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规划运营一体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作者简介】李远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140-04
物流专家戴定一指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新阶段,即进入动态、实时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指出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提供整合物流服务的协同平台,综合利用集成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智能化地思维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使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在统一、协同的管理平台上提供高效率、标准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从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合运营商。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物流业务彼此独立运作、缺乏整合、物流业务之间难以无缝连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规避物流业务主体自建信息化平台的重复投入问题,以高度集约化、功能耦合、以物流电子商务为核心、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整合信息平台,为物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提升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区域物流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即对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目标、平台功能及系统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实例分析。
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
将智慧物流理念贯穿于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运营,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物流交易电子化、物流资源集成化、物流运作标准化、客户服务个性化。
物流服务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主要物流业务进行整合,消除业务间不能无缝对接的情况,提高不同业务的协同和整合能力,提高物流服务整体效率。
物流过程可视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位置信息服务(M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无线通信等技术,使供应链物流全程透明可追溯,对运营全面管控和规范化管理,使运作过程的事故率和货损率降低。
物流交易电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电子商务功能提升了物流服务交易效率,提高了客户和物流企业的互动效率。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搜寻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物流资源集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合理化分类管理和调度,能更有效地调度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利用,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成长空间。
物流运作标准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运作方案实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信息管理和物流业务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防范风险能力。
客户服务个性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专业、细致、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提升了物流服务营销能力。此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还能进行统一结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控力度。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最终将成为社会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众多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所用,成为一个能提供整合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运营平台,改变区域的物流生态,使各个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之间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平台和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降低整个物流生态圈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更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物流生态圈进行有效管控。制定促进物流生态圈运营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同步并为其提供支撑。
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要基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供应链物流运营的商业模式。面向区域物流生态圈。围绕提供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目的,设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1.运营主体:国内外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通过平台布局形成供应链物流运营网络。提供国际国内物流业务服务。
