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基本综合素质

基本综合素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基本综合素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截至2012年5月份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共844所,而地方院校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95%以上,承担着为地方培养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工作包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和评价四个环节,要做到正确的使用人才、吸引人才和开发人才,首先必须做到能科学准确地评价人才、鉴别人才,这样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特别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有利于学校在期末、学年以及毕业时考核学生、评选优秀学生、推荐学生就业等工作。同时也有利于用人单位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学生。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专家学者在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之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大部分评价方法都是基于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2004年刘威等提出了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通过收集在校本科生学习、生活以及参加活动等各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量化,最后对本科生综合素质进行量化或者价值判断。2007年刘军红等提出了素质评价首先要体现出其引导功能,既要与社会需要接轨、又要反映出本科生素质特征的综合性及稳定性,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的时代特征,同时还要满足本科生自我了解和评价的功能,引导本科生逐步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的需求。2010年朱建军提出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不是发现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而是促进本科生的发展,因此要强调评价的针对性。2012年郭婧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科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表现、工作能力、综合技能、体能等项按系统分类与分析,给出了一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型评价方法。

3 应用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水平,而且还应该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本文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基于以下五个方面。

3.1 思想道德素质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社会要由全新的人构成,因此,人的素质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指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专业素质基本内涵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核心素质元素,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进而开拓创新、成才立业、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根本保证。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最终拓展专业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任务。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有更广泛的复合知识结构、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

3.3 身心健康素质基本内涵

现代社会具有开放性、复杂性、易变性和价值多元的特点。其中尤其以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某些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目前在校应用型大学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个性强,承受力弱。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心理素质,标志着面对社会现实,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以及成功与失败。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及时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自我管理、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3.4 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人文素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陶冶情操,而且可以有效的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三者沟通联系的桥梁,以实现相互的促进和互补。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说: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向”,二者必须密切结合。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人文知识和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3.5 能力素质的基本内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并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繁荣、富强,将越来越主要地取决于或依赖于知识进步的程度、知识创新的能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的水平,正如所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 结论

科学、合理、导向性与激励性并存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身的科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内涵对人才评价的科学性骑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在另文中研究。

【参考文献】

[1]干洪,徐达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44-48.

[2]李金奇.市场机制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08):34-36.

篇2

新加坡本国的连锁超市与我国一样,面临家乐福、沃尔玛和7-11等外国著名连锁超市的冲击,但新加坡连锁超市能顶住压力,使本国连锁超市占据国内大型超市60%的份额。是什么原因使新加坡连锁超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带着疑问,利用在新加坡学习的机会,拜访了新加坡人力部,深入到新加坡部分连锁超市,例如平价合作社(FairPrice)、冷藏公司(Cold Storage)等下属的5家商业超市进行调研,发现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高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简析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主要是由于基础教育扎实、双语学习及在职教育普遍等因素形成的。

1.学历较高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与我国相比普遍较高,其原因一是新加坡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至少十年的免费普通教育(即中小学教育),所以新加坡公民特别是中青年人基本上都具有中学毕业学历(相当于我国高中学历);二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达,拥有东南亚乃至世界上最庞大的职业技术院校――工艺教育学院,该学院在新加坡设有10个分院,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每年能向社会提供各类技术人才1万多人(新加坡总人口仅为400多万)。这些都是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学历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新加坡超市员工受教育的情况差别较大,不同岗位员工的学历分布不一样,从高中到硕士学历的员工都有,主要依据工作岗位需要来配置。一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学历较高,而维修、清洁工的学历层次较低。具体情况见下表。

2.语言能力强

新加坡是一个英联邦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两种语言――英语和母语,使学生从小就很好地掌握了两种语言。双语政策使新加坡的青年能掌握工作上所需要的英文,同时还能以母语来认识他们的传统文化。因此,占新加坡70%的华人大部分都能讲华语,超市员工基本上都具有运用2至3门语言的能力,这就使他们能非常自如地接待来至世界各地的客人,充分体现了国际大部市大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也为招揽顾客,提高营业额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笔者接触了几十位超市华裔员工,他们基本上能讲中文,笔者认为他们讲中文普遍比香港人标准,就是一些马来民族的员工,也能讲一些简单的中文。

