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能源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能源技术

篇1

1、导言

建筑产业是全球土地、环境资源的开发使用者,对于能源方面消耗也十分巨大。因此,房地产开发商们在建设房屋时,除了将房屋建造的宜人以外,也要思考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相关问题,因此新能源应运而生。所熟知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都是可再生的新能源。对于这些新能源的研究、使用与开发,会从某种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另外,物美价廉、安全可靠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若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就会减少对煤、碳、石油的开采,稳定生态系统,更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2.1绿色建筑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关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是这样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通过最大限度地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面节约资源,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促进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是一种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具有全寿命期、绿色化、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等特点,实现了“以人为本”与“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2.2新能源

对比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可以发现,新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且新能源具有用不完的特征,同时在利用新能源的过程中也很少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生态性、清洁性。目前我国新能源主要分为传统的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大中型水电三类。而一次能源(如核电站外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大中型水电站、常规的化石能源是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主要的新能源。这些资源的优势在于干净清洁、可再生、具有丰富的资源,将其作为替代性能源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

3、新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1地源热泵节能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并持续的减少建筑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在应用到绿色节能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地理进行建设和理性的选择自然环境的特点,特别是在大温差的地区,其中重要的是我们要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在使用地源热泵的成果上,夏天时,它可以对建筑内部进行有效的吸收多余的热量,在冬天时又会对室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以最合理的方式稳定的调整着温度。在所有绿色的节能建筑中,墙地源热泵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节能技术,当前我国的技术与世界领先的水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绿色的节能技术加强研究和推广,这样才会更好地实现高效、绿色节能建筑的节能。

3.2太阳能技术

3.2.1太阳能建筑

现在传统的太阳能建筑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因为设计步骤太为复杂、地理原因产生的成本过高,因此不易建造,基本没有出现在现实的住宅产业中。被动式的太阳能建筑由于整个过程中不主动使用能源,因而相对会比较简约,容易设计和操作,也是现行住宅中使用的比较多的形式。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主要使用栏杆等围护结构来实现自我的放热吸热,不依靠任何外界的辅助手段,广受人们的喜爱。如使房间朝向南边,阳光直射过来;在房屋的顶部建造一个水池,也可以聚集热量。

3.2.2太阳能发电与发热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就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就是太阳能发热技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供暖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都是常用的方式。现在许多住宅小区中,随处可见有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其被广泛的使用于楼道、路灯和草坪灯等多处照明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使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家用产品。用户在顶楼上放置一个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收集太阳能将水进行加热,然后连通管道到住户,就可以坐在家中使用热水,这项开发给业主带来方便。如何将太阳能充分吸收和有效的进行采集,是建造房屋保温工艺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我国北方广泛采用的是被动式的太阳能建筑系统,设计者采用特殊的建筑部件,使建造出来房屋的屋顶、墙壁以及地面都带有一定的保温效果。防止外界的高温进入室内,需要隔热墙的防护。冬天的时候可以收集大量的太阳的热能,从而使房间的温度升高;夏天的时候能对热量产生一个特定的通路,加快气体的流动,从而使房间的温度下降。另外,储热墙还有一个功能,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入,同时也阻止内部的气体散发,通俗来讲,即里面的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利用太阳能还能制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需要用到机械装置,太阳能让机械装置开始工作,机械装置自行制冷;二需要吸收式制冷机,太阳能让吸收式制冷剂工作,然后制冷机制冷。

3.3可再生能源利用

所谓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像现在常见的太阳能与风能等,我们就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这样就可以减少日常所需补充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的问题。目前,太阳能、风能是大多数使用较为熟练应用的节能技术。利用常见的太阳能,大部分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墙安置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可利用的太阳能光电、在其他建筑物中经常会用到的就是电力和热水,这些节能方式大部分是使用风能的设施,在我们常见的风力发电技术中一般会使用简单明了的建筑设计,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工作内部线路节能建筑。

结论

总之,新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可有效减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发展方向,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融合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青睐。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E0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过度地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新能源来取代这些能耗高、污染重的能源,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要想真正地实现低碳经济,就必须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以技术为核心,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低碳经济的概述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卫视气体排放,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种经济发展形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现代社会里,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高碳能源的消耗不断加剧,而高碳能源消耗的加剧不仅会引起温室效应,同时还会恶化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渐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威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紧迫性。低碳经济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缓解温室效应的恶化,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环境下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2.1 低碳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新能源技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低碳。新能源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作为人类生产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谁能等,在使用这些能源的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非常少甚至是没有,有利于温室效应的控制,改善环境质量。