2.服务范围: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协同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物流客户以及平台服务人员,涵盖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物流业务并将各物流业务无缝整合,完成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3.管理体系: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管理物流业务、管理客户、管理平台服务人员、智能学习等,实现平台的协同运营。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是平台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功能,在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规范、顺畅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运作机制,稳定并拓展智慧物流生态圈;管理物流业务,对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业务进行有机的过程管控和整体绩效管控,服务于整个供应链战略;管理客户,以智慧物流核心理念深度营销客户,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建立客户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维系客户忠诚度,与客户之间建立共同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将其渗透到物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管理平台服务人员,将员工绩效、能力提升、薪酬激励与平台价值创造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平台管理指标相结合。具体落实到物流方案的各个环节;智能学习,平台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整合国际国内物流业务。不断创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4.输入输出:平台的输入是物流资源(包括平台自有物流资源和能调度的社会物流资源);平台的输出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具有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征。因此,平台的壮大取决于输入物流资源及输出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即以优化的物流资源组合,为客户提供满足需要的、个性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宏观视野,综合利用各种物流资源,创新客户服务价值;具有管理协同能力,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从本质上看,其功能体现为人性化的客户服务、有智慧和灵性的协同、“手机+鼠标+车轮”的响应方式。智慧和灵性的协同又分三个层面,即:物流业务之间的一体化协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物流生态圈的协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则实现了这三个层次的协同,形成了良性和谐的物流生态圈,和谐了与供应链伙伴、客户及员工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物流运作整体效率,降低了社会物流运营成本,最终提高了整个物流行业的综合效益。
三、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框架设计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施,需要以智慧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为基本理念,根据物流生态圈的要求,建立支持实时信息联通和工作流的信息协同机制;应用智能物流电子商务模型;支持多元化物流业务(含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并能实现业务协同和管理协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企业、客户、平台员工都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目标统一、协同一致地运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所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四种有机整合:(1)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政府监管能力。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邮政、海关、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监管、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得以整合和深度开发:(2)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重点物流行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电子单证信息可以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有效地协同。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3)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全过程。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开展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物流全程透明化、可视化,并能对物品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推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4)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资源。通过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联动网络,拓展物流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促进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三类技术:(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RFID、3S(GNSS、GIS、RS)等通信和信息技术;(2)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云计算等技术;(3)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将这三类技术应用于物品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以及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等方面;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和带动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种转化:将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释放的零散物流需求整合起来。通过平台的智能匹配和综合服务功能,输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按照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也代表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创新的方向:(1)基于单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业务解决方案;(2)基于供应链网的综合性物流业务解决方案;(3)基于物流生态圈的全方位物流业务解决方案。因此,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以智能化的高水平物流业务解决方案为其核心产品,以物流全程可视化为其提供数据支撑,以物流业务标准化为其实施保障。
