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5 15:05: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力工程导论,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主要经验
目前在施工导流方案选择及施工度汛中的主要经验有:
2.1对于导流截流当中的分期导流来说,需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减少导流中的分期次数。并且尽可能的去增加一期的导水量,这样的做法可以减少整体工程的工程量,而且能够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并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益。
2.2在窄河床条件下,广泛采用断流围堰导流方式,用大断面导流隧洞泄流。较多工程采用围堰挡枯水期一定标准流量,汛期允许围堰过水的导流方式,如隔河岩、大朝山等工程。也有的大型工程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大坝工程质量而采用围堰挡全年洪水的隧洞导流方案,如二滩、构皮滩等工程。
2.3导流的方式与方法不单单只限定在依靠导流建筑物上,在这过程中也可以与一些修建好的已有并且具有持久性的特色建筑物相结合,例如可以利用水坝本身所带有的底部洞口来进行导流的后期部分工程。也可以把坝体中的泄洪设施与导流洞完美的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的合理利用已有设备的目的。
2.4导流所要面临的自然环境因素还有很多,当汛期来临的时候,导流建筑的稳定性将接受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要把围堰与水坝本身结合起来,让坝体对洪水有一个缓冲的作用,以缓解洪水给导流建筑物带来的冲击和损害。
2.5在通常情况下,遇到汛期的时候不适合采用土石加固堤坝的方式来进行导流,应该以防护原有的坝体为主要措施,这样既可以度过汛期,也可以防止土石的流失。
2.6洪汛是堤坝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每一年都有可能因为洪水的问题而造成坝体的巨大损害,从而不仅给水电设施带来破坏,也会给人们的财产经济带来损失。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洪汛即将来临之前,可以先准备好混凝土制成的面板来堆砌石坝,起到加固的作用。另外,如果还没有进行浇筑之前,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以及水泥和砂石浆液的形式,做好防汛工作。
2.7由以前的经验可以看出,也可以采用围水挡水的方式来进行发电,即可以在导流工程初建的时候就把厂房建造在这里,利用围堰挡水的方式实现初期的发电。这样不仅实现了工程的整体进程,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装备设施实现初期的发电,提前取得经济效益。
2.8导流明渠平面布置、复式断面型式、爆破开挖技术、防冲保护、泄洪及通航研究、水工模型试验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技术进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的实施为大型导流明渠设计、施工、运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2.9隧洞导流平面布置、隧洞大型断面型式(多为城门洞形或马蹄形)、爆破开挖技术、喷锚支护与混凝土衬砌技术、不良地质条件处理技术及隧洞与永久建筑物结合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步。二滩、龙滩、小浪底、水布垭、构皮滩等工程大型导流隧洞的实施为导流隧洞设计、施工、运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2.10施工安全度汛应考虑围堰遇超标准洪水时的临时度汛措施,应针对各种不同坝型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水利水电施工截流技术方法
3.1截流材料。
截流材料主要为填筑料、粘土闭气料、大块石。戗堤填筑料主要采用临时堆存的大坝开挖料,料场补足;粘土闭气料主要采用料场覆盖层开挖料;大块石从左、右岸石方爆破料中选取,满足截流抛投材料的需要。大坝开挖的填筑料临时堆存在大坝下游处,同时为提高上料强度,预备8月中旬开挖料5000立方米,满足戗堤填筑强度的需要。粘土闭气料利用覆盖层开挖料直接上料填筑;选取的大块石临时堆存在左岸戗堤施工平台上,便于抛投,块石大约堆存500立方米。
3.2截流工艺
3.2.1爆破截流施工。
如果水电站的坝体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而且地基较为坚硬,且又处于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地带,那么在这种时候就需要用到一种较为特殊的截流方式,也就是爆破截流法。像在合龙这种关键的时刻,向施工技术及方式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么这时爆破方式就会发挥它的功用。在这种时候需要爆破演示,使爆破时产生的大量岩石堆积到龙口处,以实现龙口的瞬间封闭。也可以事先做好大型的混凝土块状物,然后炸断支撑块体的支撑物,将混凝土块抛入水中,以实现截流。爆破截流虽然简单有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其带来的后续效应。也就是说瞬间的截流会产生很大的波浪,有可能会给堤坝造成损坏,也有可能导致下游河道暂时的截流。
