内的色彩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内科内宜使用淡蓝或淡绿色的隔帘有且于减轻患者的忧虑、恐惧、头痛、发热、失眠等症状。心内科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透气,保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与昼夜节律相一致。
3.3.3睡眠舒适护理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护士应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做好晚间护理,睡前帮助患者用热水洗脚、听音乐、喝牛奶、帮助患者盖被等。尽量减少对患者夜间睡眠的影响,夜间护理治疗操作时间要尽量集中。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明显或精神抑郁容易失眠,可给予适当止痛或镇痛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睡眠或睡眠质量。
3.3.4舒适护理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每2h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突及受压部位,并建立翻身卡,做好记录。在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患者。协助清醒患者每30min被动活动下肢,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介入术后制动患者,护士应经常将手伸在患者腰下进行按摩,以减轻腰背部酸痛,增加舒适感。
3.3.5排便舒适护理 由于疾病及心电监护的影响,患者必须卧床,应耐心讲解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保护患者隐私,给予屏风遮挡,及时倾倒排泄物,维护患者自尊,同时饮食中应增加粗纤维的蔬菜,多食新鲜水果,注意补充水分,给予腹部按摩等,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排便时不能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脏骤停,养成定时排习惯,对排便困难者可使用开塞路或口服缓泻剂。
3.3.6饮食舒适护理 患者饮食应给予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糖类、适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以减轻心脏负荷。切勿饱食,因饱食后,胃部胀满,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塞[11]。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d,或100mg以下/每千卡总热量。脂肪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减少钠的摄入,每人的摄入量应首先争取达到10g/d以下,将来能减至5g/d以下为最好。不饮或少饮酒,量不超过30g/d。戒烟便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在传统意义上称为人性化舒适度的干预行为,而舒适护理是对拓宽护理领域服务的一种展现,它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任何时期和任何患者[9]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忧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亦能增进护患间的交流,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护土以患者需求为考虑重点,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顺应了现代护理的发展,拓展了护理专业的实践范围[12]。把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了护患双方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同时高度敬业精神与责任感是舒适护理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关心患者身体上的疾患,还要关注由身体疾患而引发的各种心理反应。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服务技巧,为患者解除痛苦,从各个层面上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不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护士也能从患者的赞扬声中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吴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8):120.
[2]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3]邱爱霞.舒适护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及临床意义[J].药物与人,2014.4.
[4]谭晓艳,许超,刘晓虹,郭伟航.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05):44-46.
[5]彭燕、何先弟、杨秀木ICU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1、(2)115.
[46]王芳,韩芳.舒适护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0):9.
[7]杨莉.舒适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2004.1.
[8]邵素云;鲍丽;杨茹;刘巧;王金婉舒适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11.
[9]运怀英,满力.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人员学杂志,2006,21(5):7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63-02
1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各样的心内科疾病,另一方面,心内科病患的发病通常都没有很明显的征兆,但是,心内科病患一旦发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及治疗,他们的生命又会随时受到威胁。所以,这就需要心内科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优化自己的护理质量,满足众多患者的健康需求。只有心内科护士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做到为病患带来好的护理质量。
2护理质量提高的方法
2.1 时常尽心基本功训练。 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护士自身需要有很好的基本功,能够熟练的对医疗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操作。这样一来,护士就必须时常进行基本功的演练。医院还可以每年举办护士基本功大赛,每位护士的基本功操作成绩都将与年末总评挂钩。医院还可以对心内科护士们在基本功中的表现实行奖惩制度,提高护士投身于基本功操作训练的积极性。医院也有必要定期地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服务理念以及操作技巧的培训,使护士的专业技能以及操作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
2.2 定期举办护理讲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护理工作也是这样的。即是护士已经在医院工作,但是,医院时常会引进新的医疗设备,护士必须更新自己的护理技巧。医院可以邀请专家对心内科的护士进行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使护士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技巧。在讲座上,讲座内容也可以印成小册子,宣传单之类的形式,使护士能够更方便的阅读。同时,我们不仅仅邀请专家,我们还可以邀请患者与护士面对面交流,这样,护士就能从患者那里认识到自己哪里做的不足或者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一来,护士与病患间的关系融洽了,护士的护理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2.3心内科护士夜间排班可用互补增值原理。 互补增值是指由于人力资源系统每个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因此在人力资源整体中具有能力、性格等多方面的互补性,通过合理互补可发挥个体优势,并形成整体功能优化。[1]我们都知道,相对于经验丰富的护士来说,实习护士以及新来的护士都缺乏相对的实战经验,尤其是低年龄护士。低年龄护士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弱,单独值班存在基础护理不到位、危重患者病情观察记录及护理措施执行不及时、应急处理能力差等问题,护理风险相对增加[2]。再加上心内科是一门对护理质量要求很高的学科,所以,护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夜间给护士排班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护士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技巧的掌握程度来排班。这样一来,不仅仅护士的自身价值能得到充分体现,病人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从而使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2.4 注重对护士的鼓励和认可。 每个人都是需要得到一定的鼓励和认可的。护士的工作也需要得到患者以及医院的肯定。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鼓励以及认可能够起到积极态度,护士的护理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让护士意识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的个人价值是得到大家的肯定的,这样,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才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护士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护理服务对病人的重要性。
2.5 培养护士高度的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一个护士,只有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才有可能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心内科护士的高度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负责任。我们知道,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琐碎以及单调的,但是,他们的工作又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病情,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在高强度的重复工作下,护士难免会有松懈,所以,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护士应该做到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准确地完成心内科护理工作。一旦发现病患有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地反映给医生。可以想象,如果护士没有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未能细致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这样很有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2.6 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征。 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情况以及心理,想要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护士要做到对患者一视同仁,视患者如亲人,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心内科手术的治疗过程中,护士应该做到向病人介绍相关的手续,介绍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例如,护士可以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演示图粘贴于病区楼道内,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的特征,并且护士还要积极配合医生对实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成形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10月在我院心内科护理工作人员14名,年龄20~36岁,7年及以下工龄7名,7年以上的7名;专科学历5名,本科学历9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6名,护士6名。实施为期9个月的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1.2方法
根据各级护士的职称、岗位及权限制定分层级的核心能力培训计划,核心能力培训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理论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两种方式,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以临床带教的形式进行,护理工作人员完成岗位工作理论和实践学时后进行考核和自评满意度调查。
1.3核心能力培训方案
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职称、岗位需求和职责实施分层级的培训方案,目的提高不同岗位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观察区患者出入手续的办理和交接班;心内科分诊及文件的书写和记录;心内科特殊患者的护理,物品管理和职业防护;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检查和质控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排班的过程中要新老搭配,做到老带新,以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有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系列的培训任务,提升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技能。建立良好的标准的教育制度,将教育与训练有机结合,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举办相关的模拟事件,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其观察能力。
1.4观察指标
待培训结束后,比较培训前后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护理人员自评满意情况。考核由基础理论和综合技能两部分组成,考核过程中注重分层级考核。理论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满分100分,综合技能考核采取小组逐一考核的形式,包括基础技能、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教育与培训和协调能力5个方面,每项满分100分,共500分。自评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三种,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χ±s)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前后理论和综合技能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心内科护士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后14名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所提高(P<0.05)。
2.2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前后自评满意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