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火灾隐患预防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一、彩钢板的概念、性能分类及火灾风险
彩钢板房是一种以轻钢H型钢、槽钢为骨架,以加芯板为墙体材料,以标准模数系例进行空间组合,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环保经济型房屋。如下图:
这种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使临时房屋进入了一个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可库存和可多次周转使用的定型产品领域,主要用于建设工地临时性办公室、宿舍、铁路、交通、水利、石油、天然气等大型野外勘探、野外作业施工用房,城市市政临时性商业或其他用房,旅游区休闲别墅、度假屋,抗震救灾以及军事领域等用房。
彩钢板的基板分为冷轧基板、热镀锌基板和电镀锌基板。涂层种类可分为聚酯、硅改性聚酯、偏聚二氟乙烯和塑料溶胶。彩钢板的表面状态可分为涂层板、压花板和印花版。
彩钢板按内部加夹芯材料主要分为:聚氨酯夹芯板、聚苯乙烯(EPS)夹芯板、岩棉夹芯板、玻璃丝绵夹芯板等。其中,防火性能最好的是岩棉夹芯或玻璃丝绵夹芯,属于防火性能A级建筑材料,常见的抗震活动板房以及大跨度厂房使用的就是这类产品。如下图:
玻璃丝绵夹芯板
岩棉夹芯板
彩钢板的特性主要是重量轻,只有10--14kg/m2,相当于砖墙的1/30;隔热保温芯材导热系数λ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是聚苯乙烯和聚氨酯夹芯的彩板,价格便宜,一般在110元/m2---200元/m2,燃点极低、助燃性差,聚苯乙烯(泡沫)的燃点是346℃,仅比木材燃点高一点。聚氨酯燃点仅在130℃左右,跟普通纸张类似。实测统计的氧指数一般为19--30,是易燃、可燃的材料,遇到明火或电气线路短路会立即燃烧,这类彩钢板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其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氰化氢等有毒气体。该类夹芯彩钢板易燃,且燃烧产物有剧毒,火灾风险极大。而采用A级夹芯材料的彩钢板房其本身没有火灾风险,只是价格较贵。
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房火灾的特点及诱因
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房火灾主要有如下特点:
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在燃烧时产生有剧毒的气体,极易酝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2、在搭建彩钢板房过程中,聚苯乙烯、聚氨酯处于状态,容易被电焊、气焊、切割机等明火作业直接引燃。彩钢板房在建成使用后,乱接电线,临近热源、火源,很容易使夹层中的聚苯乙烯或聚氨酯着火;3、搭建彩钢板多用于临时用房,其采用的电线、电缆等多是廉价商品,由于电线电缆横穿夹芯层或沿着板材边缘铺设,一旦老化或破皮极易发生漏电短路,从而引然夹层中的可燃芯材;4、是彩钢板房一旦发生火灾,夹芯可燃材料均在彩钢板夹层内燃烧蔓延途径多,火势发展快,燃烧猛烈,产生大量剧毒浓烟,人员难以逃生,扑救困难。5、是彩钢板房建筑耐火性能差,易倒塌。彩钢房在火灾时,强度会迅速下降。据测试,在全负荷情况下,使彩钢房失去静态平衡稳定性的临界温度为500摄氏度左右,而一般在发生火场温度可达到800--1000摄氏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的彩钢房会很快出现变形,产生局部破坏,造成彩钢房整体倒塌。普通彩钢房一般在发生火灾后10分钟左右就会丧失承重功能而垮塌;、6、是彩钢板房着火后伴着有毒的大量浓烟,直接影响灭火人员进行灭火,且一般水枪射流和灭火器药剂难易达到着火部位,灭火药剂使用效率差,不能有效灭火,只能采取大型机械破拆方式阻止火势蔓延。
导致彩钢板房发生火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彩钢板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虽然可燃芯材彩钢板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物毒性特别大,易造成人员伤亡,但因为此类材料造价相对较低,非常受投资商或开发商的青睐,所以应用较为广泛。不燃芯材彩钢板防火隔热性能较好,但是因其造价相对较高,因此一般投资商或开发商不愿意使用。2、是部分彩钢板建筑项目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存在先天隐患。在建设中,有的项目在设计时并未考虑防火,或者虽有防火设计但在施工过程中未按图施工,项目竣工后未经消防部门验收,致使可以把关的几个环节都被忽略了。部分彩钢板建筑使用单位存在未申先建、未验先用的违法现象,而此类结构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很难再进行防火处理。3、是业主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增加火灾危险性。部分彩钢板房在申报消防审核和验收时的火灾危险性是丁戊类,而实际上可能是丙类厂房,或者投入使用初期是丁戊类生产,后来因生产项目调整后未及时申报。如:济南市某特种汽车改装厂擅自将彩钢板仓库改为厂房,并在厂房内进行焊接、喷漆施工作业,却为做任何特殊的防火分隔措施。2006年4月,这座厂房因焊接不慎引发火灾而坍塌,造成巨大财产损失。4、是电器安装、使用不当也是造成彩钢板房火灾的重要原因。彩钢板建筑起火原因多与违规使用电器、电路老化等有直接关系,有些是将电线直接安装在彩钢板的夹芯层内,有些是电线穿过墙体时直接在彩钢板上穿越,钻孔不加防护套容易造成电线绝缘层破损而短路,短路造成打火引起火灾。另外,投入使用后管理不善,在靠近彩钢板的部位使用明火或进行焊割作业易引起彩钢板内部可燃夹芯材料燃烧,也常导致火灾发生。
三、彩钢板房的火灾预防及对策
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彩钢板房火灾的预防工作,认真研判当前彩钢板房火灾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督促有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彩钢板房的搭建,坚决遏制彩钢板房火灾的发生。
一是对于大跨度彩钢板房可实行消防性能评估,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就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设计出符合该建筑的防火安全系统模式,为建筑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以实现火灾时保证该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安全、建筑安全和有效控制财产损失的总目标。
二、是使用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彩钢板房防火保护方法和措施。建筑内部要采用A级不然材料作为芯材,这是治本的方法。在搭建过程中,芯材要远离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市内外配备简易灭火器材,有条件的应加装火灾报警器,方便人员快速撤离。要合理选用彩钢板房防火保护方法,采用外包层充水、屏蔽、膨胀材料,以增强其耐火极限。
三、是在设计施工、使用时,要按照规范划分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可将火灾限制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从而降低损失,同时应提供安全可靠的救生通道。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热源、火源不要紧挨着钢板,要保持一定距离。彩钢板房之间至少要保持6米的安全距离。如果要在彩钢板房内设置厨房,需要有隔温层,墙面应加装防火岩棉隔热层。电线、电缆不要从芯材中穿越,如需要穿越应加保护套管,插座、开关盒应采用金属镀锌盒并明装方法。
