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电力供应结构

电力供应结构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3 14:58: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力供应结构,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电力供应结构

篇1

近年来,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广泛使用于大跨和超大跨度、重载以及使用性能高的结构,其应用范围拓展到高层以结构转换层、钢结构、基础、路面等结构领域。工程实践表明,预应力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在同样条件下具有截面小,自重轻,质量好,省材料,并能扩大预制装配化度。中山地区,在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中,也有预应力技术实际工程应用。

一、预应力结构设计技术方面的问题

(一)预应力筋曲线受梁弯矩变化的影响

重视工程建设中梁弯矩的变化,既是预应力结构设计的关键,也是工程设计施工最基本的原则,但是在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由于经验不足而酿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一根两跨连续梁的跨中与边跨的支座部位梁底正截面的受弯承载能力设计值不足,那么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除了经常见于边跨梁中的这种情况发生外,还可能在梁中多个集中荷载作用下,使得大范围内存在梁跨中正弯矩的现象,而靠近支座以及跨中部位的数值变化很小,因此,施工人员应特别注意类似情况下梁的预应力筋设计以及施工问题,尽量避免支座部位因为梁底筋不足而出现过分的盈余。

(二)抵抗温度应力受超长预应力结构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框架或者剪力墙结构依照构造要求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分别为55mm和45mm,但是绝大部分在建筑施工的设计中,长度一般情况下会超过该数值,因此,经常会在混凝土中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但是结构往往受到后浇带的影响致使整体性较差,而且一般要求结构施工后经过两个月左右才能够继续进行施工,因此,严重影响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很多施工方都不乐意采用该措施,更不用说是在工期特别紧或者一些特殊的工程。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预应力在结构设计中应该被普遍采用,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增大伸缩缝之间的间距,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使长达150m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伸缩缝,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或者完全取消掉后浇带的数量。预应力结构能有效的消除超长结构中温度应力的不良影响,而且预应力筋还可以作为结

构配筋设计,能够提高工程设计的经济型。

(三)预应力中井字梁间的水平内力影响

预应力中的井字梁结构由于与其梁、板间的预应压力不一致,因此,会导致井字梁之间产生一定的水平推力,进而破坏预应力中的井字梁,该问题影响预应力工程的结构设计。

(四)预应力结构形成后的受力机理

在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中,如果混凝土梁以及所配的预应力筋的轴向刚度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在张拉阶段混凝土筋对混凝土梁产生的影响只能看作是一组等效荷载,在使用阶段,如果它们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刚度差,那么荷载变化主要通过混凝土梁正截面上受力情况的变化而展现出来,此时,预应力筋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混凝土的压力以及预应力筋的压力它们之间主要依靠存在的臂力变化来不断适应截面以外弯矩的不断变化;但是在预应力钢结构中却存在不一样的变化,作为主体的钢结构与预应力索之间的刚度差相对而言较小一些,预应力索在其中如果只起调节结构变形和应力的作用,那么在使用荷载的作用下,预应力索的索力变化较大,外弯矩大小的变化主要通过组成力偶的拉压力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这个力偶的力臂相对而言要恒定一些。

二、预应力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

(一)预应力结构设计深入到预应力筋中

在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中,千斤顶的张拉通常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预应力的施加效果,但是在预应力的钢结构中不仅要考虑到千斤顶的张拉,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在整个结构的安装过程中或者是个别构件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强迫式的变形来施加预应力,还要配置高强度杆件对其结构或者是构件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但是在预应力混凝土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此时的预应力筋位于结构的内部,因此,不仅索力的调整不是很方便,而且也不利于索的及时更换,但是在预应力的钢结构中,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于索力的调整以及索的及时更换。在加固钢结构的过程中,运用最低限度的索力来对构件的尺寸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其安全性。

(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的改进

在改进预应力的混凝土构件裂缝时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等级划分。一般情况下要求不能出现裂缝被分为二级,允许可以出现2.2mm的裂缝被分为三级,二级又被分为二级Ⅰ类和二级Ⅱ类。二级Ⅰ类指一般不要求出现裂缝的构件,二级Ⅱ类一般情况下允许有一定的裂缝出现,按照相关的计算,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应控制在0.1mm范围之内。因此,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构建的裂缝,保证其安全可靠性。

