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皮影的艺术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皮影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但是却因为传播方式、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与当下需求不符合而在现代的发展中进入困境。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发展,可以将其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借助动画扩展皮影艺术的传播方式以及表现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
关键词 :皮影艺术;皮影动画;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3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10-02
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以兽皮裁剪成人物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活动支撑人物的木棍,实现达成人物行动,完成故事情节的一种戏剧表演方式。皮影是以纸张、皮革等作为基本材料,通过剪裁形成特定的形象。其创作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运动皮影造型形成戏剧般的效果。
一、皮影衰落原因分析
中国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是在民间传播,并在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发展到高峰期,但是进入到近现代,中国的皮影艺术却与京剧以及其他戏曲艺术共同走向了衰落。
导致中国皮影艺术衰落的原因主要如下:
1.艺术形式与时代需求不符合。当下已经进入融媒时代,以电视、报纸、收音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及与电脑、电话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共同发展,信息传播开始进入“秒”的时代,人们更习惯通过多种技术方式搜索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实时浏览,如通过手机随时观看视频等。而传统的皮影艺术更多的是通过搭台表演的方式,以固定的场地进行表演,观众需要到现场观看。而为了适应有效控制人物的需求,皮影的人物剪裁得比较小,需要观众靠近才能看清具体情况,这种近距离的表演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表演需求;而如果通过大屏幕投影等方式进行演出,则与一般的视频表演没有差别,而且这种皮影演出效果容易受到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发现,这些表演方式都不能符合当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需求。
2.皮影的表演内容与方式与时代接受方式不同。作为传统的戏曲形式,皮影往往以民间传说的故事或者小说的故事作为表现题材,通过适当的编辑进行表演。而且在表演中,以皮影人物作为呈现出的主要对象,以一定韵律的唱腔以及念白作为主要演绎形式。这需要观看皮影的人对于其表现的故事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皮影的演唱方式具有一定的认知。这其中,明确故事发展背景比较简单,关键在于理解唱腔。作为民间艺术,皮影唱腔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或者说具有很强的方言特征,其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发展至今,出现了一些字词发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断句以及语气与当前的说话方式不相符等问题。这限制了皮影的广泛传播,使皮影的受众只能局限在年龄较大的、接受过戏曲文化熏陶的群体中,而年轻一代因为语言障碍等难以接受。另外,皮影的动作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在一些打斗以及翻滚动作中表现不够形象,难以满足习惯接受3D电影场面的受众需求,这也影响其受众范围的扩大。
3.皮影艺术缺乏创新。皮影等戏曲艺术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其传播与接受不畅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其艺术本身缺乏创新。当下,全国各地的皮影艺术基本都在演绎几个相同的故事,反复演出的故事形式容易引起审美的疲劳。且这些故事主要是讲述古代的事情,与新时代缺少必要的联系,故事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减弱,出现看过的人不想再看,没看过的人不感兴趣的问题。而新创作一个故事,需要从故事情节设定、表现手法以及皮影人物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创作时间长、难度大,一般的小型皮影团体难以完成。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内外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皮影的发展后继无力。如何保护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促进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笔者认为,在皮影发展中,可以将其与动画结合起来,以动画的形式演绎皮影,在进行传播形式创新的同时,进行表现内容以及表演方式的创新。
二、皮影动画发展情况
皮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其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之初,中国皮影等元素也被大量地引入到动画创作中,并具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现。
我国皮影动画主要有《张飞审瓜》《润泽》《镜花缘之女儿国》等作品。其中《张飞审瓜》属于流传范围比较广的。在《张飞审瓜》中,场景全部用皮影制作,且大量使用镂空的技术,如画粱等部分。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戏曲特点,这与皮影戏类属于中国戏剧的一种具有重要联系。在动画中,人物动作以及语言也具有皮影戏的特点,如行走中具有很强的节奏型,停顿突出,人物声音明显经过有意转变,表现出非常夸张的特征。这一类动画一经产生,便受到中国民众的好评,其意义不仅在于创新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形式,更是促进了皮影艺术的传播,使接受动画的观众,尤其是儿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对于皮影的必要认知。
但是中国动画发展到当下,已经很少使用皮影进行创作,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皮影动画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创作这种形式的动画具有很大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创作皮影动画耗时耗力,远不如采用手绘以及电脑创作方便、快捷、逼真,商家出于利益的考虑,比较少的选择这一方式。
