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纪法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观察力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这种唯我独尊,远离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利,效果不佳。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
一、兴趣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心理学上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既然如此重要,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因其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引发到所教课程的厌恶,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这样他才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有兴趣,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难处,掌握其心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老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好英语,学好英语的基础。
2.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
要做到这一点,采取直观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英语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形象,而且更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游戏,也是课外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游戏的形式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多动脑筋,或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编出一些实用有趣的游戏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开展英语竞赛、举行英语晚会、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开辟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等等,都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很好形式。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实践机会。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由地学习和锻炼。21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跨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促使我们反思已往所进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型的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外在的: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学生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英语课上成活泼有趣的言语技能课,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谈得上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英语教与学的质量,努力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上接第127页)吸走就可以浸润标本的全部。若染色仍然不均匀,以“滴加碘液、吸引、再滴加清水、再吸引”方式交替着反复进行吸引,直到标本被均匀染成浅黄色。
三、规范实验,坚持真理
笔者曾尝试各种方法来提高制作临时装片的观察效果,从中也发现有些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例如,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采用先染色再盖盖玻片的方法,观察效果的确很好;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极容易失水皱缩,观察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从实验规范科学合理的角度来看,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不能轻易调整顺序。
通过多次的制作临时装片和实验观察效果之间的对照,我更坚信了“实践出真知”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两句至理名言,我同样坚信我们每一个投身于生物科学研究的人也都会躬行实践。
参考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书法教育课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当代艺术的进步。
当代艺术教育,虽一再的倡导设计中的民族性、文化感,却始终找不到传统文化、民族元素与当代设计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国际设计舞台上,还难以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
笔者以传统书法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尝试生发书法字体,重组笔墨元素,嬗变章法构成,在教学素材上选择优秀及合理的案例,从而引领学生发现传统书法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探索一条适合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结合的素质教育拓展之路。
一、书法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当人们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首先会获得视觉上的美的感受。譬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它是书法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书迹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文章借此流传于世,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中国的汉字,从绘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经历了古文、隶书、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的演变。
书法艺术作为抽象的符号表现形式,主要以汉字的基本结构为基础,通过线条的各种变化演绎出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从审美意义上说,中国汉字的演变史就是中国线形艺术设计的演变史。
书法,有人称它为视觉艺术,有人称它为造型艺术、线条艺术、抽象艺术等等。书法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美术类(尤其是绘画专业中国画方向)的学生来说,书法对提高笔墨技巧和造型能力、落款、创作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书法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能够让学生把握书法的审美意蕴和汉子的造字规律,有利于今后做字体变形和各种创意。
对于师范类的学生,三笔字(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一项基本功。书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对任何专业和任何方向的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不能偏离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实用的目的是首要的,但不能仅仅定位在实用这一最浅层次,如果是这样,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都不会得到发挥。因而,正确的观点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实用和审美两者兼顾,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书法艺术的墨象表现与现代字体设计的关系
书法的墨色美指的是线条以墨象的形式在宣纸或其他载体上呈现的状态。柔软的毛笔成为书写的最合适的选择,再与纸和墨完美结合,书法便有了浓、淡、干、湿、迟、速等神妙的变化,从单纯的技法升华为一种高度的创作艺术,具备了极为丰富的美学内涵。现代字体设计要充分吸收它的艺术成果,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容,提高字体设计的艺术效果。
1.书法墨色中的浓淡变化。黄宾虹说:“古人墨法妙于用水。”书法讲究浓淡、干湿、苍润,使墨色有丰富的变化,这就需要用水云调墨或以墨调水。说到底,对于墨象的追求,主要以行笔用墨的多少,再加上运笔的技巧而呈现浓、淡、湿、润的微妙变化,最终形成一种墨色美妙变化的乐章。
2.书法墨色中的干枯与湿润。书法中墨的燥与润、枯与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行笔速度的慢与快上。宋代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书家根据创作时的实际需要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运笔迟涩即稳重有力,运笔疾速即飞动劲利,二者的运用要根据书家的心情和作品的需要而定。悲伤和欢喜两种不同的情景所用的字体应有所区别,比如王羲之的《丧乱帖》与《兰亭集序》墨色的干枯、湿润变化大不相同。
三、书法对现代设计思维的影响
设计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演变。设计主要倾向于设计思维的表现,而书法讲究“法、形、气、神”等多方面内在的气质和外在风格的表现。
书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的正险取势和现代设计的动静表现。书法追求对立统一,讲究动静结合,这也影响到现代设计思维的创新。二是书法虚实的表现和设计空间的表现。王羲之曰:“实处就法,虚处藏神。”这种虚实变化是设计中体现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法。书法艺术对现代设计思维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不论是内容与形式都有现代设计艺术可以借鉴的方面,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书法,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价值。
传统书法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需要这样的文化供养,只有强大的特色文化张力才能促进现代设计艺术的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