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篮球竞赛规则全文

篮球竞赛规则全文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篮球竞赛规则全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篮球竞赛规则全文

篇1

企业安全生产物的本质安全,更需要人的本质安全,“人本”与“物本”的结合,才能构建生产安全事故防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人本安全原理”可用图1来示意。即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塑造“本质安全型人”[5],本质安全型人的标准是:时时想安全的安全意识,处处要安全的安全态度,自觉学安全的安全认知,全面会安全的安全能力,现实做安全的安全行动,事事成安全的安全目的。塑造和培养本质安全型人,需要从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入手,需要创造良好的安全物态环境。

1.2安全文化建设的“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一是火灾特殊性和复杂性,如火灾的偶然性、突发性,违章不一定有火灾等客观因素;二是人的趋利主义,即安全需要投入,增加成本,反之可以讲安全成本变为利润;三是人的惰性和习惯,人在初期的“师傅”指导下形成的习惯性违章,长期的“投机取巧”行为形成等。这种不良的惰性和习惯是因为安全规范需要付出力气和时间,而违章可带来暂时的舒适和短期的“利益”等导致。图2安全文化建设的“球体斜坡力学原理”要克服这种“下滑力”需要“文化力”来“反作用”[7]。这种“文化力”就是正确认识论形成的驱动力、价值观和科学观的引领力。文化决定思路,思想决定未来,文化力决定竞争力。

2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2.1加强法制建设,打造文化平台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班组安全价值理念为基础和前提。用安全理念端正安全意识,用安全意识纠偏安全行为,用安全行为保证安全生产。若班组没有让职工认可的正确的安全理念,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就难成其行。因此,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安全文化建设平台势在必行。(1)打造理念渗透平台。理念是认识的高度升华。安全理念决定着人们对待安全工作的态度,引导着人们的安全行为。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阵地,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零敲碎打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9]等安全理念根植于脑,内化于心。(2)打造责任落实平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具体任务,力争做到一岗一责制,力争做到安全工作有人管、班组成员互监督,从上至下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责任链。(3)打造行为规范平台。任何事业发展都必须有政策作保障,正确有力的政策可促进工作的开展和事业的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项新的事业,需要有正确的政策作指导,才能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2.2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而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促使人们树立正确安全观念,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本文来自于《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2.3积极营造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员工处在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中,其行为亦将自然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规则之中。可通过以下活动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1)组织并开展相关安全文化文娱活动,举办安全文艺晚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安全文学创作,编辑出版事故案例,征集安全谚语、警句,开展篮球竞赛、“安全杯”书法比赛[10,11]等文娱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2)党、政、工、团、妇组织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围绕安全文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开展“先锋杯”安全竞赛活动,职工家属安全帮教、安全劝导活动,小学生寄安全倡议书等活动,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关心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3)积极利用漫画、标语、报刊、墙报、广播和电视等宣传途径,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4)在工作场所、重要岗位、要害部位设置安全警句、安全标志等。

2.4合理运用管理手段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整个煤矿综合体系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所处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其中,管理中的人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安全必要保障。(1)班组安全生产激励。班组长在对班组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仅仅做到身先士卒、当好表率是不够的,要带领班组成员齐心协力实施班组的安全生产目标,就要懂得激发和鼓舞班组成员的士气。这就需要班组长懂得使用班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可以说,班组长对班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班组安全生产的兴衰成败。(2)适时进行亲情感染教育。亲情感染教育从理论上讲,是促使全员树立正确安全意识,其最基本、最有效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深深地体会到“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12,13]这个很朴素的哲学道理,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3)打造良好的工作心态。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因而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工心态良好,不仅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还能保证设备检修、维护试验等工作的质量,相应的安全生产也就有了保障。如果职工心态不好,敬业爱岗精神及事业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形成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干工作时所做的安全措施不周全和不完善,事故几率就会增加,安全生产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应对职工的心态变化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

篇2

《现代企业文化》: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引领职工思想、促进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团如何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引导企业文化建设?

