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0: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网络艺术的特征,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TN911.23?34;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12?0069?03
Abstract: Sinc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the traditional firewall detection method for network abnormal data is not high, a novel network intrusion data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feature sele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network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solu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realize feature mining and extraction of information data in network channel. The extracted correlation dimension information features are optimized to achieve intrusion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finally implement effective mining and detection of abnormal network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fuzzy C 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tection model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abilities to deal with network abnormal data and intrusion information.
Keywords: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network; abnormal data; data detection; data mining
大模异构集成网络通过集成无线网络、光纤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超宽带、大容量的数据信息传输。在大规模异构集成网络中由于路由链路的开放性,容易导致节点断开入侵链接,产生异常数据,对网络中异常数据的检测是保障网络可靠稳定运行的关键[1]。对大规模异构集成网络的异常数据检测算法的研究主要采用统计信息分析方法[2]、防火墙检测方法[3]、模糊推理检测方法和异常信息特征重排方法等[4?5]。采用相应的特征提取算法进行网络异常数据信息的特征提取和信息分类,实现对大规模异构集成网络中信号模拟和状态重组,实现网络异常数据检测,但是传统方法在异常数据检测中容易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性能不好。对此,本文进行网络异常数据检测模型的改进设计,得出可行性结论。
1 网络异常数据检测模型改进实现
1.1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入侵特征选择
在上述进行了网络异常数据的信息建模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对提取的关联维特征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6],实现对入侵特征的优选和控制,进行网络异常数据检测。实现本文提出的基于入侵特征选择的网络异常数据检测模型的设计。网络异常数据入侵特征模糊C均值聚类的过程描述为:
(1) 首先选择一个C值,确定网络异常数据分类簇的总数。若网络入侵关联维特征集规模为m,令作为聚类中心,其中,并计算入侵关联维特征集聚类簇的根节点与簇心的距离。
(2) 在关联维特征集中选择C个实例,初始化采样频率中心为,,。
(3) 使用简单的欧拉距离将网络入侵特征信息采样簇分配到最近的簇中心,如满足:
那么。执行交叉变异,得到的一组标量采样序列为异常数据时间序列。
(4) 使用每个簇的实例来计算网络入侵特征信息时间序列的分布时滞:
(5) 如果网络入侵特征信息时间序列的分布时滞等于上次迭代的平均值,当满足时,则中止程序,否则返回第(3)步,令,并且计算新的模糊C均值聚类中心。
通过上述模糊C均值聚类,实现入侵特征选择。
模糊C均值聚类一般处理伪码如下:
double Distance(feature extractio&, intrusion informatio&);
//确定初始聚类中心点
struct point{double x;double y;}; //簇对象
integrated network{
private:
point fuzzy C means //簇的值
pointnovel data networ; //簇的平均值
list eltrybvts; //簇包括的元素
public:
cluster(const point& Point){
//构造入侵特征信息的时间窗口函数
tag.x = Point.x;
tag.y = gtrhbbt.y;}
point GetAverage(); //计算簇的平均值
point integrated network Value(); //@得簇的值
void Clearfeaturesampling(); //清空元素
void SetTagValue(const point&); //设置设计检测器
void AddEfrgrgent(pgrgt);
//添加一个异常数据的搜索元素
};
void K Average(pofrgtgt[],list&);
在终止条件约束下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的簇间分类,使得局部误差平方和最小,从而实现对网络异常数据的入侵特征优选。
1.2 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的模型设计