3.2.2下闸截流施工方法。
人工泄水道的截流,常在泄水道中预先修建闸墩,最后采用下闸截流.天然河道中,有条件时也可设截流闸,最后下闸截流,三门峡鬼门河泄流道就曾采用这种方式,下闸时最大落差达7.08m,历时30余小时;神门岛泄水道也曾考虑下闸截流,但闸墩在汛期被冲倒,后来改为管柱拦石栅截流。
3.2.3投抛块料截流施工方法。
投抛块料截流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截流方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特别适用于大流量、大落差的河道上的截流。该法是在龙口投抛石块或人工块体(混凝土方块、混凝土四面体、铅丝笼、竹笼、柳石枕、串石等)堵截水流,迫使河水经导流建筑物下泄。采用投抛块料截流,按不同的投抛合龙方法,截流可分为平堵、立堵、混合堵三种方法。先在龙口建造浮桥或栈桥,由自卸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来块料,沿龙口前沿投抛,先下小料,随着流速增加,逐渐投抛大块料,使堆筑戗堤均匀地在水下上升,直至高出水面。一般说来,平堵比立堵法的单宽流量为小,最大流速也小,水流条件较好,可以减小对龙口基床的冲刷。所以特别适用于易冲刷的地基上截流。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多在河流临近地方,其建设不仅能够防洪减灾,同样也能够提供用水问题。但是由于河流一般而言都有一个汛期,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就需要通过施工导流技术来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和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导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施工导流技术概述及其设计施工特点
所谓施工导流也就是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流水绕过需要施工的区域流向下游而采用的一种引导水利的技术,这种方法有利于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干燥的环境,使其能够快速而有效的进行施工。
说白了,施工导流技术技术就是为了控制以及引导水流而采取的技术方式。施工导流技术技术一般包括几个工程,即:截流、基坑排水、下闸蓄水等。施工导流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程中的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施工时间的长短以及施工的质量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来设计施工导流技术,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施工导流设计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1 坝址的选择
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工程坝体的位置进行着重考虑,设计中选坝是有效勘测地形的最重要环节。在选坝过程中,通常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的优缺点、水能的指标差异、工程施工难度、工程量的大小、施工工期的长短等各方面来进行。
1.2 水电枢纽工程的布置方案
这是在选坝过程中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当坝址确定之后,为了能够达到工程的分布规律、合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先从导流明渠开始进行布置,然后再据此来考虑厂房的分布。
1.3 编制施工计划
编制施工计划是工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在编制施工计划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还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施工导流技术。
1.4 涉及的范围极广
施工导流技术不仅涉及到地质地形条件、水能指标,还涉及到工程周围建筑物的分布、水库的蓄水问题、下游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搬迁计划等等,这些在进行涉及施工导流时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2、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控制措施
合理的导流方案必须在周密地研究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技术经济指标优越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拟定几个可能的方案,由于导流方案的选择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导流方案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对于一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从开工到完建往往不是采用单一的导流方法而是几种导流方法组合起来配合运用。
