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别墅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已经不满足脱离自然的钢筋混泥土拥挤的居住环境。别墅凭借着其优美的环境,舒适的配套设施,安静、优雅的私人空间成为相对富裕家庭的不二选择。
别墅通常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 一般由起居室、餐厅、厨房、书房、卧室、卫生间等几部分组成,配套的庭园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其中别墅景观是别墅建造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庭院景观设计制作的美感中感悟、体会、亲近自然。
二、别墅景观设计的特点与独特性
别墅景观设计一般包括私人庭院景观设计和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两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私人景观设计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各种园林植物、水体或者小品。其中,在植物的配置上多考虑乔灌木的组合上色彩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一是要有美感,达到点、线、面的布局与协调;二是要完善各种排水设施;三是要有层次感(时间延续性和空间的延展性)。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则应以绿化作为分隔,但同时需要考虑植物的无毒且无刺,最好有比较整齐的外型,便于修剪,多选用物美价廉的珊瑚、石楠和红花继木。
别墅景观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整体性、开阔性和私密性。整体性是指别墅景观设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够独立的,山水相依,自然与建筑宛如天成。开阔性是指别墅景观设计应该保证在别墅的休闲处有好的视野性,便于远观放松。私密性是指别墅应该和外边开敞的空间相互分隔开,给人以独立休闲的空间。
三、别墅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设计风格。设计风格应该根据业主的喜好确定基本样式,可以选择古典与现代,中国式或者日本式,法国式或者英国式。
(2)协调原则。景观设计应该和建筑物相协调,不能脱离别墅建筑而独立存在,将每一种植物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突显出别墅的美感。
(3)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一切的景观设计都是为了亲近自然,因此更应该好好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真正的融于自然。
(4)根据别墅面积设计植物景观的选择。面积较大的别墅由于可以选的植物种类很多,搭配方式也比较复杂,但是一定要考虑整体的一致性,避免相互冲突。面积较小别墅应该选择曲折小道配置合理的乔灌木让人产生“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感觉。【2】
(5)植物种类不要太多,应该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在选择几种植物作为搭配,并且植物的层次要明显、形式要简洁。
四、别墅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
第一:构建物,主要为景墙和廊架。景墙通常有围墙、树篱、栅栏以及其他材料组成,常常把建筑和植物融为一体,可以起到屏蔽、围合或者框景的作用。廊架的主要功能是遮阴,好的遮阴构筑物取决于对一天中需要遮阴的时间。【3】
第二: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材料,将每一种植物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加突显出别墅的美感。在别墅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大量的植物来丰富景点,也可以用植物来营造私密空间,同时植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做出庭院的四季变迁。园林植物在别墅景观建造中的作用:①烘托别墅,不同种类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的差别,经常采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体型较大、视野开阔的别墅附近,种植一些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小巧玲珑的别墅四周,种植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②创造别墅庭院景观的四季变化,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穹劲。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景观,给人不同感受。【4】
第三:水体配置,庭院水体可以作为景观主体,在别墅景观设计的喷泉、瀑布、池塘、水池中,水体是主要题材,更能凸显诗情画意的形式。水体的功能:①改善庭院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②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体,所以水体的存在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第四:园路配置,别墅园林设计中,园路是特色彰显的重要形式,主要要突出“窄、幽、雅”。园路无需太宽,可以节约土地;因该是曲折的造型,使人们产生层次感,感觉幽深,使庭院凸显宽旷;雅应该使庭院有种多而不乱,少而不空的美感。
第五:小品配置,通常指假山、花架、雕塑等各种可摆设的物品,虽然很小且少,但在庭院景观设计与施工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小品配置应该做到惊心琢磨、剪裁得体。
第六:其他配置,充分应用中国园林的借景、对景、漏景、障景等手法。营造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艺术效果。
五、别墅景观施工
(1)土方工程。准备工作::①清理场地。②排水。排除地面水,根据施工区特点在场地周围挖好排水沟;排除地下水一般采用明沟,引至集水井,并用水泵排出。土方施工:土方工程施工包括挖、运,填、压四个内容。【5】
(2)园路工程。主要内容为放线、铺筑基层、铺筑结合层、铺筑面层、安置道牙。
(3)水池工程。根据具体庭园水池的面积大小,使用人工水源或机械水源,设置进水、溢水的管线后。再于池底铺设基底毛石,池壁呈自然的缓坡,让景石与卵石镶嵌于混凝土砂浆上,池中植适量的水生植物。【6】
(4)植被覆盖工程。在进行庭院景观植被设计和施工时,通常要选择容易成活、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和外形端正的苗种,同时在种植之前,苗种必须经过修剪,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在种植比较大的乔木时,要设计支柱支撑,防止树木倾倒。最后在进行植物种植时,需要考虑天气、季节等因素。
结语
别墅是流淌的园林生活,一定要配有相应的园林景观设计才能彰显出别墅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当然一个成功别墅作品的建造,仅仅依靠完美的设计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心的施工以及后期细心养护加以配合。因此,任何一个别墅庭院的成功需要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完美综合的结果。
在建造别墅庭院的同时,需要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在设计理念上,因该博众家之所长,更要凸显名族特色,然后加以创新和突破,设计出独具一格的别墅庭院,切记一味的模仿和抄袭。让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成为美学感官享受,更好的融入城市园林绿化的大蓝图中,让人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完美、舒适、自然、甜蜜。
参考文献
[1] 刘志彤.别墅庭院------小空间大智慧[J].安家,2008,10,第134页.