通过上述对网络入侵关联维特征提取和分类,把有限数据集合分为C类,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网络异常数据检测,大规模异构集成网络节点数据传输的包络模型为:
2 实验测试分析
本实验仿真计算机使用Intel i5?3230M 2.6 GHz 双核CPU,4 GB DDR3 RAM作为硬件配置,算法编辑软件为VC++结合Matlab 7,对大规模异构集成网络中的CUP2015实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异常数据检测仿真分析,数据库中分布有4组数据集,分别记为D1,D2,D3,D4,数据量分布为1 TB,2 TB,3 TB,4 TB,特征点检测权重系数ω设定为0.67,测试样本的训练集长度为100,数据在网络传输信道中的分布谱图如图1所示。
由图1的数据分布谱图可见,原始的数据受到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空间中的干扰因素较多,导致数据分布的状态具有无序性,需要进行特征提取和聚类处理。采用关联维求解方法进行特征挖掘提取,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数据聚类,得到网络异常数据聚类处理后的谱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得知,通过C均值聚类处理和入侵特征选择,提高了异常数据的特征分类性能。表1给出了采用本文方法进行异常数据的检测测试结果,采用500次实验计算准确检测的均值,得到本文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从表1的结果得知,本文方法对4组数据集的准确检测率较高,误检率角度、检测时间开销较小,从图3的结果对比得知,本文方法的平均准确检测精度高于传统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表1 改进算法的测试结果
3 结 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入侵特征选择的网络异常数据检测模型。对网络传输信道中的数据采用关联维求解方法进行特征挖掘提取,对提取的关联维信息特征进行优选实现入侵信息识别和分类,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对网络异常数据的有效挖掘和检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模型能提高对网络异常数据和入侵信息的有效识别和检测能力,精度较高、性能较好。
参考文献
[1] REN Tianpeng, YUEN Chau, GUAN Yongliang. High?order intensity modulations for OSTBC in free?space optical MIMO communications [J].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2013, 2(6): 607?610.
[2] ZHANG Q, ZHU Q Y, ZHANI M F, et al. Dynamic service placement in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clouds [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13, 31(12): 762?772.
[3] 吴鸿华,穆勇,屈忠锋,等.基于面板数据的接近性和相似性关联度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6,31(3):555?558.
[4] 余晓东,雷英杰,岳韶华,等.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直觉模糊核聚类算法研究[J].通信学报,2015(5):74?80.
动画艺术是由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电影多种艺术门类相互结构融合而成的综合艺术样式,它以图像和声音作为影像的媒介并综合多种艺术元素在运动的时空中完成信息传达。因动画艺术的外在表现隶属于影像文化范畴,使其具备了克服时间、空间限定的传播能力,并借此成为全球化艺术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动画艺术在现代数字媒介技术的介入与参与下展现出了全新的样貌,并在技术先导的结构中建构着自身的文化新特征。
一、基于网络发展的动画艺术转型
数字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强大的整合力量突破了传统媒介间的壁垒,形成了多种不同媒介整合的新形态。这作为新时代的媒介文化的重要特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引发了动画艺术从表现形式到创作观念的流变。网络作为媒介整合新样态的典型代表,经由文字界面转向图文界面、由静态界面走向动态界面的持续的发展,形成了动画艺术可以栖居的全新技术环境,促成了动画艺术基于网络媒介的转型,并在对传统动画艺术的赓续与发展中展现出有别于传统动画艺术的新特征。
首先,传统动画的叙事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不论创作之初的动画剧本,还是最终的动画作品都展现出强烈的文学叙事性。当动画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总是可以通过对动画作品的欣赏来解读它背后的故事,并在接受视觉审美影响的同时也通过故事获取文学性的审美启迪。这种先天性的文学渊源既是传统动画艺术的功能之一,也是其本质特性之一。而栖身于网络的动画艺术是在网络媒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视觉文化主导的环球语境下、在人们乐于关注直观现象而惰于阅读与思辨的现实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决定了完整的叙事性特征将在网络动画中让位于更为纯粹的视觉、感官愉悦,并逐渐发展成为跳跃性、片段化为主导的叙事特点。
