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整机工作状态的观察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分析和判断
1.观察和分析的依据
1)首先观察PC监测系统的“生成数据报表”。
2)观察主控单元LCD显示窗显示菜单记录:SYST,EX,PA.三项内容。
2.观察、分析和判断的主要内容
1)主控单元-LED表中的:TX(天线)输出功率。
2)EX-LED表中的:EX(激励器)输出功率(归一化值)。
3)EX-VALC值:环路自动控制电平。
4)如以上三项读数变化异常,再参照有关数据来分析判断。
3.三个主要观测量的说明
1)TX(天线)输出功率:RF输出经定向耦合器正,反向耦合,去主控单元接口电路板,经检波放大的直流量分3路送出;
2)EX(激励嚣)输出功率:在切换盒中,将RF-OUT(射频输出)耦合检波,去LED显示器显示EX(激励器)输出的功率。
3)VALC自动电平控制:在EX控制板上形成,改变变频器电调谐衰减量,以控制变频器RF输出电平.VALC为3V左右时,变频器输出电平:0—-7dBm。
4)上述三个观测量反映了发射机正常时,RF通道中各级放大器增益和匹配间的关系,如果某级放大器增益和匹配发生变化,影响本级的输出电平,使三个观测量读数较大偏离“数据报表”值,就出现工作状态异常。
4.工作状态异常的分析和判断
1)TX(天线)输出功率指示不变,而EX-RFOUT(激励器输出)指示和PA-VALC值有较大同步降低。
分析:TX耦合检波的直流电平增高,在大环ALC作用下,降低TX输出功率,保持原大环ALC的记忆电平。
判断:输出耦合,RF检波放大系统可能出现问题,引起检波直流电平增高。但此时TX输出功率指示高于实际的输出功率。功放级增益增大引起检波电平增高,这种可能性很小。
2)TX输出功率指示不变,而EX-RFOUT指示和PA-VALC值有较大同步增大。
分析:TX(天线)耦合检波的直流电平降低,在大环ALC作用下,增大输出功率,保持原大环ALC的记忆电平。
判断:
a)输出耦合,RF检波放大系统可能出现问题,引起检波直流电平降低。但此时TX输出功率指示低于实际的输出功率。检查耦合头和检波电路的衰减电阻;检波二极管及放大电路。
b)功放级增益降低,分配,合成,滤波器等无源器件特性变化;级间接触不良,匹配变坏等原因造成。检查各PA增益是否降低;PA供电电压是否正常,功放管是否损坏。PA盒后面的微动开关是否损坏,VG指示灯灭,PA不工作。
3)TX(天线)输出功率指示降低,但TX仍工作在大环状态。功率下降半功率左右,缓慢上升到临界不保护的状态,此时输出功率指示小于发射机额定功率。
分析:主控单元接收有关报警,下达保护指令。TX处在故障保护状态温度。
判断:EX(激励器)前面板‘VIDIO OFF’‘HIGH VSWR’和PA前面板‘OVERLOAD’‘OVERDRIVE’‘OVERHEAT’某一出现红灯报警。出现红灯报警时,TX、EX、VALC三者下降是同步的,首先下降3dB,如果故障恢复,TX恢复额定输出(过载除外)。根据报警,做相应的故障处理。
4)TX(天线)输出功率指示降低,TX不能工作在大环状态,由‘ALC-PA’跳到‘安全状态’又转到‘ALC-EX’工作,功率降为75%。
分析:当EX VALC>3.7V时超过上限,TX由‘ALC-PA’跳到ALC-EX’工作,功率降为75%。
判断:功放链路中某一功放增益降低或无源件插损大,在大环ALC作用下,VALC上升,当>3.7V时,出现超上限保护。
a)互调校正盒中频输出正常为-17dBm,检查是否过小。
b)LO输出正常为3-5dBm,用频谱仪检查。
c)变频器输出正常为0--7dBm,如果过小,检查输入、输出滤波器等是否插损大。
d)检查1W功放增益是否降低。
e)检查PA功放增益或无源件插损情况。
f)检查EX是否接收到来自主控单元的大环检波电压,检测EX控制板J10-1为1.5-2.0V。
二、电视发射机典型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1.整机过载
典型现象:激励器自适应调整,单片机进行自动处理。功率下降半功率左右,缓慢上升到过载不保护的状态,此时输出功率小于发射机额定功率。
故障分析:
信号采样:发射机输出端的反射功率取样的定向耦合器。此耦合器的耦合量1KW发射机为-40dB,10kw的发射机为-50dB,方向性大于30dB。
电路分析:整机设定过载保护时VSWR大于1.5保护。
整机过载维修方法:
1)检查发射机的输出端与天馈系统之间的连接是否良好。
2)测量天线驻波应小于1.5。
3)检查滤波器的输入输出接头和通过特性。
4)检查主控单元中检波电路和放大电路是否正常。
5)检查发射机的本振是否所定在需要的频率。
2.激励器无视频
典型现象:激励器面板的video off和fault指示灯亮红灯,没有图像连续3秒后,如发射机工作在大环,发射机自动降半功率工作;发射机工作在小环,转安全模式工作。
