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茶叶的专业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88
Investig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areer Planning
WANG Le, LI Ling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103)
Abstract In this study, use "survival of the state preschool teacher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Jiangxi Province 520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results show: pre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level is generally not high, initial and secondary level education to the majority of high school, academic education to college-level post in the majority. Widely recognized national training preschool teachers to help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not enough to recognize the role of kindergarten. From career planning point of view, mos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ll continue to adhere to work on career prospects are optimistic, and had further education needs.
Key words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areer planning
0 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①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也有一套在幼儿教育、保育方面的系统知识与能力,同样需要获得专业的成长。然而,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属于较为薄弱的一块,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为此,本研究将通过调查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升、专业发展及职业规划情况,来找到目前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对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借助国培计划的开展,调查了江西省南昌、抚州、赣州、景德镇、九江、吉安、高安等地区183所幼儿园的参训教师520人,其中女性513人,男性7人;公办园203人,民办园317人;城市教师313人,农村教师207人。
(2)工具与方法:本研究在参考李金英《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问卷》②的基础上自编了问卷,分别从经济、工作、社会支持、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调查。问卷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幼儿教师的学历情况
从学历情况来看,幼儿教师参加工作时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有57.89%的教师初始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层次。但在参加工作后,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再次进修并提升了学历,高中、中专层次学历者减少了22.89%,本科及以上层次学历者增加了9.23%。教师学历由参加工作时的高中、中专学历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大专学历为主。
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不同学历起点的幼儿教师学历提升的具体情况。其中,参加工作后从未提升过学历的教师为372名,占被调查教师的71.54%。高中、中专起点的教师学历提升比率最大,达该学历层次者的39.53%;大专起点次之,达该学历层次者的17.90%。幼儿教师在学历提升方面呈现示出学历越低者,提升学历的行为越积极的态势。
2.2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在“所在幼儿园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的调查中,有42.11%的幼儿教师肯定了幼儿园具有很大或较大作用,但仍有45.19%的幼儿教师认为所在幼儿园的作用一般,即教师感受不到幼儿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在“从哪些渠道获得专业发展”的调查中,参加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常用的途径,其次分别为与同事交流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反思。“参加培训”之所以成为80%的被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说明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幼儿教师切实地从中获益,得到了不少的专业发展的机会。因此,国培计划的开展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幼儿园自身开展的教研活动影响力不足。只有45.19%的幼儿教师(235人)认为教研活动能提供专业发展的帮助,还有不少幼儿教师表示幼儿园很少组织真正有效的教研活动。
2.3 幼儿教师的职业规划
总的看来,有48.65%的幼儿教师打算继续在幼儿园工作,还有16.15%的幼儿教师想要自己创办幼儿园。因此,打算继续从事幼儿园相关工作的教师达64.8%。但仍有26.15%的幼儿教师尚未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学历的提升方面,有75.96%的教师准备或已经开始读书深造,有学历提升意愿的教师占据多数。其中,打算自己创办幼儿园的教师深造意愿最高,达该选项人数的89.29%。可见,职业规划为园长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最强烈。
在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前景的调查中,有66.15%的教师持乐观态度,18.27%的教师持模糊态度。总体上,幼儿教师对于职业前景的态度是积极的。
3 讨论与建议
总体看来,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即使在参加工作进修后,仍以大专学历的教师居多。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幼儿园的帮扶力度不及国家层面的。从职业规划来看,大多数幼儿教师仍将坚持在幼儿园工作,对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并有了进一步深造的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给教师的建议
本次调查中,虽然75.96%的教师表示自己准备或已经开始读书深造,但在调查当中,参加工作后从未提升过学历的教师高达71.54%。这说明,幼儿教师虽然有深造意愿,但付诸行动者较少。因此,如何把教师的主观意愿转化为客观行动,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我们也听到不少教师对于学历的消极看法。
教师A:虽然我自己只有大专学历,但在我们幼儿园里,我的学历已经是最高的了。我们那里属于农村,大家学历普遍不高,还有一些初中生在我们幼儿园工作。所以我觉得学历提升不是很紧要的事情,我还不太感到这个方面的压力。
尽管这些年在国家的重视与扶持下,学前教育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但实际上,学前教育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同地域、不同体制的幼儿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少农村幼儿园、民办小规模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不高。处于这类幼儿园的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门槛低、要求低,因此,他们往往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讲,也没有学历的太多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幼儿教师对于本职业的科学认知,承认幼儿教师是一门有知识、能力要求的专业性职业,要从事好幼儿教师的工作,必须要有专业发展的意识,注重个人内涵的提升,为幼儿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保育服务。
3.2 给园所的建议
本次调查中, 57.89%的教师(301人)认为所在幼儿园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作用一般或较小,只有45.19%的幼儿教师(235人)认为教研活动能提供专业发展的帮助。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幼儿园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帮扶力度显然是不够的。纠其原因,还是不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不合格,上至园长,下至教师,都没有很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不懂得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所致。
教师B:来到南昌参加国培,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讲座,也看了一些省级示范园,我这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懂学前教育。我在这里听到的东西是我以前在工作中几乎没有接触的。这次学习给我的触动很大,跟一些公办园的老师沟通都有点儿脸红,总之这次算是长见识了。