四、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实例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性位置及其发展条件为其建成依托海港、连通多区域的国际通道和成为国际性现代物流基地奠定了有利条件。目前广西北部湾物流信息化工作已初具成效,南宁、钦州、凭祥保税物流信息系统已建成并实施:广西电子口岸物流服务信息平台、钦州港国际航运中心电子口岸、南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柳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正在逐步构建;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已开始应用JIT、VMI、SCM等管理系统来提升其专业化能力。
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运作较大部分仍采取单独、孤立的方式,如货代企业、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的各种物流业务之间缺乏整合,无法实现不同物流业务之间的无缝连接,致使整体物流运作效率偏低;物流信息系统也是自成体系、缺乏有效连通,致使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交换。存在重复采集、不匹配、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更谈不上智能信息管理和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方案。因此,需要构建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体物流运作效率提升和物流成本下降。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最大限度地盘活物流资源存量。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以供应链物流服务为立足点,建设区域性物流服务平台。建立规范便捷的信息交互系统,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高效联接,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与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进行交换与共享;通过平台交易中心,客户和物流服务商可以自由交易,获得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成为“国家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成为本区域的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符合本区域特色需求的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及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按照“政府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机制科学、运营良性、开放兼容”的原则。在规划实施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整合分散的物流信息。虽然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系统中的企业及物流基础设施都在逐步信息化,但是,在信息资源的汇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智能物流运营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还显得不足,无法满足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必须首先进行信息整合和有效集成;推进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立依托价值链、各关联主体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注重标准化和安全性的物流信息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机制,协调好政府部门、物流重点行业(航空、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之间的关系,做好信息沟通、集中管理及共享的组织与制度保障,逐步营造信息共享的良好环境。通过信息共享也能有效配置和利用运力。避免运力过剩而导致行业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3.建立良性运营模式。平台向会员提供运输配送、货运、物流信息管理、推荐物流服务商等系列服务,实现物流过程人、车、货、客户等信息共享,并通过多重监督系统确保货物安全到达。平台有强大的汇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可由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起来统计和区域物流业的权威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政府在平台规划、建设、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台是公共性物流服务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盈利来维持运作。
1研究背景
2002年至2012年,随着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始,能源需求急剧增加,煤炭迎来了“价飞量增”的巨变,期间煤炭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1.0%,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物极必反,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口煤冲击、环境保护等多重因素影响,2013年以来国内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加剧,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2014年超过70%的煤炭企业出现亏损,煤炭行业告别黄金十年进入微利时代。
2神华一体化调运组织分析
神华集团成立近30年来,创造了矿、电、路、港、航、化一体化,产、运、销、储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神华的一体化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煤炭供应链的一体化,它的业务网络是由煤矿装车站、自有及国有铁路、自有及社会港口和直达销售网点三部分构成。其中,神东矿区、包神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黄骅港这条主干线是神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