3.业务水平突出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业务能力普遍较强,这得益于平常的业务培训。新加坡政府对国民实施了全员培训、终生教育政策,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了50亿新元的“技能发展基金” 和10亿新元的“终身学习基金”;二是调整了技能发展基金的资助方式,以鼓励更多雇主为员工提供较高技术的技能培训。如果雇员参加广泛性的训练,可以获得课程费用的50%津贴,参加有证书鉴定的训练,可获得80%的津贴,参加高技术训练还可获得70%的薪金损失津贴。三是建立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开设了一系列终身学习的课程,这些培训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级:第一是基础培训。培训对象是少数没有中学学历的员工,主要开办的是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第二是实地培训。通过企业内部训练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或为中上层的工程人员或管理人员开设专业文凭或证书课程。第三是研习培训。由本地的两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学院主办的开放大学所提供的学术性提升课程,它是配合个人的学术专长和深造发展的需求而开设培训,对象是以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学习培训。因此,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每人每年在职受训可以达到40小时,公司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占总薪金开支的4%,员工年受训率为20%左右,20至29岁工人的受训率则高达37%。

二、启示

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与我国连锁超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新加坡锁超市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些有益做法,对促进我国连锁超市的长远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1.连锁超市的发展关键也在人才

当今连锁超市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又在于人才,人才是连锁超市成功与否的关键。连锁超市虽然是劳动密集性企业,但如果要使企业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习新加坡连锁超市的经验,把人才建设作为连锁超市发展壮大的核心工作来抓,以优秀人才来取得企业的成功。

2.要把好员工入口关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整体学历层次较高,基本上都具有高中以学历,大专、本科毕业的员工所占比例也较大。反观我国一些超市,学历层次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比例很小,甚至有些大型超市部门主管或分店总经理,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在一些中小型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则更低,初中学历员工的比例很高。为此,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者,不要目光短浅,不要为节省成本而招聘太多素质低的员工,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理解员工的文化素质,因为高素质的员工,更能为公司增值,为企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3.加大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

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基础性投入。因此,我们要像新加坡那样,加强对现有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着力提升他们素质,努力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和竞争力优势。一是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制定政策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二是政府要制订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三是企业要制订系统的员工素质提升计划。要把理论文化培训与在职的敬业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创新意识培训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企业内部培训力量不足,也可以像新加坡一样,引进“外力”向高校“订餐”,通过与高校共同编制培训课程,使受训人员既能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又可以针对连锁超市员工现存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本科教育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中有重要地位。文章探讨了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课程包括:校园文化、学习环境、师生关系、人格魅力等,认为结合专业学习进行人文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对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加强隐性课程研究和人文精神教育对培养未来医师势在必行。隐性课程能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隐性课程; 本科生; 综合素质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Hidden Curriculum on the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Research-centered University

Abstract: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earch-centere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this essay,we explore the concept of hidden curriculum ,which includes school culture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ent -teacher relationship ,personality charm ,to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of humanities into specialty instruction ,to construct good educational enviroment, to cultivate lofty chara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for future doctors are also highlighted .Hidden curriculum can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Hidden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的模式的深刻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都将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模型、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1]。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更应凸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其关注的是人对人的价值[2]。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大学教育目标有明显的专业倾向,教育内容也有显著的专业特点,对身心发育跨入成熟时期的本科生,素质教育应结合专业步入一个较高的阶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大学除各专业各学科、课程、教材外,还有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相对的,并且有影响的。隐性课程对本科生综合素质有什么影响与意义,现讨论如下。

1 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是指正规课程以外的学校文化、校园环境、人格魅力、学术氛围、学习环境、师生关系[3]、人文关怀、本科生活、大学精神等。大学文化指高等院校以师生特有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师生参与者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特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如各校区的宣传橱窗、公告栏、文化活动场所、标志性建筑物的文化设计,校园绿化、美化等。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大学文化节主要指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思潮、校风校纪及以学校教育特点的文化生活、设施、社团组织和传统习惯等,它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方式和物质形态。创造良好的医德教育环境,反复激发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鞭策学生形成持续稳固的医德情操是十分必要的。隐性课程隐蔽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是通过学生的无意识、易受暗示等心理特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挥影响作用。学校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来说都有滋生影响的潜在可能性。

