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类比法的应用

类比法的应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类比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类比法的应用

篇1

类比思想是研究数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而类比是从希腊文衍生出来的。比如1和2、5和10这是两组完全不同的数字组合,但是他们的比例却是一样的,这种思想就是类比。类比是可以推断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比来完成的。类比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初中生遇到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学生要认真观察两者的关系,找相像的地方,从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让类似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学生用相似的方法去解决,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解题麻烦。

类比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合理运用了类比法,波利亚才可以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他的能力。类比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如果对数学这一科目感兴趣,可以通过第一感觉判断题目,快速准确得出结论。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忆,将以前遇到的问题可以快速和现在出现的问题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然后得出解题规律解决问题。类比思想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合所有学过的内容,自行加以总结联系,将零散的学习内容串成一个整体脉络。比如当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已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进行讲解;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相似定理来学习。类比方法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类比思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逻辑性学科,也可以对世界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并不能将身心全部放在学习探索中,多数情况下会打瞌睡,或者走神,身心不集中就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不能理想的学习运用类比方法。而且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师讲课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没有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老师和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忽视,要及时解决,不能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成绩。

3如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如此重要,当然要利用合理的方法来培养。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自己要重视起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调动自己的主动学习性。学生通过自己对数学方面知识的理解,加以延伸学习,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找出相像的地方,得出类比结论。其次从老师角度来说,老师是学生的引导人,是指引学生的指明灯。作为老师,要清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善于引用生活中或者数学中简单的事物来做类比,将类比思想深入学生们的心里,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类比思想并且广泛使用。培养学生类比思想这件事情不是几天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日积月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类比方法的关键。所以培养好学生的类比思想,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磨合进步。通过不断磨合,学生对于类比思想的理解学习才会更加深入,在初中数学的全部学习过程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4初中数学类比思想的教学案例分析

在北师大版数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通过寻找圆与球的相似之处,利用类比思想将圆和球进行比较。我们很熟悉圆的一些性质,比如圆心与非直径的弦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圆是一个对称图形。通过类比思想发现,球可以理解成是由多个等半径同圆心的圆组成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类比一下球的性质。球的球心与任意一条非直径的弦中点连线也垂直于弦,通过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球的面积公式为S=4πr2、体积公式为V=4/3πr3,球也是一个对称体。

篇2

一、类比思维的意义

类比思维是用一种类比推理的方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将逻辑梳理清晰,在大脑中通过抽象的类比来实现对新事物的解答。它也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知道一件事物的实质,相应的根据彼此的相关性,可以推导出未知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键在于要有联系已知的能力,类比法对未知做出判断。类比思维是具有创造性的,要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来支持类比思维方式的形成;同时类比思维作为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它需要将抽象具体化形成形象的表达方式,将原本只观察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寻找出相似的特征,得到未知领域的新成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简述

类比法,也就是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类别的事物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的一个或者一类事物的知识体系推演到另一类事物上,得出推论,论证这两类事物是相似还是相同,类比法属于这样一种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知识迁移的概念来源于现代教育心理学,关于知识迁移已有的定义是人类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态度这几个方面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知识迁移符合唯物论辩证法中一切事物都普遍存在联系的观点,可以使一个人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并使前后知识发生作用,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相互影响。这其中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存在许多同一前提有不同问题,相似形式的教学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记忆。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类比法,运用迁移理论找到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去学习新的物理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使用

共存类比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进行沟通联系的推理过程。一般来说,在引入新课时,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已授知识遗忘较快,而对新授知识又难以完全理解,而有效运用共存类比法,组织“温故知新”,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点,有效导引新课教学。

比如,学习电场“引入试探电荷以定义电场强度概念”时,考虑到有些学生一下子接触这样的抽象定义方法会有些“吃劲”,教学设计中可将电场和空气中的风进行类比,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所感受风力的大小与方向呢”?一般会借助“风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比如观察风中小旗向哪个方向飘动,就可以判断出风力方向,又可以根据小旗在风中飘动的激烈程度,判断出风力的大小。而电场也是一样,它存在并迷漫于电荷周围,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如何定义电场的大小与方向呢?采用借助类似“小旗受力”检测的办法,如以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定义场强强弱与方向,进而明确定义电场强度的研究思路。借助于此类比法,我们还可以对试探电荷做出进一步的约束,如“我们可不可以用一面非常大的旗子的受力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呢”“不行,如果旗子非常大,由于旗子本身的存在,就会改变原来所处位置风力的流向与大小”,由此类比,我们同样要对试探电荷做出科学约束。

学习物理过程中,这一类方法的运用很多,如学生很难理解电势能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可以用重力势能进行类比;弹性势能、动能的研究方法可以和重力势能的研究方法加以类比;定义电容器电容时可以运用水容器进行类比,等等,使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能对一些从没见到过的知识少一分恐惧,多一分亲近。共存类比法究其实质就是将一些抽象的原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简单。所以,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

四、类比法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应用

篇3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物理中有些内容的客观难度决定了常规的讲授法不易取得较好的效果,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构建等构成了高中物理中的诸多难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关键问题不是时间,而是方法,结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经历,在讲授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概念和规律去进行比较或类比,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克服学生思维的缺陷,使难点得以突破,其次,学生往往靠直觉经验进行判断,“想当然”的推理,例如,学生常认为“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功”、“重的物体下落快”等。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与其知识体系中概念模糊、关系含混、内在一致性差的特点有关,对于物理公式习惯于生搬硬套,而不是理解意义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例如,学过力学后,他们可以正确回答力与运动的关系,但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常常不考虑运动状态,中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其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还较差,另一方面,仅凭课本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去理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

