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8:03: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创公司营销方案,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关于大赛主题
创意无限,精彩由你
三、关于大赛报名
1、参赛对象: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2、参赛方式:以团队的方式参加比赛,每个团队组成人员不得超过5人(可设置一名指导老师)。
三、初赛的相关说明
1、初赛以考验团队创意与行动力为主。
2、参加初赛的团队需要自己提供策划方案
3、比赛组委会对参赛团队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并且以自己的方案去寻求合作方进行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及运营。
4.各团队XX年4月23-30日向营销创翼协会提交报名表,与策划书。
5、组委会与XX年5月3日确定进入复赛的名单。
6.方案经组委会通过并寻找到合作方的团队拥有复赛资格。
四、复赛的相关说明
1、进入复赛的参赛团队,组委会对其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运营效果统计并评出最后的比赛结果。
2、复赛评分结果我们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博客qq群上进行公示。
3、复赛的前5名进入总决赛。
4、总决赛名单公布时间为XX年5月15日下午6点。
五、总决赛的相关说明
1、总决赛进行团队创意、理念、执行力和微信平台推广结果的比拼。
2、总决赛每个参赛团队必须对其微营销理念、团队行动力进行现场阐述,我们根据现场投票、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以及粉丝的活跃程度进行评定。
2、XX年5月25总决赛将在大活101举行。
六、关于各团队的说明
1、各团队的成员为3-5人;
2、各团队在XX年5月1日之前把报名表与策划书交与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3、进入复赛的团队我们都将给与奖金和奖状将以鼓励。(如果本活动赞助商给予资金支持将会有一定的奖金)。
4、比赛结束后,我们会给团队的表现进行评审。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团队,我们会提供省级比赛的机会。
七、活动工作分配
1、活动前期
(1)XX年4月14日--5月10日营销部、外联部、考研部出去拉赞助,甘肃泽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微信公众平台技术、培训支持。
(2)XX年4月15日--30日组织部每天两人将在10A对面发报名表。
(3)XX年4月25之前团支书郭一帆,副社长李彩文找好评委嘉宾。
(4)XX年4月15日做好宣传工作,(QQ群、微博、人人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活动中期
(1)策划部整理复赛资料,在5月1日之前制定出进入总决赛的比赛规则。
(2)XX年5月6日之前组织部申请大活101.
3、总决赛会场
(1)文艺部确定各团队的出场顺序、话筒、音箱等设备一切正常。
(2)副社长孙丽琴在决赛辩答中摄影摄像,并与视频与相片上穿到营销创翼协会的博客上。
八、 经费预算(根据赞助自行调整):
序号
项目
单价-数量
总金额
1
奖金
一等奖一个500
二等奖二个300
三等奖二个200
1500
2
横幅
二条 150
300
3
矿泉水
二箱 24
48
4
其他
300
自今年5月公布招股书申报稿以来,这家公司就备受质疑。《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这家公司的招股书内容及财务数据存在造假嫌疑。
子公司盈利状况前后矛盾
对于母公司而言,子公司是否实现了盈利,是一目了然的事。但在浩丰创源眼中,其子公司的盈利状况却是一笔糊涂账。
招股书显示,浩丰创源旗下共有4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浩丰时代、浩丰鼎鑫、上海腾炅及浩丰创鑫。但招股书对其子公司上海腾炅的盈利状况描述却前后不一。
根据招股书第52页所述,上海腾炅2011年盈利407.77万元。且招股书第252页中也称,上海腾炅2011年已经逐步实现盈利。
但是,上述描述却与招股书第30页的内容相悖。在该页中,招股书显示,“上海腾炅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认定为软件企业。根据相关规定,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上海腾炅将于获利年度起申请此优惠政策,目前未享受所得税优惠。”
这意味着,上海腾炅2011年并未享受到税收减免优惠,其当年也并未实现盈利。这显然与招股书别处描述的“2011年实现407.77万元的净利润”相悖。
此外,上海腾炅2010年12月8日才成立,成立后短短一年,公司就实现营业收入782.85万元,实现净利润407.77万元,其净利率高达52%,如此高的净利率在A股市场也属罕见。该子公司的盈利状况涉嫌造假,以拔高拟上市公司浩丰创源的盈利水平。
利润增速远超营收涉嫌造假
除上述问题外,浩丰创源最近3年的利润增速远超营业收入的增速,且员工平均工资逐渐下降,存在虚增利润的嫌疑。
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浩丰创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16亿元、1.64亿元,2010年和2011年同比分别增长9.24%和41.97%。同期,浩丰创源的营业利润更是迅猛增长,2010年和2011年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102.55%和69.59%。2010年和2011年,浩丰创源营业利润增长率是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的11.1倍和1.6倍。
浩丰创源利润增速为何远超其营收增速?分析其相关财务数据可知,公司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合计的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却呈下降或低速增长的态势。
