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3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科学素质知识竞赛,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组织机构
组 长:××*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公卫科,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
二、竞赛内容
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读本内容为主。
三、竞赛形式
1.现场答题:各单位推荐1支参赛队参加县级比赛,经过必答、抢答、风险题三轮竞赛后,最终推选一支参赛队参加市级比赛。
2.平面答题:市健教所组织专家负责竞赛命题,由市健教所联系一家新闻媒体,刊登竞赛试题,分发6000份到我县,各单位至少组织1000人次参赛。
四、竞赛要求
1.各单位原则上发动辖区内全体村民及农民工参加竞赛活动,选拔1个代表队参加县级竞赛,全县最终选拔1个代表队参加市级竞赛。
2.参赛队员要求:现场竞赛参赛队出场队员由3人组成,男女搭配,年龄18~65岁(其中1人年龄40岁以上)。
3.参赛人员必须是农民(以户口薄及身份证为准),在校学生除外。竞赛时要进行身份核实,保证竞赛的公平性,违反者取消资格。
4.各单位要精心组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五、时间安排
1.20xx年7月25日前制定方案和召开动员大会
2.20xx年8月5日前上报联系人名单.
3.20xx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开展参赛队伍培训和平面答题组织工作。
4.20xx年9月下旬组织各参赛队伍现场知识竞赛,选送市级参赛队。、
5.20xx年10月10日参加重庆市现场知识竞赛。
六、竞赛奖励
(一)现场知识竞赛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二)平面答题奖项:各单位组织答题完成后交县卫生局,县卫生局统一交市健教所,然后,由市健教所组织抽奖。
七、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人们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各单位的重要职责,举办农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各参赛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这项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制定竞赛组织方案,给予经费保障,落实工作部门及人员,确保竞赛顺利开展。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多数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开始讲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很多学校还设置了各种竞赛、团队活动等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特别是心理知识竞赛,因其易操作,参与人数可控,经常在学校里被使用。但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模式,一张试卷,几种题型,一考定“终身”。竞赛的结果往往成了变相逼迫学生背书、背题的手段,很少侧重于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综合训练与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和意志锻炼了。纯粹的心理知识竞赛,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业与心理负担,这不仅背离了心理教育的宗旨,也使得学生对心理课程和心理知识竞赛产生不良情绪与情感。
2 利用心理知识竞赛载体,发挥健康教育导向作用
2.1 提高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认知功能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最关键的原因是不能正确认知自己、认知他人和认知社会。正确地利用心理知识竞赛,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心理,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与人际关系时,不会感到迷茫失措。因为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可以大面积普及心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对自我不良心理状态、心理迷茫、以及心理压力就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降低心理负担,减少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重在“成长”。在组织心理知识竞赛时,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你有不高兴的时候吗?当时为什么不高兴?”引导学生自我觉察和反思,使其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白“为什么”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2.2 充分挖掘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情感激励功能
有研究表明,人有了认识,不一定导致某种行为,很多时候还需要情感因素起作用。因为情感因素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的核心与动力因素,情感因素影响着人的整个行为方式,智慧和才能。要使正确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借助于情感的力量。当情感在学生内心产生、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时候,它便会成为学生行为的内省指令。
学校在组织心理知识竞赛时,可据对象的不同,利用心理知识内容本身蕴藏的思想情感因素,或者通过开发一些情感题目来激发和促动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使他们产生某种行为;也可以利用参赛人员人际间的情感因素如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改善某些同学的情感体验,促进关系和谐;或者采用情趣激励法,启迪学生的心(下转第240页)(上接第224页)灵,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与发挥,形成推动自己前进的巨大力量。
2.3 有效利用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意志磨练功能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则是指一个人的目的性、自觉性、自信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意志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通常称之为意志行动。在活动开展前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先进人物事迹、杰出人物传记、优秀影视作品的影响力,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意志, 什么是意志品质、什么是优秀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树立完善意志品质的决心,产生意志行动。其次,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与比拼一体的活动,增加趣味性与挑战性,有意地磨练学生的意志,既能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心理健康知识,又可形成积极的活动体验。再则,要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难度,引导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难关,如害羞、胆怯和畏惧心理、个人时间冲突等,学生克服的困难越多,就越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因为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2.4 适当开发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行为调控功能
大学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是指不合规矩的行为,即为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违反该群体共同接受或约定的一般规定、准则、价值观念的行为。偏差行为的出现与大学生的成熟程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偏差行为的调节和纠正, 一方面可以利用心理理论和知识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和自我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心理知识竞赛的认知和情感功能,提高学生的成熟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内化规范意识,从而预防、纠正和控制他们的偏差行为。比如,利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个体分享等形式提高心理知识竞赛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促进人际关系交往,发展健康的人际心理。对心理知识竞赛的恰当利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行为及其原因,而且还能促发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减少偏差行为的出现。
3 总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成才、就业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普遍比较受欢迎的心理知识竞赛载体,高校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发挥心理知识竞赛的健康教育导向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朝.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开发、运用与创新[J].企业导报,2011(11).