四、是使用单位要解决因施工人员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或乱拉乱接致火的问题,设置独立的电源控制开关,采取一定的生产用电安全措施。要组织不定期的消防检查,对增加生产使用火灾危险性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整改消除。
五、是对于建设工地使用不合格彩钢板临时建筑的要建立问责机制,建设单位、施工有关单位的责任人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消防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并且明确各岗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责任。相关责任人要主动消除简易工棚存在的火灾隐患,因建设工地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发生火灾带来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整治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隐患
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预防彩钢板房火灾的发生。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建筑审核关。依法实施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对楼板、梁、柱、屋架等建筑构件耐火等级及夹芯材料助燃性能达不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予以行政许可,并对设计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切实从源头加强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二是开展联合整治,强力惩治彩钢板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各地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将组织公安、住建、安监、消防等部门。对施工现场人员办公、住宿等临时用房建筑材料和彩钢板芯材达不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A级不燃材料要求的,一律对临时用房进行临时查封,并按照擅自降低施工标准对建设、施工等单位按有关部门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制裁,抄报住建部门,依法责令工程项目停止施工,情节严重的,提请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建筑施工安装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其他相关场所彩钢板建筑耐火等级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一律严格依法查处并对危险部位或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对违法建设的彩钢板建筑,应及时移交当地规划、城市管理等部门进行查处,切实消除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三是强化舆论监督,及时曝光火灾隐患。并结合近几年来发生的彩钢板火灾典型案例,对使用易燃芯材彩钢板的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整改时限和在整治措施进行明确。并公布举报电话。
四是广泛宣传及培训,切实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入住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培训中开展一些模拟救火演练。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在火灾发生初期运用基本的消防技能进行逃生自救。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督促其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切实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施工人员和入住人员的安全意识。
结语:做好彩钢(板)房的防火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建设、施工等单位、消防监管部门、公安派出所和社会居民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按照正确的方针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执行,就能够提高群众抗御火灾和增强群防群治的综合能力,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和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改造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从防范火灾发生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了如下改造措施:一是增加隔热材料进行防护;二是改变布线位置;三是增加电阻散热空间。
对同步变压器进行防护。在同步变压器上方用石棉板进行防护,以保证电阻的熔渣不会滴在同步变压器的接线柱上,避免引起同步变压器绕组短路。
加装隔热板,避免熔渣滴溅。在功补柜顶端横排安装的过压吸收电阻与其下方的功补线束间,加装一块720mm×120mm隔热石棉板,并用玻璃丝带将线束绑扎牢固。
对大线进行改造防护。将功补柜后面8根大径线拆除移到功补柜处地板下的线槽内,小径线用石棉布包扎好。
改善功补电阻的散热条件(1)将功补柜竖排放置的铝外壳电阻整体拆下,安装在预制的支架上。功补柜过压吸收电阻改造前和改造后位置如图1所示。电阻安装位置为:从走廊侧排列,过压吸收电阻时,上排为73R、74R,下排为83R、84R。空载试验电阻时,上排则为75R、76R,下排为85R、86R。(2)将电阻安装支架置放在第二制动风机与变压器间的间隙处,将支架底部与地板焊牢,上部使用连接板将支架与高压门框架焊牢。(3)使用2.5mm耐压为1500V的阻燃线,从功补柜分别布线至电阻安装支架。接线一端与原位置接线对接,一端接在电阻上。(4)使用3mm厚的500mm×600mm石棉板挡在电阻支架与散热器之间。
改造效果及巩固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待生活的品位也在迅速增长,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要求和空间要求也就更高,现在一些宾馆、饭店、歌厅、舞厅从以前的几十平方米到现在的上千平方米,室内装修也越来越奢侈、豪华,甚至很多都是可燃材料装修;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场所缺少安全出口、堵塞安全出口,占用消防设施等严重的违规问题,这些问题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就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成因及预防对策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