注意:视频信号恢复,如发射机工作在大环,逐步调整到正常状态。
发射机无视频保护维修方法:
1)检查信号源是否送到激励器的视频输入端,可以使用示波器或在电视机的AV通道进行检查。
2)检查视频信号的质量,注意同步头的幅度是否正常,视频幅度必须在700mv-1400mv之间,否则均视为无信号。
3)视中调输入断M51489L损坏:使用数字表检查M51489的各管脚的电压,正常从1脚—16脚电压为是否和图纸要求电压一致;使用示波器检查输入脚(1脚)和输出脚(13脚)波形情况。如此集成块损坏,请使用导线端接此集成块,可以暂时工作。
4)同步分离集成块EL4583L损坏:使用示波器检查3脚同步头输出是否正常;10脚没有视频输入时,应有5V的电压输出,有视频输入时,没有电压输出。
3.激励器小功放电流不正常
典型现象:主控单元LCD显示为:EXX I-PA WRONG!主控单元LED显示没有功率输出。激励器工作在安全状态,FAULT指示灯亮,其他故障灯均不亮。
故障分析:当激励器控制板上U11 (CD4051)模拟开关的15脚电压在0.3-1.5v之间,单片机显示显示1W激励器功放电流不正常,主控单元告警,软件作相应的处理。
维修方法:
1)如J9-1的电压为0,检查1W功放的电源和取样电阻电压。开关电源不正常,更换开关电源,取样电阻电压降为0V,请检查MRF9030的状态。
2)检查控制板运放U16的1脚电压,正常应在1V,如电压小于0.3V或大于0.5V,主控单元均显示EXX I-PA WRONG!确保控制板J9电压在0.5V左右的前提下,调整控制板VR7电位器,使U16-1脚电压为1V。
4.发射机有功率输出,但电视接收端没有图象
故障现象:发射机在工作过程中,输出功率显示正常,但没有图象和伴音,激励器没有任何告警,图象和伴音调制度指示正常。
分析:由于激励器没有任何告警,并调制度显示正常,说明激励器音视频处理正常,因此故障出现在调制,由于发射机有中频ALC和射频ALC功能,如图象没有载波输出,只要半音载波输出正常,在ALC作用下,整机输出功率正常,但电视由于没有图象载波,因此伴音同样不能解调。
可能存在故障原因和检查方法:
1)38MHz本振工作不正常。打开本振模块,此时本振锁定指示灯亮红灯,可以使用无感改椎调整压控震荡器电感,故障可以排除。
2)模块前的图象通道的任何一个模块没有输出,均会造成以上故障。如有条件可以使用频谱仪进行测量,如没有仪器,由于DG、DP、GD等模块接口电平一致,可以使用短接的方法进行排除,找到有故障的模块,在对此模块进行维修。
5.电视画面鬼脸(负象)
故障现象:电视机接收图象严重失真,画面过调,人物面部比较明显,伴音有交流声。
分析和处理:
1)输入激励器的视频全电视信号幅度过大,超出了1Vp-p。
2)图象调制器电路存在问题。
3)调整激励器前面板的按键调制度可以调整到图象正常,但很快调制度又显示满格(100%调制),此时可能是激励器前面板(EXC124)上芯片U17损坏(DM74LS373)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更换。
6.功放过载保护
典型现象:主控单元LCD显示:PAX OVERLOAD!对应功放出现红灯告警。
故障分析:当功放输出端口的VSWR大于1.5以上,功放过载保护启动。主要是功放输出口的反射太大造成反射功率检波电压升高造成。
分析和处理:
1)检查功放合成器和射频输出头之间焊接是否牢靠。
2)检查检波电路是否有损坏的器件。
3)检查功放到合成器之间的射频连接线是否有损坏的迹象。
4)检查合成器输入口的驻波反射情况。
5)检查合成器、陷波器、转接器、馈管等无缘部件是否有明显的温度高的地方。
7.功放过激励
典型现象:主控单元LCD显示PAX OVER-DRIVE!对应功放出现红灯告警。此时激励器自动进行调整,发射机将半功率输出,如过激励报警解除,功率恢复正常。
分析和处理:由于功放环路增益发生变化,激励器输出端后面的射频通路出现异常从而造成ALC控制环路的检波电压发生变化使激励器的输出功率增大,功放出现过激励保护,因此检查时建议将发射机工作在手动状态下,检查功放链路的增益情况。
1)开关电源损坏:检查功放正常工作时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情况,正常输出为+50V(对于1KW发射机)对于我台10KW机输出电压为+48V,20KW为+32V。
2)某一功放输出功率变小,造成激励器输出功率升高,功放出现过激励保护。
3)合成器或在无缘部件的插损变大,造成功放链路增益下降。
4)定向耦合器或主控单元的检波电路出现问题,造成检波电压变小,激励器的功率升高,功放出现过激励保护。
8.功放过热
典型现象:主控单元LCD显示PAX OVE-RHEAT!对应功放出现红灯告警,输出功率立即减半,如过热撤消,功率将小幅度逐渐上调,调整周期为2分钟。
快速处理的方法:按激励器的RESET键,功率将快速恢复到正常。
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