园长做为幼儿园的领头羊,如果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专业发展意识也不强,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幼儿园是很难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的。因此,园长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向外取经。要到一些办学较好的幼儿园里去学习经验,将学到的好的做法带回本园,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园长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本园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积极吸纳最新的教育理念,带领全园教师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
3.3 给相关部门的建议
鉴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足,但实际行动力不足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导向上对幼儿教师有所引导。国家虽然一直有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也规定了幼儿教师必须持证上岗,但在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仍然有许多幼儿教师未持证便上岗。
教师C:我已经在幼儿园工作三年了,但还没有考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也没有催促我非要去考,反正周围很多老师都没有考,包括一些来了好多年的老师。所以我自己也就懒得考,但我也知道,如果考个证肯定会好些。
相关部门应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情况,推动幼儿教师将专业发展的意愿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在落实的过程中,也能促进相关教师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保育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也看到国培计划开展以来,幼儿教师对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因此,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高水平、有质量的职后培训,这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应该将幼儿教师的培训计划做成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方案,确保幼儿教师在入职后,仍然有机会继续学习,获得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3)规划项目《江西省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与改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JY34),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规划项目《转型社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特点研究――公办幼儿教师与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15YB162),2013年度南昌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y2013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教育;问卷调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food nutrition and detection specialty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205-03
0 引言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潮流,其中大学生创业更是受到政府、社会的鼓励。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简称“高职食检专业”下同)自从1999年开办以来,经过十多年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示范性专业,总体而言学生找工作不难,但就业质量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1]。在校期间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将有助于本专业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本问卷调查选取本校高职食检专业学生(大一、大二、大三、近五年毕业的)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32份,并与若干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共有15个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创业现状、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创业教育措施等方面进行开展。
1 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表1可知,高职食检专业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较为全面,82.8%的学生认可创业是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创业[2]。通过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实践),有助于W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例如在找工作时,可以从个人事业发展、个人创业角度出发进行选择,更加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工作,而不会单纯追求待遇或所谓轻松工作。当然也有60.8%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企业(公司),毕竟以往人们狭义的创业主要是指开办公司,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创造工作岗位,能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这种观念也造成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误解,认为在校期间学生不大可能开办真实企业(公司),所以这种创业教育价值不大。
调查发现,有83.2%的学生表示有或曾经有创业意向,而只有16.8%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创业,这说明创业的想法在大学生心中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希望过平庸的生活,希望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但现实障碍也是存在的,往往会残酷击碎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因此,如何保护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值得学校、教师去思考。
由表2可知,62.1%的学生选择创业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的老板,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的本性。也有59.1%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赚到更多钱,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单纯在企业打工的收入是不高的[3]。在交谈中了解到,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希望能找到专业相关的、收入较高、工作轻松的工作,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难以实现。其实不论今后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在工作中有创业意识,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工作能力,积极进取,而不能满足于按时上下班,满足于稳定。
由表3可知,高达80.6%的学生选择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专业后,有的发现自己兴趣不大,专业学习效果也必然差强人意。如果在校期间能接受有效的创业教育,大学生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同时可以看出,只有35.8%的学生认为创业应放在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不好,学生未能充分意识到只有结合专业才能使自己的未来创业更有特色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提示在校期间,专业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专业领域找到感兴趣的创业方向,实现专业特色与兴趣的结合,提高创业成功概率,例如成立针对特定检测项目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营养咨询或营养配餐机构、食检耗材电商平台、企业产品地区等。
其实今后创业和职业发展应尽量与专业结合,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积累,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学好专业的必要性。毕竟在创业教育中,学生可以吸纳前人在专业领域的经验和体会,体验前人所遇到的专业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能紧紧抓住职业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应加强与专业结合,融入专业教学中,寓教于创,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解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创业教育无处不在,才能有的放矢[4]。