刘皓: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认真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职能,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总抓手,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岗、更新观念、激励斗志,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战略引领,工会牵头,重塑企业文化工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的管理变革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自内部管理变革项目启动以来,公司采取一边抓生产经营、一边实施管理变革的“双轮驱动”模式,从“意识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等多项内容进行优化和再造,形成了发展战略、组织管控、目标绩效、薪酬管理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等30多项管理成果,确立了以文化促经营,以文化促发展的“文化兴企、文化强企”战略。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部,负责企业文化宣贯、落实,组建了以工会为牵头部门,企业文化、办公室、人力资源等多部门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企业文化理念梳理、提炼、推广等体系建设工作,健全了组织,明确了职责,开启了企业文化重塑工程的新篇章。

创新理念,各方配合,培育具有枣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按照企业五年战略规划目标要求,集团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发展纲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清晰的定位,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重塑―引领―统领。工会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文化传承,经过征集意见、问卷调查、研讨会、座谈会等不同形式,总结和提炼了以“品质、责任、卓越、永续”为企业精神的11条独具枣建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确立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经营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品牌文化”六大文化体系,制作了企业商务宣传片、企业画册、员工手册,完成公司总部走廊文化、电梯文化、餐厅文化、工地文化等VI设计制作。为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了共同遵守和执行的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更为集团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文化支撑和理论指导,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精神纲领。

《现代企业文化》:在实施文化致胜战略,打造枣建特色文化品牌上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刘皓:“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实现“百年枣建、基业长青”的梦想,只有通过企业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有力地推动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

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公司把“文化育人、以文塑形、以文育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把建设学习型企业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大学校”作用,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五年发展战略目标。安全生产月期间,集团每年都举办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由总经理带队,各单位、项目部负责人参与的内部优良工程观摩,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让职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增强红线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集团每年拨付300余万元专项创新资金对合理化建议,省、国家级工法、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进行奖励。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技改、节支降耗、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五小”发明、合理化建议等劳动竞赛活动,集团共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省、市级工法、技术创新奖、QC成果、技术论文等7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多名技术拔尖人才和班组被授予 “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14年在“中北华宇杯”全国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在刚果(金)首都金莎莎举办的国际职业技能大赛,集团选派的人员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执行能力。公司不断加大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出台、修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以及车辆管理、业务招待费用、印章管理、项目管控等管理制度50余项,形成了制度配套、流程衔接的管理体系。制度出台后,按照“制度是红线,执行是关键”的制度理念,坚持一切按流程申请,按制度办事,重点抓好落实,加大了对车辆管理、物资采购、业务招待费用等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所有物品采购实行三方询价、议价,层层审核把关,近年来,通过加强车改、办公用品、业务招待费用控制,累计节约支出300余万元。

《现代企业文化》:工会只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近年来,工会开展了哪些特色活动?

刘皓:每年年初,集团工会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目标,确定劳动竞赛主题,着手制定贯穿全年的主题竞赛活动方案,竞赛内容和范围涉及到经营、施工、财务、文化、后勤等各个岗位,保证人人参与竞赛、人人需要创新。2012年围绕企业管理变革活动,组织开展了“转变思维、更新观念、自我革新”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2013年围绕集团“转方式,调结构,升特级”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比作风、比效率、比贡献、创优业绩暨“三比一创”主题竞赛活动;2014年围绕集团“1469”总体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中国梦、枣建梦、我的梦”主题竞赛活动;2015年围绕集团保增长、强绩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激情创业、全员创新、共同创富”主题竞赛活动;2016年,按照“1341”总体工作思路要求,围绕“扭亏为盈、提质增效”这一中心工作任务,以“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匠心品质”为总抓手,全面开展枣建“大工匠”品牌主题活动,全面深化管理变革成果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品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同时,每年围绕主题竞赛,按照不同模块,集团先后举办了“加强安全法制,保障安全发展”演讲比赛,“倡导绿色行动、节俭从我做起”的节约竞赛活动,“我为企业献一计”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纪念枣建集团成立5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联展”活动,“最美枣建人”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枣建梦・实践者”典型事迹征集活动以及“三八女工趣味知识竞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并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员工活动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定期开展歌咏、书画比赛,新年茶话会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有效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施工一线“职工书屋”建设,图书室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先后荣获“全省住建系统职工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荣誉。

《现代企业文化》:近年来,公司将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在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效果?

刘皓: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品质保障,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我们倡导的诚信文化就是“坚持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以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原则,大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客户。以服务客户、业主满意为宗旨,诚实守信,履约经营,严管质量,严控技术,用诚实守信来赢得商机、赢得市场。二是对内部队伍建设。加强构建内部诚信等级,对A级诚信单位给予招投标、管理费降低、资金扶持等政策优惠;B级单位重点监控,限定各类政策优惠;C级单位红牌督办,项目结束清除出枣建队伍,对各类项目按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监管好资金、印章使用和民工工资发放。专门成立法律事务部,聘用专业律师为首席法律顾问,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努力降低经营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对社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2012年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了与农村贫困留守儿童100名小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建立长期爱心助学活动,公司出资12万元为农村贫困山区小学购买图书近2万册,建立爱心书屋,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活动、植树公益活动已成为每年常态化工作。多年来,向慈善总会、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公益组织累计捐款60余元。2015年公司被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授予“山东省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公司秉承“以品质立根本,承合作谋共赢,靠创新促发展,凭信用走天下”的经营理念,用企业文化理念武装员工思想,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而催生了丰硕的经营成果。一是公司经营产值连年攀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施工区域辐射到山东各地市和北京、天津、上海、新疆、内蒙古等全国10余个省市及苏丹、莫桑比克、苏里南、刚果(金)。2013年,与威海国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非洲市场,全面实现了公司“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海外发展战略。

