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腹部外科手术技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篇1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71-02

胆囊结石,是一种发生在胆囊内的常见结石病。在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取出结石是比较常见的选择。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有了多种手术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但是,在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在手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和价值。

1胆囊结石手术方式的选择

1.1常见的胆囊结石手术方式。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目前有三种主要的手术方式,其一是外科开腹手术,其二是外科腹腔镜手术,其三是NOTES技术外科胆囊结石手术。所谓外科开腹手术,就是在患者的腹部做切口,然后实施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所谓外科腹腔镜手术,就是在腹部做2微创切口,然后在腹腔镜技术的帮助下实施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所谓NOTES技术外科胆囊结石手术,就是利用人体的生理孔道,包括口腔、、阴道、尿道等,使用NOTES技术外科手术设备进行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由于NOTE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因此,笔者不建议医生选择NOTES技术实施胆囊结石手术。

1.2手术方式的选定原则。由于外科腹腔镜手术带给患者的创伤显然要小于开腹手术,所以如果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患者比较倾向于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手术。但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不能完全以手术带给患者的创伤大小作为依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患者将会遭受巨大的病痛折磨,因此,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为依据选择手术的方式才是最恰当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从胆囊结石的疾病发展状态出发对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加以选择,如果是单发性胆囊结石,首选外科腹腔镜手术,但如果是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出血性疾病,或者患者有上腹手术史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选择外科开腹手术。

2外科开腹手术中手术切口的选择

2.1常见切口位置。在外科开腹手术中,医生既可以选择在肋缘下斜处作手术切口,也可以在腹直肌上直接做切口。所谓肋缘下斜处切口,就是身体躯干两侧的肋骨下沿处,选择在此处做切口,需要专业的支撑设备在术中保持肋骨的张开状态。所谓腹直肌切口,就是在人体躯干正面腹直肌的区域做横向切口。虽然选择此处做切口不用使用专业支撑器材,但为保证手术视野需要在术中长时间拉扯腹直肌以保持腹部的敞开状态。

2.2手术切口位置的确定原则。在腹直肌上做切口,手术中的出血情况会比较严重,通常一台手术的血量要在1000毫升左右,而且由于受到肌肉牵引力的影响,伤口的张力较大,患者术后的疤痕较为明显。反而是在肋缘下斜处做切口的情况下,不仅术中肝门显露状态好、术后出现粘连的程度较轻,且伤口留痕较小,颇合女性患者的心意。所以有些医生在面对女性患者时也比较倾向于建议其接受在肋缘下斜处做切口进行手术的方案。但事实上,除了在手术中需要用专业器材协助给手术带来不便之外,肋缘下斜处的手术切口容易感染,恢复起来比较慢,对腹壁神经的损伤较大,也容易造成对血管的损伤,反而不利于女性患者的术后恢复。从临床实践出发,只有在纯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外加肝叶切除的手术病例时,医生才应该主张在肋缘下斜处作微创切口进行手术,在其他情况下,医生都应当从尽量减少手术痕迹的角度出发,努力提升表皮缝合技术,提高手术质量。

3外科开腹手术胆囊管切除方案的选择

3.1常见的胆囊管切除方案。常见的胆囊管切除方案有两种。第一是顺行切除。采取顺行切除胆囊管的方案,医生需要首先游离胆囊三角,然后结扎胆囊管,最后进行胆囊动脉的处理。术中前期准备工作难度较大,造成手术意外的风险较高。第二是逆行切除。采取逆行切除胆囊管的方案,医生需要首先处理胆囊动脉,然后再进行胆囊管结扎,最后游离胆囊三角。术中容易发生因为未及时进行胆囊管结扎导致的胆囊管结石误入胆总管的手术风险,且由于术中出血和手术牵拉改变了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还容易诱发新的手术风险。