所以,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类比法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应用和作用不同

2.1 概念教学中有助于生成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学生难以想象更难以理解,如电场的概念绝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建立,我在电场教学时拿一瓶香水藏在讲台上,问学生闻到什么?并让他们交换位置后再次回答香味有何不同?把电场类比为“气味场”,把检验电荷类比为“侦察员”,学生会很快理解电荷周围电场强弱的分布,明确了检验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侦察电荷”的电量无关。

电动势的概念,课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而电动势的实质——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此定义难以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过去教材中把电动势比作因水泵而产生的水压;还有把电路比作小孩玩滑梯的循环路线来说明电动势,有人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象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电动势的概念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句的理解是机械能~章学习的中心思想,我要求学生每算出多少功时都要想:哪里来?哪里去?然后类比说明,就像一间只有一扇门的房子,房子里有多少人我们在外边不能知道,但我们站在门口观察进出的人数就可知道房间里的人数在观察时间内变化了多少,算出功并不能知道一个物体有多少能量,但可以知道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或转移。

用好类比法可以使许多物理概念教学的难点得到突破(如电容器与水容器的类比,由重力做功对比电场力做功,电场线与磁感线的类比),还有利于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形成结构清晰、联系紧密的物理认知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2 规律教学中有助于理解

由于物体受力特点的相似,平抛运动与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电场中的偏转运动规律相似;卫星的运动与核外电子的运动相似,这些都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教学中可以大胆类比,启发思维,在《机械波形成》一课教学中,介质中各点的振动、各点振动之间的关系、各点与振源的关系、波形的变化等问题,学生往往考虑不全面容易出错,针对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立即提问检查,而是把波的形成与“传染病”的转播进行类比,让学生说出每个被传染者的症状关系,发病的时间关系,与传染源的关系,然后安排学生活动,一列学生依次下蹲、起立演示波的传播,最后让学生回答机械波形成的相关问题,学生有了生活的对比,有了活动的感性认识,不只是记住了结论,而且理解了知识。

2.3 物理现象教学中有助于想象

物理现象在课堂中的展现一般是通过实验来实现的,像波的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现象等,而有时演示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即使观察到了现象也不能理解其发生的条件或原理,我把波的传播类比为人在行走,人的腿越长(步幅越大)就越容易跨过路上的障碍或小坑,对比理解波长越长就越容易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虽然不太准确,但对学生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很有帮助,当一辆汽车响着喇叭从你身边疾驰而过时,喇叭的音调会发生变化,当汽车向你靠近时,音调会变高,而汽车远离你的时候音调会变低。这个现象学生都很熟悉,但为什么会产生多普勒效应?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声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定性解释这个效应,更不用说定量计算了,为此,可以借助以下的模拟实验进行类比:你站着不动时一列队伍每秒从你身旁经走过N个人,如果你与队伍反向而行每秒从你身旁走过的人数大于N,你与队伍同向行走且你的速度小于队伍速度,则每秒从你身旁走过的人数小于N,类比后再用波的传播来解释多普勒效应学生就容易接受,情景的想象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只有正确地想象才有正确的思路。

2.4 在图象学习中的应用有助于区别

图象是描述规律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是非常相近的两个图象,形同意不同,差别在于横轴表示的物理量不同,这一差别,使两个图象的物理内容、物理意义完全不同,它们的意义可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比喻,振动图象是对一个人的录像,而波动图象是对许多人的照相,录像记录了不同时刻的动作表情;照片记录了同一时刻不同人的不同表情动作,这样学生就容易从本质上理解了两个图象的区别,等势线、等势面的图学生也一时难以理解,不能通过等势线的分布了解电场的分布,通过把等势线同地理的等高线类比,让学生思考怎样从等高线看地形分布,从而使学生明白等势线与场强分布的关系,只有清楚了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从图象中得到正确的信息,便于形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2.5 在解题方面的应用有助于能力提高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类比,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如可以把原子中电子绕核的圆周运动与人造卫星绕地球的圆周运动进行类比,它们遵守相同的向心力方程,解题的方法也相似,只是应用的具体知识不同,借助物体在重力场

中的平抛运动,类比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发现两者规律相似,使学生对这两种场中的运动本质特征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打点计时器纸带问题的分析与频闪照片的类比。与运动车辆漏油的类比,这样类比,既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例:一个人发现水中S处有一溺水者,溺水者离岸的距离SB=10 m,而发现者在A处,A距B点的距离为20 m,此人在岸上跑动的速度为5m/s,而在水中的速度为1 m/s,发现者为尽快到达溺水者处,他应在何处下水?此题如用一般的运动知识分析求解,将会出现三角函数的复杂变换,难以求得答案,如通过类比把人的运动类比为光的传播,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就非常容易解答。

通过类比,比出运动特征;通过类比,比出运动规律;通过类比,比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6 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有助于知识系统化

复习课的目的是归纳、整和、查漏、提升,利用前后知识的对比,像宏观与微观、矢量与标量、电场与磁场、少数与多数,按照知识的本质属性和内部结构关系,把所学知识的各个部分、因素、方面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使认知由表面特征的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对内部本质属性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如对比: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愣次定律,都是判断方向的方法,为什么不叫愣次定则而叫愣次定律?因为愣次定律不只是一种方法,它揭示了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磁场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并包含着此类问题中能量守恒的思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迁移,形成新的观点,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逐步完善,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运用类比的方法,加强知识间的纵向沟通,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避免了本质属性相近的知识孤立的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帮助学生贯通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脉络纵横交融,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逐步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3、进行类比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