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毕业设计阶段性任务

毕业设计阶段性任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毕业设计阶段性任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毕业设计阶段性任务

篇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5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Design Based on Work Flow 

ZHENG Xiang, XIAN Min, WU Pe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618000)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 put forward by the enterprise workflow design grad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pproach. Firs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graduating from the problems, and then graduate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uation workflow design integrated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work flow; graduation practice; software technology 

1 当前高职教育毕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职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职院校通常都会将毕业综合实践列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来实施。①高职学院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之后,都会安排到企业参加毕业顶岗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阅历,是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前一个必要的实践环节。然而企业中实际岗位的锻炼缺乏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结归纳,毕业论文没有系统的毕业设计活动作支撑,导致论文的学术性与实习的实践性脱节。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找到的资料东拼西凑而成,抄袭情况较为普遍。除了学生能力不足、指导渠道不畅通、指导教师对论文要求不严格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对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及考核方式不当。②只有对高职毕业综合实践进行整体式设计、阶段性推进和过程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职毕业综合实践体系“有名无实”的现状,使其真正发挥教学“风向标”和就业“快车道”的作用。③ 

为了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院将毕业综合实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学校进行为期六周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再参加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活动。在毕业设计实训环节中,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然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生在单位顶岗实习活动中,只需要提交周记、实习单位评价和实习报告。毕业综合实践是以往课程设计、教学实验、实训等环节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能力与技能在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是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前的最终训练。④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开展有利于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调研企业工作流程分析职业能力要求,然后进行毕业设计整体设计,最后制定具体实践环节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步骤 

2.1 企业工作流程及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在毕业实践整体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对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岗位配置情况;然后邀请了本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以企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在岗位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要求。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加以修整转化为毕业设计项目,然后再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项目细分,详细描述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⑤ 

表2 实践环节设计表 

2.2 毕业实践整体设计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将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题及需求分析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选择毕业设计所做的项目,然后与客户进行沟通完成需求分析任务,最后撰写需求分析文档,为期半周。第二阶段是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系统整体流程设计、系统用例图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开发框架搭建等工作,为期半周。系统设计对设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业务流程和数据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第三阶段是编码开发阶段,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在开发框架基础上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最终进行代码整合,为期两到三周。第四阶段是系统测试阶段,学生要完成测试脚本和案例的设计工作,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如果发现Bug存在,还需要对Bug进行修正,最后撰写软件测试文档。第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毕业论文,学生从项目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及测试文档中提取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此为基础撰写毕业论文。以实际项目为基础项目开发为主线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丰富,不会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 

2.3 实践环节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第三个步骤就是实践环节设计,为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制定任务目标和知识点要求,教师要监控学生整个毕业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学生在系统设计阶段将系统开发框架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开发。学生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在SSH框架中进行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层的开发即可。表2中提供了用户登录验证功能模块开发环节的设计方案。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实施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完成后,经实践效果证明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准的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前加入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创建了一种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整合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教学效果与以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注释 

① 毛成波.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现状分析[J].才智,2012.9. 

② 于燕,刘小兵.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9. 

篇2

二、过程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调研

开学前两周的毕业实习调研是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建筑设计类型开展毕业实习调研工作。实习调研结束后,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第三周前上交一份内容详实且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调研报告,作为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要求旁征博引,对调研对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价,提出批判和感想。

2.建立健全制度

首先,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按时保质完成。制度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均提出了严格要求。其次,制定阶段性任务和目标,第1~3周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第4~12周为建筑设计草图阶段;第13周整理设计资料和图纸,第14~15周为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展和毕业答辩阶段。最后,专家检查毕业设计组织工作。第3周开始检查指导教师配备,毕业设计选题及任务安排情况,实习、实验、设计等条件的准备和落实情况,对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进行抽查;第9~10周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督导专家参加学院中期检查的全过程,了解进度、质量;第15周督导专家参加学院毕业答辩、复答辩的全过程,了解答辩组织情况。通过全过程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的能力、手绘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毕业设计前期,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手绘草图,重视师生、学生之间的设计评论,要求学生动手改图和重视小组评图等,这样指导教师容易把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在毕业设计后期,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水平,为以后从事有关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发挥指导教师的激励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自尊、自信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绘图表达能力、写作归纳能力和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成果要求和评价体系

1.成果要求院系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为至少做两张A0的展板和不少于15页的A3文本。展板中设计图纸不少于4张A1,其中表现图(A1)不少于1张。文本文字说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文本中图纸大小以看清楚为准,如需要可采用A2、A1图幅折叠进行装订。