以2010年为例,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但营业成本仅有0.73亿元,营业成本不但没有随营收增长有所增加,反而较上年度减少3.46%。这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中是极其罕见的。
同时,公司期间费用率则从2009年的16.19%下降到2010年的15.11%,2011年更是降低到了12.25%。公司解释称,其期间费用率下降,一是精减了以面向中小客户为主的销售人员数量;二是公司提高了管理效率令管理费用下降。
但我们却发现,公司期间费用率的下降并不合理。2009~2011年,公司员工人数逐年增加,分别为79人、82人和110人,但同时,公司支付给这些员工的工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却并未相应增长,分别为882.13万元、866.54万元和889.46万元。这意味着,2009~2011年,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1.17万元、10.57万元和8.09万元,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见,浩丰创源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压榨”员工收入而来。
但是,很难想象,在物价疯狂上涨的北京,有多少员工可以忍受工资一降再降?从这一违背常理的现象可以看出,浩丰创源涉嫌通过操纵员工工资降低营业成本和费用率,进而提升利润水平。
核心业务毛利低竞争力不足
除了招股书及财务数据涉嫌造假外,浩丰创源的实际盈利能力也没有其描述的那样美好,其中,核心业务毛利率较低是公司经营中的一大硬伤。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联络中心及统一通信平台、营销业务及管理平台和相关技术服务三大部分。其中第一类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70%,属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在一句“关爱卡车司机”的带动下,陕汽集团全国首发了《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发起并举办了首届中国卡车司机节、行业首个《陕汽重卡客户关怀工程》、征集行业首个《中国卡车司机之歌――海阔天空》、举办中国首届全国超级卡车越野大赛、国内首本《中国卡车司机》杂志……面对1300万的中国卡车司机,陕汽集团可谓做到了将关爱进行到底。
人文关爱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纵有诸多挑战,在分析者眼中,这仍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仅2010年上半年,陕汽集团重卡销量突破6万辆,同比增长152%,销售收入133.18亿元,出口保持行业第一,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或许,通过外部人文关怀工程带动整个企业品牌系统向细分的消费需求靠拢,才是多年来陕汽集团几番出手的最大醉翁之意,而这也正是陕汽集团力求自我更新的下一个方向。
服务型制造,扩张的另一种可能
“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可能是最赚钱的企业。有愿景、有核心价值观、有行为规范、充满仁爱的企业才能成为企业中的君子,才能够赢得社会的信赖和尊重。”以3倍于行业增速发展势头冲击中国乘用车第一阵营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大谷俊明的一番言论,仍然适用于我国商用车领域。
2010年上半年,国内主流重卡企业销量几乎全线飘红,重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无论是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这样的标杆企业还是集瑞联合重卡这样的新兴市场挑战者,都曾喊出要成为“中国第一重卡”的口号,但经过几多洗礼后却愈发认识到,要想取得持久发展,提高企业信誉度和品牌美誉度才是关键所在。自是各显神通,陕汽集团独辟蹊径,正在寻找一条符合中国重卡市场特点的企业持久发展之道。
已不再满足于重复性工作的陕汽集团,眼下的野心则是将纯粹的经营模版复制到自身关爱活动的每一个缝隙中。看上去,这似乎只是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再扩大销售额的工作,但方红卫显然希望赋予这个新营销更多的意义,“我们的服务型制造开创了中国重卡行业的新模式,我们会成为行业内综合能力最强的重载移动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从出售最终产品的单一制造企业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提升,为客户创造最大效益。”方红卫试图要在中国开创一些新的业务模式,而这种潜在的新模式被解读为“人文”营销战略。
在一些成熟的企业中,人文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企业的营销管理中,但对消费者来说,一提到人文关爱,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企业对消费者做了哪些善事,他们认为企业人文关爱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短期性的慈善捐款,缺乏相应的组织运作能力和诚信监督机制。当中国重卡企业试图以“更聪明的方式”进行商业运作时,等待他们的倒未必是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过在这一运作中,陕汽集团无疑成为了实践“人文”营销发展战略的主角,并逐渐抓住了另一根稻草――通过关爱工程实施营销大战。
360亿商机,更大的舞台
没有哪个行业能像汽车业的王者之争那样兼具商业价值和观赏性。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重卡行业惨遭冲击,国际出口几乎停滞,国内需求大幅下滑,这给刚刚上任陕汽集团董事长的方红卫一个“下马威”。困难面前,这位40多岁的陕西汉子没有退缩,他经年不熄的汽车梦想,尤其是他通过多年努力打造而成的管理团队,能够在博弈大局中和谐运作,为这家国内土生土长的汽车制造商变身现代企业、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与技术研发体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