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

篇1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今天,强调个人礼仪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首先,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争当“名牌”人,强调“外包装”者有之;注重“脸蛋靓”、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这些均不足以使人发生美的质变。费时费力费钱财之后,不仍有不少人依然是“败絮其中”吗?我们认为,只有将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于一身的人才称得上唯真唯美,才可冠以“完美”二字。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使人们面对纷繁社会时更具勇气,更有信心,进而更充分地实现自我。

其次,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人称个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剂”。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每天都少不了与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那么在生活中、事业上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第三,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际,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都有理由以自觉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尤其是礼仪修养)为己任,一同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之中。

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

(一)注重礼仪的作用。

1.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2.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3.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有哪些相关文章:

1.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3.浅谈个人礼仪修养的重要意义

篇2

Improved nursing education students etiquette and mold good professional image CHENYing. Zhumadian Health School,Henan 463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ystematic holistic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the launch of the higher quality care services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development targets. Therefore, in school education, strengthen and protect life etiquette, shaping the nurse good professional image,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and improve medical imag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 Etiquet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image

护理礼仪是一种服务礼仪,属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服务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1],是护理人员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2]。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医院的整体美好形象。护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将来面临的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要求具备一定的礼仪、和蔼的语言、得体的仪表与举止、高雅的气质,体现出护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及知识涵养。因此,加强护生礼仪教育,提高护生的素质,塑造美好的职业形象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自2007年开展强化护生礼仪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学校于2007年开展强化护生礼仪教育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受教育的学生达4800人,均为中等护理层次。其中男生65人,女生4735人。2010年10月对随机抽取进入临床的230名实习护生进行医生、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一致认为,护生的形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服务热情、举止文明大方,患者满意度由87.6%上升至96.3%,同时医生对护生满意度由90.5%上升至97.8%。通过强化护生礼仪,塑造了护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做法

2.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护理礼仪的理论教学 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开展护理人员的形象礼仪、职业道德礼仪、工作礼仪等礼仪常识教育,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互联网应用等学习方式进行授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为学生构造一个极好的“情境”和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将礼仪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2.1 分组训练 为塑造美好的护士专业形象,采取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再有教师指导的方法。内容包括护士微笑、淡妆;护士的着装、发式及燕帽的戴法;护士的仪表[3];护理工作时常见的规范动作,包括站、走、坐、蹲、持病历夹、推治疗车、拖治疗盘行走等。

2.2.2 采用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护士接待礼仪、电话礼仪、介绍礼仪等实用礼仪训练。

2.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积极挖掘校外指导力量,请礼仪专家走进课堂,讲授最新的护理礼仪知识,及时更新礼仪观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 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监督其改正,并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

2.5 充分发挥学校团委的组织宣传作用

2.5.1 由校团委发起校园主持人大赛、文明礼仪演讲大赛、“五一五四”文艺汇演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等。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2.5.2 举行护理礼仪大赛 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学习气氛,当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和技巧后,在每年“5.12国际护士节”举行“护士风采”礼仪大赛。要求参赛人员完成规定动作和用语,自选动作及用语,设置护理工作情景,现场表演,使护理礼仪规范化。可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当评委,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优胜班级和优胜个人,分别给予奖励。礼仪大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体会

强化护生的礼仪教育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职业形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生讲究礼仪,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整洁大方的衣着、得体的举止、高雅的气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真诚动人的谈吐,体现出护生良好的素质修养,塑造了完美的护士形象。不但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也对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改善医院各项服务、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医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张欣.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篇3

幼儿期指3~6岁阶段,幼儿人格是构成幼儿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在幼儿阶段的发展历程中,人格的建立和发展是贯穿始终,意义重大的。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当中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对幼儿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具体如下:

一、孝悌、仁爱:幼儿人格教育的情感前提

成中英说道:“本立即为道生,此处的本是孝悌,此处的道是仁。因有孝悌,遂能成人。《弟子规》继承了传统儒家情感观念,强调从“孝”和“悌”的角度培养幼儿的情感意识:

一方面,树立家长的权威形象,幼儿亲身实践孝敬之道。要求幼儿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明确幼儿应该遵从的行为规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亲身实践孝敬之道,“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以具体行为强化幼儿对父母的恭敬之心。

另一方面,培养由内而外一视同仁的尊重感。首先要求幼儿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尊重对方,认为“兄道友,弟道恭”;其次,推衍出对社会交往对象的整体尊重,进一步强调了对长辈的尊重意识,“事诸父,如事父”,以宽容平等的心态,对所有的交往对象一视同仁。

二、温良、谦恭:幼儿人格教育的礼仪规范

礼仪规范具有塑造自身形象、矫正不良行为等重要功能,是幼儿人格教育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弟子规》从衣着外貌、行为举止、言谈辞令三方面对儿童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做出了具体规定:

1.衣着外貌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要求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服装仪容应当整齐清洁,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又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强调穿衣以整洁朴素为重,不要讲究华丽、追求名牌,而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以及家中的经济状况才不会失礼。

2.行为举止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走路时步伐应从容稳重,站立时要端正,问候他人时要真诚恭敬,避免轻浮、傲慢的失礼举动。又要求幼儿在人际交往时要注重时机,“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不要在对方不方便的时候打扰对方,设身处地为其着想,避免引起其反感。

3.言谈辞令

首先强调幼儿在交谈中应注意双方身份差异,“称尊长,勿称命,尊长前,声要低”,在尊长面前不能直呼其名,与长辈交谈语气要柔和,以示尊重之心。又强调在交谈中,“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不讲脏话粗话,不用街头粗俗无赖的语言,要文明礼貌,忠厚正直。

三、自省、诚信:幼儿人格教育的行为准则

人际交往行为准则是进行幼儿人格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弟子规》将其归纳为主观方面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及客观方面的以诚待人、以信为先。

《弟子规》首先教育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应时刻审视自身的不足,“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提升自身修养。其次引导幼儿在交往中“与宜多,取宜少”,宽容大度,广结善缘。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应当顾及交友对象的自尊心,“人有短,切莫揭,扬人恶,既是恶”,给予宽容和善意的鼓励。

对于诚信原则,《弟子规》继承了传统儒家诚信理念,要求幼儿在人际交流中应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实事求是,不靠谎言投机取巧。另外,还强调幼儿“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就是要认识到承诺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对不合乎道德规范或自己不适合承担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避免在人际关系中陷入或失信或逾矩的两难境地。

健全的人格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其培养和塑造的方式不当将势必对幼儿的发展甚至成人之后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影响他们的一生,鉴于此,寻求一套科学实际的理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弟子规》显然已经注意到合理规范的正面教育能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其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体可行,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幼儿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成中英.儒家哲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85.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