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

篇1

“以礼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讲礼仪知识、了解礼仪知识的教育,而更是一种讲究实效的“约束规范品行”教育,是一种融入学生日常行为的礼仪教育。

经过调研,近些年来,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没坐相、没站相;对人缺少礼貌,不讲个人卫生,不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类似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张口骂人,出手打人,无视交通规则等现象比比皆是。对此现状,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重新公布和修订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而各级各类学校也认真贯彻,照此行事。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缺少正确的行动纲领,不少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要么搞成走过场的形式教育,要么搞成强制性的服从教育,一些“行为规范”活动通常是招之即来,来之即做,做之即散,对学生的心灵并没有多大的触动,造成了实效性低下的不良后果,这是因为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其实,一个好的行为并不是学生知道了或能背出来了他就会去做。行为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在某一个具体情境中,个人选择某种行为,总是和他对这一情境的了解和评估有关,包括对这一情境中的人际状况和自我位置的看法等,从而做出自己要做的行为。

二、以礼养德

“以礼养德”将礼仪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礼是德的体现,德是礼的灵魂,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礼仪教育不是一种细枝末节的或表面形式的礼仪培训,而是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思想品德教育。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思想品德更是人际关系中合于情、理、法三者的行为准则。所以,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课题组提出“以礼养德”基本理念,融合了传统礼仪道德和现代人文理念,将《弟子规》中礼仪内容与现代基本礼仪结合,归纳出以下基本内容:诚信、尊重、理解和秩序,认为这些内容不仅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1)诚信即学校的礼仪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讲诚信。《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校礼仪教育学生自己先做一个诚实可信、言行一致的人,在交往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和信用,使别人愿意信任你、信赖你。(2)尊重,有礼貌地对待人。“尊重人”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理念。诸如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都是从“尊重人”这里构筑起来的。礼仪就是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你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尊重人还隐含着对人性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人或许有错误或缺点,但他们仍具有人的价值,仍然值得尊重。因此“尊重”完全可以作为“礼仪教育”的基础。(3)理解并不等于“认同”。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想象自己处于对方的境况,并理解对方的处境。这种善于感受到别人的情境,在西方被认为是道德上的黄金律。礼仪教育教会学生能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也是基本要求之一。(4)秩序代表所有的公共道德。包括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环

境等。

总之,诚信、尊重、理解、秩序,这几个内容既是我国古代礼教的核心内容,又是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我校课题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写《礼校本课程读本》,内容包括:校园生活礼、家庭生活礼、社会生活礼;东方国家文明礼、西方国家文明礼、礼交际趣闻;语言与文明礼、服饰与文明礼、行为举止与文明礼等。与此同时,制作“网络版”,让教师、学生、家长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补、完善。

三、以礼育人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种讲究实效的“约束规范品行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是在生活中学文明礼仪,并把文明礼仪的行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体现在生活之中。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课题组成员形成完整的传统礼仪教育体系,从课堂延伸到学校综合性活动、社区活动、家庭实践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1)优化礼仪教学,并将其他学科教育也融合到礼仪教育中去。音乐课上,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用熟悉的旋律编出一首首好听的“礼仪童谣”;美术课上,孩子们把所看到的社会不文明现象用漫画的形式画下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学生能用批判的眼光去关注社会。

(2)以《红光小学礼仪细则手册》作为学校师生礼仪行为的规范,通过“礼仪之星”评比、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教育等活动加强礼仪教育课程建设力度。

(3)建设良好校风,通过评选文明教师活动,塑造既为“经师”又为“人师”的良好教师形象。我们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活动树立大批教师典范,充分发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表率作用。

篇2

礼仪是指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它既是人们文明素养的一种外显行为,又是一种内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加强礼仪教育和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讲究文明礼仪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礼仪是人的行为准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往往是通过待人接物的礼仪反映出来的。仪表是否端庄大方,谈吐是否亲切文雅,对他人是否以礼相待,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礼仪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渠道,它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规定着人们的交往规则,指导着人们的一举一动。

(二)讲究礼仪是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应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它要求从业者最起码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良好的业绩。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努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礼仪修养水平,接受祖国的挑选,迎接未来的挑战,在今后的事业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讲究礼仪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而礼仪教育恰恰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礼仪教育,才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建立,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

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礼仪教育现状

与普通高中或高等院校相比,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质量往往较差,造成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较大。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发现,职业学校多数学生是讲究文明礼仪的,能够从自我发展和未来就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有良好礼仪习惯,不仅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表现不够理想,礼仪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与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缺乏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此外,一些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很少,有些学生甚至反感礼仪课程。因此,如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礼仪的意识,提高其运用礼仪的能力,是礼仪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三、加强职业技术学校礼仪教育的方法选择

职业技术学校是一种完成性教育,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培养得体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礼仪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探索有效的礼仪教育方法。

(一)通过情景式教学开展礼仪教育。情景式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生动,使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授课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具体的应用条件下加以阐述,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让课堂成为直接指导实践的精神家园。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礼仪教育。结合班级的实际,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课外实践等。利用活动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站姿、坐姿、走姿和语言谈吐等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美,什么是对。要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开展礼仪教育。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和交互性的特点,融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为一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教学中的不规范因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交际礼仪时,通过视频演示,学生对人际交往中的服饰、语言、动作都能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加深对所讲授知识的记忆,也能够在实践中更加熟练地运用。