1)检查风机和风道的运行情况。
2)功放中过热继电器参数发生变化,在温度没有达到设计温度,造成功放保护。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根据《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要求,电镀企业必须全面整治提升,排放污染物严格按照《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执行。在此背景下,电镀企业对现有的污水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1 设计参数
某电镀厂主营镀锌铁丝、转椅电镀等业务。企业现有镀锌生产线2条,镀镍生产线7条,日排放生产废水约40m3/d,企业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化学法对厂区内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
1.1水量
该企业的电镀废水排放总量约40m3/d,当前水质分流情况为:含氰废水、含铬废水以及综合废水,共三类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其分类水量为:
含氰废水:Q1=5 m3/d;
含铬废水:Q2=15 m3/d;
综合废水:Q3=20 m3/d;
1.2水质
根据现场取样分析,本方案水质情况如表1
表1 进水水质 单位:mg/L ( pH除外)
1.3设计目标
污水处理站能连续接受企业排放的电镀废水,处理后的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水污染特别排放限值”。具体指标如表2
表2电镀行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单位:mg/L(pH除外)
2 工艺设计
2.1现有工艺分析
污水处理站目前的处理工艺流程为:
该企业只有1个氰化镀锌车间(计划停产),其余均为镀镍铬车间,清污分流较容易。
污水处理站设氧化破氰池、铬反应还原池以及中和反应池各一座,均采用间歇反应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分别处理,处理后的废水与综合废水一起进入综合池,在澄清池中调整pH沉淀后上清液排放,污泥用泵送至压滤机过滤,过滤后的水返回澄清池。总体上处理工艺是可行的,但同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根据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镍、铬等一类污染物必须单独收集处理,镍要求单独回收,清污分流必须重新收集归类;
(2)原化学处理系统没有沉淀池,反应与沉淀均在澄清池中完成,时间较短,沉淀效果易受影响;
(3)排放标准中“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重金属排放限值非常低,仅化学处理要达到该标准非常困难,处理效果也不够稳定;
(4)电镀废水的排放指标中增加了CODCr、氨氮及总磷等指标的控制要求,CODCr的排放限值为50mgL,原处理设施中无相应的处理工艺,必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
(5)焦亚硫酸钠、碱等投药方式为固态投加,药剂浪费量大;
(6)没有自动控制仪表和加药自控装置,易导致加药过量或不足,从而导致浪费或排放水超标;
2.2改造工艺选择
鉴于污水站目前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利用企业现有设施设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清污分流及镍回收单元装置
原厂区共有三根分流管道,分别为含氰废水、含铬废水以及综合废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类污染物(镍、铬)必须单独收集和处理,原工艺中含铬废水已经单独处理了,但含镍废水与其他废水混合进入综合废水,现拟将含镍废水从车间直接分流收集,并采用镍回收装置进行集中回收,回收后的水排入污水处理站综合池进行后续处理。
(2)沉淀池的改造
沉淀池是化学沉淀工艺中固液分流的主要设施,现污水站需新增沉淀池一座,考虑到污水站内原有一座7.8×8.3m,深3.5m的方池,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并加装斜管(一半)后即可改为一座沉淀池和一座清水池;
(3)深度处理-重金属过滤设备