3.2胆囊管切除方案的确定。从某种程度上讲,不管是顺行切除方案还是逆行切除方案,两种方案中都存在由于患者胆囊病变引起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手术风险。因此,胆囊管切除方案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对患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此外,如果患者的胆囊病变比较严重,实施两种手术方案都存在风险,笔者建议医生选择第三种手术方案,即从胆囊上缘的游离处理开始实施胆囊管切除术。具体说,就是首先游离胆总管,再处理肝动脉,然后才进行胆囊管的结扎。这样的处理既可以避免胆囊结石流入胆总管的情况出现,还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对胆囊三角的牵扯,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是一个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术中风险非常大的手术。确定适当的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手术中发生意外风险的几率,减轻患者的病痛,缩短手术的恢复期,提高手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腹腔镜超声刀具有特别的优越性,应用腹腔镜超声刀施行腹部外科手术可使组织蛋白分解凝固,产生止血、切割、分离的效果,与电凝相比具有切割精确、可控制的凝血作用、组织的热损伤小,极少有烟雾和焦痂,手术野清晰,使手术时间缩短。无电流通过病人身体,避免组织电传导损伤[1]。由于腹腔镜超声刀具有上述优点,使得一些腹部复杂手术和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得以完成,使腹腔镜在腹部外科临床应用的微创意义更加明显。其微创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及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小。局部创伤小即手术创伤小,主要表现在[2]:①开腹手术需要大的切口来显露术野,而腹腔镜外科手术不需要大切口,所用的照明可深达手术野,且有放大效果,也无需改变和气腹压力及牵拉便可达到手术所需要的术野。固有套管保护,腹壁多个小切口不受牵拉,其损伤程度的总和比相当于它的传统手术小;②手不进人腹腔减少了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腹内粘连反应少;③腹腔镜手术需要无血的手术环境,手术操作多是凝、止血再分离或边止血边分离。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累积,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只需要20~30 min,出血量少,平均为25 ml,而结肠切除手术只需2 h,脾切除和肾上腺切除手术约需30~100 min,平均出血量少于开腹组,缩短手术时间无疑减少了创伤[3,4]。全身反应轻,主要观察相关系统对手术的应激反应。观察神经体液系统反应多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为测定指标。国外学者Kuntz等用鼠做腹腔镜结肠切除手术的实验研究, Berguer也用鼠做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腹腔镜手术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机体应激反应明显低于开腹手术[5]。在免疫系统中,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对创伤和感染有较强的反应,是测定组织损伤程度的常用指标。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白细胞介素均有升高,但开腹者的升高水平比腹腔镜者明显[6]。另一个观察指标是术后脏器功能恢复情况,由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及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小,术后脏器功能恢复快,患者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活动及进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当天或第2天便可下地活动和进食,一般在术后3~4天出院。腹腔镜脾切除术后2天恢复肠功能,可进流食,术后住院平均为5天。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和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开腹手术[7]。

腹腔镜在腹部空腔脏器手术的应用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LC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脏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而成为一种常规手术,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变异以及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仍是腹腔镜外科医生永恒的话题[8]。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小网膜孔和右肝脏面,在LC中的充分暴露是安全、清晰解剖胆囊动脉、胆囊管,是预防术中出血、胆总管损伤的重要保证。现在腹腔镜用于胆道的手术有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等。主要并发症有胆瘘、胆道出血、结石残留、胆管狭窄等。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三镜(纤维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另外,腹腔镜超声诊断仪的应用也为术者提供了最直观的术中影像学资料。据统计,约70%~80%的胆总管结石及胆道狭窄的治疗已能用内镜完成,不再需要复杂的外科手术[9]。目前,肝内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外科治疗仍是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之一。腹腔镜胃肠手术与其他腹腔镜手术有所不同[10],存在不少的难度与复杂性:①胃肠手术涉及范围较广泛,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②胃肠血供复杂而丰富,且血管变异多,不易辨别分离,操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大出血,或引起某段肠管的血运障碍。③消化道手术不仅是病灶的切除,更重要的是消化道的连续性重建。④腹腔镜下胃肠癌肿切除有可能使癌细胞转移。因此,腹腔镜在胃肠手术方面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但腹腔镜以它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使许多学者不倦的探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腹腔镜下胃手术的争论焦点在于对胃癌的根治,一是手术的适应证,二是术式的选择,三是能否达到根治。许多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可用于早期胃癌,而中晚期胃癌值得进一步探讨[11]。腹腔镜下小肠手术争论的焦点在于小肠梗阻的治疗。小肠梗阻80%以上是由肠粘连引起。有学者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约60%的小肠梗阻可在腹腔镜下得到治愈,恢复时间较开腹手术显著缩短[12]。因此,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手术肠梗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从统计数字来看,手术仍然具有较大的风险,提请严格把握适应证。腹腔镜下直、结肠手术一般用于癌肿根治。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较突出,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学者对腹腔镜术后肿瘤的种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术后腹腔种植率和切口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另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腹腔镜术后癌细胞是否发生转移,关键在术者的操作技巧。可见术者的临床经验和腹腔镜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决定直、结肠癌能否得到根治的关键因素。

