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标准农田管护协议

高标准农田管护协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标准农田管护协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标准农田管护协议

篇1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管理难度大。主要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项目管理始终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核心内容,农业综合开发就是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只有不断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农发资金的有效利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2.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3.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5.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6.后期管护跟不上,可能导致项目不能正常运转,难以实现长期效益。

二、采取有效措施管好工程项目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

(一)严把前期立项规划关

1.搞好科学选项立项。在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区选定上,不断规范程序,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立项制,公开申报、专家评审、竞标立项,并广泛接受纪检、审计、农经等部门以及上级农发部门的监督指导,全程阳光操作。总会计师和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必须参加。

2.在规划设计前,组织农、林、水、等业务部门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实地调查了解农田基础设施现状,依据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按照突出重点、最优配套的原则,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施工布局方案,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论证,确保项目计划方案切合实际、科学合理、效益明显。

3.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做主。充分倾听农民呼声和意愿,把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工程列入项目规划重点,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框架内,按照农民的实际需要规划建设工程,合理布局,坚决不搞“形象工程”。

(二)严把施工管理关

工程施工中,坚持严格实行“四制化”管理,切实把好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1.工程招投标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单项工程建设和大宗设备、材料的采购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工程监理制。对土地治理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聘请专业监理人员,及时深入工程建设现场,对工程施工实行“三控两管一协调”的全程专业化监理,切实把好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程序关、施工进度关和质量检验关,确保工程标准、加快工程进度、规范投资支出。

3.资金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中,分不同的阶段,通过下发文件、制作标志牌,设立公示栏、公示墙、印发公示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及时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公示公开,赋予广大农民群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不走样。

4.工程合同制。项目实施前,从县到镇到村层层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施工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书,明确工程预算、建设责任以及施工标准;施工中,技术人员、监理人员严格依照合同标准进行施工检查,督促工程进度,切实加大对项目和资金的动态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规范有序开展。

(三)严把工程验收关

严格进行单项工程验收,施工单位完成合同约定的施工任务后,编制竣工决算并向农发办提出验收申请,由农发办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财务等有关人员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工程,经县农发办审核单项工程决算,施工单位凭验收单、工程决算、合格的票据和规范的手续报帐,工程验收报账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整个项目建设全部竣工后,由县财政局、农发办、监理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技术人员组成验收组,严格按照项目批复计划和建设标准进行全面验收,落实每一项工程,每一笔资金,检查所完工程是否完好和运转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整修完善,确保不留任何遗漏问题。验收结束后,由农发办整理好有关资料,编写项目竣工自验报告,并向上级农发部门提出验收申请,接受上级检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保证资金投入的实效性。

(四)严把建后管护关

在坚持“高标准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基础上,要把工程管护放在突出的位置,确保已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1.及时明晰产权,明确管护主体。项目竣工后,对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县农发办及时向各项目村办理移交手续,指导各项目村认真做好农发资金的产权登记,明确产权归属,确保资产不流失。

2.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护措施。对有经营收入的工程,按照“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行水利、林业、农机等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分门别类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发工程管护实施办法,并与受益农户签订管护协议,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权。工程管护专项资金纳入县级农发资金专户管理,严格实行报账制,保证专款专用。

3.加强管护监督,提高责任意识。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做到工程建设与管护“两手抓”,加强对工程管护工作跟踪督查,严格进行奖惩。此外,对公益性工程组织专人成立管护队,并在项目区显要位置(如路旁、井房上等)统一设立工程管护标志牌,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工程管护得到有效落实。

工程项目主要有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后期管护等环节,坚持严把这几关,努力实现对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也就实现了项目和资金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今春我县植树总任务:新造林6000亩、义务植树55万株。其中:大广高速公路及白洋淀支线绿色廊道,需绿化总里程50.08公里,新造林3757亩、植树20.66万株;营造“两沿”(沿高速、高铁)村环村林带1490亩、植树8.22万株;构筑白洋淀边村水土保持景观林753亩、植树4.12万株;农田林网及村庄四旁义务植树22万株。

(一)绿色廊道。高速公路两侧各50米宽建设绿化带,采取反租倒包、工程造林模式,推行苗木、密度、营造和管护四统一,努力打造出大广高速绿色靓丽的生态林风景线和白洋淀支线花果飘香的经济林产业带,为推进全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其中:

1.大广高速两侧绿化建设。需绿化总长度30.34公里,造林2276亩、植树12.52万株。其中:龙湾镇需绿化5.012公里,新造林376亩、植树2.068万株,涉及葛各庄村、高铺村;张岗乡需绿化11.64公里,新造林873亩、植树4.802万株,涉及张庄村、方庄村、韩庄村、张二村、张四村;昝岗镇需绿化3.455公里,新造林259亩、植树1.425万株,涉及程岗村;双堂乡需绿化7.635公里,新造林573亩、植树3.152万株,涉及杜庄村、徐庄村、大魏庄村、祁岗村;米家务镇需绿化2.6公里,新造林195亩、植树1.073万株,涉及上岔河村。

