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65-01

在中职教学技能教学观念以及“说教”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英语课程教学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近年来,随着中职学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整体性基础下降的影响,则出现了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尴尬现象。

1 中职英语教学困惑

英语作为中职教学的关键性课程,被中职学校纳入教学之中,但是,在技能教学、学生基础、教师教法等影响下,英语教学并没有达到良好效果,而在学生不愿学、教师不能教的双向影响下,使得英语教学陷入“两难”境地。

1.1 学生厌学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习效果实现的第一步,但是,在中职英语课堂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呼呼睡大觉、课堂一片乱糟糟、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说等现象,总之,一句话,学生厌学。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起点低,并不能适应中职阶段所选英语教材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且在以往的学习中,并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其学习寄托在教师督促或是监管下,而在中职大班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必定不能进行有效学习;另一方面,中职英语教材的选择往往同高中教材一致,而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就造成难上加难,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说教”模式,并没有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地位一直维持,埋没了学生的参与力和表现力,使学生厌烦学习。

1.2 教师厌教

教师面对能力低、基础底、态度坏、习惯差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困惑,造成教学入手难,教学过程中,把握不住难重点,从而产生难教、没法去教的心理,甚至造成看见学生表现差就不想教;同时,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不适应学生的心理,造成的学生反感、厌学现象,反向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心理,这就形成了学与教的恶性循环。

2 提升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实现中职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必须作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根本,从学生的英语基础点入手,在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和提升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前提下,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2.1 立足基础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

由于中职学生的应用基础薄弱,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低基础特征作为教学的起步点。其一,加强教学材料的选择和知识的优化。在了解学生英语基础的情况下,对所用英语教材进行合理选择,适度降低教材难度,以适应中职学生的基础特征;加强教材内容的优化,由于所选教材涉及的知识众多,其难度不统一,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材分置,如对底子极其薄弱的学生要着重于单词、短语和基本句型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对稍好的学生,则适当进行语法教学、组句教学,通过对教材的等级划分,使教学面向学生。其二,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展开基本知识教学。“学不会、难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而引发学生厌学,那么教师就要转难为易,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我能学会、其实英语不难”,进而刺激学生去学习。

2.2 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爱上英语

中职学生求乐子、好动、好奇等心理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安分”,同时,中职等级落后于其他等级的学校,这就给他们心理披上了一层面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生,解除他们的心理死结,让学生感受到心理满足与心理安全的同时爱上英语。

其一,为学生提供一份安全感。安全感是人们的最低心理要求,在中职学生“落后心理”的刺激下,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这就要求教师多给学生一个微笑,多给学生一份肯定,多给学生说句“good”,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进而刺激学生树立自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的伙伴,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学生的好朋友,实现学生喜欢上老师,进而刺激学生情感转移到英语课程上。

其二,为学生创造一份快乐。良好的教学课堂情境是教学展开的有力条件,教师在为学生制造快乐的同时,必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惊异化教学方式或是问题方式展开教学,将学生引入课堂与思索中,刺激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问题探究;抓住学生的好动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如在进行“hair、foot、hand”教学时,让学生拉拉头发、跺跺脚、拍拍手,这样不仅让学生活起来,而且营造了高教学氛围,有力推动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其三,给学生创设一处展示台。英语是用来说的,英语是用来用的,教师要关注到英语语言教学的特征,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通过演讲、情景对话、书信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说出英语、写出英语并能运用英语,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向评价,以促使学生表现力的提升。

2.3 采用多模教学,让学生享受英语

“说教”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主体定的发挥,也使学生陷于厌学、教师厌教的困境中,那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习英语、感受英语、享受英语。其一,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要甘愿做幕后者,放低自己地位,提升学生学习者的地位,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其二,采用多模教学。积极运用小组教学、竞赛教学、实践教学、问题教学等模式,并进行模式穿插和创新运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三,合理运用媒体。根据英语教学的情境特征、语言特征、画面特征等,运用媒体展示图片、视频、音乐等,让学生充分享受英语的美妙世界,进而刺激学生学习。

3 结语

在学生英语基础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中职英语教学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两难境地中,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只有转变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英语基础,以学生的心理和基础为出发点,才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也才能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活力和进步,进而实现师生互动下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90―01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教材,更要注重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新教材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一、新教材给教师教学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当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反应了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三大”:生词量大,阅读量大,话题信息及任务量大。“两高”: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对所教的学生要求高,要求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感到教材很难驾驭,出现课时紧的困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高中英语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了原来的听、说、读、写四课型成一单元的教学体系,增加了板块与相应的教学步骤,这对于习惯于旧教材的教师来说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把握课时的分配并完成教学任务。