腹腔镜在腹部实质性器官及创伤的诊治

腹腔镜脾切除术(LS)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脾脏疾病,手术适应证大致与开腹脾切除术(OS)相同[13]。包括:①需行脾切除治疗的血液病患者;②脾脏良性占位病变,如脾错构瘤、脾多发性囊肿、肉芽肿性脾炎等;③继发性脾功能亢进;④外伤性脾破裂,无法保脾且出血速度较慢者,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急诊行LS。绝对禁忌证与OS相同,相对禁忌证:①膈疝和肥胖患者;②急性腹膜炎、有左上腹手术史;③脾脓肿等脾感染性疾病;④中、后期妊娠;⑤脾脏恶性肿瘤;⑥脾动脉瘤;⑦淋巴瘤伴脾门淋巴节肿大;⑧门脉高压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脏不大,是开展LS最理想的疾病。LS要求脾脏长径≤15 cm,如果脾脏过大,会增加手术操作难度。以往人们不敢在腹腔镜下处理门脉高压症曲张的血管,如今超声刀、EndoGIA的逐渐普及和手辅助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已有很多用手助腹腔镜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14],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也有报道[15]。目前对于肝脏LLR病例的选择局限于开腹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一般认为:①传统开腹手术的禁忌证;②病变体积过大,范围超过2个以上肝段;病灶位置相对靠后、过深,影响第一和第二肝门暴露和分离;紧邻或侵犯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根部;③肝癌并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或肿瘤边界不清;④有上腹部手术史且腹内粘连严重等均属于LLR禁忌证[16]。国外研究表明,腹腔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扩大肝切除术的适应证,AbdelAtty等[17]对3例开腹手术禁忌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地实施了LLR,但涉及病例较少。总体说来对比开腹肝切除术,现阶段LLR适应证还相对局限。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出血和止血是肝脏外科的主题。切肝时控制出血是腹腔镜手术的关键,目前无合适的肝门阻断器械和缺乏理想的腹腔镜切肝设备,一直是手术的最大困扰[18]。腹腔镜下切肝器械除要求尽量减少切肝时出血外,同时还要能分离和处理肝脏内大的血管和胆管,降低出血和胆漏的发生率。现有的肝脏实质离断技术有高频电刀、水喷刀、氩气刀、微波刀、超声刀、血管吻合器等,应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目前对胰腺腔镜手术的报道不多,主要用于对胰腺内小肿瘤的摘除、胰体尾部的切除和胰腺空肠吻合术。胰体尾的切除涉及到脾脏保留与否,关键是要看胰尾与脾脏是否有粘连,腹腔镜下关闭切割器的应用也使胰的处理极大地简化。胰管空肠的吻合主要应用于胰头的占位病变。胰腺腹腔镜手术的成功与否,关键在熟悉胰腺本身和其前后血管走行及变异,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操作技巧也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目前,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的切除仍是内镜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19]。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急诊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缓解胰腺炎症。急性坏死胰腺炎亦有经腹腔镜行腹腔冲洗引流术的报道。电视腹腔镜在腹部创伤诊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2]:①直视下对大部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腹探查。②术前明确诊断,降低阴性剖腹探查手术率。③使术者对伤情做到心里有数,指导切口和术式的选择。但是,电视腹腔镜对腹部创伤仍存在明显的局限:①外伤后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为腹腔镜探查的禁忌证。②腹腔镜对腹膜后创伤的诊治仍值得探讨。③腹腔镜对腹部脏器损伤的处理能力仍受到器械制约。因此,电视腹腔镜对腹部创伤的探查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好中转开腹指征和时机,充分发挥腹腔镜急症腹部探查的优势。