(三)预应力的设计准则遵循超长的原则

据相关的资料发现,目前,建筑的平面设计已是越来越复杂,多种的荷载作用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在这些薄弱环节中的结构通常情况下与人的感性认识是相悖的。预应力的结构是够超过一定的长度,在本质上并不受结构单位长度的影响,主要受约束的条件以及温度、收缩等各种因素对预应力的构件所产生的影响。根据资料统计,当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单位长度比例表数值小时,而机构计算表明受各种约束因素的影响使得构件大范围的拉应力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的现象,因此,预应力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超长设计的准则。

(四)体外预应力的设计要求

对于体外预应力应配置最小的非预应力的钢筋量,以此能改善受力的特性,使得结构在极限的状态下也能产生塑性及变形的特点;结构体系还应具备足够的延伸性能;预应力的钢材在结构荷载极限的状态下也不应大于其屈服强度;使用状态下的结构体系,还应具备很好的抗裂效果。活荷载的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结构的体外束在弯折节点处的滑移量应该较小。

三、预应力结构施工阶段的控制分析

在预应力钢结构的实际工程操作中,该结构在施工阶段的荷载传力的路线中、支撑的条件以及边界需要的条件和使用阶段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预应力结构内部的分布规律和整体结构的一次性分析结果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一部分区域来说,在施工阶段会产生相当大的内力。为进一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以及降低预应力所承受的峰值,避免结构产生变形,通常情况下会在施工阶段就加强对结构施加部分的预应力,一方面这可以保证钢结构成形,为钢结构提供一定的侧向支撑;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在施工阶段的拼装、吊装以及滑移的平面内和平面外部的刚度。施工阶段所需要的荷载、边界的条件以及内力的规定都会严重影响到高强预应力钢索的布置情况以及预应力的大小。因此,在施工阶段,应该实行多阶段、分批次张拉的技术,但是还应该充分考虑到预应力所产生的损失,伴随该技术的使用,使得施工工作变得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施工方的经济效

益。

四、有粘结预应力及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结构中的综合应用

有粘结预应力筋除在筋两端有锚具锚固外,还通过波纹管灌浆与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粘结,当锚具失效时水泥浆与预应力筋间也还存在粘结作用,构件在偶然荷载或其他以外情况导致锚具失效时承载力不会大幅度下降,且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比较,在等量预应力筋的情况下,有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大,承载力相应也高,地震作用下延性也好,但在施工质量保证上,有粘结预应力要多出穿波纹管和灌浆两道费时费力的关键工序,张拉过程也较麻烦,故施工速度慢,灌浆的质量较难监控,需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施工质量良好;结合本工程由于施工工期很紧,施工现场是一个多工种结合同时施工、高劳动强度、连续作战的施工场面,其中每一项工种都有可能导致波纹管穿孔漏浆,导致预应力筋失效。故施工中质量保证措施需花费更多的人力、时间去进行。无粘结预应力靠两端锚具对混凝土施加近乎于均等预应力,施工工艺简单灵活,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保证,张拉端及梁柱节点穿束与普通钢筋的矛盾容易处理,由国内外的大量各种类型的工程实践证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性能也很稳定,锚具失效的概率很低。

五、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

内力计算时梁支座负弯矩远远大于梁跨中正弯矩,支座配筋相应比跨中配筋大很多甚至超筋,为适应这一特点,框架梁及X向一级次梁在支座负弯矩峰值范围局部加宽,同时也方便预应力筋的穿束和张拉端的布置,因为支座预应力束是跨中的2 倍且又双向交叉,节点处预应力筋束很密,在该部位加宽截面可给处理波纹管穿管位置互相矛盾时留下空间。

预应力筋采用单跨布置的方式,即每跨搭接一次,张拉端设置在梁端加宽部分侧面,在板面预设后浇位落千斤顶,张拉完毕后再浇捣混凝土(见相应图纸) ,这种做法对于该工程主要有以下优点:

1) 梁支座处由于预应力筋的搭接,该部位的预应力筋数量约为跨中的2 倍,基本与梁端负弯矩和跨中正弯矩的比例一致,支座预应力搭接端得到充分利用,解决了因支座弯矩控制配筋导致跨中钢筋浪费严重的矛盾;

2) 预应力筋单跨布置,预应力损失也大大减少,预应力筋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 单跨预应力筋长度约为30 多米,穿束难度比双跨或多跨布置降低很多,施工速度可以加快,施工质量可以保证;

4) 由于张拉端基本都在梁侧,单跨布筋可避免张拉端设置在边柱上,不会削弱柱截面;

5) 单跨布筋当某跨预应力筋失效时不会影响到相邻跨,结构不会连续倒塌,受力更可靠。

六、工程实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其中学术报告厅框架梁跨度为23.7m~20.7m,由于该部分框架跨度大,故采用部分有粘结预应力砼。

