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媒体策划与营销

媒体策划与营销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媒体策划与营销,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媒体策划与营销

篇1

引言

媒体技术是将多种信息的表现形式通过同计算机的交互融合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多样化、生动的人际交互界面,具备播放、编辑等多种功能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实际上属于电子信息处理技术,能对不同的图文进行集成化处理。例如,学习“christmas day in the moring by about pearlS. buck”一课,因为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圣诞节文化的了解不太全面,学习这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同圣诞节相关的插图或者背景资料后再进行教学,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多媒体在高校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教师过多的使用图片,使得学生注意力只在图片而忽视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过度的把知识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的同时学生思维也难以发展;多媒体取代了教师手工教学,很大程度上为教师缓解了压力,但过度依赖也只是将学生教师变为了多媒体的“奴隶”。课堂的主体也因此被取代;多媒体课件容量很大,很多教师喜欢把很多内容放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得课堂内容加大,学生对内容的吸收也就更困难了。要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还需进行优化。多媒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实现传统教学同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多媒体也有其特点,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取它们的所长,相互配合,发挥的效果也就比单一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要更好。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喜欢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好的板书是教师对知识的浓缩,就好像是一个微型的教案。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对一些语法和句型通过板书来进行设计效果要比单纯的使用多媒体要好。因为这些内容可以在黑板上停留很长时间,而不是像多媒体一样翻过去后就看不到了。对于这些语法点和举行教师板书好后,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板书多看几次,多思考一些时间,也方便学生做好笔记。

案例1:“Reports on Britain Under the Bombs”课文中学习短语“be on the air ”。老师先问学生是否指导短语的意思。因为这个短语从字面上解的话很容易出错。通过询问学生再告知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印象。这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出一个句子:Every time the music on the air,she will let herself dance to it。每当她听到这首歌曲,就会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教师这时候利用多媒体放出一首音乐,并简单的舞动下。

教师: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要跳舞。On the air 就是“正在播出的,播送,广播”的意思,我在播放这首音乐,所以用了“the music on the air”。

通过书写同时利用多媒体结合,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优势结合,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更好。

二、优化多媒体同师生地位的关系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仅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虽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因为多媒体没有办法通过感官去获取学生的对学习的掌握情况,也没办法处理突发事件。比如,在学校停电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提前做好了课件但是第二天没办法播放。这种情况下是多媒体是没有办法使用的。所以,不完全依赖多媒体,做好课堂准备,做好教案设计也是必要的。

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的信息主动加工和处理,形成新的理解。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知识结构的建构。如果教师还一味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没有科学的使用多媒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可能因此丧失,主动探索的思维也会被扼杀。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要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在课堂上还需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给其创造实践的机会和空间才能学好英语。

此外,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还要重视学生同多媒体的交互。在学习课文中关于“二战”的内容前,让学生先通过网络等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因为每个学生思维不同,想法不同,所查找的资料也会不同。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自己所查到的资料,讨论自己的看法,会使学生受益良多。

三、结论

优化多媒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教师对任何教学工具的使用都不应该过度依赖,要真正发挥多媒体作用还需做到同教学实际结合,适度适时的进行展示。

参考文献:

篇2

在中职院校艺术类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教学方式,并且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让英语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性,学习气氛更加活跃。由此,本文对艺术类中职院校使用多媒体优化英语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内容的精讲,突破重点和难点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被引入到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当中,这种方式让英语有了动静结合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把一些英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调整好各种感官的作用,有利于教师理清英语线路,使学生听懂英语中的难题。这样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学生可以以教材为基本出发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surfing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小视频,了解surfing的整个过程,并且对其中涉及到的具体语句和语法、时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自行地获取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模拟教学情景,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当中

在艺术类中职英语的课堂上,教师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本身中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如果教师不能运用正确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那么课堂就会过于沉闷进而枯燥,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先声夺人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到不同的学习情景当中。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dancing这一内容时,先向学生提出一句话,Dancing is an action language,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翻译并且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转移到课堂当中去,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dancing的电影,这可以有效的激发出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融入到教师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去。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基本的课堂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中出现的各种知识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自我制作,这样学生不仅提升了网络运用能力,还能在完成课件以后,对英语课本教学的部分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

三、使用多媒体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一节课当中,学生因为自身的差异性,所以能够专心听讲的时间也不同,一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仅仅能够认真的听教师讲解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在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中,学生非常容易感觉到疲倦,由此注意力更加分散,学习效率也就会因此下降。这样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新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愉悦的心情下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去优化英语教学课堂的层次性