篇3

中图分类号:G84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126-03

Research on the Players’ Relationship between NCAA and NBA

LI Xiaohong1,LIU Yun1,ZHANG Zhihui2,LAI Xiaozhen1

(1.Institute of PE,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 09, Jiangxi China;2.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techniques such as literature referenc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 tc. a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n the source of NBA players and draft players.

It is found that 76% of NBA players came from NCAA in 2007 and an average of 82 . 9% new players were from NCAA annually from 2005 to 2008. As the largest sourceof players, NCAA is the backbone of NBA.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u ccessful cooperation between NBA and NCAA are as follows: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llow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in their sportsmanship, ac ademic standing and athletic skills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effective incentivemechanism and appropriate competition system inspire fast enhancement of player s’ athletic skills; draft mechanism of talented athletes guarantees a smooth fl ow of athletes.

Key words: NCAA; NBA; relationship; successful experience

以北美四大职业联赛(NFL、MLB、NBA、NHL)为代表的美国职业体育之所以能够引领世 界职业体育的潮流,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有一支庞大的后备军,有一个完整、严密、层层衔接 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使其高超的竞技水平和比赛的观赏性有了保证。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各大职业联盟通过选秀每年从NCAA选出相当数量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 定期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可健康持续发展。由于NCAA的竞技水平非常之高,完全达到 各职业联盟的要求,所以NCAA是各职业联盟主要的人才储备库和孵化园,两者之间通过一年 一度的选秀形成了非常自然而紧密的衔接关系。再看我国,十多年来CUBA为CBA职业俱乐部 输送的球员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两联赛基本处于脱节状态。如何借鉴美国NCAA与NBA人才 输送的成功经验,分析目前我国CUBA与CBA在人才输送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致因 ,从而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到应对策略,是关乎我国篮球运动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 题,也是实现我国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NCAA与NBA紧密衔接作为研究对象,以NCAA和N BA的球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体育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取与研究相关的 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多篇,经筛选后对与本研究相关性高的论文进行了研读,通过访问NB A、NCAA联赛的官方网站获取了许多可靠的官方资料和技术统计数据,为研究的顺利展开在 理论、前期成果和数据上提供支持。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 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美国高校篮球与职业篮球球员输送现状

美国是篮球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头号篮球强国,有“篮球故乡”之称,但它并没有固步 自封,还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美国篮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她拥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NBA职 业联赛,而NBA之所以成功,则是因其有着坚强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NCAA。下面是两组 关于NBA的数字。

从图1可以看出,现役NBA球员,76%来自NCAA,7%来自高中,17%来自国际。其中值得 关注的是NCAA球

投稿日期:2010-01-04

作者简介:李晓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竞技体育管理。 员占76%。大学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高级阶段,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的基地,它也理应成为高级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地。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在全世界有 目共睹,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学校为中心,是美国竞技体育体制最显著的特点。美国 大学体育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即是优秀运动员培养的高级阶段,又是美国职业体育 人才资源的基地。

(据NBA官方网相关资料得出,总445人)

图1 2008年NBA球员来源构成 表1 NBA近年新招球员构成统计

赛季总人数NCAA%高中%国际%2005-2006625080.6711.358.12006-2007675683.6001116.42007-2008595084.700915.3年均62.75282.92.33.78.313.2