其次,传统动画与绘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艺术家创作的动画形象本身就具有造型艺术所独具的视觉审美功能。同时,也因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审美追求使得动画作品融入了精英艺术气质并成为其重要的特征之一。现代基于网络的动画发展与网络动画创作技术进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技术进步降低了动画创作所要求的艺术技巧的门槛,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动画创作中来。同时,基于技术发展的动画创作也受到技术本身的约束和限定,展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样貌。因此,栖身网络的动画基于技术限定、大众参与和广泛传播展现出了有别于传统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使精英艺术气质隐退于愉悦大众的视觉需求之下。
第三,传统动画片是在影院中播放的,影片的播放方式创造了独特的体验环境。观众在黑暗所营造的半梦情境中,内心世界与情感完全沉浸在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之中。而栖身于网络的动画艺术是以网络终端作为自己的播放介质的,借以数字化技术构建的虚拟剧场环境彻底告别了传统动画的体验环境,使观众不仅得到了点播的权利,也使欣赏的过程具有即时往复的可能。体验环境的改变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观者目光、引起好奇成为创作必须关注的要素,而符合一般大众审美、紧跟时尚节拍、创造新奇视觉效果则成为创作的基本规则。这种改变使基于网络传播的动画作品告别了传统动画对经典审美范式的执著追求而走向游戏于大众审美的视觉快餐之中。
我们看到,科学技术改变信息传播方法与途径是现代网络媒介发展的基础;现代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现代网络媒介不断进步的保障;对信息高速、广泛传播的需求更成为网络媒介迅猛发展的动因。而由此引发的基于网络媒介的动画艺术的繁荣也必将伴有基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创作手段革新,甚或是革命,为其能以全新面貌登上时代的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动画行业在数字媒介中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动画艺术也以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不断吸引着网络媒介的技术关注,并逐渐形成动画艺术可以栖居的全新技术环境,促成了动画艺术在网络媒介中的成功转型。
二、网络环境中动画艺术的社会功能拓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网络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及便捷的途径,使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声音、图像及动态影像技术在网络中的嵌入,也使信息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人们在接受信息数字化传播的过程中也表现出更乐于沉醉在新技术所带来的多样审美体验,这为动画艺术在网络环境中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而动画艺术也借此实现了自身社会功能的拓展。
首先,栖身于网络媒介中的动画艺术确定了与传统动画完全不同的发展空间,动画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技术特性并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于个性的角色和表现角色活动的场景,同时还要给角色赋予生命,把人们的幻想与现实通过交互式的手段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引发观众强烈、奇妙和出人意料的心灵共鸣,这是一件基于网络环境进行传播的动画作品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决定了作品品质的重要内容。对于创作者而言,满足观者相对于传统动画更为强烈的审美期待,既是迎接动画在传播媒介中转型的巨大挑战,也更是拓展其创作空间、实现艺术理想的机遇。借此,动画艺术在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创作者积极投入的合力推动下不再拘泥于动画的传统样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动、多样及持续的蓬勃发展态势。蓬勃发展必须要基于受众的广泛参与,这成为动画艺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自身社会功能拓展的基石。
其次,栖息于网络环境中的动画作品,相比传统动画作品而言,可以凭借网络媒介强大的传播优势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而负载其中的艺术情感、观念、理想等也势必对更多的观赏者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其生动、亲切、诙谐、时尚、新奇、幽默等人文特征表现出的亲和力和艺术特质,也在网络中引发了更多观赏者精神与心灵的共鸣。由此带来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动画艺术消费行为就不再仅仅是对动画作品本身的消费,更是观赏者体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的表现,成为消费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基于网络的动画艺术不仅在提高生活品质、促进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
第三,从美与审美的文化视角来看待基于网络环境的动画艺术创作,它不仅仅是从属于网络发展或公众事务的艺术活动,也不仅仅是对信息传播的简单理性图解,甚至不仅仅是审美经验的尝试,它同社会进步的理念,同人文哲学息息相通。它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以各种手法吸引大众的视线,艺术化地将审美咨询传达给受众,并力求以艺术化的个性表现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赢得大众的视觉好感和心理认同。它创造了一种社会功能与艺术理想共存的全新“环境”,体现着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多重价值。所以对栖身网络环境中的动画艺术的审美关注,实则是对其社会功能的关注,即在达成其艺术目标的同时,如何实现对文化的传播和情感传递的关注。
