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投资管理行业分析

投资管理行业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投资管理行业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投资管理行业分析

篇1

二、金融投资概述

金融投资是商品经济的概念之一,是对具有潜在价值和购买力资产的投资。一般来说,金融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种方式。

(一)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的是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直接沟通,根据具体需要签订的相关协议作为完成直接投资的依据。其特点是能够直接从社会上吸收资金,并且主要以股票、债券等作为载体在市场上实现融资运转。

(二)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不同,其不需要资金和提供者直接沟通,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渠道参与融资,实现间接投资。在现在的信贷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间接投资方式是银行存款,该过程中银行是资金供需的载体,通过银行实现资金的收集然后借给资金的需求方。

三、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资本市场发展分析

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薄弱,市场上比较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总体来说,这些钱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而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从而采用增加贷款的方式,这就使得目前银行贷款环境并不健康。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金融体系管理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和监督两部分。具体来说,证券业、银行体系以及保险业等业务虽然各自的范围十分明确,这种有利于减少金融风险的方式同?r也阻碍了金融部门的有效资金流动,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比如国内贷款和存款增加,银行加大投资力度,而随着投资收益的减少,央行发行票据和债券只占投资费用的1%左右,与同期存款利率有很大差距,导致银行预期收益较低,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融资工具等方面的分析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金融投资在分配、交易等方面的问题也相继出现,表面上经营机制安全健康,但实质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造成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迟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因素制约;二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投资环境和投资基础相对落后,在发展过程中,金融制度的有关要素尚不完善。所以,我国要想建立健全金融环境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金融投资市场,把发展金融投资作为一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今国际金融投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全球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国内目前的金融投资环境也是两难。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国家金融环境的投资建设,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加强金融投资建设。

四、关于优化改善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金融管理制度

金融投资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管理制度尤其复杂,但其是确定投资策略的第一步,然后展开投资分析和整合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投资策略是金融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金融投资策略必须在准确认识市场形势的基础之上,确定策略的可行性。另外,还要有良好的风险投资规避意识,通过建立健全金融投资管理机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金融投资管理风险防范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计划

科学的金融投资管理首先要建立在投资计划有效的基础上,这是投资管理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假如金融投资计划选择不当,势必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制定金融投资计划时,需要对发展需求市场变化趋势和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今证券、基金和衍生金融资产投资等投资手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通过保留、转移以及消除和损失控制等手段实现对风险的规避。也就是说,制定金融投资计划前要有良好的风险意识,要准备好有效降低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充分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计划,防止盲目投资。

(三)加强金融预算管理工作

金融预算管理涉及内部管理的各个阶段,首先要做好明确责任与权益之间的关系的工作。各部门、员工合理分工,遵循金融管理原则。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同时,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因为金融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投资项目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编制等工作人员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通过建立健全金融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金融管理的工作效率。做好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同时,保障预算管理的可靠性,还要做好金融预算监督工作。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金融投资经验以提高我国金融管理预算水平,合理实现金融预算。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知识培训改善员工的金融投资和预算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完善预算责任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将金融预算管理责任通过与预算编制、实施、监督各方面的结合,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从而共同促进责任制的改善,进一步加强金融预算管理工作。

(四)加强对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金融投资行业中,人才是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人才更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重要的影响因素。金融投资管理的质量与所获得的利益离不开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专业的金融投资工作人员在投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良好的金融投资管理,通过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持,达到确保财务投入的正确。通过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实现对金融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样能够不断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金融投资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除了培养专业化的金融管理人才之外,还需要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优秀的金融管理人员,不断完善管理手段以及人才待遇与发展制度。通过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实现优秀人才的价值,充分发挥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才能,提高金融投资管理的效率。

篇2

基金公司赚钱榜首尾差距43亿

从67家基金公司本期利润看,尽管二季度上证综指下跌1.65%,但有65家基金公司利润均为正。其中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再度演绎大智慧。天相数据统计,嘉实、广发利润在40亿元之上。而排名末尾的两家小基金公司本期分别亏损200万和2800万元,首尾之间差距达43亿元。

由此可见,面对千基,基金公司间的两极分化也在加剧。经研究发现,在震荡市场中,基金盈利能力跟公司规模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利润排行榜前五名均是大型基金公司,且资产规模排名前十。

不过在宏观经济下滑、行情不给力的整体氛围中,投资者对基金在证券市场的盈利能力也心生疑虑。多数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份额二季度都在缩减。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首批公布二季报的20家基金公司中仅有华夏、嘉实及南方三家基金公司在二季度实现了规模增长,净申购比例分别为1.72%、3.71%及6.16%。