2.答辩和考核工作

答辩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答辩,另一种是小组答辩。由指导教师推荐毕业设计成果优秀的学生和总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所有参加公开答辩的课题都要求做幻灯片。公开答辩在建筑系内进行,由建筑系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人员参加,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以促进各届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分为学生陈述和答辩教师质疑两个环节,学生陈述限定在15~20分钟以内,教师质疑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另外,建筑系坚持复答辩和第二轮答辩。先由每个小组产生1~2名参加复答辩的学生及对第一轮成绩有疑义的学生进行第二轮答辩。复答辩时由全体建筑学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学院专家组评分,同时按学校规定比例产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延迟答辩工作。

3.学生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严格执行先由指导教师评阅评分、后交给另外一名专业教师评阅评分。评阅成绩均为合格后,再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取得答辩资格后然后才能参加答辩。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40%。

4.公平合理的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

按照学校要求,推荐比例一般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根据答辩结果并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参加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优先推荐署名“中原工学院”并为第一作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已录用)的优秀毕业设计。

四、组织毕业设计作品展和毕业生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

毕业设计答辩前一周组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这既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又可对在校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为下一届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作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建筑特点,集中反映了毕业生五年的建筑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毕业生的建筑美学修养。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组织在学习和工作中有不俗表现的学生分别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考研学生结合自身的考研经历,讲述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考研流程、复习方法、择校、毕业设计的收获等问题;参加工作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院实习和就业历程,从搜集工作信息、参加招聘会、面试技巧到求职过程中的心态、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等问题做详细的讲解。

篇3

中图分类号: TU 4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五年学习的重要总结,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可以全面检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毕业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质量,使每一位学生认真完成大学本科五年最后一份答卷,是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针对在毕业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

1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规模与难易程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有的选题为数十万平米的某某园区的规划设计,与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严重脱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有的难度偏小,甚至还不如课程设计深度,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大小与难易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质量和时间安排,毕业设计指导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设计课题。

(1)设计题目类型多元化

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扩大选题范围,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设定不同类型设计课题,设计题目里也可以设定不同的侧重点,和别的专业有结合的设计,比如有强调生态技术措施的建筑设计,有强调数字化设计的,有偏重城市设计等等设计题目,也可以有一些带有研究性质的课题,结合设计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建筑理论研究水平,选题时采取提前公布题目,学生再选择的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设计题目真实化

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应选择真实的题目,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参与或熟悉的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院的一个真实项目,指导教师拿来资料以后,可按照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做一定修改,再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以“实战”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促使学生在毕业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转型、成熟、蜕变的过程。

(3)设计题目的合宜性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就业于设计单位,从近年来的设计单位情况来看,学生工作后将主要从事量大、面广的普通民用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因此,我们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尽可能与其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即:以常见的公共建筑类型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实现应用型人才直接为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每年都会更新设计题目,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2.毕业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课程和以往设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分散。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迫使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寻找就业单位上。一些同学趁毕业设计阶段外出求职择业,或者提前去就业单位实习、工作;还有一些考研的学生要在四月份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复试,学生要求做研究生入学的复试准备工作。这个时间段基本在毕业设计的中间环节,会占用这部分学生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会使得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减少,造成设计质量下降。另外有些学生在求职、考研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产生的压力,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只有3-4个月时间,而且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毕业设计前期工作一定要提前一个学期开始,包括毕业设计动员、选题与分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经多次讨论确定设计题目,召集指导教师和全体毕业生开动员大会,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求职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阐述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告知其毕业设计的目标、任务以及毕业设计中应遵守的相关纪律。学生明确选题与分组后,指导教师就可以对其下学期的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和其他教学任务在时间上做好合理安排,避免冲突;学生则可尽早查找资料,与指导教师沟通,学生还可以利用寒假时间针对选题方向有目的的进行一些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等。充分的毕业设计调研和其他准备工作可以使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少走弯路,节约大量时间,为毕业设计做好一个基础。

3.实施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良好效果的有力手段。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指导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多方面着手,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应用型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1)指导方式和内容

在方案构思阶段,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沟通多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每次在改学生图纸之前,花上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设计任务书,从建筑物的造型到表达的方式,从建筑的风格到语汇的运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迅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

在方案深入设计阶段,强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针对性的讲授一些建筑设计规范知识,如防火规范、无障碍设计、建筑设计通则、不同类型建筑设计要点以及一些与结构、设备设计等工种的配合注意事项等。

(2)指导时间与指导记录

在指导时间上,保证一周两次的固定指导时间,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等方式随时交流沟通,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毕业设计进度。同时,做好详细的指导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对下次指导内容做大致的安排。

(3)阶段性成果质量控制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除了以预先制定好的评判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之外,还可以提前将评判依据告之学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控制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我们要求在毕业设计有中期答辩,要求学生通过答辩才能继续完成毕业设计。

4.总结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应重视科学选题、过程管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所谈到的几点对策是近年来笔者在指导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一点体会,希望能使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与合理。

参考文献

[1]黄世亮,许珊.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其改革设想[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 : 203-2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