四、加强礼仪教育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文明礼仪教育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贯穿学生教育培养全过程的长期任务,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篇3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日语基础和较强的日语交际及表达能力的商务日语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沟通能力成为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提高商务日语沟通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交际能力,从而提高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在日语辞典『辞苑中是这样对“交际”下定义的:「社会生活をむ人のに行われる知?感情?思考の。言?文字その他?にえる各のものを媒介とす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知觉、感情、思考的传达。以语言、文字和其它的视觉,听觉作为媒介来传达各种信息。)正如定义中所述,作为交际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语言和文字被视为最为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毋庸置疑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语言,不用说交际沟通,就连人类的生存都无法想象。

但是,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手段,人们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体态、声调等语言以外的手段进行沟通。这些伴随着言语交际来传达信息的手段即为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伯德惠斯特曾指出,由语言传达的信息只不过占到全部信息的35%左右。可见我们无意识中使用的非言语交际起着广泛的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必须掌握非言语要素,将其应用到言语交际中。

二、言语交际和商务日语沟通

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言语交际在商务日语沟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听、说、读、写、译”等日语语言能力很低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更谈不上商务沟通了。但是,对于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学习日语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商务沟通。那么,在具体的商务语境中,该如何提高言语交际能力呢,以下将从商务日语沟通的一些基本用语进行分析。

1.寒暄语。日本秉承大陆文化,人际交往中以“和”为贵,对礼节仪式十分讲究,堪称“礼仪之邦”。寒暄作为社会生活的剂,在日本社会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寒暄是顺利进行商务日语沟通的第一步。根据“内外”、“上下”不同的人际关系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是日本式寒暄的特征和原则。

2.敬语。上述提到日本是一个注重礼节仪式的国家,因此不管是在日本或者是在日本公司工作的情况,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敬语就无法使沟通顺利进行。在商务日语沟通中,谈到客户方面的人要用敬语,在谈到本公司内部的人员,同事也好,上司也好,不能使用敬语。

3.日语的委婉表达和省略表达。委婉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在日语中,委婉表达称为「婉曲表。是一种避免直截了当,采用婉转曲折的表达方式。在商务日语活动中,委婉表达常被用于“指示”、“依赖”、“拒绝”的间接表现方面。与日本人谈判的外国商人常常由于日本人的暧昧表达而感到不知所措。从日本人的立场看,大量的委婉表达和省略表达正是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促使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非言语交际和商务日语沟通

日本人把“心领神会”、“不言而喻”作为交际的最高境界,因此,比起语言的交流来,日本人更善于领会对方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他们更加重视非言语交际。

日本人在讲述自己的意见之前都会事先推测对方以及周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因此为了不使自己的意见伤害到别人他们非常注意这一点。他们认为谈话时的沉默远比雄辩更具深长的韵味。日语中关于非言语交际的谚语和说法,有「以心心(心领神会)、「不立文字(不言而喻)、「沈は金、雄弁は(沉默是金,雄辩是银)、「言わぬが花(不说为妙)等等。

因此,在面对面的商务日语沟通中,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交际关系,我们必须了解那些伴随着言语交际的表情、动作、体态、声调所传达的信息。

日本人与人交谈时一般不相互对视。特别是跟自己的上司说话时,日本人好像都不看对方的眼睛。只是稍微地扫一下眼角和嘴角之间。即使眼睛对视也是一瞬间的事。在商谈、讨论、劝导或谈判等场合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在日本一般认为与听话人视线相对并不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是表示说话人反抗的态度,把视线向下才是谦虚态度的表现。

人际距离的标准值,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距离感觉。日本人的交际礼仪是鞠躬,这就比握手、拥抱的交际礼仪需要更大的人际距离空间。中国人一般用握手来表示礼貌和敬意,习惯于相互之间距离较近,这会使日本人感到不适应。在商务沟通中不了解这一点,很容易招致误会。

了解上述内容有助于我们在沟通中避免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做出一些行为和姿势在商务活动中产生误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失败。

四、日本文化在商务日语沟通中的作用

总之,通过探讨商务沟通中日本人特有的交际语言和交际行为,不难发现日本特有的农耕文化背景对交际起着重要的影响。日本人一直以集团理论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一旦进入某一组织或成为某个团体的一员,他们会维护这个集体的规定。个人服从集体,上下级人际关系井然有序,集体的和谐优先,以他人的眼光约束自己的行为。

基于集团理论,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很强。对外是竞争,对内则重视和睦。这无论对语言交际还是对非语言交际都有很大的影响。日本的敬语、婉转表达、省略表达之多正是反映了集团理论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此外,从日本人的言行举止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日本人与交情深的内部的人和不熟的外部的人交往时区别得很清楚。对内部的人,从天气到日常生活无所不谈,而跟外部的人说话十分拘谨客气。日本式的微笑、鞠躬,彬彬有礼以及沉默寡言体现的是集团理论对非言语交际的影响。

五、结语

在交际上,语言和文化是互相存在、互相影响的整体,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与此相对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对语言体系知识和语言理解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仅仅是语言的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填补交际的不足之处。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沟通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了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传授以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背后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