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

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3: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

篇1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来,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除了按照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外,还做了大量的探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学中的目标。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唤起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挥。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并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即便是错误的见解也不应立即予以批评,而应引导学生从失误中获得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放”与“收”的尺度,既不放任自流,又不过于拘谨严肃,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拥有独立见解,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最大地发挥。

篇2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认得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血药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一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音乐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较强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康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篇3

(一)目的

音乐素养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们从一个非专业音乐艺术欣赏者发展为一个专业的音乐人,其中包括理解、欣赏、表现等几大方面。笔者认为,音乐素养是艺术类学生通过音乐进行知识采集、灵感采集和作品创造的一个基本,可以认为音乐素养是音乐人的一个基础理论,而钢琴演奏则是实际操作。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音乐素养就像是人类的骨骼,钢琴演奏则是人类的肌肉,在力量的表现上,骨骼才是最有力的,正像是音乐素养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一样。所以说要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应当从基础理论入手,就是培养其基本的音乐素养。

(二)问题现状和解决方法

在现代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束手无策,他们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就是认为教学过程中安排课时过少,所以往往都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演奏能力,在接触钢琴的初期表现尚不明显,但是随着学生们对钢琴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没有基础理论的支撑,他们甚至连读谱都不能达到准确,何谈创造。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应当从如下几个层面入手:

首先,提高认识。音乐素养是艺术类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是音乐人的基础。就好像拼音对汉字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是钢琴教学的基本理论,音乐素养教学不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问题,它是音乐的基石。教师应当知道音乐素养培养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什么能力,也应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本点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学习音乐素养的学生,能够具有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听辩――能听辩各种节奏及标准乐音;唱读――能拿到乐谱即可弹唱;弹奏――能拿谱即可演奏;欣赏――能欣赏、理解或表现音乐内涵。从长远来说,上述的素质是一个音乐人在今后自学自创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如果不具备上述素质那么就无法学习音乐甚至是从事音乐相关的事业。

其次,丰富教师自身知识体系。虽然现代教育一直在进行改革,希望将学生们变成教育教学中的主角,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进行改革,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平时应当多接触各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甚至是心理学、语言学等等学科都要涉及。总之,教师能力是目前对学生水平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具备对学生的能力有综合评价、自身知识储备量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多远等等特点。

再次,方法多元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当代的艺术类高校在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音乐素养培养方法过于单一,通常都是采用朗诵式的教材宣讲方法进行。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传授,但是缺乏实践体系结合,学生们通常不能形成综合全面的知识体系,容易遗忘并且不便于应用。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调查,通过结合学生们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曲目进行实践类教学,一来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二来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切忌忽略练习甚至是压缩练习时间,因为钢琴教学中的联系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指法知识,而且也会潜移默化的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智商。

最后,建立活跃性课堂。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活跃性课堂是一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课堂形式。例如可以通过一首名曲演奏或欣赏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进行音乐理解、情绪理解和情感表达的讨论,一方面可以起到知识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们推陈出新的能力。活跃性课堂在某些教师眼中是一种不方便管理的课堂,但是笔者认为,活跃性课堂的意义就是各抒己见,将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一些独到见解进行公开和共享,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育,让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们的想法,有时甚至换个角度去领略钢琴乐曲中的真谛和精髓。

音乐素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钢琴教学的基本骨架,它不仅仅是要将学生们从一个外行人引领成为一个专业音乐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赋予学生们在音乐艺术中遨游的能力。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Innovative thinking)是一种艺术形式生存、继承、发展的基本要素。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其翻译成中文的主要意思为:改革,创新;新观念;新发明;新设施。所以说创新思维中就要求学生们具备几个能力:创造、更新、改变。之前我们讨论音乐素养中也提到,音乐素养培养时最注重的就是学生们的云月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也要求学生们在理解基本知识后对钢琴艺术进行创造和革新。所以创新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与音乐素养结合极为紧密的。

(一)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定义

钢琴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体现,是在学生的主体思维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对传统的思维进行变革性的改造和革新,产生一种顺应时代要求、人文要求、艺术要求的一种新思维方式,表现就是通过新的演奏形式、新的情感表新形势或者新的曲目来征服观众。

(二)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培养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目前来说艺术类高校在教育教学中也通过结合先进思想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钢琴教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钢琴教学中所涉及乐曲通常为近现代的名曲,经过时代的洗涤之后更加适宜学生们进行现代观念下的革新,而革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另外一种体现。另外,钢琴教学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情操的课程,创新思维在钢琴教育教学中的培养能够进行其他学科的延伸。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单单是让学生们简单地表达一些独到的见解,更是一种对学生们自主创作(包含固有曲目的改编)的鼓励,甚至是对音乐艺术发展的鼓励。

(三)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近年来教育界的不断研究,创新思维在人类幼年时期最为活跃,表现力也最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各种规则、法律、定律定理等的制约而限制了其创新思维的活跃。笔者在钢琴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应当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营造轻松课堂。课堂往往是神圣庄严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教学过于严谨死板,学生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拘谨,根据Smith的研究显示,严肃的环境往往不利于人类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同时也不利于创造工作的进行。所以笔者通过结合学生们的兴趣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以创新为出发点,以全员参与为目标,以来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创造思维产生的几率。另外,课堂教学内容也要进行适当修改,例如乐曲欣赏或指法教学中可以对某节内容让学生们利用不同的指法或情感去演奏,通过畅所欲言的形式来分享所得所感,也是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一种方式。

其次,激发学生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艺术教学中如果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是无稽之谈。钢琴演奏最高的境界就是再现作品的原情景和原精神,教学中培养目标也是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接近、达到甚至是超越原作的原情景和原精神。所以课堂上应当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例如合适的问题设置、巧妙的使用多种指法或者情感演绎作品等。课堂外也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其他艺术形式和自然。“艺术来源于生活”,经常接触其他艺术形式和自然的学生对钢琴曲目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接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角度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和解答,也是学生想象力激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