2.1 方案比选
在选择导流方案时,首先应当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比如冬期的流冰及冰冻、河流的流量大小、全年流量的变化情况、水位变化的幅度、汛期洪水的延续时间和枯水期的长短情况等。河流导流方案的选择和导流建筑物的布置,与河流两岸及河床的地质条件有直接的关系有利于选用隧洞导流。一般来说,对于河床单宽流量大的河流,宜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若河流两岸或一岸风化层薄岩石坚硬且有足够的抗压强度时。如果岩石的风化层厚且破碎,或有较厚的沉积滩地,则适合于采用明渠导流。对于水位变化幅度大的山区河流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过水围堰和淹没基坑来宣泄洪峰流量可采用允许基坑淹没的导流方法,对于枯水期较长的河流充分利用枯水安全期。在采用分段围堰导流时应根据河床地质条件来决定河床可能束窄的程度这时为了河床不受过大的冲刷避免把围堰基础淘空,由于河床的束窄使水流流速增大减小了过水断面的面积。对于岩石河床河床允许束窄程度较大,抗冲刷能力较强甚至可达到88%流速有增加到7.5m/s。但对覆盖层较厚的河床流速仅允许达到3.0m/s其束窄程度都不到30%抗冲刷能力较差。此外,河流两岸及河床的地质条件还与围堰形式的选择,水文地质条件还对基坑排水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但对于枯水期不长的河流基坑能否允许淹没以及能否利用当地材料修筑围堰等密切相关。同时,如果不利用洪水期进行施工,就会拖延工期。对于流冰的河流,应充分注意流冰壅塞流冰的宣泄问题造成导流建筑物失事影响泄流。
2.2 施工控制措施
水工建筑物的形式和布置与导流方案相互影响,在拟定或选定导流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水工建筑物的形式及其布置特点。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也对导流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应该充分考虑施工导流的要求在设计永久泄水建筑物的断面尺寸和拟定其布置方案时。在选择导流方案时应该尽可能加以利用如果枢纽组成中有泄水孔、涵管、渠道及隧洞等永久泄水建筑物,平原河道或有河湾、老河道可资利用河流的两岸或一岸比较平坦宜采用明渠导流;采用隧洞导流主要是针对山岩坚实的地区在河段狭窄两岸陡峻山体;对于河床宽阔的河流,尤其在施工期间有过木及通航的要求的情况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在采用分段围堰法修建混凝土坝枢纽时利用水电站与混凝土坝之间或混凝土坝溢流段和非溢流段之间的隔墙如河床中有天然岛屿或沙洲时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特别是纵向围堰的布置更有利于导流围堰的布置以降低导流建筑物的造价,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核算它是否能够布置二期工程导流建筑物对于第二期工程所修建的混凝土坝尤为重要。在选择挡水建筑物的形式时,由于土坝、土石混合坝和堆石坝的抗冲能力小,除采用特殊措施外,一般不允许从坝身过水,所以多利用坝身以外的泄水建筑物如隧洞、明渠等或坝身范围内的涵管来导流,施工时通常要求在一个枯水期内将坝身抢筑到拦洪高程以上,以免水流漫顶,发生事故;至于混凝土坝,特别是混凝土重力坝,由于抗冲能力较强,允许流速达到25m/s,故不但可以通过底孔泄流,还可以通过未完建的坝身过水,因此导流方案选择较为灵活。
2.3 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
在选择河流的导流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期间河流的综合利用,如河流的通航、水电站的运转、筏运、灌溉、供水或渔业等。对于通航的河流束窄断面的最大流速一般不得超过2.0m/s不仅要求河流在束窄以后而且要求水深与船只吃水深度相适应但河宽仍能便于船只的通行大多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在施工导流期间,要避免木材拥塞泄水建筑物或者堵塞束窄河床对于浮运木筏或散材的河流特殊情况需与当地航运部门协商研究确定。在施工中后期在满足下游供水、灌溉用水和水电站运行的要求的同时水库拦洪蓄水时为了保证渔业的要求以便鱼群能回游还应修建临时的过鱼设施,在水利水电枢纽施工导流过程中,对施工进度起控制作用的关键性时段主要有:导流建筑物的按合同要求的竣工期限、河床水流的截断时间、拦洪坝体的完工期限、临时泄水建筑物的封堵时间以及水库蓄水正式发电的时间期限等等。由于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到各时段中导流任务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在选择导流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施工和进度和施工方法,三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通常根据导流方案来安排控制性进度,并进而确定施工方法。
结束语