神华集团日常生产运营调运指挥是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需要科学制定计划,需要执行过程的严格管控,但目前神华集团计划制定、下达、监督实施过程中的最主要手段还是业务人员的经验操作和人为控制,面对日益复杂的调运流程和庞大的生产运营数据,要在日常生产调运指挥中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存在较大困难。
一是调运组织方式落后,缺乏科学技术手段。神华一体化调运组织业务流程相对粗放,仅以装车数量来匹配煤源供应、装车能力、运输能力、接卸能力和销售水平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没有充分考虑成本、利润、周转时间等重要运营指标,同时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不能结合客观条件的变化准确迅速地编制调运方案。
二是调运过程不透明,主观因素影响大。一体化调运组织过程复杂,涉及总部调度指挥部门、煤源供应单位、装车组织单位、运输组织单位、销售单位等十几个单位。然而调运组织过程中人为判断、凭经验决策的情况较多,调运组织效果受参与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大,增加调运难度。
三是信息化程度不够,经营分析难度较大。调运组织涉及行业板块多,各单位信息化程度不一致,信息复杂度增加,信息整合难度大。各类生产数据的统计手段落后,生产运营分析仅停留在增量对比方面,结构优化和生产经营分析薄弱。
3一体化调运组织方案优化
3.1一体化调运各环节能力分析
对一体化调运组织方案进行优化,首先要全面掌握一体化调运过程上游煤源供应能力、装车站装车能力,中游铁路运输能力,下游接卸能力等各环节的能力状况及各环节能力之间的对比关系。
(1)煤炭供应及装车能力分析。包神铁路管内分布着14个装车站点,神朔铁路管内分布着15个装车站点,神东煤炭集团、榆神能源公司、杭锦能源公司等7家单位在此区域供应煤源,煤炭供应及车站装车能力如表1所示:
(2)铁路运输能力分析:目前神华铁路运输能力制约点有两个:包神铁路神东口和神朔铁路神池南口。
结合神华铁路机车、车辆、行车设备、供电及车站设备状况等,经测算得出包神铁路神东站最大通过能力为80列,含25列万吨列车,合计105小列;神朔铁路神池南口最大通过能力为112列,含84列万吨列车,合计196小列。
(3)下游接卸能力分析:神华集团煤炭销售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港口下水销售和铁路沿线直达销售。一体化调运主要涉及的是神华自有的黄骅港和天津煤码头。黄骅港有翻车机13台,其中C64型和C70型翻车机5台,日卸车能力为40列;C80型翻车机8台,日卸车能力为92列。天津煤码头有翻车机4台,C64型和C70型翻车机1台,日卸车能力为8列;C80型翻车机3台,日卸车能力为24列。铁路沿线直达销售包括国铁沿线和自有铁路沿线销售,由神华销售公司负责,沿线直达销售可根据历年实际经验设为常数,大新口15列,王佐口15列,黄万线30列,朔黄沿线20列。
综上,神华一体化调运下游端日接卸总能力为219列,其中C80型列车最大接卸能力为142列,C70型和C64型列车最大接卸能力为105列。
(4)神华自有两港装船能力分析:黄骅港拥有煤炭专用泊位17个,均为万吨级以上泊位,煤炭泊位装船能力为60万吨/日,大于卸车能力。天津煤码头拥有煤炭专用泊位3个,均为万吨级以上泊位,煤炭泊位装船能力为18.2万吨/日,大于卸车能力。
(5)一体化调运各环节能力比较:神华煤炭一体化调运组织中的五个主要环节中,装车能力、运输能力、卸车能力在一定时期内能力状况相对稳定,可以直接确定三者间的大小关系。
①装车与运输:包神铁路管内各装车站能力之和为120列,考虑到区域装车能力限制,包神铁路管内装车能力为108列,大于包神铁路运输能力105列。神朔管内各装车站能力之和为107列,考虑到区域装车能力限制,神朔铁路管内装车能力为100列,包神、神朔装车能力合计207列,大于神朔铁路最大运输能力196列。
②运输与接卸:神朔铁路运输能力为196列,其中C80型列车110列,C70型列车40列,C64型列车46列,小于下游端接卸能力的219列。
③运输和销售:由于煤炭销售情况受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所以无法笼统的直接比较销售和运输能力的大小,需要结合具体时段内的销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制约一体化调运水平的因素为运输或者销售。
3.2一体化调运指标体系建立
神华集团一体化调运的主要经营指标包括煤炭车板成本、转运成本、销售收入、综合利润、煤炭调运量等。
(1)车板成本。煤炭的车板成本是指将煤炭送到发运站列车上产生的成本,含煤炭生产成本、短途运输成本和搬运成本等。
(2)转运成本。转运成本是指煤炭从装车站运往港口所需要支付的费用。煤炭转运成本包括铁路运费、回空费、港杂费等。转运成本与铁路运费、运输距离等因素有关。
(3)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将煤炭所有权转到客户,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证,而认定的收入,它由煤炭销售单价和销售量决定。
(4)综合利润。利润指标是一体化调运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指标,综合利润由销售收入减去车板成本和转运成本来确定,综合利润又等于路港利润和销售利润之和。
(5)煤炭调运量。对于神华煤炭一体化调运而言,每日每个装车站的煤炭实际调运量的分配决定着调运组织的结果。在煤炭调运总量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每个装车站的调运数量,编制最佳调运方案,是想实现煤炭一体化调运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3.3一体化调运优化条件分析
(1)决策要素。一体化调运的优化实际上就是运用运输规划方法科学编制每日调运计划的问题,包含三方面决策要素:单位调运周期内煤炭调运总量、每个装车站调运煤炭数量、所编制的调运方案达到神华整体效益最优。
(2)模型类型选择。运筹学中主要的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和混合规划模型等。本文采用整数规划模型解决煤炭调运优化问题。
(3)一体化调运优化模型建立。神华煤炭一体化调运业务可简述为:煤炭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陕西西部等区域生产或收购,在包神铁路和神朔铁路各个装车站装车,经包神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运送到黄骅港、天津煤码头及铁路沿线直达接卸站,此问题是装车站i到卸车站j的多到多的运输线路整数规划问题。但结合当前神华煤炭调运业务实际,调度指挥部门负责一体化装车运输计划的下达和实施,销售部门(单位)根据煤炭装车运输日班计划,安排煤炭分流和具体销售工作。此问题可简化为由多个装车车站i到一个卸车车站j的多到一的整数规划问题。
①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通过煤炭调运优化模型运输确定的变量,即优化调运方案。本文优化决策变量设为Xi,表示一个煤炭调运周期内第i个装车站的装车列数。建立优化模型之前,我们要先确定一体化调运总量,即包神铁路和神朔铁路各装车站装车总列数,它是由一体化调运各环节中最薄弱环节确定的。
注:A-装车总列数,B-下游分流总列数,Xi-装车站i的日装车数量,Li-装车站i的日装车能力,Xa-装车站i装C80型车列数,Xb-装车站i装C70型车列数,Xc-装车站i装C64型车列数,Xq-铁路车站i的区域装车数量,Lq-铁路车站i的车站作业能力,A1-包神管内装车列数,A2-神朔铁路管内装车列数,C1-包神铁路通过能力,C2-神朔铁路通过能力,Da-包神管内C80型车装车列数,Db-包神管内C70型车装车列数,Dc-包神管内C64型车装车列数,Ea-神朔管内C80型车装车列数,Eb-神朔管内C70型车装车列数,Ec-神朔管内C64型车装车列数。