“全天候,多策略”助力嘉实占据“钱”沿

为何嘉实基金能晋升为最赚钱公司,站上基金公司盈利能力最高宝座,同时还能得到投资者青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具有“赚钱”的本领,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是护宝锤。嘉实近年来力倡的“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为旗下基金持续盈利注入了长久动力,也锻造了投研团队“各擅其长、各尽其能”的核心竞争力。天相投顾近日的2012年第三期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综合评级”显示,斩获最高5A评级的嘉实基金,在投资管理能力评价中也高居第三位。

从二季报统计看,嘉实旗下14只基金二季度基金利润在1亿元之上,包括以中观策略制胜的嘉实研究精选、专注成长投资的嘉实增长和嘉实策略增长、以及信奉相对价值的嘉实服务等,均大幅超过同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

篇3

Abstract: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property from view of newly arisen and classic economics,inqui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tock index futures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Seeing from this theory,the carrying out of the fund industry scale economy path is the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labor level that passes a continuous exaltation fund industry. This profession division of labor is divided into horizontal,lengthways 2 kinds extend. The fund manages the investment ability of company to be resolved for the ability that acquires aggressive income Alpha and acquires the ability of income Beta in the market two parts. Because of the stock index futures,it is possible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fund to follow horizontal,lengthways extend. This forms the separation of Alpha and Beta,and promotes a deepening of Beta product, Alpha product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ly arisen and classic economics,scale economy,stock index future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3-0003-05

2010年4月16日,中金所第一批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线交易,标志着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股指期货开通以来,恰逢股市下跌,指数单边下跌。股指期货与市场下跌趋势的形成,引起市场的关注与讨论。股指期货对国内资本市场影响如何,对正在日益壮大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影响如何,已成为中国业内讨论的焦点。

在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即将一周年之际,本文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探讨股指期货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及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影响。

一、基金管理行业规模经济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

2007年,随着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基金业规模经济的问题被提出。在基金业最发达的美国,业内流传着“规模的诅咒”,一个10 亿美元的基金如果有股票的买入数量限制,其选择余地可以有1850 只股票。但是当基金规模到200 亿,其可选择余地降低到180 只股票。规模增长20倍,股票投资范围缩小10倍。小资金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股票,但是当资金到一定规模后,可选择的股票范围越来越少,限制了投资能力和业绩。

关于基金业规模经济的问题,有研究发现,虽然基金平均成本随基金资产规模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但当资产规模超过一定阀值后,下降的趋势就不再明显,根据美国基金市场的实证结果,单只基金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后,平均运营费用开始不再下降。对于基金业而言,考虑到多种绩效因素,基金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要更为复杂,并不是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所能简单概括的。

规模经济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传统经济学认为,当企业产量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提高的比例超过了各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的比例时,就存在规模经济。关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只是笼统地解释为规模扩大可以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杨小凯运用角点解的超边际分析法,解决了长期困扰经济学理论界的“将分工思想予以数学表达”这一难题,并开创和发展了新兴古典分工理论。根据他的理论,规模经济是当年马歇尔试图运用数学化模型解释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专业化分工好处的理论时,受制于当时数学方法的落后而放弃但为了便于阐述而引入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掩盖了规模扩大背后的由于专业分工加强而促进了生产力提高的实质。

在杨小凯的专业化分工经济框架中,个人专业化水平决定社会的分工水平和生产效率,图1反映了随着个人专业化水平提高,对社会生产、市场交易的促进过程。

在a图中,每个人自给所有的商品,从而没有市场交易,经济被分割成四个单元,每个商品有四个生产者,由于个人将有限的时间都用来生产所有产品,每个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也比较低。

在b图中,每个人生产的商品数量从四种降到三种,因此相对于a图,每个人的专业化和生产力水平己经提高,两种商品的市场就从分工中出现,而交易次数和交易成本提高,但单位商品生产者人数减少,生产集中度提高。由于分工中出现两个不同的职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随着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在c图中,每个人完全专业于生产一种商品。个人把所有时间集中在一个产品的生产上,通过熟能生巧掌握更多的经验使该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专业化程度提高,并且在自由的市场下,各种商品进行商业交换。分工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提高,同时,市场一体化程度、市场数目、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也相应提高。

而工业化的过程正是由生产体系中个人或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增加,迂回生产链的链条数增加、每个链条的产品种类数增加、生产力和人均真实收入增加、市场网络扩张以及企业制度随交易条件改进而出现并发展的。迂回生产方式作为工业部门中分工的最大特点,其发展使得产业链纵向和横向间的分工加深,产品生产链条上由企业专业化运作进而形成分工的价值网络,在这一交互式网络下,不同的经济角色潜入网络的不同节点,每一种活动都被专业提供商共同合作来创作价值。这一过程的外在表现为生产力提高的程度高于生产要素投入的提高程度,即实现了规模经济,由上述分析可见,规模经济的实现,并不是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的低水平增加,而是产业链纵向和横向间的分工加深和细化。