2.白洋淀支线两侧绿化建设。需绿化总长度19.74公里,造林1481亩、植树8.146万株。其中:龙湾镇需绿化10.599公里,新造林795亩、植树4.373万株,涉及袁家园村、龙东村、龙西村、龙南村、龙北村、道一村、道二村、道三村、道四村;____州镇需绿化9.135公里,新造林686亩、植树3.773万株,涉及北马庄村、北菜园村、黄湾村、大阴村、一铺南村、一铺西村、董庄村、坛台村。

3.保津高速公路绿化带补植。需绿化总长度4.2公里,补植0.88万株。其中:双堂乡需绿化3030米,补植0.63万株,路南侧1670米,路北侧1360米,涉及杜庄村、大魏庄村;米家务镇需绿化____米,补植500株,涉及北庄村。朱各庄镇需绿化970米,补植0.2万株。

(二)环村林带。充分利用村庄周边的闲散地、坑塘、闲置宅基地和街道两侧等空闲地方,对沿保津、大广及白洋淀高速、保津高铁,以及国省道路的40个“两沿”重点村营造高标准环村林带,特别是进村主干道路两侧要创建绿化景观廊道,坚持经济效益和绿化美化并重,多林种配置、花草木结合,打造出靓丽的绿色景观,要求每村造林50亩以上、植树3000株以上;同时,紧密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百村栽万树、户均十棵树”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街道、庭院绿化,营造环村林、护路林、护渠林,创建绿色家园。需新造林1490亩、植树8.22万株。

(三)经济林带。围绕白洋淀水系,坚持依水建林、以林涵水原则,在马蹄湾、南辛立庄、黄湾、南董庄、古庄头五个村积极营造净水护堤林、生态景观林,以经济林树种为主、实行多树种混交,实现“以绿美村、以果富村”的目标。需新造林753亩、植树4.12万株。

(四)村庄四旁和林网植树。各乡镇要积极组织群众在村外废弃地、闲散地以及路边、堤岸、村边、房边、坑塘等可利用地造林绿化,结合高产高效农田、农业开发及水利兴修等基本设施建设,以____-300亩为一方,着力提高以路、沟、渠、地埂为骨架的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增加排树、完善网络,形成完整的防护林体系,构建农田整体绿化新格局。同时,建立县直机关义务植树基地,广泛掀起绿化“五进”(绿化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户)活动,营造出全社会绿化的大氛围。需植树22万株。

今春植树造林从3月5日发动,到5月2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

(一)落实地块阶段(3月5日-12日)

各乡镇要将植树绿化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地块,农业局负责组织登统绘图,作为施工和验收的依据。高速公路绿色廊道建设所需地块,由乡镇统一组织各村或造林大户从农户手中返租回来,再由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委托书》委托村委会统一发包,与造林大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租金要结合本地农户流转市场价格,转包年限要求在土地二轮延包期内,《流转协议》、《合同书》分别报乡镇土地流转中心、农业局备案;地块落实并核定无误后,由县财政实施补贴,按800元/亩的标准拨付乡镇高速公路廊道绿化补贴款,造林完成并验收后再拨付____元/亩的苗木及管护补贴款;以后每年验收合格后,给予造林户800元/亩的绿化补贴款,连补10年。环村林带、农田林网

植树所需地块由各村委会组织,实行“户栽户有户管护”办法。(二)苗木准备阶段(3月10日-15日)

各乡镇要根据任务量选定优质合格苗木。绿色廊道生态林带要求选择胸径3厘米以上、木质化充分的速生杨、柳树种;经济林带宜选用市场效益好、株高1.6米以上优质苗木,所需苗木由乡镇统一采购,农业局负责质量把关;环村林带、农田林网要求选择胸径2厘米以上速生杨、毛白杨树种。

(三)绿化造林阶段(____年3月12日-4月12日)

各乡镇抓住墒情适宜的时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植树绿化工作,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大户承包造林机制,特别是绿色廊道建设一定要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工程发包造林的办法,以村为单位进行发包,统一招标造林大户,按设计标准施工、按技术要求管护;环村林带、农田林网及四旁植树也要明确时限、标准和责任人,确保任务完成。

(四)督导验收阶段(____年3月12日-5月20日)

届时,县政府督查室将会同监察、财政、农业等部门组成督导组,按地块、苗木、施工和管护责任分项督查,实行日报进度、周调度评比制度;县绿化委会成员单位分包到绿色廊道和环村林带建设村,具体负责指导服务和督导进度;林业工程技术人员要分包到路段到地块,推广抗旱栽植和病虫防治技术,确保苗木成活,保存。5月上旬,县政府抽调绿委会成员单位组成验收小组,逐乡镇、村和路段、地块检查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兑现绿色廊道、环村林带补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顺利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县政府决定实行县绿委会成员单位包乡镇、包高速两侧绿化村段责任制。各乡镇、相关各部门也要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造林绿化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指挥协调造林绿化工作,确保今春造林绿化任务完成。