由表4可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很多,尤其是90.5%的学生选择个人能力,如经验不够,缺乏指导,缺乏社会关系,同时有83.6%的学生选择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这两方面都是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障碍[3]。这些障碍说明创业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创业教育应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而不要强制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意愿。
2 创业教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发现,17.3%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78.4%的学生认可有一定帮助作用,只有4.3%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还是多花点时间学好专业技能。其实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都去开公司、做买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分享他人创业经历和开展创业实践中,让学生更加明确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更加懂得为何学习专业,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进而对今后找工作、明确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高职食检专业主要学习理化、微生物、仪器检验项目操作,依据相关检验标准,对产品合格与否进行判断,强调检验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容易使学生思维机械、缺乏创新创业意识,限制了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1]。
在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的调查问题中,71.6%的学生选择“一般”,18.1%的学生选择“不重视”,这表明学校和专业现有的创业教育开展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创业教育仍未受到足够重视和强化(尤其是部分系领导、教研室主任重视不够),不能引领专业的改革;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未探索出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经费投入未得到有效保障。
由表5可知,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应着重培养的能力,75.9%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培养创业意识,如何激发创新、寻找商机等,从而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开拓视野,以更好、更快地确定职业方向,这是在校期间开展创业教育真正能做到的,更符合高职食检专业学生实际需求的,也是切实可行。而培养学生开办企业、财务管理、产品开发等能力,则是在校期间难以真正开展的。在创业教育中,因材施教,开设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创业教育模块,实现普遍创业意识教育与部分学生接受更高水平的创业实践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可以避免引起部分创业兴趣不大学生的抵制和反感。
■
由表6可知,受调查对象中,77.6%的学生认为应加强社会实践,建立校企联合的创业基地,73.3%的学生希望为大学生提供到企业、公司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说明高职食检专业学生更愿意接受实践类型的创业教育,毕竟实践出真知,这不是单纯开设创业课程或开展创业大赛所能比拟的。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形式应多采取高职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新方式和新措施,尤其是偏向实践、体验类型,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在课堂内被动接受创业理论。
3 食检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
调查发现,42.2%的学生认为大一适合开展创业教育,40.1%的学生认为大二更适合,而只有较少的学生(17.7%)选择大三开始创业。针对各个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创业教育形式,分层递进,例如在大一阶段,可以组织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来校交流、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见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大二阶段,一方面将专业课程前移到大二完成(如第四学期就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尽早让学生学完专业课程,尽早对专业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专业课程中穿插创业教育内容、聘请成功创业者来校讲座交流、组织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等,有助于学生初步确定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而在大三阶段,应探索施行分级教育和弹性学分制度,即在第五学期给学生选择机会,即根据兴趣、能力,其中喜欢检验专业工作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学习检验技能高级课程、去专业对口的检验类单位实习,而喜欢创业、经商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级创业技能学习(如创业商机选择、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进行创业实践,而非一刀切要求学生都接受相同的课程和实习。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学生(97.8%)都认为在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融入适当的创业教育,可以拓展视野、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例如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可以融入食品加工创新创业案例,播放食品创业人物故事视频,与食品加工工艺巧妙结合,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理解食品加工技术操作及其应用实例。同时很多食品加工工艺由于缺乏机器设备现场展示、演示,学生很难理解,而辅助食品加工创新创业案例和视频,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恍然大悟,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5]。当然食品创业案例和视频要和专业内容相适应,同时要精选、精简,时间要控制,否则一节课单纯讲解案例和播放视频,而没有讲解专业知识,只会本末倒置。此外,有针对性开设食品加工创新创业实训环节,依托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使学生能开展食品产品开发、前店后厂式创业等实践活动[6-8]。
由表7可知,72.0%的学生选择聘请成功创业者,64.2%的学生选择聘请已经毕业的校友(尤其是已经开展创业的),认为他们适合讲授创业教育内容。尤其是已经开展创业的的校友,这些人与在校学生有着更多的共同经历,是让人更容易接近的榜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31.0%的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创业教育,这与当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人员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形成很大反差,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人员讲授创业教育时,缺乏专业背景,内容往往偏向理论,加之本身缺乏创业经历,感觉是纸上谈兵,所以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实际效果不佳,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浪费时间,还不如腾出时间,学习检验专业技能操作。
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教师不适合讲授创业教育内容,究其原因是专业教师也普遍缺乏创业经历,没有掌握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的方式方法。因此,专业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历、所授课程特点,摸索总结适合自己课程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尤其是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训环节,必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 总结
通过对本校高职食检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可以确定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尚未得到有效开展,造成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缺失。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主要目的不是鼓励学生开办企业,而更多是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通过榜样力量,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指导方向、提供帮助。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应采取多样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尤其是偏向实践、体验型的创业实践活动,也认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必要增加创业教育环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有必要融入相关创业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魏强华,姚勇芳,邓桂兰.高职食品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46.