总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导流系统施工技术关系到工程建设是否能够水利开展。因此在选择导流方案时应使使导流建筑物既简单易行主体工程尽可能及早发挥效益降低导流费用简化导流程序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使施工方案等技术措施适用可靠。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输管道工程是在野外进行施工的,施工作业条件非常恶劣,施工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管道崩裂的事故,大量的油气会泄漏出来,污染环境,污染水源,严重的会引发大火,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冈。因此,控制长输管道的施工质量是长输管道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其中,对焊接、补口补伤、管沟开挖及管道下沟回填这三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非常关键,依据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及长输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监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确定三个主要施工环节的监理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手段及抽检比例。
一 长输管道施工的特点
长输管道施工有其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所不同的特点:
1 管道工程量大,线路长
管道建设有一个区域跨度大,强度高,流动性大,并且无依赖等特点,从而导致长输管道建设的工程量比其他建设项目的要大的多。长输管道路线,途径很多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对建立管道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征用土地和工农关系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难点。
2 多点施工的信息传递困难,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
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都会直接集中在施工的现场,通过对现场工作的充分认识,做出周密的计划,使整个管理系统运行平稳,当天问题能够在当天就得到解决。但如果同时在数百或数千公里这么长的管道同时开始施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都会不适用,如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有一个大的改革计划,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另外,管线基本敷设在地下,都是隐蔽工程,过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一个带有隐患的管道埋在地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参与建设管道施工设计勘察的单位和施工单位多,就要保持交流,使指挥系统灵活,协同工作,必须采取新的组织方式,使用一大批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建立了严格的组织和指挥系统。
3 物流配送难度大
仅管材的数量就是万吨以上,并且还得必备有大量的设备和其他材料,管道建设及其他项目不同,其他项目的材料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而管道材料必须被分配到近千公里跨越地带,这些物品必须用火车运送到中央火车站,然后用汽车运到建设工作区。
二 施工前的材料检查
1查验原材料合格证,如水泥、砂子,钢筋、石子、砖等,并现场抽查,水泥是否过期,钢筋有无裂纹等缺陷,抓起一把砂子,查看含土量,颗粒是否均匀,大小是否合适,石子在使用前应用清水冲洗,检查方法与砂相同;砖的标号应符合要求。
2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测量和验收的依据;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时,选用集水坑或低点降水来降低地下水位;轴线定位点和水准基点应妥善保管,并经常复测。针对设计图纸做技术交底,即可破土动工,首先要找到设计提供的标高参照点,即基准点,有坐标值,根据基准点来确定各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标高。
3检查平面位置,尺寸和标高等,是否夯实,是否有垫层;配制的钢筋要检查直径、型式、数量、绑扎间距、长度,是否牢固、漏绑等。
4模板要平直牢固,内表面涂隔离剂,不能漏浆,跑模量不超标。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 m,浇筑期间,要充分振捣,把上表面振出水来,不得出现蜂窝,钢筋距外表面距离要大于25 mm,不得漏筋。浇筑完毕,按设计要求进行浇水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先拆侧模,再拆底模。基础混凝土初凝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回填。
三 管道组对焊接管理要点
确认焊接条件;检查管道内洁清理、管口找圆;检查焊前管口外观、管道组对及焊接。
1焊接条件