在当下,动画艺术基于网络媒介的传播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目标的实现,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优势和特点并结合一定的诉求形式才能实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而对传播途径的充分利用和诉求形式的选择无疑与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息息相关。动画创作是一种满足大众审美的艺术创造活动,必然受到同时期艺术风格以及受众审美倾向的影响,尤其基于网络的大众传播机制更期望大众的回馈反应,期盼广大观赏者的参与对话,这就为当下基于网络环境的动画创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即在满足广泛传播的基础之上,必须尊重受众对审美的自觉追求与理解。藉此,动画艺术与网络媒介在共同满足大众艺术审美和实现审美理想的过程中形成了互为手段、互为目的的积极互动关系。
三、网络媒介中动画艺术转型的内在动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因,栖身于网络环境的动画艺术与网络媒介的同步发展存在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一)以大众信息传播为核心的必然选择
动画作品的有效传播是其审美理想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而基于网络媒介的传递过程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动画的创作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群指向;其次,必须要有详尽的网络传播策略;最后才是具体传播活动。而网络媒介提供的技术环境、传播方式是动画作品传播中的限定条件;动画创作本身则是在满足上述条件前提下由受众群体进行自由选择的审美体验活动的组成要素。由此看,不论何种类型的动画作品以及对应的是何种网络传播策略,受众群决定了网络媒介与动画作品间的制约与迎合关系。同时,大众审美活动的持续与不断发展,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并逐渐成为以大众信息传播为核心的必然选择。
(二)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相互依存
首先,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接踵而至使得信息变得更加直观,促成“形象”一词成为时髦辞令。作为信息传播手段的网络媒介就必须选择有利于受众接受的信息承载形式及更符合现代信息环境特征的信息组合模式,这成为媒介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大量的可视化技术的广泛采用,为动画艺术的栖息与发展提供了肇始力量。
其次,媒介技术在改变现代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所缔造的动画创作技术环境,在不同层面上满足了动画创作的艺术追求及创新需要并推动其发展。同时,随着新的动画形式、新的创作观念的不断涌现也促成了网络媒介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二者相得益彰。
第三,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网络媒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服务大众审美中得到了最大化的统一,其社会效益及各自的使命感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网络媒介与动画艺术一起在反映当代审美趋向并引导大众审美消费中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媒介而蓬勃发展的动画艺术在不断扩展着人类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也在抒发人类情感的延续中不断满足着观赏者的审美期待,使网络媒介技术愿意为它的良性发展投入更为充分的关爱,使之走向成熟。同时,网络环境中动画艺术的持续发展和更为广泛的传播也给网络带来了时尚新颖、出人意料的视听效果,并借助网络无孔不入的传播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在完成其预设的基本功能之外更进一步实现了对传统动画艺术的赓续与发展,并成为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内容。网络环境中的动画艺术相对于传统动画而言以更多样的表现形式、更丰富的表现内容在更广泛、更广大的受众体验环境中践行着张扬审美的使命与责任,也在全新的生存空间中、在持续的发展中缔造了又一道全新的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
[1] 阮艳萍.动画文化生存[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年轻人大多知道涂鸦是怎么一回事,也经常或多或少地随手留下一处自己的涂鸦。在世界很多城市的墙壁上,都能看到涂鸦的影子;我们所熟知的课桌文化也是同学们在课桌上随笔涂鸦而产生的。涂鸦者用自己设计的文字和图案来抒发对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情感,他们用喷枪或画笔在墙上画上色彩丰富的字和画,根据风格、字体及色调的不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文化。涂鸦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改变,逐渐成为体现个人艺术创意、技法的一种表现手段。