由于新的排放标准较低,化学沉淀很难达到要求,必须进行深度处理。重金属过滤器可选择性去除重金属离子、六价铬以及氰化物等,可去除痕量残余的污染物,同时也可解决前道化学处理工艺中误操作引起的超标,具有运行周期长、出水稳定,可再生反复使用等优点,是重金属离子稳定达标的有效保证。
(4)去CODCr工艺
电镀废水中的CODCr的主要组成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无机CODCr组成主要包括Fe2+、SO32-等还原性离子,有机CODCr组成主要包括有机添加剂(湿润剂、光亮剂及除油剂等);目前去CODCr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化、氧化、电解等,电镀废水中主要为表面活性剂,难以生化,经测定废水B/C值≤0.2,属难生化废水;电解适用于小水量高浓度废水,能耗高,电流效率低;本方案选用TCOD药剂去除废水中CODCr。TCOD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可对大分子有机物分步进行β氧化、ω氧化,最终使有机物矿化去除。采用去CODCr药剂去除CODCr具有不需增加土建设施、使用方便等优点。
(5)加药系统的改造
原加药系统均为固体直接投加,也没有控制显仪表,药剂投加终点无法准确控制,部分药剂投加过量也会增加化学需氧量即CODCr(如焦亚等);建议改为液体投加并采用自动控制,铬还原可采用ORP与焦亚投加联动,中和则采用pH与液碱投加联动控制。
(6)pH回调装置
沉淀池的出水pH一般在9以上,必须回调至7左右方可排放,为保证pH的准确投加,投加方式采用计量投加并结合超标报警(光电)。
2.3工艺流程
.
污泥
2.4工艺流程说明
(1)含氰废水采用间歇氧化破氰,间歇进水、反应、出水,破氰药剂采用次氯酸钠,停留反应时间大于2h,出水进入综合池;
(2)含铬废水也采用间歇处理的方式,铬还原的焦亚投加量采用ORP控制,自动加药,出水进入综合池;
(3)含镍废水单独收集后,采用离子交换成套设备回收处理。废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镍离子被树脂上的活性基团交换而被固定于树脂床上,从而水得以净化,出水进入废水站;树脂饱和后经再生得硫酸镍液体,可回收利用。
(4)上述三类水分别经预处理后与综合废水一起在综合池中停留均质后用泵送入中和池,中和池中设pH控制仪表,能与加药泵联动,自动调节pH。药剂采用液碱(30%NaOH),pH控制范围为9.0~9.5,同时加入PAC,pH调整完毕用泵送至沉淀池,泵前投加PAM。
(5)沉淀池出水进入清水池,加入TCOD药剂,接触反应,停留时间为1天,大部分CODCr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不溶物。
(6)清水池的水泵送入重金属过滤设备,通过其对微量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残余的重金属离子,并可过滤前道工艺产生的不溶物。过滤后的水经pH调整后可达标排放。沉淀池的污泥经压滤机压制成滤饼,最终安全处置。
3结论
改造工程经调试后,各处理环节污染物削减情况如表3
表3污染物削减表单位:mg/L (pH除外、水量t/d)
(1)含氰废水采用氧化破氰去除CN-,去除率达99.5%;
(2)含铬废水采用焦亚还原去除Cr6+;去除率达99.97%;
(3)含镍废水采用镍回收单元设备处理,对镍的去除率达99.5%;
(4)上述废水进入中和反应池相互稀释,中和后鼓气反应吹脱,然后沉淀分离,该工艺属一级物化,其对污染物(Ni2+、Cu2+、Zn2+、Fe、氨氮、总磷等)的去除率依次为:92.71%、96.42%、93.44%、93.71%、75%、50%;
1.机电设备安装概述
在建设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用设备安装,二是民用设备安装,三是工业设备安装。具体而言,包括电气、采暖、给排水、通风以及消防等设备安装。针对施工活动而言,从设备采购到设备安装、调试以及运行,最终进行验收。在这个阶段中,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的使用功能。在机电设备安装中,还涵盖了对新材料、工艺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作业。在大型工程安装过程中,对装配吊装要求严格,同时对检测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由此可知,必须要不断更新各种新设备以及施工技术,强化对机电安装质量的验收。当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对技术工种要求严格,同时由于其工艺具有复杂性特点,因此在安装过程中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力度,提高施工人员专门技能以及专业素质,提升机电安装质量,保证设备的使用功能与安全性能。