2 隐性课程内容

对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隐性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人文精神、培养人才的环境等,培养造就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需富有进取意识、具有竞争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包括医学人才,需要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而且综合素质高。综合素质,就是思想理论、科学文化、技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水平。综合素质高,起点就高,知识更新就快,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就强,成功的希望就大。人文精神将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博大的精神力量对比和巨大的感召力量。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的内容,有利于改善医学生认识、应用技术的态度[4]。师生关系,医院文化均为隐性课程的内容[5,6]。首先,医学院校校园建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医德情感体验,体现医学特色和职业特点,如悬挂医学誓言,设置塑像,布置名医画像,定期播放有关医德教育的优秀影片,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在新生公寓,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标准化的高楼,室内装饰一新的学生宿舍。宽敞明亮卫生的学校食堂,品种多样、美味可口的营养配餐,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让学生倍感温馨。学校食堂使用塑料筷子与碗都是用后洗净消毒再用。而社会上餐饮业常用一次性筷子与一次性饭盒,使我国的森林减少,并增加了城市日甚一日的白色污染。200203,冬末春初,罕见的沙尘暴袭向本省,遮天蔽日,长春人在3月份里竟然头顶着5 000吨的沙尘。要爱护森林,生态环境,不要等到若干年后再做补救的事,何况有些资源是无法补救的。所以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一直到读完几十门课程,完成学业、考试、参加各种各样校园活动,直到开完毕业典礼,手捧毕业证书离开校园之际,在这期间……在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最大的大学。吉林大学新民校区内,矗立着白求恩大夫的塑像。塑像展示的效果是一种精神氛围性的,折射出校园特有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因而自然地形成了特有的校园气息,以其内在的价值观念激励人、感染人、鼓舞人,影响校园人的行为和观念。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诺尔曼・白求恩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白求恩大夫可为当代医生的楷模,其高贵的品质人人皆知。白求恩临终的遗嘱“……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治疗疟疾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格比沪、港贵两倍。”现在本科生没有经过旧中国的苦难风月,没有体验到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及其逐渐深入人心的历程。所以,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严酷的社会斗争中锻炼和培育的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医学院专业人才,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吉林大学新民校区图书馆,贴着吉林日报介绍吉林大学物理毕业生郑培民同志担任领导工作先进事迹的材料。吉林日报发表文章:公朴本色。郑培民同志19430723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湖南省原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朴。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郑培民感人至深的事迹,谱写了新形势下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当好人民公朴的动人篇章,三个代表归根结底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习郑培民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干实事求实效,不畏艰难、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光明磊落,公道正派。“生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7]。抗洪期间:郑培民平均一天的睡两个小时的觉,情况紧急时甚至还要冲上去,搬麻袋抢险,这对他这样一个身患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人来说,实在太危险了。追忆成长历程,弘扬优秀品质,郑培民事迹在母校引起了强烈反响。20021015校党委做出《关于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的通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向郑培民学习的活动。郑培民曾学习过的物理学院组织座谈会,追忆他的成长历程,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吉林大学师生深受教育与鼓舞。在广大同学中广泛宣传郑培民同志的事迹,激励学生以校友郑培民为榜样,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去实践“今天我以吉大为荣,明天吉大以我为荣”的诺言。郑培民感人至深的事迹,谱写了新形势下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好人民公朴的动人篇章,一定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在吉林大学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科研成果显著的带头人,以及硕士、博士、博士后、优秀归国留学人员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成绩斐然,他们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团队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学风。教师的人格风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深刻、全面、广泛、长远的特征,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8]。向拓宽精神境界,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文环境和宽松自由技术环境方向发展,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杰出人才。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原刊名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新刊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报道,本刊影响因子为0.183,总被引频次103,在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10位。与吉林大学其他刊物一样,提倡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诚实劳动、坚持学术民主、鼓励百家争鸣、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伪科学工作者和迷信活动、严格执行审稿制度、不循私情、公正廉洁,以创建先进技术,发展多学科合作,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9]。吉林大学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为推动长春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长春的发展献计出力,还要让长春的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20030715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长春汽车博览会,使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全部室内展馆及室外展场,总使用面积为16万平方米,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图片展,除展各种车辆、零部件外,另有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图片展,中国汽车百年回顾展和世界汽车图片展。吉林大学首届吉林大学学生汽车摄影大赛征稿为庆祝党的“十六”圆满落幕,弘扬汽车文化,进一步促进我校摄影艺术的成长,提高创作和鉴赏水平,丰富校园生活,展现吉林大学学生的面貌,吉林大兴安岭汽车爱好者协会、吉林大学摄影协会,在20021117举办“汽车摄影大赛”向全校同学征稿,作品主题,汽车文化具体不限,车型不限,凡健康向上并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均可以参赛(能展现汽车灵活性和人性更佳)。这些活动利于本科生为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贡献。在美国9所医学院,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需要进一步多方面研究隐性课程[10]。在英国医学院,医学本科教育中含有隐性课程内容涉及医学职业和医学实践内容[11]。医学生还应学好相关法律知识[12]。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宣布,在抚松县发现的17.5 kg重的黑曜石石核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旧石器时代最大的石叶石核;同时该中心还在扶松县发掘出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露天山地石圈居住址。这些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多项空白,为东北亚旧石器时代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民主的学风、教风、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内建立了橱窗、板报等设施,化学学院的壁报,介绍了化学学院的成果,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显示其大学者、专家的真知灼见,创新研究,专家学者治学严谨、真诚朴实。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新课题,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思考[13],学习外单位经验[14],严格要求自己[15],从实际出发,仔细进行信息展望,调研[16],进行科研为人类健康服务,为了国家经济服务,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去教育和疏导学生,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使学生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切合实际,与自己密切相关,教师在关心自己的成长和进步[17]。身教重于言教,给学生做出榜样,然后再要求学生[18]。总之,隐性课程对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本科生有良好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人类的实践没有止境,应该永远不满足已有的成就,永远向着更加美好的目标奋勇攀登。