到了网络时代,年轻的孩子们找到了他们的新玩法——网络涂鸦。城市的墙面变成了电脑屏幕、虚拟画板,鼠标或手写板代替了喷枪画笔。只要手边有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尽情地涂鸦,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需要去考虑是否有商业价值,不需要完美,只在乎灵感与乐趣。网络涂鸦成为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即兴游戏。
一、网络涂鸦
所谓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集图形、声音、文字、影像与互动艺术为一体的新艺术。新媒体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蓬勃发展,而网络和技术为涂鸦带来了更加廉价和便捷的方式,网络涂鸦应运而生。网络涂鸦很廉价,因为不需要花钱买喷筒和颜料,只需要有鼠标、手写板及相关软件;它很方便,因为不需要夜间涂画城市建筑的墙壁,怎么乱涂乱画都没人管你。网络艺术正逐渐成为艺术的新媒介、新形式,通过图像、声音、虚拟环境等各种表现手段,构造了艺术史上任何艺术形式也没有实现的。
网络涂鸦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直接在屏幕所显示的画板上,用鼠标或数位板进行涂画,程序还会记录绘画时间和使用的工具次数,并提供绘画过程的回放,使涂鸦者在享受涂鸦乐趣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新体验。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涂鸦与计算机相结合,诞生了具有交互和分享功能的网络涂鸦。与传统涂鸦相比,网络涂鸦的使用者有了更多的创作时间和机会,再加上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迅捷的网速,使得网络涂鸦的交流更为便利。
“涂鸦王国”是一个以涂鸦为主题的专业网站。该网站的理念在于超越传统的绘画思想,接近绘画最初的自由与表达的本质。该网站集合了社交网站与网络涂鸦两种形式,提供多种以涂鸦为基础的多元服务。其功能多样、分区详细,包括试手区、在线涂鸦、插画区、涂鸦自由式、漫画绘本区、像素动画区、写实临摹区、教程区等,涉及了与涂鸦艺术相关的一系列绘画形式,使该网站成为中国插画界知名人士汇集的中心,也让喜欢涂鸦的人在这里找到展现才华的平台。国内新晋漫画插画家寂地是“涂鸦王国”的涂鸦名人,她将自己的网络涂鸦作品《我的路》发行并且赢得出人意料的市场反响,稳居年度内地绘本销售榜首。网络涂鸦带给大家的是单纯的绘画乐趣,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和赢利性质。
二、网络艺术的特征
网络艺术最大的特征是人们可以跨越地理和空间障碍进行交流和沟通,多位网络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的地方与作品进行互动,发出各种指令。这样的即时性和匿名现象所引发的许多不可预测的效果也是网络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网络涂鸦的核心,是作品的交流与共享。想让别人看到你的作品,或者你去看别人的作品,显然,通过互联网是最容易达成的。而网络涂鸦也利用了互联网本身交互的特性,例如,绝大多数的涂鸦都是在线绘制的。同时,网络还给了你的平台,画完了,立刻能发表出来,和大家分享,这些作品也可以成为网络共享资源。最后,网络还提供了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的场所,从而增加了互动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艺术:网络艺术是艺术向网络领域的延伸,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是一个崭新的创作工具平台、一个全新的传播媒介体系、更加有趣的表现形式。由网络涂鸦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艺术的以下特征:
(一)交互性
互联网对于任何领域的革命性,最重要的就是其不同于传统媒介的交互性。网络新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体系为基础,用以实现信息生成、表示和通讯的多种融合技术。(侯自强,2008)网络新媒体能在公共互联网以多种方式提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连接,其重要特征有:无所不在、进入门槛低、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学会了网络互动,如网络博客作为一种在线日记,取代了个人主页,成为个人表达的首选方式。
艺术也同样如此,对于艺术,互联网之所以有革命性价值,主要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是一种交互性很强的媒体。交互性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的最基本的特征。传统媒介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传播—接收,网络用户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用户,他们既是媒介信息的接收者,同样也是信息的参与者,甚至是信息提供者。杜尚的格言“观众完成艺术作品”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更加积极的意义。
许多门户网站增加了涂鸦功能,将网络涂鸦与游戏相结合,由此产生网络涂鸦游戏产品。以“你画我猜”涂鸦游戏为例。“你画我猜”是以涂鸦和猜谜为主要玩法的多人互动游戏,是一个搞怪和展示才艺的舞台。在游戏中你可以和不同的玩家进行互动娱乐。这种形式使得网络用户之间有着极强的互动性。2012年,《你画我猜》游戏经历了一夜成名的“传奇”,这款游戏的走红一下子扭转了此前处于挣扎、濒临破产的游戏开发商的命运。这款网络产品的互动性为网民带来极大的乐趣,这正是它的成功之处。
(二)易传播性