(一)场所所在建筑使用性质变更。酒吧、网吧、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很少使用独立的建筑,经营者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部份进行装修和改造,有的是在商场、办公楼的某个楼层,有的在停用的仓库或厂房内,有的在居民住宅楼首层,有的甚至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这些建筑原设计不是用作人员密集场所,内部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人员密集场所的相关要求。将这些建筑随意改为人员密集场所不仅改变了建筑的使用性质,也给场所带来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建筑面积比较小。一般为几十或几百平方米不等,通常设置在建筑底层,楼层高度4~5米。租赁户或经营户为“充分”利用空间,将楼层分隔成两层,有的甚至在中间形成一个小中庭,由于底层楼层分隔必然会引起安全出口数量不足,人员聚集的多,人员疏散困难。这是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项目的多样性。酒吧、网吧、卡拉OK房、美容美发店、茶艺楼等,应有尽有。
(四)装修相对高档化。由于商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而赢利,往往因造型和突出宣传效果而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直接导致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
(五)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设置不符合要求。设置的门多数是推拉门、转门等,门向内开启,而且有的还在门口1.4米范围内设置踏步;疏散通道采用木板等可燃材料搭建,宽度不够;室外疏散小巷宽度达不到3米的要求。
二、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成因
(一)违章装饰装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规定了建筑物顶棚、墙面等部位以及窗帘、帷幕等装饰织物必须满足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然而有的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任意降低防火标准,人为造成很多火灾隐患。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管理制度,但不符合本单位或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实际,制度内容不具体、不全面,有的规定内容与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不相一致,缺乏可操作性。
(三)某些人员密集场所未经消防审核,有的未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或随意改变建筑物内部结构,擅自改变场所的使用性质;有的验收不合格就投入使用,而与之相匹配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没有跟上,事后又无法弥补,有的消防水压不足、室内消火栓数量不足,致使消防设施先天不足,留下了火灾隐患,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四)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设置位置不够合理。有的建筑内部缺少自动消防设施或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预防及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从源头抓起,严把“四关”
一是督促各设计单位严把设计关。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对各类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计进行规范设计施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要退回重新设计,严把建筑工程图纸的审核关。同时,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报相关的审图机构进行防火审核,严把验收关;工程竣工后,严格进行消防验收,严把开业检查关;开业使用前,必须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者开业;二是建章立制,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公共娱乐场所要根据场所的使用情况,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从制度管理上遏止火灾隐患的形成;三是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营业性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宣传培训,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开展警示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意识,主动消除火灾隐患;四是积极采取不燃化防火处理。严格控制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饰)顶棚、墙面、隔断、地面等;对于增设的楼梯、室内楼板应符合建筑耐火等级的要求,钢楼梯可采用涂刷防火漆、外包混凝土等措施予以防火保护,楼板应采用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材料;对设置有厨房的,应采用实体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开。
(二)对场所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金属栅栏,必须设置时,应有从内部易于开启的装置。窗口、阳台等部位应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施;二是人员密集场所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或设有门禁系统的居住建筑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三是凡属人员密集的场所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定为中危险级,在选配灭火器种类时,应选用4kg储压式ABC型干粉灭火器,在灭火器的设置上还应注意每一个灭火器配置点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不宜多于5具,并应设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四是人员密集场所电气设备多,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电气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的规定,由具有电工资格的技术人员负责进行设计和施工安装,严禁超负荷用电,严禁私自搭接临时线路;五是设置在多种用途建筑内的人员密集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楼板和2.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满足各自不同工作或使用时间对安全疏散的要求。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内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面,且宜在屋面设置辅助疏散设施;六是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应保持疏散通道畅通,通向疏散出口的主要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m,其他疏散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m,且走道地面上应划出明显的标示线。员工集体宿舍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且应砌至梁、板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