参考文献

[1] 黄南珍.学《纲要》与时俱进图发展再创辉煌――中等卫生学校办校思路的调整与创新[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40.

[2] 韩晓峰.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J].中国大学教育,2004,(4):23.

[3] 杨立明,宋 鄂,杨春梅,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会[J].淮海医药,2004,22(2):167.

[4] Madigosky WS,Headrick LA,Nelson K,et al.Changing and sustaining medical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and attitudes about patient safety and medical fallibility[J].Acad Med,2006,81(1):94.

[5] 杨博宇,张东航,林秀丽,等.医院文化摄影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379.

[6] Haidet D,Stein HF.The role of the student teacher relationship in the formatiu of physiciaus.The hidden curriculum as process[J].J Gen Inter Med ,2006,21 Suppl 1:s16.

[7] 杨立明,路来金,王冠军.通过战胜SASR 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89.

[8] 杨立明,华树成,谷贵山,等.提高七年制医学生课堂基本检查教学质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5.

[9] 杨立明,崔春爱,路 璐,等.认真参加医疗成果奖评审 师生共同提高临床研究质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94.

[10] Haidet P,Kelly PA,Bentley S,et al.Not the same everywhere.Pati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t nine medical schools[J].J Gen Intern Med,2006,21(5):405.

[11] Lempplt,Seale C.Medical students'perceptions in relation to ethnicity and genderia qualitative study.[J].BMC Med Educ,2006,8(6):17.

[12] 杨博宇,路 璐,张明子,等.医学本科生学好医学相关法律知识的探讨[A].路来金,安力彬.临床实践教学理论基础与实践探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26.

[13] 王晓萌.医药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41.

[14] 杨立明,林 虹,叶婉君,等.培养学生理解法律知识避免医疗纠纷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 .

[15] 杨立明,冯丽华,王 雪.提高本科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水平的实践与探索[J].急诊医学,1999,8(1):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