2.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
2.1电气设备常见问题
电气设备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在安装隔离开关时,具体操作方法不正确,动触头接触压力与静触头接触压力不足,接触面积较小,致使接触面产生电热氧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接触的电阻压力,导致烧蚀以及灼伤、触头事故严重;第二,在装配断路器弧触指和触头时操作不当,相应的接触压力、分合闸速度以及插入行程与实际要求不一致,致使触头产生过热现象,绝缘介质出现分解,增加了压力,使断路器产生爆炸;第三,检修不当,导致电流互感器绕组开路,过电压极高,威胁着设备的安全;第四,在进行有载调压装置的装配时,装配出现错误,留存的杂物将机构卡住,引发各种事故;第五,在安装主变压器主变吊芯与高压管时,将螺帽等杂物掉入其中,或者没有及时将器身与套管内的污水排除,密封装置安装损坏,一定程度上造成主变压器绝缘强度的下降,击穿了局部的绝缘,引发各类事故。
2.2螺栓联接常见问题
在机电设备装配过程中,螺栓与螺母的联接是其中的基础工作,在电气工程中,传导电流螺栓与螺母的联接尤为常见。在安装过程中,要综合分析设备机械效应以及电热效应。具体而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连接螺栓与螺母时,注意压接与联接的程度,防止出现过松或者太紧现象。一般部件间装配处于松动状态下,会促使接触电阻的增大,通电时将会出现接触面氧化、发热等恶性循环状况,严重时会将联接处烧熔,出现接地断开以及短路等事故。同时,影响一次设备以及母线的联接,导致其连接部位的T 型线夹、设备线夹、并沟线夹出现各种问题,引发事故;二是当螺栓与螺母的联接处于紧致状况时,基于机械力作用以及电磁力作用的前提下,致使螺栓金属疲劳现象突出。
2.3配件常见问题
在机电设备配件市场上,由于其规范化程度不高,受设备采购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限制,导致采购配件与实际要求不符。针对螺栓与螺母等配件而言,基于机器与电磁力作用下,滑丝松动现象突出,同时会出现断裂情形。具体来讲,不合格产品由于规格不具备统一性,各配件连接不严实,存在松动状况,降低了机电设备的实际安装质量。再者,在安装过程中,基础配件机械效应、耐热与耐压程度以及电阻程度等一系列指标考虑不当,均会影响安装效率。
2.4机械振动常见问题
机械振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针对泵而言,转子的运动处于不平衡状态,轴承间间隙过大,定子与转子间摩擦现象突出,同时转子同心度与壳体同心度存在偏差,不利于设备的安装;第二,就电机来看,转子运动、轴承间间隙以及转子、定子间气隙均匀度与实际要求不相符,直接影响着安装的质量;第三,在操作过程中,泵额定参数存在过多或者过少状况,致使泵无法正常运行。 譬如基于出口阀操控下,如果流量相对较小,极其容易发生震动事故。
2.5超电流常见问题
当泵内存在异物或者轴承损坏时,易引发超电流现象。同时,泵转子与壳体发生摩擦,也会出现超电流情形。再者,当电机实际功率与过载的电流整定数值较小时,同时线路电阻较高,出现电源缺相状况,此时超电流问题突出。此外,在工艺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密度、粘度以及需求量较高现象,致使介质大于泵的实际运行能力,则会引发超电流。
2.6 工程承包与操作人员常见问题
管理不到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关的部门质量把关不严格,工程量、投资、利润均较小,诸多施工队伍施工意愿不高,一些资质较高的施工队伍采取工程转包方式,由施工实力相对较差的施工队伍接手,其施工程序规范度不高,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不了解相关规范、连接工艺以及导线包扎程序,导致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不高。同时,没有分析交叉环节的一系列电流问题,机械设备额定功率与电流强度不吻合,导致电流强度与电阻出现偏大现象,而电气设备功率、过载电流过小,电源缺项问题突出。
3.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3.1严格执行安装施工原则