[2] 何娟.浅议小庭院设计[J].庭院花事南方农业,2009,2,第3卷第2期,第58页.
[3] 陈泽民.浅谈现代庭院设计[J].园林设计,第18页.
[4] 董丽.园林花卉应用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宋奎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与相应工程管理注意事项[J]. 现代园艺,2011(7).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品味的提升,住户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尤其是关注到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居住环境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魅力,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住户在拥有住宅的同时享受生活。
项目概况
本住宅小区地处某市中心区,拥有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该小区周边生活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步行至湘江只需要十分钟,同时该小区周边还配套有幼儿园、中学、歌剧院等公共设施,为得天独厚的城市新优越的生活区。该项目以大户型及花园洋房和双拼别墅为主,定位于成功人士的第一生活居所。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本住宅小区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尊重传统,用新的语言与符号去演绎古典文化;采用景观轴线和组团更好的延续建筑理念。同时尊重自然,不破坏该小区原来地形,为此鉴于该小区的地形高差,拟采用台地式景观融入自然,更好的挖掘山地景观特色。
小区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原则;合理地有效利用成本,做到“小而精,大而美”的成本最大利用化的成本控制原则。同时力求小区的园林景观注重人文思想,继承小区当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人文原则。景观设计时合理的结合人体尺度,以人的空间感受先的人体学原则;同时注重功能与形式相结合,满足以人为本基本功能原则。
园林景观方案构思
(1)鉴于该住宅小区园林景观总体布局以新月为中心,周边景点与楼间园林以星座为主题,错落环绕,从而形成“众星拱月”之态,塑造“星月交辉”的意境。
(2)结合本住宅小区地形的自身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着重通过人、环境以及建筑来构筑和谐的生活环境,营造具有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情调的“园林化生态社区”。 达到景观环境在视觉效果上的清新、优雅、舒适、宜人,调节住宅小区的气候环境,改善小区的空气质量,维持住宅小区内环境的生态平衡。在该住宅小区园林的整体景观规划中,意在创造一种围合院落式的生活场景;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重点以绿色植物为主,适当点缀部分落叶植物和秋冬季有色彩、林相变化的植物,使人在住宅小区能充分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季节的园林美。
(3)本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方案构思主要是利用了现有场地的高差变化,尊重了自然山地景观特色;将建筑与人的生活融于自然中。达到和谐共处,共生的原则,同时抓住主要景观轴线与空间,做到主次分明以及突出重点,力求把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效果达到最大化。在主要景观节点上做到精致,细腻;而在大面积景观处理上,则采用自然生态的绿化景观处理方式。
(4)在打造住宅小区展示形象的人文商业景观、主入口景观、泳池景观的同时,也注重处理了山体公园景观与社区的关系;同时,构思在处理小区别墅组团园林景观时,有意地区别于高层组团式园林景观,适当的打造局部的公共人文景观,同时更加着重处理了私家入户及绿化景观,使建筑隐于自然中,更好的强化了别墅的私密性与独享性。同时,构思如何更完善住宅小区各方面的功能需求,合理地分布小区内各种功能活动场地及休闲空间。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1)本住宅小区在组团划分上,重点强调了三大轴线、组团、六大类型景观。从空间上划分为,主入口景观轴线、商业入口景观轴线、次入口景观轴线。组团分为别墅景观组团、泳池景观组团、酒店公关商业景观组团、宅间生态休闲景观组团一、二、三、四及山体公园组团。从类型上划分为入口展示景观、酒店公共商业景观、生态泳池景观、宅间组团景观、山体公园景观、幼儿园景观共六大类型。整个小区的总体规划具有非常好的园林景观潜质,小区总体规划规整、紧凑、浑然一体。中心湖面呈月牙型镶嵌其中,和谐自然。
(2)本住宅小区景点的营造结合所提出的“星月传说”意境构思所开展,住宅小区中的中心湖面周边以及浅水湖底的景观采取月亮的传说造景,利用星座形状来布局周边景点与楼间园林,同时充分结合各星座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营造意境优美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同时,极大地提升楼盘的文化品位。根据本小区项目的整体策划定位,本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让住户有一种生活在童话世界、人间天堂的感觉,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陶冶于美丽的神话传说、体会到人类的智慧与美好的幻想,对孩子们心智的成长无疑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采取“多层次水景”的设计概念,把小溪、台地、健康步道整合成整体感,同时通过高差的变化区分不同空间的功能分隔,关键的是在水景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高差变化、水量调节等手法来调节水量,使得水景在不同的时候形成不同特特色,例如在水量大的时候是湖面,在水量小的时候是小溪和广场。这种造景方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有水的时候是水景,而没有水的时候同样是很好的景观,可让人进入活动嬉戏,增强了景观的人性化以及参与性。
