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健康管理现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专家访谈方式对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是目前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结合影响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完善儿童保健管理机制、解决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和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服务建设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加快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儿童保健问题日趋增多。目前,国内的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各地区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儿童保健管理办法,给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有关影响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儿童保健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区1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0 例儿童保健服务对象以及10 名我区从事孕产妇保健、胎儿及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以及儿童保健服务和儿童健康管理方面的专家。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 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象进行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模式中的各部分进行问卷调查,非常满意(5 分)、满意(4 分)、比较满意(3 分)、不满意(1 分)、非常不满意(0 分)。专家按照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对儿童保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评分,以1~10 分,分数越高,代表问题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结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较低的为儿童保健门诊基础设施、儿童保健政策、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儿童免疫接种满意92 例,评分为3.85±0.95;儿童保健宣传力度满意88 例,评分3.68±1.01;儿童系统管理72 例,评分3.13±0.98;产前检查69 例,评分3.07±0.83;孕产妇系统管理67 例,评分3.05±0.87;儿童保健管理体制65 例,评分3.03±0.91;新生儿访视63 例,评分3.01±0.85;儿童常见病防治61,评分3.00±0.92;儿童保健队伍素质61例,评分3.00±0.87;孕产妇健康教育60 例,评分2.98±0.90;婚前医学检查54 例,评分2.80±0.77;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38 例,评分1.89±0.69。
2.2 儿童保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
专家评估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详细见表1。
3 讨论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童健康状况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儿童健康状况既直接关系到本人能否健康顺利成长,又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优劣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本次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专家访谈方式对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满意度较低的为儿童保健门诊基础设施、儿童保健政策、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是目前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本次对影响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因素研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防控工作:(1)加大政府对儿童保健费用的投入,完善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内容纳入到我区经济发展规划中,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财力物力支持。(2)加大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力度,保障新生儿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因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对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监管,解决儿童保健供需矛盾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财政扶持力度,免费提供婚前保健和产后随访保健教育,扩展免疫接种服务范围,尤其对于基层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政府更要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其保健管理工作体系。(4)积极落实新生儿筛查制度:新生儿筛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新生儿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94―02
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集体生活的场所,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管理,是提高儿童保健水平的重要环节。为了掌握县城幼儿园入园儿童的健康状况,了解入园儿童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的开展托幼机构儿童疾病预防和儿童保健工作. 我们对2012年秋季学期泾源县城区所有幼儿园(所)3~6岁的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现将健康体检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对县城所有托儿所、幼儿园2012年秋季入园的3-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1.2方法: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2012 年秋季学期泾源县城区所有幼儿园(所)3~6岁的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然后按照《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疾病检出率:本期应体检3-6岁入园儿童578人,实际体检545人,体检率94.30%;身高评价在中上15 人,占总数的2.75%,评价中522人,占总数的95.79%,评价中下8人,占总数的1.46%;体重评价中上7人,占总数的1.28%,评价中527人,占总数的97.81%,评价中下5人, 占总数的0.91%;检出患有各种疾病的262例,患病率48.07%。其中:男童259名,检出疾病的124例,患病率47.88%,女童286名,检出疾病的138例,患病率48.25%。 2.2年龄段患病情况:3岁组68名,患病人数22例,检出率32.35%;4岁组84名,患病人数37例,检出率44.04%;5岁组156名,检出疾病人数72例,疾病检出率46.15%; 6岁组237名,检出疾病人数131例,疾病检出率55.27%。
2.3疾病组成:龋齿124例,患病率 22.75%,疾病比例47.33%;视力不良46例,患病率8.44%,疾病比例17.56%;贫血32例,患病率5.87%,疾病比例12.21%;上呼吸道感染28例,患病率5.14%,疾病比例10.69%;生长发育迟缓13人,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肥胖7人,患病率1.28%,疾病比例2.67%;乙肝表抗阳性3人,患病率0.55%,疾病比例1.15%;先天性脑瘫1人,患病率0.18%,疾病比例0.38%。
3讨论
3.1 统计显示本次体检身高评价在中上15 人,占总数的2.75%,评价中522人,占总数的95.79%,评价中下8人,占总数的1.46%;体重在评价中上的7人,占总数的1.28%,中的527人,占总数的97.81%中下的5人, 占总数的0.91%;身高和体重是儿童发育的主要指标,是儿童营养状况主要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体格发育呈现了新的变化。 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均较十年前增高,城乡差异在缩小,但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状况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决定着整个人群的发育水平[1]。