[2] 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匡正[J]. 教育导刊,2002(7).
竞赛前一个月,在通知学生全面复习的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出竞赛用题。赛前一周,对竞赛用题进行了最后筛选,决定用120道题作为竞赛使用,其中掌握内容50道题,熟悉内容50道题,了解内容15道题,超出教材内容5道题。然后将赛题做了分类和分配。系统解剖学授课结束后,利用周末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解剖学知识竞赛。临床医学专业159名学生,分6个学习小组,从每个小组随机抽出3名学生组成6个竞赛小组,其余141名学生作为观众。由3名解剖学教师、1名病理学教师和1名外科学教师组成5人评委。由1名电教室工人和2名辅导员老师负责电子计时器计时和计分,由2名解剖学任课教师担任主持人。竞赛程序为:依次进行小组1号、2号、3号队员必答,小组必答,小组抢答。其间穿行观众抢答。计分方法为:答题必须在题读完后30秒内开始,回答时间以1分钟为限。必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小组抢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犯规和答错一题扣10分;观众抢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同时发给纪念品,答错不扣分,个人得分累计。所有答错和无人回答的赛题均按作废处理,由主持人公布标准答案。凡答题结果与标准答案有差距时,请评委仲裁决定。竞赛结束时根据各小组得分总数和观众得分总数确定出名次。最后奖励小组前三名和观众前三名。第四到第六名的小组发给纪念奖。
二、讨论
本次竞赛结束后,我们对赛题的得分、扣分和作废题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2),编制了11个项目的信息反馈调查表,由参加竞赛的159名学生、5名评委和1名主持人(另1名为主讲教师除外)共165人进行了填写,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2看到,赛题中64%被答对,与赛前估计基本符合。但29%的赛题成为作废题,却在预料之外,究其原因,除了主持者过于严格之外,参赛学生临场慌乱、心理素质差是主要方面。例如“:为什么精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左侧?”答案的关键词是“左精索静脉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左肾静脉再以直角汇入下腔静脉,回流途径曲折,阻力大。”同学们赛前复习时对这个问题十分熟悉,但因过度紧张,在赛场不能准确回答。从表2还可看到,小组的赛题作废率大于观众,答对率小于观众。分析这种现象,一则是坐在小组席上的学生比坐在观众席上的学生心理更紧张;二则说明竞赛小组成员中,有些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应变能力较观众席上的少数学生差。例如获得观众得分第一名的学生答对了5道题,而排名第六的小组总共答对了4道题。从表3看到,在11个反馈调查项目中,有7个项目的赞成人数在81%以上。这7个项目反映出:解剖学知识智力竞赛活动可增加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对解剖学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归纳、总结和强化;能促进学生医学专业思想的巩固;能促进学生应变演说和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能促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余生活,是开展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形式。97%的被调查者赞成解剖学知识智力竞赛这种形式,说明这次活动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从表3还可看到,知识竞赛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能说明某些方面,更不能代替理论考试,也就是说,知识竞赛只能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表3中对本次竞赛试题的评价一栏,意见分散,只有67.9%的人认为有趣味,提示我们在筹备试题时应注意广度、难度和丰富多彩,防止发生过于单调的现象。有101人在表3第11项填写了本次竞赛调查表中未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意见有:启发性赛题太少;小组必答题太多;神经系统赛题偏多;结合临床病例的赛题偏少。主要建议有:增加小组笔答题;增加趣味性赛题;增加反应学习方法的赛题;答题时间要根据赛题的难易程度灵活掌握;当小组抢答题无小组抢答时,应改为观众抢答,不要按作废题处理;希望这样的知识竞赛经常举行。我们认为:这些意见和建议比较准确地暴露了本次竞赛的不足之处,值得今后举办类似竞赛时采纳纠正,使知识竞赛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不断提高。
三、结束語
(1)知识竞赛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强化专业知识;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能促进教学相长,活跃第二课堂;是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辅助方法之一,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