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

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一、在推动发展中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的保障

作用

二、在为民服务中体现机关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48-02

近年来,志愿服务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和倡导,正在成为一项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现代文明的世界性社会运动。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时代期待着中国能尽快迈入国际志愿者时代。十几年来,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要能够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从而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大学生志愿者得到了政府和校方的支持,这使得他们成为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集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这支队伍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高校蓬勃发展。目前大学生志愿者主要从事以下一些活动:

1.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主要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两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服务。

2.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学生们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就近就便深入社区,以志愿方式提供多项内容的专业服务;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的服务站达到了24 000多个,这些服务站与数万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同构成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基层组织网络。

3.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大学生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整治、清除白色垃圾等环保服务。

4.积极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中国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上海《财富》论坛年会、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会提供了优质服务。

5.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各地的志愿者们经常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康复中心等服务基地,为孤残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到居民集中的服务广场开展家电维修、普法宣传、网络培训、文艺演出等服务,到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等。

6.不断加强国际志愿服务交流。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加强了与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欧洲志愿者联盟等国际或区域性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先后派遣数批近千人次赴西欧、北欧和东南亚等有关国家考察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动员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志愿者来华开展了环境治理、扶贫、社区服务等工作。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效果,我们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中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和座谈的形式,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比较“普及”但还不“深入”。在问及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问题上,14%学生选择了“经常参加”,有47%的学生选择了“参加过,但很少”,还有26%的同学“基本没参加”,13%的学生“完全没参加”。

虽然大多数同学参加过这样那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达到了数量上的普及,但是真正坚持参加的同学却并不多。铺天盖地的志愿者活动对多数学生来说仅仅是一种点缀,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面窄,参与不深,作用与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一些服务内容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专业性、技能性不突出,使活动流于形式。

2.大学生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提高综合能力的愿望得不到充分实现。大部分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都需要志愿者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对活动的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许多主办方便推出了相应的培训项目。在对于培训项目效果的问题上,有32%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所收获”,有62%的同学选择“效果一般”,有4%的被调查者选择“培训没有太大意义”,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浪费时间,再也不会参加了。”总体上看,大学生志愿者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提高综合能力的愿望得不到充分实现。

3.适当的激励措施还没有得到实施。志愿者活动是自愿的、不计报酬的公益活动,但是适当的激励措施也是必须的反馈机制。在被问及“希望志愿者活动采取什么奖励措施”这一问题时,有2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津贴”,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同学们都不希望自己要支付路费,餐费,有40%同学希望得到“有关活动纪念品”,14%的同学希望得到“志愿者活动证”,9%的同学选择了“工作服”,这些可触可见的美好回忆给参与者们带来的是无疑一种自豪感。除此外,有17%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学校的相关肯定”,他们希望能在参加志愿活动之余,也缓解一下学业上的压力和得到应有的鼓励,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去继续参加更多的志愿者活动。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

(一)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动机,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

尽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作为的一种褒奖,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因此,需要建立各种激发个人内在需求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一方面强化对志愿者持续服务的激励,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这些激励机制应包括:

1.加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服务认证制度以及志愿服务考评体系,使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创造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志愿者的资料应该建档立库,详细记录注册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希望参与的志愿者活动和希望锻炼的能力,并把他们分门别类,建立提供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家政服务等不同项目的专业服务分队。运用注册认证制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约束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和途径,并在服务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认可。这样不但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进行有效激励和引导,还有利于全面掌握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情况的基本信息,建立动态的志愿者资源数据库,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通过志愿者活动对青年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2.各志愿者组织要设计好的项目吸引优秀人才,充分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潜能,给予他们想要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明确每位志愿者的职责范围,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体现效益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二)规范培训机制,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做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需要依靠一定数量的合格的志愿者,而只有完善的管理才能造就一支优秀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因此,青年志愿者组织要从组织自身开刀,改变工作作风,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筹资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创造激发志愿者工作动力的环境。在志愿者管理方面,一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赋予他们一定的工作自;二要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归属需求和认同需求。唯此才能产生真正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志愿者活动才能获得持久稳定的发展。

(三)强化保障机制,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法律化进程,做到可持续发展

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必须加强有关政策的制定,确保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当前全国情况而言,加快推进各地乃至全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进程,致力于从法律角度保障志愿服务事业长期深入进行,是构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呼声。法律内容需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1)明确规定志愿者和有关服务单位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2)维护志愿者的权益,涉及志愿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劳动保护、人身保险、医疗等相关保障。(3)财政、捐款与合作政策,对乐于志愿组织提供资金或物质支持的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鼓励社会或企业关注志愿服务。(4)激励或优惠政策,激励很重要,必要的和肯定的奖励能激发大学生参与并持续志愿服务,对社会其他成员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总的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其益处是有目共睹的。为了确保青年志愿服务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就要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日渐成熟,以更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谭建光.构建和谐社会与志愿服务发展专题研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3):3-7.

[2]于良佐.志愿服务立法及其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7,(9):43-46.

[3]张惠,刘敏.增强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活动效率的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2):25-28.

[4]于红莲,等.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8):59-60.

[5]洪剑.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9):12-13.

[6]江汛清.国际志愿服务及其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30-35.

Constructing the Permanent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on the View of Scientific Thought of Development

HOU Dong-xia, ZHANG Yingb, REN Weic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b.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篇3

中职课程设置与学生现状简析

对职业院校而言,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因此,通过课程改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ASP动态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利用ASP技术开发动态网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信息技术与相关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置所谓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是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总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通过了往往很快就忘记了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把所学课程知识联系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现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招生对象基本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特点不难发现,他们当中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刻苦认真,并且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他们大都未成年,接受能力较强。所以,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面对自控能力和勤奋精神不足,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整个班级学风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加关怀,及时发现他们思想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让他们因遇到困难或思想松懈而退步。

本研究针对中职学生在第三年学习综合课程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课程改革,旨在使学生对三年来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与整合,给学生一次真正的实际应用体验机会。

以综合项目和分任务的方式进行整合教学改革

《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专业知识与技术,如网站开发相关文档的编写与应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应用、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色彩与平面构图等。

当前我国中职学制一般为三年,如电子商务专业。该专业学生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第二学年开始学习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本专业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基础操作类课程。第三学年,学生主要学习综合类课程,如动态网站开发、毕业实操与实训等。

《综合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设计该课程项目是对第三年开设的《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结果,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综合项目设计形式,以项目或分任务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复习相关课程,也比较易于学生掌握。《综合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由一个大项目和若干个小任务组成,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最后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网站的设计。具体任务分析见表1。

课程最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把全班分成小组来完成各项任务。一个小组以5~6人为宜,选出组长1名,其余组员根据自身特长,担任不同的角色。最终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作品,作品的质量关系到小组各个成员的成绩。因此,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组员们会发挥自身的特长,尽全力把任务完成好,从而使团队协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表2是对最终作品的评价分析表,教师可以通过此表对小组作品给予全面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课程改革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在《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改革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见图1和图2。可以看出,改革后学生对课程实用性的认可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在毕业实习面试时,能够带着自己的作品,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在三年级实施这样的课程,学生有机会全面复习三年来所学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整合应用于一个大项目,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整体把握知识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

当然,也要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课程改革初期可能不大适应小组分组及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下子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应注意在课程开始时加以引导,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完成任务,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关心和关注那些在小组中不愿付出努力坐等成果的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以更好地把此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下去,使学生们都受益,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的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目前,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课程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是一种肯定。当然,我们还须对新课程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技术整合为指导,把相关课程内容贯穿于其中,相信这种改革的前景会更好。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