新的微创外科设备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在向医学渗透,包括微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电信技术等,将使得腹腔镜技术更趋现代化、合理化,模拟更逼真。可以预见,腹腔镜外科在广度和深度上会不断取得进展。主要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2,20,21]:①模拟手,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利用一些横断传感仪器和设备,使医生的手在操作时通过操作器械产生“手感”,使得腹腔镜技术近似于医生手的操作。②机器人,人们正在利用自动化系统,利用机器人进行各种腹腔镜技术的操作,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③网络化,通过卫星建立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网、联络网、操作网点,使得医生对患者的诊治通过电讯电传,远距离对话而完成。通过计算机操作控制机器人而能够完成远距离的手术操作。④腹腔镜外科手术远程学术交流随着电子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在有宽带高速网络的地方,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腹腔镜远程手术学术交流,远程手术会诊和远程手术。上海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介绍该院曾与江苏无锡和苏州进行远程手术演示和会诊,效果很好。⑤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微创外科发展条件已具备,关键是改变观念。首先作为一个先进医学工作者应当认清和跟上科学发展形势,树立以患者为本的医疗原则,选用和掌握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而受损伤最轻的治疗方法。微创外科与传统外科是相辅相成的,微创外科必须以传统外科为基础,以传统外科的标准来衡量微创外科的治疗效果,以传统外科为后盾。微创外科是今后外科的发展方向,有一个集中、扩散、推广、普及的过程,需要全体外科医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Antevil JL Bhoynal S,Bmnson ME, et al.Safe and rapid laparoscopic access a new approach[J].World J Surg,2005,29(6):800-803.

[2]黄志强.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21世纪外科的主旋律[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9-11.

[3]杨 镇,裘法祖.我国开展微创外科的现状与展望[J].腹部外科,2004,17(2):68-69.

[4]王泉云,王 健,罗方武.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变化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8):456-458.

[5]刘宪生,钱家勤,李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2):72-74.

[6]白春学. 机械通气辅助救治哮喘危重状态初步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1993,13(6):24.

[7]耿 玮,曹月敏,常迎彬,等.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415-417.

[8]李 翔,朱 宏.复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2):127-128.

[9]王智峰,祝学光,刘玉兰.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6):325-327.

[10]Migoh S,HasudaK,NakashimaK, et al.The benefitof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gastrectomy comparedwith conventionalopendistal gastrectomy:a case-matched control stud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3,50(54):2251-2254.

[11]HuscherCG,MingoliA, SgarziniG, et al.Video laparoscopic totaland subtotalgastrectomywith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for gastric cancer[J].Am J Surg,2004,188(6):728-735.

[12]MelvinW, Fernandez J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gastricjejunostomy: a new approach[J].Am Surg,2005,71(3):216-218.

[13]董 擂,董 旋,李克军,等.腹腔镜在脾脏外科的应用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06,11(4):350-352.

[14]许红兵,邹一平,郑 方,等.腹腔镜脾切除术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 6(5): 386-388.

[15]Targarona EM, Espert JJ,Bombuy E, et al.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J].Arch Surg,2000,135:1137-1140.

[16]Cherqui D,Husson E,Hammoud R,et al.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s:a fesibility study in 30 patients[J].Ann Surg,2000,232(6):753-762.

[17]Smyrniotis VE,Kostopanagiotou GG,Gamaletsos EL,et al.Total ver-sus selective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in major liver resections[J].AmJ Surg,2002,183(2):173-178.

[18]张志伟,陈孝平.肝切除术中各种断肝技术的特点[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4):214-242.