三、以动画保护传承皮影艺术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发现,皮影艺术的发展进入衰落时期,而中国动画的发展正处于兴盛时期,将动画中加入皮影的表现方式,能够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在经济时代,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具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这一方案的有效实施。
1.国家加强对于皮影艺术的重视,对于皮影动画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扶持。国家的扶持能够使传统艺术摆脱困境,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京剧在短暂的衰落后,在国家的思想倡导与大力扶持下,再次开始兴盛。发展皮影艺术同样如此,个人以及民间团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国家加入保护皮影的行列,在思想上重视皮影,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扶持皮影技术,如建立广泛的皮影艺术保护协会,将皮影艺术家纳入国家艺术家的范围,给予国家级艺术家的待遇,显然对于促进皮影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过程中,国家应该提高对于这种方式的重视,以政策性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文件给予皮影动画创作中的种种便利,在皮影动画的具体创作与传播中,为其提供一定的人力以及物力支持,改变商家出于利益考虑不敢创作皮影动画的现象。而一旦在国家的影响下皮影动画的局面打开,其自然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保护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2.改变皮影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不符合时代的艺术方式最终会被淘汰。显然皮影艺术当前的表现形式以及唱腔都不太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在皮影的发展中,传统的皮影技术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地方特点增加新的内容,同时适当改变唱腔,以促进这一艺术的顺利传播。而在皮影动画中,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动画的创作对于皮影进行翻拍的思想,大胆创作一批符合时代特征的、体现时代思想的动画作品。作品以皮影作为主要形式,而在人物塑造中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增加人物象形的表现方式,改变传统皮影为了表演需要只以侧面表现人物的方式;改变人物形象大量镂空以充分投影的方式,改变人物衣物服饰领角突出,关节突兀的特点。因为动画赋予了皮影更充足的场地,更多面的表现人物的可能,因此在创作中应该将皮影艺术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做到继承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在动画中,人物的唱腔以及说话方式应该统一采用现代普通话,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入简单的唱词,且需要配以字幕。
总之,以动画的方式表现皮影艺术,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皮影表演方式的简单翻拍以及一些技术手法的改进,更需要在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改进,才能使皮影动画真正地为观众所接受,完成皮影艺术从被动地保护到主动发展的过程。
3.将皮影艺术加入动画专业课程。皮影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不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画创作者皮影知识不充分,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艺术创作。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将皮影艺术加入到动画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真正培养一批既懂皮影又懂动画的人才,以促进皮影动画的长远发展。
总之,皮影艺术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改变皮影艺术的困境,可以考虑通过皮影动画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在皮影动画的制作中注重联系时代特点,注重创新,最终实现皮影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J].艺术评论,2008(5).
〔2〕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J].电影评介,2008(14).
〔3〕黄湘玲.皮影表演与声音艺术的结合[J].艺海,2007(2).
一、要抓住皮影与舞蹈艺术的共同内核
对于皮影舞蹈艺术的研究,自其兴起之后便已勃然兴起,有研究“从皮影戏的诞生之初,皮影戏的题材及特点出发,结合当下舞蹈艺术发展的新课题及潮流趋势,通过皮影戏对舞蹈艺术中舞蹈动作元素,舞蹈音乐旋律,舞台美术及服装道具的影响,简要扼要的从宏观角度阐述皮影戏对舞蹈艺术的影响;运用舞蹈实例,解剖分析新型舞蹈——皮影舞蹈的艺术特点及艺术魅力,并结合皮影舞蹈的现状,展望其发展前景。”[1]系统性、理论性得对皮影舞蹈艺术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究。在皮影舞蹈教学方法上,首先要注重的是要抓住舞蹈艺术与皮影艺术的共同艺术内核。皮影舞蹈是皮影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融合,两者能够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两者共同的艺术内核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与皮影艺术在对民俗民风的展现,肢体语言,表演艺术等方面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从而形成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契机。在皮影舞蹈的教学上,既要突出皮影艺术的内在特质,又要强调舞蹈艺术的核心内容,从而使皮影舞蹈的艺术兼容性能够被更好地展现,在皮影舞蹈的教学上把握住二者的共同内核,就把握住了皮影舞蹈艺术的教育规律,从而使得皮影舞蹈艺术的教学起到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具体而言,要设置与皮影艺术相关的鉴赏类内容,从皮影艺术动作分析、艺术张力分析等角度,去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皮影艺术基础,更好地受皮影艺术熏陶。其次要不断提高对于舞蹈艺术基本功的教学,只有掌握舞蹈艺术的表演规律,才能在此基础上融入皮影艺术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皮影舞蹈艺术的表演方式。