首先,要合理选择设施。在设施的选择过程中,相关的科技人员要进行技术计算以及验算工作,定向设备与设施,保证其使用价值与实际工程要求相符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统筹兼顾,强化总体的布置,加强技术论证,合理、科学计划并安排机电设备安装的工序,保障工程的进度。在施工前,做好压风机、变电所等设备安装工作,明确动力源以及电源,及时配备提升绞车与井架,注重主次分明,有序地进行安装工作,保质保量。再者,严格执行设计规范要求,按照设计技术进行施工,避免时间与材料的浪费,禁止赶工期而调换工序。例如在进行井架安装时,要执行常规作业顺序,只有完成基层组装后才能应用测绘仪开展操平找正作业,坚持逐层安装原则,从而保证安装质量。
3.2提高安装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掌握安装知识以及安装标准,保障配件与设备主体的严密连接,进而保证安装质量。例如机械施工者连接机械部分,电气施工者安装电气部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好供配电电源电路连接作业。在完成电路安装后,要进行设备的试运转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安装后,检查设备安装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严格按照工艺流程。
3.3做好施工流程图与施工要求编制作业
合理规划布局,有序地组织工种开展施工作业,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在安装作业过程中,依据安装作业要求,坚持先后顺序,开展阶梯式流水工作。其次,遵循布局要求,各类工种必须在指定标高部位上进行设备的安装,按照实际程序与要求来进行施工流程图与施工要求的编制,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3.4严格控制施工前安装质量
在安装前,先要了解有关的设计图纸,及时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并合理调整准备作业安排。此外,明确相关的技术文件与要求以及资料表格,核查工程所需设备与材料,确认现行操作规程与顺序,考虑施工人员流动性与工程进度,做好分段交底作业。
3.5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装质量
依据会审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施工,及时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禁止私自变更设计,严格执行 “三检”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落实规范化操作程序。再者,及时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做好隐蔽工程与隐蔽签证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经隐蔽验收签字后才进行下道工序,完善安装施工日志记录作业。
3.6做好通电调试与验收作业
针对已安装好的机电设备而言,必须要强化调试作业,初装、新增、更新设备,都投入使用前施以调试作业,检查设备装配完整性以及安全性,保证调试工作正常进行。在调试中,要试验并考核其空负荷与负荷状况,使其性能满足工业化生产技术要求,此外,在调试中要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先单机后联调,二是先手动后自动,三是先就地后远方,四是先空载后负载,五是先点动后联动。按规程操作来开展送电作业,基于受电双方监督条件下进行调试。施工承包单位在进行自查后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监理工程师验收工程实体质量,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出资料评估报告。
4.结束语
机电设备在人们生产以及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安装机电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针对机电设备安装方法以及技巧而言,由于受技术、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局限,导致最终安装效果存在很大异同,安装问题突出,因此必须要不断改进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方法,提高安装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