2.2 战略性

S着工业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而石油、煤炭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越用越少,同时在石油、煤炭等资源消耗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在这样环境下,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在低碳经济要求下,新能源技术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具有显著的战略性特征,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不确定性

目前来看,我国对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给新能源技术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新能源技术是一项科研成果,还需要进行实践来证明其效果,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新能源技术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

3.低碳经济环境下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必然,在这种环境下,新能源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如光伏发电技术、海洋能技术、地热能技术等,这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3.1 光伏发电技术

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这种技术不仅安全、可靠,同时还无噪音、污染少,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另外,光伏发电技术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如无电地区、地形复杂的地区等。

3.2 海洋能技术

海洋能技术就是开发利用海洋能的一种技术,而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中国实海况海浪发电研制商产设备。技术人员可以对各种海浪发电机进行测试,并可将海浪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液流运送到岸上,出售给消费者。

3.3 地热能技术

地热能作为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源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容颜,并以热力形式存在,地热能不仅属于一种可靠的再生能源,同时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地热能技术是针对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还有待于深入地研究,尤其是对开采点的准确勘测以及对地热蕴藏量的预测。

3.4 风能技术

所谓风能技术就是运用风能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新能源技术。风能作为一种有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风能量比较丰富,而且广泛分布,利用风能取代那些高碳能源,能有效地缓和温室效应。当前,风能的利用主要以发电为主,针对这种新能源技术,还需深入研究,推广风能应用范围。

4.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建议

4.1 加大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投入

在低碳经济环境系,加大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必然,但是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新能源技术还不够成熟,从而造成新能源的利用率不高。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就必须加大新能源技术的投入,为新能源技术研究提供保障。一方面,国家要给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要鼓励新能源企业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技术研究工作中去,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创新,提升新能源设备的研发技术,建立有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机制,根据我国发展需要完善相关机制,从而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4.2 加强国际合作

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就我国新能源技术而言,与国外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发展新能源技术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与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就新能源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从而不断促进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新能源技术也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产业。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要加大创新,将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时,要强化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技术水平,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真正地实现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辉.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郝翔.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106-107.

[3]吴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1-105.

篇3

想象一下不用交电费的生活,太阳能或许能将此变为现实。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太阳能热水器则利用聚光面板来对水加热。太阳能清洁并且可再生,但这些系统的前期投入也相当可观。

2.太阳能发电场

太阳能发电场有两种运作方式:太阳热能电场也称作聚光太阳能系统,是利用镜子将阳光聚集起来,对水加热并利用水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而光电太阳能电池则是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3.风力发电场

现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发电国,总量达18000兆瓦,足以满足540万户中等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美国电力的1/5将来自风能。风能在丹麦的能源供应中也占到20%。

4.核能

尽管原子的原子核极其微小,但维持原子核稳定的能量却极其巨大。核能开发就是驾驭这种能量使之安全地提供电能。目前美国有大约100座正在运行中的核电站,供应着全国约1/5的电力。核电站在提供巨大能量的同时不会排放空气污染物,但其产生的放射性核废料在很长的时间(甚至长达数十万年)里仍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5.地热能

巨大的热能埋藏在地球的表面下面,火山喷发便是其威力的体现。地热能可以用来发电、为建筑物供暖、加热道路。目前全世界的地热发电总量约8000兆瓦,其中美国占了2800兆瓦。地热能非常洁净,储量丰富,且全天24小时都能获得。

6.水流和波浪能

这种流体动力学装置就如水下的风力发电机。来自河流、海流、潮汐以及人工水道如运河等的水流能推动涡轮机运转产生电能,其原理与风力发电厂相似。流体运动能是可再生能源,也不会产生污染气体或温室气体。但目前流体动力能利用技术还落后太阳能和风能技术15年,阻碍水流产生的环境影响也尚待研究。

7.电动车

完全使用电能的汽车效能大约是汽油动力车的4倍,油气混合动力车的两倍。电动车不会排放尾气,维护成本也低,但最大的挑战在于其蓄电池组:如何降低电池成本、改进电池的持久性,并保证车辆能在各种条件下安全地行驶,比如,保证蓄电池组在低温时仍能使用、避免电池在过热时着火等。

8.氢动力车

氢燃料电池利用氢与氧的反应产生电流推动电动车运行,而排气管排放的尾气只有一种成分:水。氢动力车的效能约是汽油动力汽车的两倍。虽然氢燃料电池排出的只有水,但目前大规模生产氢的方法仍然是从自然界中的甲烷气体提取,过程中同样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9.住宅风能发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