二、博采众长各类舞蹈的艺术精髓
前文提到,在皮影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提高皮影艺术对于舞蹈的融入程度和水平,在扎实的舞蹈艺术基础上完成皮影舞蹈表演,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不断博采众长各类舞蹈艺术的艺术精髓,通过不同种类舞蹈艺术的了解与教学,提高皮影舞蹈的教育质量。博采众长各类舞蹈的艺术精髓,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对于舞蹈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侧重,对于皮影舞蹈而言,无论对于皮影艺术的了解还是对于舞蹈艺术的了解,都是至关重要的,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相对于皮影艺术而言要更加丰富、复杂、多样,因此在皮影舞蹈的教学中,要兼顾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夯实学生的舞蹈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博采众长并非不分主次,皮影舞蹈的教学仍然要以该舞种的艺术规律和艺术特征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博采众长中不断丰满羽翼、向前发展。
三、要不断开拓创新,发挥教育的力量
皮影艺术是我国著名的民俗艺术,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研究指出,甘肃省庆阳市地域皮影戏,相传始于宋代,把皮影艺术的表演借鉴运用到现代舞蹈的编排中,使我们对皮影艺术的价值、产生背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将古代皮影造型与现代舞蹈巧妙结合,完美设计、整体编排,使皮影表演空间范围更加开阔随意,把皮影的舞姿动作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可以说,皮影舞蹈艺术的产生本身就是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因此,在皮影舞蹈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皮影舞蹈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当下的先进手段,运用更新更好的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利用更新更好的教育载体,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内容上,可以运用新媒体等手段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教育的共同运行。在皮影舞蹈的教育过程中,创新精神能够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创新是一个不断传递的精神,通过教育教学享受创新的成果,同时传递创新的精神,才是创新型教育的应有之义。要不断开拓创新,发挥教育的力量,推动皮影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皮影舞蹈人才。
当下,喝茶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养生方式,在全国蔓延开来。人们在喝茶过程中,除了在意茶叶本身品质以外,对喝茶的地点———茶馆,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茶馆,作为一个提供清幽喝茶环境给茶客的场所,其茶楼外形设计、室内陈设、环境景观等等,都能影响顾客的喝茶体验感及舒适度,所以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茶馆室内设计的应用途径与应用价值。
1罗山皮影的内涵和定义分析
罗山皮影戏,它是起源于河南的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形式,是国家非物质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据古籍记载:皮影戏距今有四五百年的悠久历史,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由河北滦州传入河南,并在清朝中期达到盛世。罗山皮影戏在河南信阳可谓是家喻户晓,它能俏皮有趣的反映罗山县地域的民俗民风,体现这一地区文化精髓。罗山皮影戏,极具地方特色。在唱词、道白中巧妙的融入河南方言,结合民歌小调的方式,具有非常强的地方属性。在罗山皮影戏的制作方面,其特点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我们对罗山皮影戏的研究,对丰富我们民族的现代设计有现实意义。在造型设计上:罗山皮影戏仅仅凭借着点、线、面最简单的形式进行空间布局,合理运用色彩元素,在平面空间表现出生动的皮影形象;对意象性的表达,皮影戏追求的不是写实和逼真的效果,而是抓住皮影认为的关键特征,运用高度概括的、抽象化的艺术手法进行生动传神的表达。在色彩运用上:罗山皮影戏是依靠着皮影人物造型及色彩共同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色彩运用得当才能使皮影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皮影戏中的色彩运用同传统戏剧一样,都有些固定的套路,而与此同时,又必须根据角色的差异对色彩运用有所区别,使之具备个性化特征。因此,我们深入研究罗山皮影戏艺术构成及文化内涵,对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等其他门类有着重要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2罗山皮影艺术应用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如果我们想要将罗山皮影戏艺术形式同古典茶馆的室内设计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对二者的内核匹配进行研究,说明二者的联系及是否能深入融合。只有当我们充分研究,弄清这一问题,才能科学、合理的将罗山皮影戏艺术应用到指导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上。通过具体研究,我们分析罗山皮影戏艺术与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的联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罗山皮影与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第一,二者在造型和色彩的运用方面存在相通性。对于设计而言,造型和色彩是视觉美感、设计情感及作品联想作用表达等输出的重要方式、手段。造型和色彩通过视觉手段,使得设计作品具备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能直接作用于受众的记忆力、联想力、情感。罗山皮影戏艺术中,造型和色彩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皮影人物形象具有生命力;造型和色彩在罗山皮影戏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和方法,对于古典茶馆室内设计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古典茶馆的室内设计师如果能认真领略造型和色彩在罗山皮影戏应用中的精髓,并运用于指导茶馆室内设计,一定能营造出舒适的、诱人的茶馆室内环境。