数据来源:据NBA官方网(省略/)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由表1可知,NBA每年新招球员主要来自于其大学联赛NCAA,年均82.9%。从以上两组数 据可以看出,NCAA出身的球员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每年稳定地为其输送 相当数量的新鲜血液,是其人才储备库和孵化园。NBA为什么能长盛不衰,球星辈出,美国 伊利诺斯州大学教授罗伯特*麦特卡夫先生道出了它的真谛,那就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 篮球人口和一个最完整和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其篮球人才结构如同一个金字塔,塔基 (三线队伍),包括中小学篮球运动员200多万人;塔身(二线队伍),包括大学生运动员5万人 ;塔顶(一线队伍)由NBA职业运动员450人左右组成;从NBA队伍中选出的“梦之队”I2人, 可以说是镶嵌在塔尖上的钻石明珠。现役职业选手与大学篮球运动员的比例为1:144;大学 与中小学篮球运动员比例为1:40[1]。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都有各自的训练 和联赛, 每一级别的联赛按照年龄特征和运动能力所处的阶段都制定了不同的竞赛规则和竞赛办法, 自成体系,各级之间相互衔接。既注重系统训练,又有频繁的实战磨练。

2.2 美国高校篮球与职业篮球人才输送链紧密衔接的经验

2.2.1 教育制度层面

体育与教育完美结合的教育制度是NCAA成为NBA后备人才基地的制度基础。美国是世界 上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现在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费用相对较高,但其规模 和普及程度也位列世界前列。作为世界体育强国,美国竞技体育体制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个国 家的竞技体育以学校为中心,大学生运动员成为美国体坛一支耀眼的劲旅。

美国竞技体育方面的事务主要由美国奥委会(USOC)、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和各职 业联盟承担,政府机构里没有设置专门负责高水平竞技体育的部门。美国的竞技体育以学校 为中心。各级中学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摇篮,大学则是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 ,青少年从幼儿园到大学均有良好的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大学生运动员是美国竞技体育队 伍的主要力量,从历届奥运会参赛情况可知,大学生运动员始终是美国奥运会的运动员的绝 对主力。“如加州大学从1904-1980年,共有274人参加了18届奥运会(包括一届冬奥会),共 获得141枚奖牌;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96和2000年奥运会上,大学生运动员分别获得了16枚金 牌和10枚(4金、3银、3铜)奖牌。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成绩无疑是骄人的,大学 作为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支撑和依托,发挥自身优势为美国竞技体育提供服务 ,成功地为国家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业余大学生运动员。”[2]

美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占有较高地位。美国的学校体育分体育课 、业余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3部分。在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中学的主要兴趣集中在校际运 动交流方面,在各中学的代表队间开展体育竞赛。学生参加竞技体育活动完全是自愿行为,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中学生运动员自愿参加比赛,一般每天训练两次 (课前和课后)。高中毕业后的中学生运动员大多把上大学作为自己的首选。为了实现学校自 身的目标,同时也帮助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选手实现自我成才的梦想,许多高校都采用向有 天赋的运动员发放奖学金的方法来吸引优秀体育人才。“大学间开展的校际体育比赛由美国 大学体育协会(NCAA)管理。美国大学体育协会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机构,负责组织全美范 围的大学体育。成员遵循自愿原则,目前有大约1 200个成员学校,约325 000名运动员参加 这些学校的运动计划。”[3]为了保证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业的顺利完成,NCAA采 取了许 多特殊的学训制度。为保障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美国大学体育协会规定,大学生运动员必 须是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学生,毕业学分及学期最低学分要求与普通大学生完全一致,达不到 学分要求的不能参加任何校际体育比赛。

美国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招生充分体现了体育和教育的结合,从入口方面为体育和教育 的结合把关。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特别强调“不允许把运动员视为获胜的工具,必须保 证运动员的学业,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运动员享有接受大学教育的任何权利、享有应有的 待遇,参加体育运动、接受体育教育只是大学教育经历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发展大学的竞技 体育奠定了法律依据[4]。美国大学生运动员主要有两方面:高中、大学预科学校 和两年制 的学院。其中高中的人数最多。在美国,要想成为大学生运动员,首先要在受教育程度和学 术水平等方面通过全国统一规定的资格审查,成为准大学生运动员。然后才是在美国大学体 育联合会(NCAA)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互动过程。

美国大学体育协会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项:1) 控制招募运动员的标准;2) 把大专院校纳 入比赛体系;3) 协调和组织比赛;4) 进行电视转播权谈判;5) 制定体育奖学金发放准则 。NCAA把比赛分成甲、乙、丙3组,运动员应经过相应的资格审查程序,达到一定的竞技水平 才能 取得参加国际比赛的资格。美国的主要职业体育联盟每年通过美国大学体育协会从高校招募 大学生运动员,作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加以补充。美国学校竞技体育,特别是高校竞技体育商 业化程度较高,尽管中学体育和高校体育在美国被归入业余体育类,但它们已有了半职业化 倾向。学校竞技体育经费一方面靠学校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靠相应的职业队,给学校带来 了巨大收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两面性,美国的这种后备人才培养体 制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主要有:1) 学训矛盾难以调和,有些大学生运动员难以应对文 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双重压力,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2) 一些观赏性不强、赚钱 少的运动项目得不到应有的扶持;3) 由于高校竞技体育过分注重其商业利益,导致男女运 动项目发展不平衡(一般来说女子项目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相对较差);4) 一些青少年比 赛商业化程度过高,过于注重比赛成绩,对运动员和项目本身的长远发展都不利。[5 ]