2.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生词量、阅读量、话题信息量及各种任务量提高的幅度较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对于落后地区的教师来说,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 既能体现教材的时代特征,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新教材的听力材料趋于生活化,场景化和口语化,而且朗读语速过快,方言和口语味过重。在教学中教师要完成听力内容,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反复播放录音,必要时教师要用关键词提醒学生。

4. 新教材的教学参考书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意义,涉及的背景材料广泛,内容丰富全面。但由于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要仔细阅读教学建议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按照教学建议的方法去教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难以达到。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学生因个人的基础情况、性格和文化知识层次的不同,参与学习英语的能力也不同。因此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挑战。

1.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每个学生因个人的自身条件、性格、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而造成了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相比之下在学习英语方面城镇学生较周边学生能力较强,主要是他们的英语启蒙早,有些条件好的家庭的学生很早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班,听各种版本的录音带,从而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而周边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接触到英语学习,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2.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差异。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的不同。基础好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很有优越感和成就感。而周边农村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课堂上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不积极发言甚至有些学生不敢张嘴,缺乏一定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些同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策略

1.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并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进行课时重组。在不额外增加课时和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将各个单元的课时内容进行重新安排,适当地进行调整和取舍,并大胆的进行单元整合,从而如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 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性格等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创造的主体精神。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发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运用思维得到锻炼,充分发挥独立个性。

篇3

二、通过学习。英语教师认识到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了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成为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意味着人人参与英语交流和平等对话,互相合作。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通过学习,我校的英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校多次在市级英语竞赛获得好成绩。我所带的班级在初一时获得全市英语统考第四名,初二获得全市英语统考第二名,初三毕业获得全市英语第一的好成绩。

四、通过几年的教科研活动和竞赛活动。教师更好学了;师生关系密切了;学生思维更活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尤其是我市教育局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洋思、杜郎口教学模式。素质教学得到推广和提高。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广大参与课改的农村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特别多,如:拔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比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洋思、杜郎口教学模式很难推广等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人在参加英语教研活动中和其他英语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有些问题与困惑颇具代表性,现将其列出,并提出解决对策。

问题与困惑一: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我校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课。但我校下属四个分校无英语教师,我校为了照顾到这一情况,也就只好在五、六年级才开设了英语课程。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学了两年的英语,初中英语老师往往对他们有较高的期望值,认为他们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顺利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没了新鲜感,有的甚至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书写不规范、发音不准确、用汉语注音等,这一切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了解得知:在小学,英语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乃至学生足够的重视,小学的英语课开设流于形式,每周只有两节,而且经常被语文、数学占用,时间上没有保证;师资严重不足,可以说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对策:

1.条件不成熟不开课。

2.严把教师关,引进英语科班出身的大专毕业生。

3.市教研室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业务指导和开展教学观摩和教研活动。

4.保证英语课时,小学每周三节,初中每周五节。

问题与困惑二:教材的内容多,语法较零碎,操作难度大

我市选择的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发现这套教材对农村中学来讲,起点较高,学生上七年级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而且语法较零碎,不成系统,教学中难度较大。再加上不少单词太长、拼写太难,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由于学生单词记不住,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教单词和复习巩固单词,老师就只能在赶进度中上完课程,两极分化提前发生,落后面越来越大。

对策:

1.认真研究英语教学大纲,对大纲不要求的词汇,不当作考试内容。

2.学校应适当增加英语课的节数。

问题与困惑三: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选先进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因此,不少教师都感叹:新课改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与以往相比,换汤不换药。

对策:

1.根据不同年级,听、说、读、写,采取不同的分数比例。

2.统考应有口试题目

新课改的实施应听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诸多表面的或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稍有不慎,也许就会使一批教师和学生成为新课改的牺牲品。英语新课改要取得全面的成功,要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爱学、好学的兴趣

(1)尽可能多地使用直观教具,声光资料。在课堂上,直观教具、声光教具是一种“新异刺激物”,它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令人神往、饶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当然直观教具的使用必须恰如其分,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恰当运用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对外语教学者们来说,语言是进行教学的武器,也是组织学生注意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语音要准确、语调要标准、语速要适中,使学生置身于较地道的英语气氛中,这样才会激发并使学生保持兴趣。与此同时,辅之以身体语言,如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