(4)塑造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在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景点时,结合“曲水流觞”等有关水的典故,使园林设计具备观赏性、参与性尤其是艺术性。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雕塑、小品等,使得住宅小区将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充分融合渗透,凸显本住宅小区所处的区域特征、场景特征乃至文化内涵。
(5)小溪设计。结合本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小溪的水面宜小以及宜浅。所以在大多数时候,月牙湖区域的水景,仅仅只是小溪,而大面积区域是溪边台地,可以供人亲水。另外设计小溪景观时,采用了的适合的深度以及选取合适不同的池底材料、质感,以有效地增强景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通过这种设计手法,可有效地使得小溪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整体构图中宛如一条彩带,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另外,本住宅小区还设置喷泉景观,为小区辅以生动、热烈和富于人性化。
(6)小品设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时还适当地配置小品,使得本小区的园林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而且富于情趣和人性化,小品的设计同时可以画龙点睛地诠释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小品的选取以简练的线条结合夸张的线角,抽象的演绎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同时在效果上简洁大方、尊贵高雅。
(7)在处理别墅组团景观中,有目的区别于高层组团式园林景观,适当的打造了局部的公共人文景观,更着重处理了私家入户及绿化景观,使建筑隐于自然中,更好的强化了别墅的私密性与独享性。
结论
结合某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实例,结合该小区现有场地的高差变化,尊重了自然山地景观特色,提出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功能以及生态作用,同时探析了现代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及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能为同类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庄巧玲,张素梅.小区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25(04):36-38.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不满足生活在钢筋混泥土浇筑的高楼大厦中,迫切希望亲近自然。别墅庭院景观的设计正好能够让人们从美感中体会、亲近、感悟自然,即园林景观设计是在别墅庭院内创造一个具有形式、形态的景物,并且该景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辉映,构成一个整体,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景观设计的目标是给人们创建一个舒适、优雅、恬静、宜人、私密的生活空间。
别墅景观植物的配置不是不同种类植物的简单拼凑,也不是任意花草的随意搭配,更不是毫无章法的随意栽种;而是将众多不同植物通过巧妙的搭配,营造出宛如天成的奇妙效果。通过植物形状、色彩、气味的完美搭配,与别墅的整体相融合。
1 景观设计的原则
(1)协调原则。景观设计应该和建筑物相协调,不能脱离别墅建筑而独立存在,将每一种植物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突显出别墅的美感。
(2)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一切的景观设计都是为了亲近自然,因此更应该好好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真正的融于自然。
(3)设计风格多样性原则。设计风格应该根据业主的喜好确定基本样式,可以选择古典与现代,中国式或者日本式,法国式或者英国式。
(4)根据别墅面积设计植物景观的选择。面积较大的别墅由于可以选的植物种类很多,搭配方式也比较复杂,但是一定要考虑整体的一致性,避免相互冲突。面积较小别墅应该选择曲折小道配置合理的乔灌木让人产生“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感觉。【1】
(5)植物种类不要太多,应该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在选择几种植物作为搭配,并且植物的层次要明显、形式要简洁。
(6)节约型原则。不需要太多的奇花异草、真异怪石,要通过简单的植物搭配,营造出鬼斧神工、超于自然的景观。
2 景观植物的功能
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材料,将每一种植物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加突显出别墅的美感。在别墅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大量的植物来丰富景点,也可以用植物来营造私密空间,同时植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做出庭院的四季变迁。
园林植物在别墅景观建造中的作用:①烘托别墅,不同种类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的差别,经常采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体型较大、视野开阔的别墅附近,种植一些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小巧玲珑的别墅四周,种植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②创造别墅庭院景观的四季变化,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穹劲。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景观,给人不同感受。【2】