预应力抗裂控制:框架梁按三级抗裂控制。即:(1)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进行计算时,梁关键截面受拉边缘砼产生的拉应力不超过ctsftk, cts 取不大于1.0; (2)按荷载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计算时,梁关键截面受拉边缘砼产生的拉应力不超过ctlftk, ctl 取不大于0.5。

在梁中布置预应力筋,其曲线形状根据其弯矩包络图确定。钢绞线强度等级为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con=75% fptk=1395Mpa。

预应力损失:(1). 预应力总损失值最小取80Mpa。 (2). 各种损失(张拉端锚具变形及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1 、预应力筋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2、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4、砼收缩与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5)按照规范与规程条款计算。

梁中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值

梁编号 截面

位置 有效预应力pe(mpa) 损失(%)

B5轴预应力框架梁 固定端 1077 22.8

跨中 1170 16.1

张拉端 1060 24

B7轴预应力框架梁 固定端 1073 23.1

跨中 1162 16.7

张拉端 1045 25.1

B6轴预应力框架梁 固定端 1067 23.5

跨中 1181 15.3

张拉端 1055 24.4

预应力等效荷载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荷载即预应力综合弯矩Mr。综合弯矩Mr包括偏心预应力引起的主弯矩M1和支座反力引起的次弯矩M2。

M1=Aype e

其中:Ay为预应力筋面积;pe为各截面处的有效预应力值;e为各截面处预应力筋偏心距,M2= Mr - M1。

正截面抗裂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按下式计算:

βs( σDc+ αL× σLc)+ σpsc- σpc< αct× ftk

篇2

当前我国钢结构在高耸结构、超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近年来已非常广泛,由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渐渐成为超高层结构的主流。此外,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用于中小型工厂、商店、大型超市,由于其构造简单,材料单一,有利于制作的工业化和规格化,而且由于自重轻、工期短、经济性好而取得飞速发展。预应力钢结构是在各类钢结构中增加高强度赘余预应力杆件、张拉预应力杆件使其他构件获得与荷载引起的内力方向相反的预应力,而预应力杆获得与荷载引起内力方向相同的预应力,这样既充分发挥了高强度预应力杆的作用,又充分利用了钢构件的强度。预应力钢结构其实质是以少量高强度钢材代替一部分普通钢材并提高其他构件的承载能力而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显然,高强度预应力构件强度越高并且提高其他构件承载能力的方式越合理,其综合效果也就越为显著,一般情况下,预应力平面结构可以节约钢材10%~20%,预应力空间体系则可节约钢材40%~50%,这是应该大力推广的结构体系。

一、预应力钢结构的原理与状态

(一)预应力钢结构的基本原理

预应力钢结构的基本原理就是针对普通钢结构的特点,人为地在结构或构件较大受力部位,引入与荷载作用下符号相反的预麻力,使结构承使用荷载后,构件的内力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变形也相应随之减少,实现结构形式更合理、更经济的目标。按照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工艺来分,刚性结构和半刚性结构可归为一类,柔性结构归为另一类。刚性结构和半刚性结构有相对独立的杆件结构刚度,当索中预应力失效时,结构刚度减小。但杆件结构刚度仍存在。因此刚性结构和半刚性结构施工工艺计算模型可以分解为索对杆件部分结构的作用,悬挂体系、斜拉体系、预应力网架结构、预应力网壳结构和张弦梁屋架都具备可划分出相对独立的杆件部分结构的特性。柔性结构不同于刚性结构和半刚性结构,它仅在预应力作用下才形成有刚度的结构,不能划分出相对独立的杆件部分结构,它的设计和施工计算都需确定结构形状,因此柔性结构施工完全不同于刚性结构和半刚性结构施工。

(二)预应力钢结构的状态

预应力钢结构状态要素考虑是指索力和结构几何形状,为了便于分析和叙述,可以定义预应力钢结构如下的三种不同状态:

1.零状态:零状态时的结构是加工放样后的构件集合体。零状态时不存在预应力,不存在外部荷载和自重的作用,结构零状态的杆件部分形状和几何尺寸是由设计图纸给定的。

2.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是指结构安装就位张拉后仅在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自平衡状态。不考虑外部荷载的作用。预应力钢结构初始状态仅有预虑力和结构自重作用,实际上就是预应力施工张拉状态,此状态的索力和几何形状分别是施工张拉时的索张拉力控制值和位移监控值。

3.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指结构投入使用在外部作用下所达到的平衡状态。通常,外部作用下的工作状态位移,由设计方提供说明和要求。