篇3

自从1987年法国Mouret成功完成人体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LC以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期短、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1] 。大多数的胆囊手术(95%),均在微创外科手术下施行。但LC面临的高胆管损伤率,损伤部位高、缺损范围大、修复困难,合并血管损伤机会多等难题一直困绕着LC的推广和发展,文献报道LC术所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高达0.32~2.8%[2,3];因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将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如胆囊坏疽、穿孔,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体积4.5cm×1.5cm,壁厚0.5cm(B超测量)列为绝对手术禁忌证。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手术者经验积累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手术禁忌证不断被突破。困难胆囊是指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萎缩性胆囊炎、多次胆囊炎发作或急性期、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Calot三角组织粘连紧密、Calot三角大量脂肪堆积等列为绝对或相对禁忌证的病例。笔者手术组于2010年元月-2014年6月在临床实践中对上述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需行胆囊手术患者71例,女45例,男26例,年龄17~85岁,平均56岁;发病时间12h~14d。既往有腹部手术史8例,急性炎症期5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5例,胆囊壁术前B超测量0.5cm者12例,胆囊管结石嵌顿8例,Calot三角粘连紧密5例,Calot三角脂肪大量堆积9例,部分患者多种情况共存。

1.2方法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三孔法",部分加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全麻药用量,部分显露不佳者采用"四孔法",以CO 气腹维持1.2~1.6KPa,取头高脚低左侧侧卧位;有腹部手术史者脐部第一孔采用小切口开放置入Trocar,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后再分解粘连,清理出正常术野,先确认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壶腹的解剖关系,用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其中次全切除5例。39例依常规在肝下间隙放置引流管引流,1~4d拔除引流管。

2结果

本组顺利完成68例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3例(4.2%),其中1例因Calot三角粘连紧密解剖困难,1例因胆囊壶腹与十二指肠溃疡疤痕紧密粘连疑有胆肠瘘,1例疑Mirizzi综合征。施行LC的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24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进食,术后4~10d出院。全组无胆道损伤发生,无死亡病例。3例中转开腹的患者按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均已痊愈。

3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日益发展,LC的手术适应证会越来越广。禁忌证在腔镜外科医生不断的探索中随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提高,在信心的支配下逐渐被克服。

3.1做好术前检查。了解患者上次手术的时间,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最好在6个月以上,上次手术有无腹腔感染,如有感染则可推断腹腔粘连较重,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手术方案。笔者的做法是,中下腹手术史一般不列为禁忌证,上腹部胃肠道的手术也不常规列为禁忌证,上腹部肝胆胰的手术史应列为禁忌证;对于有手术史的病例,第一个穿刺孔一律采用小切口开放置入Trocar,在置入Trocar前常规用手指探入腹腔钝性分离切口周围的粘连后再置入Trocar。

3.2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是否适宜LC实践证明,急性胆囊炎发病急,症状重,常合并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充血水肿粘连明显,有时被大网膜或十二指肠包裹,行LC难度较大。急性胆囊炎发作早期应争取完成手术,此时:①要准备1把强有力的抓钳抓持胆囊;②必要时可以在胆囊底部开窗减压;③要仔细解剖分离,不能急于求成,只要不妨碍切除胆囊,就不必松解腹腔内其它的粘连;④要坚持顺逆结合。

3.3陶瓷胆囊与壁厚0.5cm是否适宜LC笔者发现,陶瓷胆囊与壁厚0.5cm的病例并不是均不适宜行LC,一部分胆囊底、体部病变严重的病例Calot三角病变并不严重,有时Calot三角解剖相对容易而剥离胆囊会非常的困难,出血也较多,这一部分病例虽然手术困难,但其实安全性相对较高,应该适宜行LC。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操作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征还可进一步放宽,直接开腹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例会越来越少,关键在于要熟悉胆道的解剖,掌握手术技巧,耐心细致地分离,合理放置腹腔引流管,充分发挥钛夹、生物可吸收夹、缝线结扎、电凝、冲吸泵、超声刀等设备的作用。这样的话一定会提高LC手术的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