(二)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充分调动农民植绿、护绿积极性,加大投入和增大补贴十分关键。特别是绿色廊道、环村林带建设,要对造林户按面积每年进行占地补助,并给予苗木补贴;同时落实“树随地走、谁有谁管”责任制,乡镇、村、逐户签订合同,明确利益分配、成活管护、更新采伐及地邻调解等内容。

(三)科学实施,确保成果

篇3

2该镇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及使用现状

目前该镇工程建设实行“四制”,国家批准实施的项目工程均实行建设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完工验收交接制,确保项目规范有序高标准建成。实行工程管理分级制,按国家标准,地域水利管理制度,小一型水库由县级水利部门主管,镇级供水站由编委批准,县级业务部门成立管理站管理;万亩灌区由镇级管理,田间渠道、机井工程及农村人畜饮水站由村级落实管理,上级业务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工程使用申请制,组户管理的工程设施,由用水户向管理人申请,用水户和管理人达成协议后方可使用。在目前产业量大面广、用水需求量大、单家独户难于组织的情况下,由镇政府发动倡导,指导村民委员会疏通渠道,协调管理单位适时适量放水,由沿途村组发动群众,自主灌溉。

3水利工程管护与使用时存在问题

该镇现阶段水资源存量1879.144万m3,人均占有量899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1.6m3,分别占全县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的61.5%和70.8%,水资源占有量极度贫乏。经调查演算,若遇干旱,水资源储备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保证性得不到保证,将出现设施无法供水的被动局面。由于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沿袭自然传统灌溉方式,对水利增产作用重视不够,加之劳务性经济的发展,农闲时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妇女和年长者,较难完成浇水的重体力劳动。农田地形条件不足,地面坡度不均,未形成种地打畦的节水灌溉模式,多数田块完不成灌溉。受利益的驱动,浇水费事费时,有些抽灌区还要花费电费,比不上打工的效益直观和明显,群众宁可放弃灌水。水利工程存水能力不足,干旱缺水时间想浇水已无水可引。由此松懈了对水的依赖性,没有养成水利促农的强烈愿望。目前在该镇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中,由于多部门实施,协调性不够,建设标准及高程系统不统一。如农业综合开发中的田林路渠配套项目,废弃了原水利部门修建的引水口,没有同原渠系连网,各自为阵,实施标准不到位,存在重复建设或浪费财力的现象。水利设施利用率不高,管理松懈,致使长期老化失修。一旦设施不能使用,将成为摆设,无人问津,导致失修老化。

4镇级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与管护的几点建议

4.1理清镇级水利工程管护思路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将水利工程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吹响了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高效农业的战斗号角,也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所以在镇级水利工程建设上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工程性措施,大量利用过境水发展低成本灌溉农业,改革耕作方式,培育、推广使用抗旱品种,发展雨养农业,利用水文地质资料和现有耕地状况合理布局井位,科学利用地下水发展水浇农业,为镇级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赋予新的思想内涵。

4.2建立镇级水利工程档案,提供技术支持

在全镇范围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建立档案数据系统。广泛吸纳群众和基层干部意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依托原有水利设施,充分考虑现有种植结构、水利条件、后续管护等问题,结合村民建设、路网布局等,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分区规划,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改革后的水利设施建立档案,协助经营者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规划设计,有计划地组织经营管理者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等方面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4.3拓宽镇级水利工程投资渠道

镇级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明显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需要政府财政大力支持,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投入、建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合理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将镇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费用纳入到公共财政范畴,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农口和各综合部门的涉农资金按规划合理集中使用,做到“治理一处,受益一处,建设一处,巩固一处”;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契机,落实农民投工投劳补贴政策,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积极扶持。多方筹资民办公助,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引入市场化经营的理念管护农村公共水利设施,实行承包经营等措施,做到物有其主,切实提升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完好率,确保粮食生产旱涝保收。

4.4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

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村委会明确专人,建立和推广水利工程用水合作组织或水利会,把农民的事交给自己去办,这是村级集体民主自治的延伸,应在法律上得到明确承认和保护,保证组织的合法性和基本权利和义务。将每一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修养护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切实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加强对群众用水的组织管理,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清淤、放水、用电协调等事宜,为农户提供贴心服务。同时加强水利工程使用环境建设,水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镇级水利工程环境使用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干扰、破坏水利设施和妨碍经营者正常经营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5加强基层水管站建设,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基本技能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一般以乡镇为主,要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挑选热爱水利工作的职工充实水利基层机构,不要把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变成安排老弱病残的地方。这就要求基层水管站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网络,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和管理要求,加强培训工作,定期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基层水利职工的福利待遇方面的实际困难,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给予解决。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为镇级水利工程管护提供组织支撑,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