3 植物配置要注意的问题
(1)科学选种,合理设计。在选择种植植物品种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周边环境的要求,从而保证植物优质健康的生长。例如:长江中下游空气湿度大,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土壤偏碱性,水分充足,根据这些气候特点,我们可以选种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桂花、垂柳、水杉、紫荆、杜鹃、荷花等。
(2)合理搭配、整体布局。在别墅景观设计中,不应该采用先建筑院建设模式,应该从整体出发,使景观和建筑相得益彰、完全融合。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要注意乔木、灌木、草地、花束的合理搭配,充分利用高中低空间,营造不同层次景观要素,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生态效益;在色彩搭配上要选择色度对比比较大的植物进行搭配,如鲜红洋紫苏和金黄金叶连搭配、菲白竹和亮叶朱蕉的白红组合等。【3】
(3)创设意境,突出特色。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这是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精髓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别墅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地貌的特征与变化、乡土风情、个人喜好,巧妙搭配各种园林景观要素,营造出小桥流水、涓涓细流、奇石瀑布,莺歌燕舞的诗意美景景观,为现代远离自然的人们提供一个完美、舒适、自然、甜蜜、私密、整洁的居住与休息环境。
(4)节约为主,注重环保。成功的别墅并不是奇花异石,珍禽走兽的简单堆砌,也不是一掷千金的浪费挥霍,它只需要完美的设计、合理的搭配、巧妙的构思,以常见的景观要素创造出不平常的景观意境。同时我们应该提高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净化环境、消除噪音等。园林生态景观植物配置,不仅指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要协调稳定,更是指植物与人的关系协调稳定。一方面,植物的净化空气、吸音除尘、创造私密空间、调节温、湿度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保证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都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使其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促使植物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
4 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别墅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完善植物配置的空间层次性、色彩搭配协调性、时间延展性等,就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韵律与节奏的原则:在宽阔的道路两旁,可以等间距的栽种一些同一树种的高达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灌木球,形成节奏和韵律的同一,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陶冶情操。【5】
第二,均衡的原则,给人以厚重感觉的体积庞大、数量繁多、色彩浓重的植物种类应该与给人轻盈感觉的体积小巧、枝叶疏朗、数量简少的植物相搭配,从而实现自然样式的均衡。
第三,统一原则,植物配置时,种类、色彩、质地、生长习性、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既要活泼生动,又要和谐统一。一般应该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择几种植物作为搭配,这样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第四,调和原则,建造出的景观,给人一种舒适、愉快、平静、安逸的美感,各种景观要素存在一致性,但是又有差异性,这种差异与一致性又产生一种协调美的感觉,用差异和变化产生美的视觉效果。
5 结语
别墅一定要配有相应的园林景观设计才能彰显出别墅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尤其重要。当然一个成功别墅作品的建造,仅仅依靠完美的设计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心的施工以及后期细心养护加以配合。因此,任何一个别墅庭院的成功需要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完美综合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别墅庭院的整体品质。【6】
在植物配置中,乔木、灌木、草地、花丛完美的结合,孤植、丛植、群植相结合,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相结合,做到疏密有致、色彩协调、四季有景。让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成为美学感官享受,丰富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宝华,邓瑜,雷雨晴.生态化——现代化园林的发展方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吴刚,王红丽.2005,04.渡上别墅区的规划设计创新[J].中国园林.2006(8),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