网络艺术传播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而进行的艺术传播活动,借助于互联网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及时地进行展示,并及时与观众进行交流。网络传播由于其开放性而使传播速度获得了一种理论上的无障碍传播的效果,即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即时互动地参与到最新的信息中去。艺术作品能在网上自由地传播,网络传播性赋予了作品创作者更加自由的传播渠道,赋予了艺术作品更为自由的展示范围,使得网络艺术同传统艺术相比具有了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传播效率上的绝对优势。就像插画家寂地那般,不需要纸质印刷及宣传的成本,只要在网络上发表,即可迅速受到网民的热捧,最终促成作品出版成书收到出乎意料的市场效益。
(三)虚拟性
网络的虚拟性不但是网络的最大功能和最突出特点,而且又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新成果、新亮点,也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新飞跃、新起点。(杨大威,2010)网络世界中,艺术作品不再作为客观存在的实物出现,网络艺术作品因网络用户的行为随时做出变化。通过网络的发展与互动,虚拟现实的存在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的陈列与展出方式,再也不需要必须提供一个具体的、现实中的陈列空间来进行作品的展出与收藏,而且实体的作品也不一定出现,就完全可以以虚拟的形式来进行。网络艺术作品以JPG 、BMP 、GIF、 PNG等图片格式存在,看得见,摸不着,你可以不需要成本不断地复制粘帖,这也是它的虚拟性所带给我们的便捷。
(四)开放性
开放性是作为网络的根本特性之一,也是网络的基本价值之一。网络媒体的开放性表现在网络艺术领域,就是它所能为艺术创作者提供的自由空间以及对艺术作品的无限宽容。网络作为一个媒体是高度开放的,它能容忍各种水准的作品,从初学者的涂鸦到造诣精湛者的杰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乱涂乱画”,它不像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创作那样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如果说印刷文明的纸张型艺术在艺术符号的背后还隐藏着某种深层的意义和终极价值,那么网络艺术追求的仅仅是一种符号化的能指狂欢,网络艺术割断了能指与所指的深刻关联”。(李国春,2004)互联网络也体现了最自由、灵活、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它是遵循着一定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原则而组建起来的。人们的艺术灵感得以交流,人们的艺术作品得以分享,网络给予艺术更大的开放平台。
三、网络艺术的发展意义
在这个网络时代里,我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现在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艺术的普及也会越来越广泛。网络艺术的发展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网络艺术能提供一种新型的艺术传播模式。网络新媒体能对艺术传播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信息通过多媒体形式制造传播;多媒体艺术信息通过多平台进行传播;基于互联网的艺术传播体系。网络艺术传播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艺术信息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人能便捷地浏览和欣赏艺术作品,接受艺术作品的熏陶。
其次,网络艺术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网络艺术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影响不仅存在于生活模式领域,而且更深刻地体现在思维方式领域。在人们将网络接受为生活所依赖的重要平台之后,一些新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也因网络而大行其道,成为一个时代中的主流,网络提供给人们的是高度开放的信息共享。
最后,网络艺术能为作者提供开放的创作平台。网络涂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新媒体时代的多媒体技术为网络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艺术家获得了更为宽广、自由的媒体创作平台。网络使艺术资源越来越公开化、共享化,网络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创作越来越便捷,创作群体更加壮大。
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中的新媒体艺术正以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自由开放的心态成为当下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网络艺术的发展则代表着当今艺术领域最为有力的一股探索力量。网络艺术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导致艺术的迅速普及与大众化。网络艺术在中国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人将参加到艺术中来,任何行业的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网络,让艺术的天空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王瑞芸:《涂鸦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黄鸣奋:《网络艺术学刍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郑晓慧:《从传统涂鸦到网络涂鸦》,《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4]高鑫、廖祥忠:《网络艺术及其发展态势》,《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5]侯自强:《网络新媒体和三网融合》,《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