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防范雷电灾害,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Qinghai Kunlun secondary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from the site investig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summary, draw the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basic method and must adopt measur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ural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provide basis for making decision.
Key words: 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1、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况:西宁市农村中小学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西宁市13所中小学雷电防护装置设计与施工)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批复下达,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管理,青海安居防雷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1.2 地理环境:项目在西宁市区内实施,西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低山环抱的拗陷盆地。盆地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3~6km,东西长约50km,海拔高程为2200-2600m,地形南高北低,地貌上属湟水河南岸一级阶地。
1.3 水文地质:西宁市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于自然地面下4.5-8.4m,水位变化幅度±1.0m,含水层为卵石,地下水属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泥岩强风化层顶板为相对的隔水底板,地下水流向总趋势由南西向北东迳流,最终排泄和补给湟水河。
①地下水的腐蚀性:a.地下水对砼结构具有中等腐蚀;b.地下水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长期浸水时无腐蚀,干湿交替时具有中等腐蚀。
②地基土的腐蚀性:a.地基土对砼结构具微-弱腐蚀性,以弱腐蚀为主;b.地基土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c.地基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1.4 气象条件:西宁地区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为干燥、多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夏爽。
根据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6.2℃,年平均降水量为366.8mm,蒸发量为1683.1mm。西宁气象站年平均雷暴日数40.3天,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雷暴初日为5月3日,终日为10月5日,初终间日数为156.3天。最小相对湿度为0%。雷电的基本特点是夏季雷暴多、属雷暴多发地区。
2、防雷现状
西宁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处于空旷地带,人员集中,防雷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每年雷雨季节,学校的电子设备(如:监控系统、计算机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等弱电设备)、燃气锅炉、金属旗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击损坏。土质干燥,土壤电阻率约在210-65Ω·m之间。为保证校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子设备的正常良好运行,必须要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来保证,应采用热镀锌角钢和热镀锌扁钢增设人工辅助接地网,接地电阻值要求≤10Ω,各系统的交流地、直流地、保护地、防静电地、防雷地均可接到新增设人工辅助地网上形成等电位连接系统。
调查表明:教学楼和办公楼无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占91%,电源和信号系统无防雷电波侵入设施的占100%,中心机房无防雷击电磁脉冲设施的占100%,燃气锅炉房无直击雷防护装置、电源系统无防雷电波侵入设施的占100%,金属旗杆、足球门、篮球架、主席台金属罩棚无良好接地的占100%。
3、采取的主要防雷技术措施
3.1 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的第2.0.3条的规定,西宁市农村中小学校区内的建筑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需在建筑物天面设置避雷针或避雷带(网格),以起到抑制强雷电的作用。
安装位置:在教学楼或办公楼的屋面上架设避雷带,垂直方向通过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安装材料:避雷带采用¢12镀锌圆钢;避雷带支撑杆采用¢12镀锌圆钢。
接地引下线及接地电阻要求:引下线优先利用建筑物立柱主钢筋,引下线平均间距要求≤25m,否则宜利用40×4镀锌扁钢或¢35㎜2铜缆。接地电阻要求≤10Ω。
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天线需做避雷针加以保护,经计算,针高为4m,接地电阻≤4Ω。
燃气锅炉房的屋面应加装避雷带,接地电阻≤10Ω。
3.2 校内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第4.3.1条规定,西宁市农村中小学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D级。
①供电线路防雷电过压保护:雷击事例表明,从供电线路入侵的雷电过电压占雷击事故的大部分,可直接损害计算机、电子设备及火灾报警等控制系统,而变压器、UPS等设施不能消除雷电过电压,因此按IEC62305的原则,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和各类电子控制系统)的供电线路上应设置多级防雷保护措施(一般为三级、重要设备为四级配置),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
另外,雷电流主要是由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所组成。因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必须考虑到如何抑制(或分流)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在设计供电线路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须采取多级防护措施)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防护器件各级之间的能量配合及设备所能承受的SPD的残压。
电源防护示意图
西宁市农村中小学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TN-S),供电系统应采用二级的过电压防护装置,本方案设计防护措施如下:
雷电作为一种大气运动变化中的发生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却能造成巨大的影响。雷电发生的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电子,因此,雷电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利用防雷减灾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防雷举措,往往会埋下安全隐患。可见,增强防雷减灾意识,运用有效的手段进行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是实现国家安全稳定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1 雷电造成破坏方式及危害
雷电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氨基酸,因此,雷电现象也被认为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雷电产生大量的正电荷在地球上层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宇宙中的有害射线抵达地球,防止了地球生物受到伤害。发生雷电灾害事故主要是因为生产生活中的输电线受到雷击导致的,雷击发生一般情况下会经过几个阶段。输电线在受到雷击之后,由于雷电形成巨大电压导致输电线发生闪路的情况,进而会造成输电线以冲击闪路状态进入工频电压的稳定情况,最后就导致跳闸,供电系统也会被迫中断。
