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春节习俗知识竞赛,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25.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 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 D《 葬花吟》
26.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27. 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A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8.《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
A吴 B贾 C王 D史
29.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D
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30.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31.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32.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D
A宣纸 B湖笔 C徽墨 D河砚
33.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A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34.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
A 8 B 10 C 12 D 14
35.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B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36.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38.微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B
A湘剧 B京剧 C豫剧 D川剧
39.京剧服装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动物是:C
A蛇 B凤 C龙 D虎
40.“宰相”的“宰”最早指:B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4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冯梦龙的著作? (D)
A、《初刻拍案惊奇》 B《喻世明言》 C《醒世恒言》 D《西厢记》
42、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D、相见时难别亦难
43、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4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D_”
A、士可忍,孰不可忍B、是可忍,孰不可忍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5、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46、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B_
A、东周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47、“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48、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学中句子(C)
A、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失后,则近道矣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C、是故君子不用其极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9、王维擅长的诗体是_C_
A、咏物诗 B、咏景诗 C、山水田园诗 D、叙事诗
50、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看了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选择题的人还看:
1.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2.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3.中华文化传统知识有哪些
4.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内容
一、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氛围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一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润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诗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我国传统节日中的节庆内容丰富,并蕴涵着许多积极、有意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春节、中秋节思归团圆、和谐美好、富强昌盛,清明节祭祖怀远、感恩寻根。我们以宣扬传统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校园中开设文化长廊,班级中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展示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每一个节日设置一个栏目,每一个节日的题目运用对联或广告语的语言形式,下面是节日的内容介绍,包括来源习俗,并配以插图在校园里展示。目的是在校园里渲染浓厚的节日文化气氛,为学生走进节日文化并感受文化意义创造条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系列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系列活动包括: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史书记载、饮食文化、地方特色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努力开发节日内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我们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
如端午节,就要了解它的三种传说以及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纪念屈原和秋瑾活动,感受屈原秋瑾身上的浩然正气,体验端午文化。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激起同学们无限的敬仰,从中体味他那执著的伟大情感,从而明确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中秋节,可举行中秋诗歌朗诵会,感受诗歌中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情,并自然地升华到抒发“爱我中秋,爱我中华”中秋团圆、祖国两岸统一的主题;举行主题班会,感受思归盼团圆情怀,探讨祖国统一与中秋文化的关系。重阳节,登高心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培养“大家”情怀,自觉奉献爱心。
三、充分挖掘人文情结,培养美好品德
爱、环保、自信、乐观、文明、合作、热情等都是人生的财富,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蕴涵着这样的因素,挖掘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人文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节日中的希望、快乐、沟通和幸福。每当佳节来临之时,人们就会沉浸在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氛围之中,而心中的快乐、希望温馨也会油然而生。如中秋节是一个中国人团圆的日子,团圆意味着亲情、意味着温暖、更意味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可开展征文、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和社会。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虽然学校的的学生离校了,但我们仍可将德育的目标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学生在春节中学会礼貌待人,文明接物,学会与人交往,接受传统礼仪的洗礼。用相机拍下春节放鞭炮舞龙灯的情景,写下自己的受;元宵节与几个朋友共同制作庙灯,参加灯会,记下自己的愉悦心情。
如前面提到的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班级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①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传说;背诵两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②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③跟随家人祭祖、扫墓,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应破除的?④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活动后的交流中,许多学生对于清明扫墓焚烧香火、冥币等陋习认为不环保也不安全,应该杜绝;扫墓祭祖可采用鲜花祭拜、朗读祭文、网上祭扫等形式。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认为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等精神风貌。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了适合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我分明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清明行动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感染。