第二,罗山皮影的造型对于“形”和“意”的把握,可谓是罗山皮影戏比较出彩之处。此二者的精妙结合形式和独特的表现方式,非常值得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学习研究。在古典茶馆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如何使场地内环境独树一帜、具有格调,同时又兼顾其场所精神、文化内涵,可以在罗山皮影戏艺术对“形”、“意”的把控形式上,追寻答案。本土化特征根深蒂固的罗山皮影戏艺术,是一座丰富的矿藏,为其他各门类的设计形式提供灵感的源泉和发展动力。罗山皮影戏中的图形、皮影人物色彩、式样等,无不能体现传统的美妙精巧。我们要充分把罗山皮影戏中的艺术形式同古典茶馆室内设计所需的内涵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具特色、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形式。
2.2罗山皮影艺术应用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罗山皮影戏艺术同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有着非常的关联性,无论是在艺术表达方面,还是其它地方。正是它们之间这种奇妙的关联性决定了古典茶馆室内设计从罗山皮影戏中获取创新灵感的可行性。为了应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在造型和色彩的具体运用。古典茶馆为要营造古色古香的氛围,其室内设计多较为常规化、套路化。所以,应该学习罗山皮影戏中对于皮影造型的“抓特点,表达内在象征意义”特点,及在色彩运用时“因人物角色不同而设定颜色”。古典茶馆室内环境设计,也因把握物设计元素的象征意义,抓住其特点,表达到表现咫尺天涯,一石一山,营造大气磅礴的氛围;在色彩上,也应该根据茶馆的地域、文化等,因地制宜,区分用色,用不同的色彩对应不同地域属性的特点。其次,在二者外在形式的直接借鉴利用方面:罗山皮影戏艺术中,皮影简单、灵动的皮影人物照型,本来就可谓是一种极富特色而又具备历史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艺术品。直接把皮影相关元素,用于古典茶馆室内的相关装饰上,不但能增加其古典的氛围,更使之具有独特性,文化符号。人们置身这样的茶馆,不仅能感受到茶色茶香的茶文化,同时能领略河南罗山皮影戏的魅力;若能,在茶馆室内增设罗山皮影戏表演,更能直接使得茶文化和皮影戏文化直接撞击出最美妙的火花。所以在古典茶馆室内设计融入罗山皮影戏元素,对创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和传承、发扬罗山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罗山皮影艺术在古典茶馆室内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原则分析
3.1提升对罗山皮影艺术的作用和价值认识
很多人对罗山皮影戏的认识只是简单的停留在罗山皮影戏只是起源于河南的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形式,是国家非物质遗产重点保护项目。至于其内在文化内涵及艺术作用、价值知道的比较少。罗山皮影戏与其它大多数的艺术设计形式的审美原则是互通的。在任何其它门类的设计中,注重罗山皮影戏艺术价值的作用,将罗山皮影戏在对皮影角色的造型设计、色彩调配、式样组合等方面的精髓融入自身设计的形式中,对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2设计过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念的紧密结合
罗山皮影戏艺术是传统戏剧形式的一种,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代表,而古典茶馆为适应现代人生活价值观、审美情趣,更多趋于现代化,因此如果要提升茶馆的室内设计营造水平,就必须解决如何使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理念结合的问题。在进行古典茶馆室内设计时,随着设计者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强大,我们还应以茶馆茶客的产地体验感,以人为本,做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人性化的设计。茶馆,作为一个给茶客提供清幽喝茶环境的场所,其茶楼外形设计、室内陈设、环境景观等等,都能影响顾客的喝茶体验感及舒适度;同时茶馆又是茶文化的传递者,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好更合理的茶馆室内设计。在古典茶馆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铭记注重传统文化和现念的紧密结合,科学合理的推进古典茶馆室内设计。
3.3罗山皮影外形与古典茶馆室内装饰风格相协调
罗山皮影戏艺术中,皮影简单、灵动的皮影人物照型,本来就可谓是一种极富特色而又具备历史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艺术品。直接把皮影相关元素,用于古典茶馆室内的相关装饰上,不但能增加其古典的氛围,更使之具有独特性,文化符号。然而,在这种直接外形借鉴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罗山皮影戏的外形要与古典茶馆环境氛围相匹配,与古典茶馆室内装饰风格相协调。我们在运用罗山皮影戏外形元素,要注意选型搭配,使之于古典茶馆室内装饰风格相协调,创造出更好的体验感。
4结语
对于古典茶楼而言,它既是古典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茶楼茶客喝茶品尝的清幽环境。所以,我们对古典茶楼室内设计研究就这样层面上而言就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力。罗山皮影戏艺术是传统戏剧形式的一种,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代表;在罗山皮影戏的制作方面,其特点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包含绘画、髹饰、扎制、雕刻等手工艺。皮影角色制作:用料讲究、绘画奇妙、雕刻细腻独到,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具视觉审美感。我们对罗山皮影戏的研究,对丰富我们民族的现代设计有现实意义。我们对罗山皮影戏艺术在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研究罗山皮影戏艺术形式在对其它艺术形式的作用和影响,对创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和传承、发扬罗山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童涛.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茶馆百姓装修最佳店[J].装修天地,2013(12):15-19.
[2]李文龙.中国顶级茶馆设计图鉴[J].设计论坛,2014(1):129-133.
[3]李卫贞.忘却的时尚—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的艺术风格[J].艺术教育,2014(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