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制度是NCAA成为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库的制度基础和保障。

2.2.2 竞技水平层面

NCAA高超的竞技水平使其具备了和NBA衔接的主观条件。虽然NBA的全球影响巨大,但对 美国人来说,至少是在每年的三月,NCAA才是篮球的第一品牌,尤其在64强赛开始后的“疯 狂三月”更是如此。表2是两大联赛近五个赛季常规赛部分技术统计的比较。

由于NCAA的比赛时间是2×20 min,而NBA是4×12 min,整场比赛NCAA少打8 min,所以 有的数据从绝对数字上看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但若换算成每分钟的效率,我们就能看出在得 分,助攻等方面NCAA与NBA很接近。投篮命中率一个为44.2%,一个是43.9%,完全接近,3 分 球命中率、篮板方面NCAA还略高于NBA,抢断两者持平。所以说NCAA篮球Ⅰ级联盟的竞技水 平是相当高的。1985年,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会长龚培山率领由国家青年二队为班底组成 的大学生代表队参加了在日本神户举行的第1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与代表美国参赛的在NC AA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一支球队比赛,结果中国队以55比83近30分的差距败下阵来。因此, NCAA的篮球水平之高不难想象。

表2 2007-2008赛季NBA与NCAA男子篮球1级联盟常规赛部分技术指 标统计表(均值)

得分投篮(%)3 分(%)罚球(%)篮板助攻抢断封盖NBA94.944.234.675.539.920.38.66.2每分钟平均2.0---0.830.420.180.13NCAA69.543.934.768.934.813.67.13.3每分钟平均1.74---0.870.340.180.08

资料来源:据NCAA与NBA官方网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2.2.3 人才选拔机制层面

选秀是NBA与NCAA联系的重要纽带。NBA一年一度的选秀是NBA每年招募新球员的途径, 而在每次选秀活动中,无论是从报名参选者还是最终被选中者,NCAA球员都是绝对的主角。 下表是NBA近年的选秀情况。表3 NBA近年选秀情况统计

年度 参选总人数国际%NCAA%高中%第一轮30人国际 NCAA 高中第二轮30人国际 NCAA 高中2005年1083835.26358.376.53252101552006年1163631.08070.0006240822 02007年1123228.68071.4005250624 0年 均11235.331.574.366.42.32.14.7 24.70.67820.31.7

数据来源:根据NBA官方网(省略/)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从表3可知,NBA年均参选的人数位112人,来自NCAA有74.3人,占66.4%,在第 一轮被 选中的30人中,有24.7人,占80%还多。所以说NCAA球员是选秀的主角,选秀是联系NBA和N C AA的重要纽带。NBA选秀经历了四种历史形态:倒排位制(1947-1964年)、猜铜板制(1965― 1983年)、抽信封制(1984-1988年)、摇乒乓球制(1989年-今) [6]。NBA的选秀之 所以具有不可抵御的诱惑力和号召力,主要是因为其常人难以企及的高薪水。2006-2007赛 季,球员年薪最高的为2 357.1万美元,最低为30.7万美元,平均388.9万美元。NBA一年 一度的“三固定”选秀(固定时间――每年6月,固定地点――NBA纽约总部,固定人数―― 两轮60人),保证了NCAA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有序地流向NBA。

3 结 论

NBA球员(2007年)76%来自NCAA,NBA2005-2008年间每年新招球员中82.9%来NCAA,N CAA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每年稳定地为其输送相当数量的新鲜血液,是其 人才储备库和孵化园。

美国高校篮球与职业篮球人才输送链紧密衔接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 合在制度层面保证了运动员在思想品德、学术水准和竞技水平方面的全面发展,走的是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竞赛制度保证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 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保证了运动员的有序流动。美国的人才培养体系成熟、完善和良性运行 ,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里面,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池建.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 ):149-150.

[2] 侯海波,等.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005,29():1-5.

[3] 张炳祥.中国职业篮球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7.

[4] 兰馨.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7 0-72.

[5] 王建国,刘玉林.NBA选秀制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62-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