随着近些年世界各地都发生雷电灾害事故造成供电系统的输电线发生故障频繁。这种现象导致了正常的供电困难,为人们的生产活动制造了障碍,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当然,雷电是一种不可避免其发生的自然现象,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的自然灾害。因此,加强对雷电的防灾避害技术手段及进行防雷减灾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破坏。
2 防雷减灾防护技术内容
雷电灾害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影响最为巨大的灾害形式之一,其每年给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极大,同时往往伴随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极高,因此,进行雷电灾害的管理与趋避就具有重要意义。雷电灾害形成的原因除了其产生的不可抗拒性之外,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许多地区的人们思想意识落后,缺少对雷电灾害的正确认识。因此,也就缺乏进行防雷避害措施建设及防备,也就极容易受到雷电灾害的袭击。另外,就是地方教育中对雷电灾害的防护教育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对雷电灾害的认识不能被广泛的接受与普及。(2)雷电灾害发生过程中,因为缺少对雷电灾害方面的知识的认识,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进行正确及时的补救,使雷电灾害的破坏程度进一步扩大,这也是雷电灾害频发与影响扩大的主要原因。(3)随着现代信息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普及,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让各种各项的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进入了普通家庭。一方面,这体现的是社会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导致雷电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更大范围的波及与影响。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后效防范,需要有步骤的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进行相关雷电灾害的预防与减灾管理中应当尽可能的收集关于以往发生雷电灾害的历史资料,针对雷电灾害发生的时段频率情况,进行管理规划。另外,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对雷电灾害频发的地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划管理,设定相应的等级范畴,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进行管理。
3 防雷减灾技术管理
防雷减灾技术是一项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更有助于各地区防雷减灾功能的发挥。
(1)直击雷防护技术手段。直击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云层中带电的部分与地球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反应,造成的猛烈放电现象。直击雷防范可以通过设置避雷线,防止直击雷灾害。这种假设的机理主要是使雷电无法直接袭击导线,造成雷电一定程度的分流,降低雷击效果。另外,就是让输电线对于导线能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方的感应电压。(2)感应雷防灾技术手段。从产生的原因上看,感应雷电发生主要是因为静电感应及电磁脉冲之间发生导致的。进行感应雷防范的主要手段,应当是通过假设避雷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直击雷对输电线造成的伤害。(3)进行等电位的有效连接。进行等电位的连接是有效防止雷电灾害发生另外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是将导电装置分开,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等电位的连接,这种方法可以使电位差减少,达到避雷的效果。(4)其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同样也可以进行雷电防护,如在建筑物内进行防雷接地装置的设置等。
4 结语
雷电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加强各地方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提高防雷管理意识与能力增强,可以更好的保证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进行。对此,政府层面应当首先进行防雷减灾方面工作的高度重视,理清管理责任,不断提升居民的防雷意识。另外,应当对居民居住环境进行防雷技术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再者,就是进行防雷减灾的设计规划建设,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强防雷减灾避害能力,保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有效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我镇根据《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XX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内容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防雷安全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全省雷电灾害事故明显增加,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近五年全省累计发生雷电灾害事故70余起,因雷电灾害事故造成伤亡4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全。目前,我省已进入雷电灾害高发期,要充分认识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防范雷电灾害事故的严峻形势,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防雷安全工作作为安全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防雷安全责任制,层层压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二)精心组织,加大对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力度
要严格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在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确保防雷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源头上遏制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和完善本行业、领城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并开展雷电灾害患排查,特别是对辖区内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建筑、电设施、通讯设施以及旅游景点、学校、商场、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工作责任人,登记册排查结果。对于存在防雷安全隐患、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防雷装置检测的,或者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的单位,要立即进行整改,切实做到隐患排查整改无死角,坚决杜绝因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造成雷电安全事故发生。
(三)密切配合,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及时接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相关部门组织属地企业,单位建立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密切关注雷电预警信息,针对雷电发生时可能伴有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适时安排雷电灾害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当地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雷电灾害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预案,确保妥善处置灾情。
(四)加强宣传,提高防雷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