在下列任何一种环境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不得进行施焊:雨天或雪天;大气相对湿度超过90%;用带药皮焊条手工焊时,风速超过8m/s;气体保护焊时,风速超过2.2m/s;药芯焊丝自保护焊时,风速超过11m/s;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加热措施。
焊工资质满足要求:焊工必须持证;焊工施焊部位与所持证件要求一致,根焊、填充、盖面焊焊工未经批准不允许串焊。
2管道内洁清理、管口找圆
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管道内应无任何杂物;管口找圆不得使用铁锤直接击打,应采用铜锤或垫上铜板用铁锤击打;距管口10mm范围内应完好无损,无铁锈、油污、油漆;距管端10mm范围内螺旋焊缝或直缝余高应打磨掉,并且要平缓过渡。
3焊前管口外观
坡口角度:3o土2.5o;钝边尺寸(1.5土0.75)mm。
4管道组对接
对口间隙1.0一2.5mm;两管口螺纹焊缝或直缝应错开大于100mm;错边小于1.6mm;管道短
节长度不小于0.5m;相邻或相反的两个弹性敷设中间直管长度(包括弯头和弯管)应大于0.5m;管道对接偏差应小于或等于3o,不允许割斜口。
5焊接
焊接所用的焊条、焊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焊条应无破损、发霉、油污、锈蚀,焊丝应无锈蚀和折弯现象。
管道焊接:根焊必须熔透,背面成型良好;焊条接头点,应略加打磨,相邻两层的焊条接头处不得重盈,应错开200mm以上;根焊与填充焊间隔不应大于5min;一条焊缝应一次完成;每日工作完毕后,应将管线端部管口封好,防止异物进人。
焊缝外观检查标准:坡口上口宽2一4mm;余高0一1.6mm,局部不超过3mm,且长度不大于50mm;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和夹渣等缺陷;错口小于1.6mm;咬边小于0.5mm。
检查手段:
目视,利用焊缝检测尺、钢板尺(15cm)实测实量。
检查比例:
外观目测检查100%,实际测量与记录20%。
四 防腐补口、补伤管理要点
补口、补伤前管道除锈打毛是否达标;热收缩套(带)基材边缘是否平直,是否平整无褶皱、气泡疵点、裂口及分解变色,内部是否清洁;补口、补伤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补口
管口除锈,采用喷沙除锈,应达到Sa2.5级,采用机械除锈应达到St3级,同时管端防腐层100mm应打孔;必须清除补口处灰尘;管口预热温度应均匀,应达到厂家说明书的产品预热温度;底漆应涂刷均匀,无空白、漏点;补口套(带)内表面要清洁,无杂物;补口套(带)应正确放里在管口处,与两边管端防腐层搭接基本相同,补口套(带)在管口处上下余量基本相同,补口套与防腐层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加热应采用蓝色火焰加热,以管线中心为圆心,进行弧形均匀加热,补口套(带)加热完毕后,四周应有胶勃剂均匀溢出;补口的剥离强度不小于50N/cm2;补口处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检漏电压为巧kV。
2补伤
环氧粉末补伤要注意的要点:修补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彻底清除缺陷部位的锈斑、鳞屑污物、其他杂物和松脱的涂层;将缺陷部位打磨成粗糙面;用干燥的布和刷子将灰尘清除干净;直径小于25mm的缺陷,采用热熔修补棒,或环氧树脂涂料修补;直径大于25nun,且面积小于250 cm2时缺陷部分,采用环氧树脂涂料修补;补伤处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漏,检漏电压为2.25kV。
聚乙烯防腐层补伤要注意的要点:对直径小于30mm的损伤,采用辐射交联聚乙烯补伤片修补,补伤片的性能应达到对收缩套(带)的规定;修补时,先除去损伤部位的污物,并将该处聚乙烯层打毛,再将损伤部位的聚乙烯层切成圆形,边缘应倒成钝角,在孔内填满与补伤片配套的胶毅剂然后加热损伤部位并打毛孔周围100mm的聚乙烯层,同时加热补伤片,进行补伤,补伤片四周胶猫剂应均匀滋出;补伤片四角应剪成圆形,补伤片的大小应保证其边缘距聚乙烯层的孔洞边缘不小于100mm;对直径大于30mm的损伤,除应按上述操作外,还应另在修补处包覆一条热收缩带,包覆宽度应比补伤片的两边至少各大50mm;补伤片的剥离强度不低于35 N/cm2;补伤处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漏,检漏电压15kV;补伤后的外观,应平整、无皱褶、无气泡、无烧焦炭化等现象。
检查手段:
测温度,目视,剥离试验,电火花检漏。
检测比例:
补口、补伤外观检查l00%,剥离试验抽查1/100,电火花检漏100%。
五 管沟开挖及管道下沟回填管理要点
主要检查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管沟的深度、宽度,管沟沟底平整度、有无石头等杂物,管道下
沟,光缆敷设、隐蔽,管道隐蔽,管沟回填。
检查手段:
目视,卷尺测量,电火花检漏,水平仪测量,地面检漏。
检查比例:
管沟开挖全部检查,记录5点/km;管道检漏:100%检查。
六 结语
在长输管线的施工中,抓好管道组对焊接、补口补伤、管沟开挖及管道下沟回填这三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非常关键,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确定三个主要施工环节的监理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手段及抽检比例,全面、全过程地监控成品油长输管道的施工质量,为业主建设一个优质工程,向社会交出一个安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