二、预应力钢结构的施工流程与控制设计

(一)预应力钢结构的施工流程

现以长沙会展中心展览大厅来说明预应力钢结构施工特点,展览大厅是一个斜拉索和张弦桁架相结合的复杂空间预应力钢结构。施工过程如下:(1)在地面抬模上拼装屋架的张弦桁架跨段;张拉下弦索,张弦梁跨中起拱到预定量;(2)起吊、安装张弦桁架跨段,二端电焊连结;(3)张拉斜索,使屋架位移控制点起拱到预定量;(4)拆除支撑,然后安装屋面板和设备。

从上述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归纳出预应力钢结构施工以下几个特点:(1)预应力施工会有阶段性,可以是嵌套形式;(2)需要确定一个形状控制为索张拉目标,目标实现时的索力目标控制索力,目标实现时控制点位移为目标控制位移,即初始状态;(3)控制索力往往是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以上。由于实际张拉设备有限,不可能所有索同时张拉,因此必须制定使用少数设备实现目标控制索力和目标控制位移的张拉方案。

(二)预应力钢结构的施工控制设计

预应力钢结构的施工状态控制设计是指预先通过分析确定设计目标并制定张拉方案,张拉过程中对预应力钢结构施工状态进行实时识别,最终有目的地调整纠偏,从而使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收到有效地控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采用几种施工计算方法,下面介绍三种方法:顺序循环法、倒装法和无应力法。

1.顺序循环法。顺序循环法分析步骤与实际预应力索施工步骤完全相同,通常在分析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行确定若干各选方案,一般通过各个分组索2~3次循环叠代可逐步逼近设计索力,使结构最终成形。通过分析还可以准确获得各个施工阶段构件内力分布和结构几何形态。根据循环张拉的拉力增量可将顺序循环法细分为足量循环张拉法、等量递增循环张拉法和变量递增循环张拉法。足量循环张拉法是指每个循环中各组索的施工控制索力均为设计索力,由于后张索引入的预应力将在结构中重分布,必然导致先前张拉的索力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经过若干次循环张拉调整直至各组索内力均最终均达到设计要求的索力;等量递增循环张拉法是指通过k次循环张拉,将各组预应力索的设计索力等分为k份,每次循环张拉的索力增量为P/k,直至最后各组索力均逼近设计索力后停止张拉循环;而变量递增循环张拉法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每次预应力施工张拉控制的索力增量不同,最后统一逼近设计索力的循环张拉施工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一、采购供应的目标及主要业务环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保所需物资及时供应,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提高采购物资质量;增强供需双方之间的协作,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库存占用,减少财务成本;提高采购物资的性价比,提高公司竞争力。

为达到上述目标,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采购组织结构,按照“强化管理,理顺职能;明确职责,规范业务”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一般应具有计划、招标、商务谈判、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检验、供应商管理、绩效管理职能,这些业务环节既要尽可能保持业务简化、流程顺畅又要有互相监督、制约,对采购管理提供有效的体系保障。

二、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龙头”作用

计划管理是采购供应中的重要环节,计划管理能够“整合”合理的采购方案,能够科学安排和合理均衡采购业务工作量,能够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掌握全面的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计划管理对采购需求进行精确的分析、预测、确认,掌握与采购需求相关的详细信息。依据库存量、在途量、消耗周期、交货周期设置采购点,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尽可能减少缺货和库存占用过大。通过精细化的计划管理,保证需求计划及时准确,提高预见性,尽可能集中批量采购,减少紧急采购,为控制采购费用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各种采购物资的采购模型,对物资的库存信息、制造周期、消耗周期、采购渠道、价格等信息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特点选择定量订货法或定期订货法进行有规律采购,控制合理库存。

三、加强物资检验专业管理,保证材料质量

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行采购,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要求选择信誉好、业绩优秀、规模大的生产商。采购部门应对重要物资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包括生产环境、原材料、外购或外委件的生产厂家、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人员水平、质量检验手段方式等进行检查。强化企业自身的检验、化验管理。企业应配备必要的检验工具和专业检验人员,要求检验人员在货物验收入库时进行严格检查,并且定期抽样委托到专业部门检测、化验。建立采购物资质量档案,对物资的使用进行追踪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扣罚措施,对发生质量不合格的供应商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强对供应的管理与合作,实现双赢

供应商与企业是相依相存的关系,达到双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通过创建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平台,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准入、评价、淘汰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采购应通过供需双方的交流合作,实现需求方与供应商共同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