关于层次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学生理解方面的层次性。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对英语有一定的反应能力。例如,可以使用图片,也可以使用视频,更可以使用PPT等等,在具体设置的情景中可以对词汇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有效的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的教师操作可以是,课堂的进入,进入往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示范,示范是在教学视频或者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对英语内容有所了解;机械操练,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过一番学习以后能够在句型转换、词语解析以及各类的问答方面有充分的表现。这一系列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增加英语语言的输入,让学生跟读或者朗读,也可以相互对话,进而强化记忆,做到发音的正确。

其次,交流层次的提升。交流层次主要就是在真实的教学情景当中,学生能够利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掌握,并在听说读写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能力,英语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所以一定需要多方面的训练。利用多媒体,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这种状态下,僵硬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以及句型变得更加灵活,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英语对话,由此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五、使用多媒体让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建立起联系

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和日常生活建立其紧密的联系,完成彼此之间的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要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意义更加深入,让英语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且构建一种桥梁,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例如,英语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训练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然后让学生基于对这些图片的理解去写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艺术类中职院校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的种种优势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据权威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手机媒体,同时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承载方式,导致大学校园文化媒介趋向更多元化、便捷化、互动化,能够使大学生最快的时间内获取各种资讯,深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同时,随着新媒体与网络的不断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方式造成一定的冲击。

随着微信、微博、映客等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大学生沟通与表现的平台,也为大学生的社交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与传统的面对面等社交方式相比,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网络新媒体,虚拟空间交流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交流与倾诉方式。通过权威调查表明,对于最喜欢的交流方式的问题,54.63%的学生表示通过微博、微信,18.06%的人表示喜欢通过面对面进行交流,12.96%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电话、短信,11.57%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QQ、电子邮件的方式,2.31%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信件或者其他。这个数据充分显示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

(二)新媒体是在校大学生思维拓展和自我学习的重要手段

信息储量大、传播速度快、获取方便等新媒体优势,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巨大,思维的高度、广度、灵活度也不断提升,从而使大学生的思维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举例来说,当一个大学生需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时,利用新媒体,只需打出一些关键字搜索,就能获取相关资料内容,这些多角度、多方面的资料,会给予大学生信息支持,使大学生自身不断联想、不断思考,不断进行思维拓展。

新媒体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局面,不断丰富的学习资料,不断涌现的网络免费课程等,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查阅学习;同时,新媒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大学在自身的专业内外的众多的领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形成更多的兴趣组与社群等。在交流分享、讨论互动,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知识、获取学术资料,多渠道获取知识,多角度认识问题方面,新媒体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二、新媒体对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一)新媒体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正在逐步下降。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信息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这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新媒体的形式多样化及信息的即时性使大学生的接受的各类思想、观点也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一些违反主流文化的思想。大学生们已不再只是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他人。新媒体平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可操控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这些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深刻影响,也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果。

(二)新媒体促使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一些问题

许多面对面对额的交流方式正在被微信、微博新型社交媒体所代替,更存在一些匿名的身份、多角色沟通交流方式,不但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感情与关系,更有甚者长期处于虚拟世界,缺乏亲身体验与接触,不能使自己与真实的世界对话时,处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产生虚拟和现实的分离。从而导致一系列人际交往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通过发表微博、朋友圈、空间等代替了现实的交流,比起现实生活中不能与他人深入的了解和交流,更觊觎于虚拟空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时候,造成了交往能力退化,出现害羞、语言匮乏的等问题。反而导致了更强的社交障碍。

(三)新媒体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部分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和移动性特点,学术抄袭、考试作弊、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下载、转载后,不进行思考“拿来就用”,导致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受到影响。学术道德建设也是衡量学校校风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标志。

三、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

(一)共青团主导的正面思想教育,积极引导

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分享身边的正能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

提高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意识,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普及新媒体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观念上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高校共青团部门可通过开办讲座传播各种媒体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的新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阵地的扩展,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新媒体转变,通过规划讨论的时间段、主题、具体讨论事项、思考方式,来组织和设计网上讨论,来扩大和巩固课堂讨论的空间和成果。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新媒体平台上所传播信息的理性认知。

共青团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学生利用博客等新媒体平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所闻所感的事情进行记录,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