3.2 通过对体检结果统计分析,在本次县城幼儿园入托545名儿童健康体检中、检出患有各种疾病的262例,疾病检出率48.07%,高于其他地区;男童疾病检出率47.88%,女童检出率48.25%,女童疾病检出率高于男童;3岁组疾病检出率32.35%,4岁组疾病检出率44.04%,5岁组疾病疾病检出率55.27%,疾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提示我县幼儿园儿童疾病检出率较经济发达地区高,因此0-6岁儿童保健工作十分重要,尤其大年龄组的儿童(托幼机构儿童保健)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3.3统计显示:龋齿、视力不良 、贫血 、上呼吸道感染 、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我县托幼机构儿童患病率前六位的疾病。因此,儿童口腔保健、科学用眼、眼科保健、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适量室外活动和运动、计划免疫对儿童健康十分有益和必要[2]。
3.4本次体检营养性疾病导致生长发育迟缓13人,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统计显示我县入园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 营养不良患病率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县影响儿童健康主要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3.5本次健康体检贫血32例,患病率5.87%,疾病比例12.21%,统计显示我县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仍然很高,属于我县儿童常见和多发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水平。
3.6单纯性肥胖7人,患病率1.28%,疾病比例2.67%。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洋快餐的进入,以及不吃早餐、不喝牛奶、少吃蔬菜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县与全国其他地区相同,肥胖也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因素之一,应引起社会各层高度重视,早采取干预措施。
4建议
4.1加大托幼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托幼机构准入标准,提高托幼机构保健医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并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托幼机构要为儿童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卫生保健和生活环境,一切保健措施必须以保护儿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和出发点,
4.2加强全县0-6岁儿童保健工作,加大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对存在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和疾病及时进行干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全县儿童健康水平。
4.3各级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妇幼保健机构、托幼机构和儿童家长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保健, 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针对儿童的疾病情况,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对所有筛查患有疾病的儿童进行个案管理,进行指导治疗,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并将健康体检结果及时告知家长,向家长介绍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配合儿童保健工作。
4.4教育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晚刷牙(用儿童保健牙刷、含氟牙膏),饭后漱口,多吃蔬菜、水果,进食要定时、定量,戒绝偏食、挑食、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少吃零食、甜食,多吃新鲜瓜果蔬菜、蛋、奶及肉类食品,科学合理定制幼儿食谱,积极调整饮食,合理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5重视儿童体质锻炼,增加室外活动,应注重利用水、日光、空气浴锻炼,增强儿童体质,并按程序进行儿童计划免疫是预防贫血 、上呼吸道感染 、生长发育迟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肥胖 、乙肝等疾病主要措施。
4.6教育和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接触时间,做到科学用眼,已患有屈光不正或视力不良患儿,及时到医院眼科复查,及时纠正。
4.7患有乙肝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儿童,应暂缓入园,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待传染性疾病痊愈或无传染性后,方可入园。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06-02
一、引言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一般指外出务工超过6个月)在外务工而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杨威201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对农村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加上其可观的工资,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队伍不断壮大,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且逐年递增。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经超过5800万,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57.2%,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42.8%;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为79.7%,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的为13%,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为7.3%(鞠九江,王桂兰2012)。该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抚养,由临时监督人看管;然而,绝大多数临时监督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由于隔代抚养中监督人年龄、价值观、文化程度、体力等差异,对孩子学校教育、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关注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去年我系社会实践团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跟进对当地留守儿童身体健康进行调研,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检索,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以及干预办法进行探究,为解决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身体健康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二、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满足物质生活的改善,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健康已成为判断人民生活水平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保健康,奔小康”已成为广泛民众的共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水平相对于城镇来说比较低,健康意识差,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上留守儿童亲情的严重缺失,严重阻碍了当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学校和当地村委的支持下和在去年支教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花垣县吉卫镇机司村小学进行了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共有64人(从学前班至初三)报名上课,留守儿童约占90%。随机抽取15名小学班学生(四至六年级)和12名初中班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对以上27名受调查者进行家访;回收调查问卷共27份,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同时我们团队对当地人文地理、经济来源、风俗习惯等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如下:
