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傅雷的家中时常高朋满座,来客大都是社会名流贤达,有高尚的人品素养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聚在一起论人生哲理、谈文学艺术。那时,傅雷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还年幼,傅雷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让他们在家里打扰大人谈话,更不允许他们随便插嘴。但是两个小孩天性好奇,总想在大人中间好好表现自己。父母越是不让听,小孩就越是想听。有一次,傅雷邀请画家刘海粟到家里作客,客人与傅雷在书房内鉴赏藏画,两位艺术家一番高谈阔论很是热闹。谈话告一段落,傅雷起身去外间取东西,一打开门居然看到傅聪带着傅敏正偷听得人神。为此,他严肃地训斥了两个儿子一顿。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却让傅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思虑再三,意识到,让孩子参与大人谈话,利大于弊。因为,让小孩听大人论事,可以让孩子早一点接触人生,促使孩子早慧。于是,等孩子们年岁稍长一点,傅雷就允许他们旁听大人的谈话了。傅聪从其孩提时代的旁听中,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尊重幼儿成长发育的规律,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他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出生后46周起开始练习,每天练习十分钟,而另一个从生后53周起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这时第一个练了8周,第二个只练了2周。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更好些。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2周的水平竟比练了8周的还要好:第二个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第一个孩子却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我们的家长提前的努力,效果竟然完全相反,想想多余6周的训练对幼弱的孩子来讲是多么的残酷和不公!
从这个实验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学前阶段孩子身心的发育成长比学习更重要——学习不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人的学习并不是越早越好!有人特别早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习一些东西,孩子累,家长急,效果不好,还不知道原因。目前中国,知道这个著名实验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并不多。真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在忍受着完全不合规律的摧残和折磨。
二、以专业知识强化自身修养
教育者应该懂得哪些专业知识和规律呢?我觉得有三个规律:一是社会发展规律;二是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幼儿的保教工作规律。
(一)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关中农村有一条谚语是说孩子成长规律的,叫“三翻六坐九爬爬,十二个月会匝匝(小孩子学步)”。
在促进孩子心理发展方面,人为加速孩子的发展,同样会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危害。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游戏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不少家长却认为游戏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因而提前教导孩子学习知识(如读、写、算)或才艺(如绘画、弹琴、舞蹈),将孩子提前置于不成功便失败的压力之下,会使孩子养成以后遇事退缩与事后内疚的不良个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有很多,比如2—3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5—6岁是数字概念形成的关键期等等,我们如果能把握这些重要规律施加影响,效果会很好。
(二)幼儿保教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指0—6岁孩子的教育,被称为学前教育。既然是学前教育,就与义务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及终身教育不同。不仅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0—6岁孩子还是6岁以上),而且教育的方法、内容不同(保教结合,偏向保育)。6岁以前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长身心的重要时期,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干预,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也就是说我们幼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成长是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而不是学习。我们的方法是保教结合,以保为主。
三、不断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明白了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教师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也应该知道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了。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小,保教结合,自己的身份定位也应该既是慈母,又是严师。我为什么把把“慈母”放在“严师”前头,因为幼儿园里的幼儿,我们应以保育为主,教育为辅。这就是幼儿教师身份的特点。传统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为主,长辈的身份也是让学生尊其道而敬其师,幼儿教师与之完全不同,要要履行母亲的保育责任。
(一)幼儿教师应具备一些特殊的知识和技能:
1、懂得一些初步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对一些教育现象能做出科学的理解和分析。
2、系统、扎实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毕业于专业院校,幼儿教师均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或师范类专业。)
3、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通常所说的教师基本公功(幼儿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弹唱、舞蹈、手工制作、讲故事、教案设计)。幼儿园教师不等同于小学教师,不分科,所有领域都必须掌握。
4、班级管理细致耐心有条理,能满足孩子安全、饮食、集体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能耐心听取孩子们的诉求。
(二)怎样上好一节教学活动
1、对孩子年龄和经验的把握: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孩子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的,教师首先要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什么?怎么样的活动能够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运用哪些方式,孩子的前期经验有多少,在教师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再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设计活动的环节。
2、教师的提问与回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回应和与幼儿的互动是活动成功的一大关键,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设计活动前教师就应该在提问上花功夫,教师应该先预想到孩子会怎样做出回答,教师应该如何去接应孩子的话,怎样把孩子的零散经验进行小结和提升,这对活动环节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环境和材料:一个高品质的教学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活动环节设计中,创设一个怎么样的环境能够推进活动的发展,怎样让活动与环境有效的结合起来,让环境成为活动的一个亮点和催化剂。活动中材料的呈现方式,怎样使环节更加的流畅和自然,怎样的呈现方式最能被孩子接受,都需要教师事先反复的思考甚至实践。
4、目标与重难点的把握: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孩子们的发展现状,是否是在孩子发展和活动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制定的是否合理都将影响活动环节的发展。活动重难点的把握也一样,重难点是否是在充分了解孩子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难度是否过高,孩子们能不能够达到等,势必都将会影响活动的环节。
总之,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专业知识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一、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学生的思想行为都正处于发展萌芽阶段,各种思想尚未定型,这种时候家庭和教师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更应当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们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尽量避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走弯路、走错路。
二、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卫生习惯的教育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任何习惯都还处于培养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对于卫生习惯、文明行为的培养,应当经常对他们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讲解不爱卫生对健康方面的危害以及健康身体的重要性等,将每位小学生都培养成为爱卫生、珍惜健康的好学生。
三、做好和家长的联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