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交谈礼仪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1

在中职学校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学生有一心一意地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和为祖国的未来的建设奉献毕生的精力。要有这样的思想和认识就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么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学生毕业的时候完全融入社会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呢?

一、爱国主义的内容和意义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爱国主义分官方爱国主义、个人爱国主义和符号爱国主义。

(一)官方爱国主义。官方爱国主义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它是国家自身的逻辑推论,其法理基础是“国家为政治社会的公共福利的表现”。国家纪念碑、退伍军人节、伟人、历史事件纪念节等,都是官方爱国主义的典型例子。政府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发动一些爱国主义运动,来提升公民对国家与国家标志物的认同。

(二)个人爱国主义。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这种爱国主义在结构上与其它的价值观理念――运动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现为,力图让其本人的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法律支持。

(三)符号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在战时,符号爱国主义常用于提升士气、增加战时的努力。而在和平时期,爱国主义并不能像战时那样方便的衡量对国家的贡献,但并不为爱国者所抛弃。例如,在平日的政府场所向国旗敬礼的行为,被视为是与在战场上向国旗敬礼同等爱国程度的行为。

二、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时常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回顾祖国走过的风风雨雨、经历无数的坎坷艰难等等,最后使我们的祖国傲然屹立在东方。是什么使祖国有这么大的力量,使她有这么旺盛的生机?是全国千万个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有这么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职历史课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继承和发扬前辈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翻阅典籍,从来没有哪两个字能如“祖国”这般,瞬间震颤我们的灵魂,扣动我们的心弦。爱国主义传统表现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表现在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文明和昌盛而奋斗,表现在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爱国主义,数千年赓续不断,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照亮着仁人志士以道自任的前行之路。从古至今,几千年下来出现过多少仁人志士,有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有手托炸药包的,有把敌人带入我军包围圈的小英雄王二小,有精神永远存在人们心中的雷锋,有抗日英雄杨靖宇,更有谭嗣同慨然赴死、舍生取义,钱学森冲破拦阻、毅然归国。再往前看,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有的林则徐,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爱国将领吉鸿昌……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国家的强盛和不再受欺凌,做出可歌可泣的伟业,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远是这一代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爱国是每一个公民高于一切的美德。今天的中职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学好本领,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祖国美好灿烂的明天。

三、在中职历史教学中阐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道德规范

人们对待自己祖国的态度是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这种态度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情感复杂综合地表现出来,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主义不仅是表现在对自己的祖国的山川风物、物产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的爱恋、自豪,更重要的是表现对民族、国家利益、命运的强烈关注,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祖国繁荣富强、和谐进步而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爱国主义就是一项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们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尺度,评价一切个人、集体、政党、阶级的言行,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状况。作为中职生不但要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要恪守爱国这一道德规范,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政治原则。

总之,通过中职历史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中了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家乡,了解祖国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的自觉性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这既是每位中职历史教师的责任,又是中职历史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2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学前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不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像有的孩子爱跷二朗腿等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礼仪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哦。

篇3

一、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目前来看确实尴尬,社会一方面呼吁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一方面被划拨进这一层次的却是达不到普通高校本科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生源抢夺异常激烈,有时甚至还未达到分数线,就被冠以各种头衔和名义招进学校填补生源恐慌。他们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良好习惯又养成不足,自觉性、自律性都相对较差。在高职院校上课的老师普遍反映掌控课堂难度之大,上课“赶鸭子”似的将学生往教室推,下课铃未响便“跃跃欲试”、“归心似箭”,课堂上睡觉、接打手机、发短信、听耳机,玩游戏、看视频、讲话等违纪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校园中打架斗殴事件屡有发生,由于素质、涵养缺乏,加之他们本身处于成长的叛逆期,认知上难免出现错误和偏差,一些高职生认为,行为出格、大声讲脏话才是“帅”,身着奇装异服就是“酷”,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就是“标新立异”等。问题的层出不穷让学校和家长都十分“头疼”。

(二)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些高职院校没有严格筛选教师队伍,个别走上“神圣”讲台的教师并不符合要求,无论从自身仪表,还是精神状态都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有些教师课堂上不以授课为中心,下课与学生抽烟、混成一片,学生课下提问不耐烦、敷衍了事。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教师被科研任务、教学改革、课程创新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他们一方面想要花心思弄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付种类繁多的检查和教学任务,精力和心情都分了家。于是出现了“只教书,不育人;只重科研任务,轻课堂教学”等现象,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与学习礼仪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的错误认知。

(三)从学校层面来看。现如今的高职院校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培养目标,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和灌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院校、企业、教师过分注重针对岗位性的技能训练,注重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研究方面,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得和专业技能提高的研究,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研究,高职生的礼仪教育课程严重缺失。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不少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中专整合而成,高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也尚未成熟,这些都影响着礼仪教育的实施。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是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得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结果,礼仪教育的内容普遍空洞,造成了学生思想上的偏差。学校本身有限的教育视角影响了高职生包括礼仪修养在内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对社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入学率的稳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职院校发展迅猛,高职生在校人数已经占到全国高校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他们的礼仪修养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未来的整体发展。

2、对学校。“内涵建设”成了当下高职院校要科学发展的时髦口号,每一所学校在谈论如何走的长远、发展得更强时,都会毫不犹豫、掷地有声地抛出“内涵建设”四个字。“内涵”字面上理解,就是要有深度、有涵养、有素质,姑且不谈论它的深层含义,最基本的感官要求便是努力形成知书明礼的良好校园氛围。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文明行为十分有利。学生素质提高了,整个“生物链”也会良性循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3、对个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在逐步转型,他们的培养目标已经开始朝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去发展,本科院校也开始注重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未来高职生拿什么与他们同台竞争?作为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就是在动手能力较强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高职生良好职业形象为个人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约束自我,尊重他人。高职生在校期间若能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将社交礼仪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自信心,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烦恼,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