1.留守儿童和家长健康知识匮乏。据粗略统计,现机司村共728人,153户人家,位平均每户5人,小孩中约90%的为留守儿童。在受调查的27位学生中,22位学生家长不在家,留守儿童约占总人数的81%,绝大多数学生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调查显示,约60%家长只受过小学教育,11%家长为文盲。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健康知识淡薄;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文盲,凭经验抚养孩子。司村小学共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3个班,学校现有教室三间,陈旧的双人桌椅刚好能容纳该村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机司村小学现有教师四名,其中三名是代课老师,且老师上课采用包班制,每位老师上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下表为获得健康知识途径的比例分布表:
孩子们主要从课本上获得健康知识,然而落后的教学环境和的教学模式使得课本上的健康知识少之又少,留守儿童健康知识几乎空白。孩子们通过电视、课外书籍、相关的宣传人员等渠道获取健康知识较少。留守儿童健康知识匮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留守儿童生活习惯不良。我们团队对当地水源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地人主要以饮用井水为主,少数人饮用自来水。然而,井水多为硬水,容易引发肾结石、胃部感染的疾病。在支教期间,学生主要到学校厕所旁水龙头处饮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学校也没有任何健康饮水装置,学生常年饮用生水。另外,据调查,3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主要为熟食等垃圾食品。尽管该校已经推广了营养午餐,但整体的营养力度仍然加强。支教期间烈日炎炎,每天正常的洗澡换洗衣服是必要的,然而,在对学前班孩子每日洗澡换洗衣服做调查时,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洗澡和换洗衣服。男生情况更加严重,身上、衣服上的污垢黑白分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她(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本次支教的重中之重。
3.留守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下表是当地留守儿童三餐表:从此表可以看出,当地留守儿童的饮食状况不容乐观,有以下几大问题:①饮食结构单一。表中显示当地留守儿童饮食主要以谷物和蔬菜为主,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水果等食物摄入量不足。②饮食次数不合理。营养餐在学校推广后,还未推广到家庭。放假期间,学生饮食次数以一日两餐为主,入学,回归正常,回家,又无三餐合理饮食。③饮食不均衡。伙食改善主要集中在赶集、假日,平常主要是粗茶淡饭。
4.留守儿童健康保障体系不健全。①学校体育教学处于空白状态。机司村小学仅限于一二三年级教学,体育课主要是代课老师引导跑步,然后自由活动,学生缺乏体育运动教学。小学有两个被赠送的篮球架,加上一小块水泥坪,构成了学校的运动场。运动器材多为支教队员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多为体育课上玩玩,没有教学意义;②学校学生体质监测体系不完善。学生除了当地毕业考做一次体质测试外,没有体检。身高标准体重法是我们本次对当地学生身体健康调研的一个项目,然而,学校没有测量工具,以前也并未测量,因而这个项目未能实施。毕业考的体质测试,这一次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对健康的成长是没有实质意义的;③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健康教育。在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的第一点中,限于家长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留守儿童获取健康知识渠道较少且量不多,孩子缺乏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的干预措施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面临的以上问题,我就增强留守儿童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建立健全健康保障体系提出以下四点可行干预措施。
1.加大当地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增加宣传途径。机司村与去年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机司村小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乡间道路的不断贯通,村民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从麻校长那得知,花垣县实行城乡同建同治政策,县委县政府也加强了对环境保护与监管力度,会定期的派人检查,不合格将会受到严肃处理(卫生评比纳入当地官员的年终考核项目,多次排名靠后,将会受到免职处分)。在一定程度上,城乡同建同治政策增强了当地的卫生意识,但要真正改善当地健康知识匮乏的现状,必须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
2.临时监管人、学校、政府协同合作加大对留守儿童监管力度。上学期间,学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关留守儿童管理部门(为减少学校负荷,班主任协同宿管制定详细的留守儿童管理方案),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绪等方面加强监督。然而,留守儿童沉溺与娱乐场所现象也较普遍,在一次网吧的暗查中发现,网吧内近七成是未成年的留守儿童,且几乎都沉浸于网络游戏当中(杨赟2012)。针对以上现象,当地政府对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设施排查力度不够,因而对留守儿童的监管缺失。
3.调整留守儿童饮食结构,制定出营养可行的饮食方案。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所患大部分疾病都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适当摄入动物性食品,多吃豆类,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儿童患肺炎、麻疹等感染性疾病的危险,营养缺乏导致疾病多发、食物利用效率降低、成长发育不良、劳动时间不足和劳动效率降低(范志红2011)。学龄儿童、青春发育期青少年的每日膳食构成可参照儿童少年每日膳食各类食物的参考摄入量(克/日)表。
4.建立健全当地留守儿童健康保障体系。教育部门应统筹乡镇教育资源,尽可能使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力求学生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养成勤锻炼的好习惯,不断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当地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力求学生能每年做一次体检,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从而使留守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临时监管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监督,无论小病大病,及时就医。
四、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的成长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身体发育不良、心理自卑等),我们有责任与义务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关爱留守儿童,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此次对当地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当地留守儿童健康知识匮乏、生活习惯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健康保障,留守儿童的不乐观的身体健康现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会影响心理上的发展异常,家庭的和睦生活,同时我们对此提出可行干预措施,希望为解决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身体健康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2).
[2]鞠九江,王桂兰.乡村小学牵动联合国[J].人权,2012,(2).
[3]杨赟.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2013,(05).
[4]范志红.中国大学生村官丛书[Z].中国农村生活科技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