运用专业化分工理论对基金产业进行分析,基金业的最终产品是面向投资者提供的专业化理财服务,其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主要环节,而每个环节内部存在多个迂回生产环节,基金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在上述三个环节内部细分的迂回生产环节不断增加,既有横向扩展,也有纵向深化,推动基金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只有在基金业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资金规模的扩张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实现规模经济。

从理论上来看,基金业规模经济的实现途径并不是增加资金规模,而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基金业的专业分工水平、增强基金业的生产力实现的,这一结论把原本模糊和笼统的增加资金规模的策略变得更加具体和细化,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基金投资管理环节的专业细化之路

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在2007年实现规模迅速增长之后,已经不能单纯追求规模至上的发展战略,而逐步转变为以分工细化为手段的生产力增强战略。中国基金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逐渐发展,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水平进一部提高。尤其是随着股指期货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投资管理环节的专业细化得以迅速发展与实现。

投资管理能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各家基金在产品和业绩排名方面的竞争实质是投资管理能力的竞争,中国基金管理行业投资管理能力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采用资产组合的分散化投资,在不同类型资产上进行配置,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需求,现有的分散化投资组合在面临整体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时的无能为力,充分体现了投资能力存在的缺陷。而在发达基金市场中,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开始进行横向扩张,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延伸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实业投资等领域,借助于这些投资产品来实现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的增强,投资策略中开始重视对对冲(hedge)工具的积极应用,以此来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规避能力,同时通过投资另类投资产品,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水平。对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可及时把握住国内股指期货推出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主动性风险对冲的时机把握、投资组合构建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尽快在这一细分投资领域形成专业化优势。

此外,对投资能力的纵向分解也是提高专业化的一种途径。投资专业化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对投资能力纵向的分解,即将基金的收益分解为Alpha和Beta两部分,换句话说,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将被分解为获得积极收益Alpha的能力和获得市场收益Beta的能力两部分。得益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目前国外的一些大型养老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正在经历一个投资策略的再构造过程,其投资思路和资产配置方法与传统的投资方法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核心就是Alpha和Beta的分离,投资策略的演变也推动了投资部门的变化,从一个整体划分为三个部分:(1)Beta团队,其投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获得市场收益,主要通过程序化交易、ETF基金和股指期货等投资工具低成本获得市场收益。(2)Alpha团队,其作为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的核心部分,集中了最主要的投资研究力量,其投资目标是通过基金经理优秀的研究能力和卓越的投资技能获得超额收益,并运用股指期货、互换合约、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将Alpha分离。(3)组合团队,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实现Alpha和Beta的有效组合。

借鉴海外基金业投资管理领域最前沿的变化,可以为中国基金业投资管理专业化分工的提高指引方向。

三、股指期货对投资专业细化的具体实现

公募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扩张有横向扩张、纵向扩张两种,而这两种投资管理能力的扩张都需要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如果说以前在国内这些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实现投资管理能力的横向、纵向扩张具备了现实可能性,未来国内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沿横向、纵向扩张成为可能。

(一)股指期货促进现有Beta产品的深化发展

股指期货出现后,促进指数类产品深入发展,尤其对ETF类产品有很大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增加了ETF类产品的流动性,成交规模大幅增加。同时,因为股指期货的传导作用,也改变、增加了ETF产品的特性。

ETF基金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整体规模有明显的增加。这部分规模增加主要是与期现套利有关系。比如,深证100ETF产品,股指期货出现后,每天的交易量约为8到10个亿左右,比原来年初股指期货还没有上市的交易量放大了50%以上。ETF成交规模的增加与原来的预期有很大不同。股指期货上市前不少学者估计,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对ETF有替代作用,而实际的情况跟大家预期的相反,它更进一步地增加了指数类工具的运用,并起到了良好的互相带动作用。

从实务操作看,目前70%、80%以上的资金用ETF来实现现货组合。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资金,如几百万或者一两千万的资金去构造现货组合,精确度会受到影响,用ETF来实现比较便利。对于几百万或者一两千万的资金如果要分散到300个股票上面,或者用几十个股票来模拟,存在的偏差会相对大。另一方面,ETF本身交易费用会更低,与买卖股票所面临的费用不一样。主要在于其印花税比购买一篮子股票的费用要低一些。速度也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用ETF构造现货组合,特别是中小规模的资金,可能在几十秒之内就能够完成。而且ETF的交易量跟它的流动性实际上不完全对等。因为ETF有套利机制,只要资金给出略微的溢价或者折价,它瞬间会产生很多流动性。ETF这种构造的特性,对于期现套利的资金构造现货组合非常有帮助。