2017年春节文化走出去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文化交流活动,重点组织实施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组织好中国电影“普天同映”、春晚剧组海外演出等活动,积极运用中华庙会、广场庆典等形式,吸引海外受众零距离、沉浸式感知春节文化。开拓海外春节文化市场,加强与公关公司、中介机构、剧场院线、票务公司等机构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外实体销售和电商销售等商业渠道平台,扩大各类春节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加大创新力度,探索运用“跨界”“混搭”“嫁接”的方法手段,酝酿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研发生产一批富含春节元素的文化商品,让春节文化精品在世界舞台闪亮起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更好地发挥春节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巨大载体作用,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通过推进品牌建设、打造文化精品、发展春节文化贸易等方式,切实增强春节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据介绍,此次春节文化走出去以坚持创新驱动、价值引领、效果导向、区别对待为原则,着眼于提升文化传播的辐射力、文化交流的亲和力、文化贸易的竞争力,将创新贯穿于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全过程;围绕“欢乐”“祥和”“团圆”“共享”“祈福”等春节主题,凸显当代中国价值;立足提高春节文化海外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扩大数量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果;以大国、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根据其对春节文化认可度,因地制宜,因国施策。
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是关键,彰显春节文化的中国风格。如今的春节文化,审美趣味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尤其在海外更是受到当地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但是,如果春节缺乏中国文化中含蓄、内敛的特征,也就不会有人们所熟悉的中国节日味。显然,春节对外文化活动最不能缺乏的就是“中国基因”,尽管春节对外文化活动需要借鉴或使用全球最新的创作手段和技术,但是在节目设计中则要有意识地微调,不断植入中国故事的元素。这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我们推动春节成为世界性节日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弘扬和发展春节文化的必然之途。
中国力推春节走向世界
自2010年以来,中国文化部投入巨大力量,春节期间在世界各地组织多种活动。2015年的“欢乐春节”活动中,有关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如帮助斐济苏瓦举办中国文化知识竞赛、派遣陕西省的一个木偶皮影剧团前往美国蒙大拿州米苏拉市进行演出等。之后,为庆祝中国春节,纽约哈得孙河畔举行了盛大的焰火表演。2010年,中国文化部门共在42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65项以春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2015年,中国文化部门在11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相关活动多达900项。
2012年,文化部甚至推出一款应用程序,为iPhone手机用户跟踪所有“欢乐春节”活动创造条件。文化部还有一个专门宣传“欢乐春节”活动的网站。这场运动被视为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国家博物馆去年甚至举办了“欢乐春节”五周年回顾展。
近年来,人们普遍批评长达数小时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枯燥乏味(2015年央视春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但宣传部门官员却有一个让该节目走向全球的巨大梦想。央视2015年首次无偿授权海外转播春晚。
1月15日,由文化部主办的2016年“欢乐春节”吹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邀请网信办、外交部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媒体代表参加。会议通报了2016年“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的规模和亮点:“欢乐春节”是对外文化交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重要品牌,2016年“欢乐春节”活动紧密围绕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以创新引领活动顶层设计,坚持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工作方针,不断提升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6年“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展开,项目总量2100个。活动内容具体将涵盖主题庙会、跨国春晚、元宵灯会、广场巡游、专场演出、综艺展示、文贸会展、文博展览、民俗体验、非遗展示、影视展播、图书展销、焰火表演、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在此基础上,“欢乐春节”活动将积极探索部企合作机制,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相互融合创新的新平台。“欢乐春节”品牌将为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注入动力,并以企业参与为又一重要支撑,向着不断创造“中国精品”、不断传播“中国精神”的目标迈进。
2017年“欢乐春节”活动,将着重增加活动的多样性。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将把“非遗和民乐”作为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非洲地区,将派出6条演出线路,主要开展互动形式的活动;在北美地区,将推动“纽约艺术中国汇”等演出展览进入文化市场;针对欧洲地区,则注重舞剧、话剧、武术和杂技等多门类演出在春节期间的推广。
传统年节颇受国家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由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这一整套密集而丰富的“年文化”,正越发受到政府和各界的重视。假期前调、春晚现象、取消除夕禁放烟花爆竹等,春节逐渐摆脱“淡化”的威胁。特别是从2008年起,年三十“转正”楣家法定假日。中国人过年从腊八开始,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年三十晚上是,初五开始,年俗活动由家庭走向社会,正月十五是压轴戏。年三十晚上最重要,之前都是“忙年”,扫房子、置年货、返家乡。如果年三十不放假,似乎与民俗相矛盾。想当年,中国著名传统文化推动者冯骥才和几位民俗学家、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把清明、端午、中秋调整为法定假日,后来又建议将春节假期前调一天,年三十(除夕)放假,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
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这里有民族和民间的精神传统、道德规范、审美标准和地域气质。如果我们不从文化、精神上看节日,就不明白节日为何物,会不经意间随手丢掉。当然,中国年节要想深入人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然离不开掌握强大社会资源的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中华年文化的全球共享
春节现在不但是全球华人的节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春节也慢慢地变成了世界的节日,“年味儿”吸引了多国民众共同庆祝。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多个国家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如越南、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而且有的国家甚至还把春节列为了法定假日。在这些国家中,春节不但保留着中国在悠久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同时也在各国文化吸收和包容之后更加异彩纷呈。
在越南,民间最大也是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人们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越南人过春节和中国一样也有贴春联的习惯。
而韩国是一个非常遵从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祭祖、祈愿的一天。韩国春节的传统风俗有很多,至今流传下来的有祭祖、岁拜、德谈、“掷木四”和跳板等习俗。韩国人在春节时有专门讲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由于华人占总人口的75%以上,所以春节是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节日。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会挂上灯笼,贴起年画。来到中国传统店铺里购置年货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妆艺大游行是新加坡新春期间的重头戏之一,每次都吸引数以万计人观看。
马来西亚春节习俗与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时,喜欢带一些橘子,进门送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此外,穿新衣也历来被视为辞旧迎新的标志。
印尼春节的传统是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全家聚餐。此外,还会观看传统的舞龙、舞狮及武术与民族歌舞表演。2002年2月17日,时任总统的梅加瓦蒂宣布中国农历春节为全印尼的国家节日。
在日本,除夕晚上全家人都要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分,寺院里会响起钟声。第二天人们开始互相拜年。在日本,春节期间还会推出一种叫“福袋”的商品,即用不透明的袋子装着的商品。“福袋”有很多种,化妆品、服装、生活用品、电器,总之能装进袋子里的都行,价格从1000日元到上万日元不等,备受人们的追捧。
在美国,随着华侨、华裔人数日渐增多和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感兴趣。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官员,都会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纽约州甚至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此外,美国多地也会在春节期间组织游行和烟火表演等活动。
2015年2月9日,美国加州参议院更是全票通过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决议案。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的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而庆祝农历新年决议案的通过,也必将对全美各地亚太裔人口聚集的地区有相当的示范作用。
春节期间,英国也处处洋溢着欢庆春节的气氛。餐馆会添置几道专为中国春节准涞牟穗取S⒐的一些报社则会推出“中国周”专刊,教人学汉语。在伦敦还会有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此外,英国的旅游手册甚至收录了中国春节,并将其称为英国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