3.5建立模型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神华集团实地走访调研和座谈讨论,在对神华一体化调运组织模式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调运实际建立了易于操作的运筹学整数规划模型,实现日常调运组织方案从人工编制到计算机编制的转变。有效提升了一体化调运效率和效果。根据本文的举例求解情况,运用数学建模编制一体化调运组织方案从确定调运总量、添加约束条件、建立模型到模型求解确定最终方案用时较以往的人工编制方法节约75%,利润提高1.3%。
参考文献:
[1]Hamdy A.Taha著,刘德刚,朱建明,韩继业译.运筹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张阿娟.一体化供应链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中国电信集团号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号百公司)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16日,总部设在上海。该公司的成立,是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更好地打造信息服务专业公司的一项重要举措。
与长三角区域内其他主要服务本省(市)的电信运营企业不同,中国电信号百公司成立之初,便确立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基本规划,这也使得该公司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强的适应性。
一体化的考验与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韩友平直接了当地表达了他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看法:“而这个趋势,将对电信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挑战。”
韩友平认为的考验和挑战,主要是指现有的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电信运营服务体系。
所谓的一体化,理想的状态是从客户入网开始,便可以享受到全程全网的无差别服务。而现在的事实是,同一个客户,在接受同一个运营商的服务时,在不同的地区得到服务的价格、质量等均会有所差别。
要达到上述理想的状态,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技术手段,二是服务体系。中国大陆地区的通信网络,从技术角度讲,本身就具有全程全网的特性,并且是全球最先进的网络之一。真正对实现一体化服务形成障碍的,主要还是现有的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电信运营服务体系。
目前,解决同一客户在不同省、区、市享受服务时出现的矛盾,一般是通过该运营企业集团总部的协调。
这种协调工作,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且也难以形成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这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工作协调模式,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形势下,便显得不太适应。
“要实现一体化服务,对于行业来说,重点是打破内部的壁垒;对号百公司来说,重点是提升综合信息服务的能力。”韩友平说。
韩友平所说的内部壁垒,不仅存在于同一运营商的不同省公司之间,更存在于不同的电信运营商之间。韩友平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基本是依托本地进行,长三角区域内通信服务一体化的进展,主要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影响。
如果政府有一个类似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管理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统一协调各方,将会更加有力地促进通信服务一体化的发展。”韩友平说。
更加扁平化的经营
在中国电信集团的规划中,中国电信号百公司是“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的专业化经营管理单位,负责指导、协调和规范中国电信集团内各省号码百事通运营机构业务发展的工作,实现综合信息服务业务在品牌形象、发展策略、经营模式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统一。”
这个规划使得中国电信号百公司明显有别于中国电信其他省级公司,突出的一点便是该公司的“跨区域运营”。这与长三角信息通信服务一体化的目标恰好吻合。
这个目标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韩友平认为:从现实出发,目前首先要做到的是“经营管理的更加扁平化”,就长三角而言,就是要做到两省一市在营销方案上的联动,使各地的价格体系更加透明,服务体系更加一致。
从客户的“消费体验”来看,价格、服务恰恰是最直接影响客户对运营企业的感受的两大要素,也恰恰是电信运营企业目前最容易受到社会各界诟病的两个方面。
中国电信集团赋予的职权,使得中国电信号百公司可以对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电信集团内各省号码百事通运营机构的价格体系实现一体化。相对而言,在服务体系上的一体化则有着更大的难度。
韩友平介绍说:“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统一的服务规范,但问题在于,如何把纸上的规范,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个省、市、区号百公司及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成为中国生活搜索最大门户
中国电信号百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生活搜索最大的门户”。对于这个目标,韩友平表示:按目前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大致2-3年时间便可以实现。
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信息服务内容”。
目前号码百事通的信息内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六大领域。对这些领域的信息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和完善,是中国电信号百公司2008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完善信息服务内容的一个主要指标是“信息差误率”,信息缺少、信息错误和信息不全三种情况均属于信息差误。“现在,号码百事通的信息差误率是5%左右,我们计划到明年,将这个差误率降低到3%。”韩友平介绍说。
打造一个全国统一的信息库是中国电信号百公司正在实施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原隶属于中国电信各省公司的114、118114信息库的原有信息基本以本地信息为主,各信息平台之间也没有共享。
中国电信号百公司成立后,立即着手进行的一项具体工作便是“三统一工程”,即实现统一搜索引擎、统一数据模型、统一坐席界面,这项工作将在2008年6月底全面完成,届时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平台的业务能力将得到较为明显的规范和提升。而到10月底,公司的全国统一信息内容库将基本建成。
目前中国电信号百公司还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118114”这个号码百事通正式的服务号码呼叫比例过低。资料显示,目前,用户通过118114呼入的次数,仅仅占114的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