[2]倪赤丹,苏敏.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广东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2):164-167.
[3]王静.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1(1):27-32,45.
[4]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创新创业,2014(2):19-22,38.
[5]魏强华.食品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收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1,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18-03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属于培养应用类人才的专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的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也得到空前的拓展,毕业生分配去向为全国各地的资源、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仪器制造等多种行业和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和背景差异很大。毕业生如何能适应这样广泛的领域,毕业后能够尽快承担工作任务,是毕业实习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桂林理工大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研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毕业实习安排和毕业论文指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为16周,实习内容主要为:野外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毕业实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重要实践部分。学生参加野外实习的形式有多种:参加学校实习基地单位的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到学生即将就业的单位参加科研或生产工作。这些实际的科研或生产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工作现状,了解勘探行业发展情况。在实习期间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实习项目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在出去实习之前,要求毕业生做实习准备。例如,资源勘查类的科研或生产项目,要求学生了解矿床、成矿理论及所需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工程、水文或环境勘查类的项目,要求学生研究岩土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该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而工程质量检测方面,则需要了解质量检测规范及应用地球物理检测方法原理等。在野外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作实结,从野外工作施工技术、资料解释、成果展示及报告编写等方面总结实习过程。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环节。指导“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有毕业论文选题、论文编写等。
1.毕业论文选题。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因此,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需求。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安排在四年级的生产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球物理各方法的理论、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有了各自的专业兴趣和对各专业课教师的了解。因此选题是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教师,在选题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方向。我们将毕业论文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先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后从事工作的意向以及个人能力。②选题结合实际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野外毕业实习的同学,根据在科研或勘查单位参加的科研和生产实际工作选题。这些结合实际的选题符合科研或勘查单位的需求,具有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毕业后最短时间内达到工作单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这样学以致用的论文题目,相当于一次实际工作练习。③专业教师的选择。学生选择好论文方向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并得到良好的相关方面的锻炼,选择教师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师擅长工程勘查、有些老师擅长资源勘探、有些教师擅长能源勘探、有些教师理论研究等。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师,以便得到最佳指导。④教师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学生选题只是选择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其中的细节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确认学生适合的那种题目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对于有明确目的的学生,例如毕业后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学生、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学生、对某种地球物理方法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特点的毕业论文题目。主要的选题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水平和对地球物理方法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到有关的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尽快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学习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会巩固专业知识,了解自身的能力。二是从工程项目中选题。对于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准备进入地球物理勘查实践的同学,选题可以来自勘查单位的工程项目。通过这些联系实际勘查项目的题目,学生对勘查单位的设备、勘探领域、资料解释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勘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有目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上述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呈现多样化(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实践型题目的人数在近四年中是最多的,约占64.8%,选择结合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8.1%,选择理论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7.1%。这一比例符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同学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
2.教师在论文编写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英语、计算机编程和解释软件使用等能力。①查阅文献的指导。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在查阅科技文献过程中,教师对相关方向的现状及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②计算机应用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学习使用最新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软件的工作量。将这部分内容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计算机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编程,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计算机能力弱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现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比如运用Grapher、Surfer、Excel等的电子表格计算视电阻率等一些简单的处理。③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绘图技术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资料解释和绘制成果图示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要对这部分进行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明确的解释依据、解释思路、解释结果,并绘制出规范、符合要求并美观的图件。规范的插图和附图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绘图软件,能够熟练地掌握绘图技巧,做出能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证据和支撑的图件。④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资料解释部分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不仅要有解释思路、解释依据,解释理论和解释结果的讨论,还要有规范的写作格式、规范用语、规范地引用图件,以明确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三、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从事工作后项目汇报的一个预演。因此,准备答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工作能力的一种培养。由于很多学生第一次准备类似的演说,在准备过程中,难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得不到要领。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答辩演讲稿,清晰地表达研究内容,恰到好处地使用辅助器具,灵活地应对提问等。
从目前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近几年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受到单位的重用,经过一年的实习期以后,基本上可以独立主持生产项目,成为单位的骨干。由此可以说明,有目的、有意识的毕业实习指导,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一个飞跃,为从事相关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程志平.工程电法勘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增):35-38.
[2]罗润林,阮百尧,李亚南.以学生为本的“电法勘探”课程改革[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增):61-63.
[3]吕玉增,韦柳椰,李长伟.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