此外,股指期货出现后,直接改变了ETF产品的一些特性。比如ETF产品交易量方面的变化,这种活跃不单单是来自于期现套利的一些资金,而且还来自于ETF本身高频交易的一些交易量。因为股指期货推出之后,ETF的套利模式,还有原来的高频交易模式运用的投资策略比原来丰富很多。例如,原来ETF高频交易通过观察指数短期的趋势,把握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以内的趋势,只能是做单边向上的短期趋势。但是有了股指期货之后,通过持有一篮子匹配的ETF,并用股指期货对冲,然后在判断指数阶段性下跌的时候也能够做向下的高频交易,为原来高频交易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实时的工具。

期货的一些交易属性慢慢地传导到ETF上面,ETF相应的变化又传导到一篮子股票上,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特性的转移。通过这种传导,现货市场上的股票,或者指数股票的波动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市场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的时候,比以前更快有一些资金来校正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的问题。这不仅是股指期货对于ETF产品的影响,也通过对ETF等指数类产品改变了现货市场的波动。由于这种传导机制带来更多对未来的预期,通过这种传导机制实现了现货市场上有效性的提高。

(二)股指期货促进Alpha产品的深化发展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会促进Alpha产品的深化发展。一方面,股指期货将改变现有保本产品的投资策略,使得保本产品迅速发展;另一方面,Alpha产品将深化发展,更多的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金融产品将出现,使金融产品更加丰富,金融产品的“族谱”得以建立,金融产品体系更加完善。

1. 改变现有保本产品的投资策略,促进保本产品深入发展。随着股指期货的开设,公募基金保本产品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将是保本基金的扩容年。截至2010年12月31日,市场上只有5只保本基金在运作,另有2只尚在募集期,保本基金资产规模达到228亿元。而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当日,共有10家基金公司上报保本基金产品。如果以三个月的审批期来计算,一季度末,市场上的保本基金数量有望增至17只。

保本基金产品的迅速发展,与2010年10月26日的《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有较大关系,而《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内容的关键在于:松绑了保本基金的资产配置限制,允许保本基金投资股指期货,同时,在净资产、担保规模等方面放宽了对担保公司的限制。意见出台后,已出现保本基金的大发展,基金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保本基金。未来五年国内保本基金的市场会很广大,5年内资产规模可能会达到千亿。

股指期货对于保本产品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保本产品的投资策略,实现保本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保本基金前些年发展缓慢、发行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大多采用单一的CPPI投资策略,缺乏其他形式的投资策略相补充。保本基金的运作关键就在于保本垫的积累,采用单一CPPI投资策略的保本基金,积累保本垫需要完全依靠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来进行,周期较长且较固定,制约短期权益类投资机会。单一CPPI投资策略具有典型的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比如保本基金前期积累保本垫期间正好遇上牛市,而后期可投资股票时又遇上熊市,将严重影响保本基金的收益预期。

股指期货参与保本基金将可能改变CPPI投资策略的不确定性。其操作方法为: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对冲系统性风险;通过股指期货这一工具锁定Beta风险,追求Alpha收益,在股市下跌时依然有回报,从而在一定程度改变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丰富保本垫的形成和积累方式。

股指期货参与保本基金本身也是形成保本基金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股指期货出现之前,保本基金实现差异化主要表现在其产品期限的不同。而股指期货出现后,其实现差异化的手段是形成投资结构的差异。未来会有众多产品使用股指期货工具,尽管初期使用比例会相对比较低,正常情况下,使用资金可能会占基金总资产的1%-2%左右。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对衍生品工具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会逐渐增加。

2. 绝对收益类产品的可能发展。Alpha和Beta分开后,其实是形成市场中性的产品,其本质就是提取Alpha。基金产品收益由Alpha收益和Beta收益两份组成,如果利用股指期货对冲掉Beta市场风险,就可以把Alpha提取出来,从而整个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的表现可能和市场的涨跌相关性非常低,形成一个市场中性的产品。

Alpha基金这种产品做出来后,对资产管理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投资者是不是有稳定的获取Alpha的能力。如果Alpha不稳定,提取出负的Alpha,对投资者来说就是负的收益贡献。Alpha基金的出现,可能使基金公司的团队出现Alpha团队,集中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投资研究力量,以期获得超额收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