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形体礼仪总结,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卢卡奇;阶级意识;物化;总体性
卢卡奇,西方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奉为西方的创始人,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称为西方的圣经,其中“阶级意识”这篇文章深刻阐述了他对前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时期下阶级意识的分析与探讨。卢卡奇在物化和总体性的视野之中,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意识的虚伪性下,赋予了无产阶级意识以一种全新的解释。
一、“物化”现象是资产阶级“虚假意识”的外在表现
阶级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总体的自我认知和自觉意识。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利益关系之下的阶级意识只是在封建社会之后的“等级意识”的另一掩盖方式,而并不是资产阶级真正意识的表达,或者说它只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没有总体上的自意识。他从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物化现象入手,去批判这种“虚假意识”。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下商品呈现巨大堆积状态,利益中心的社会关系纽带把人们的社会性质“物化”成为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表达成为了物与物之间的虚幻的表现形式;其次,社会分工的细化,使社会生活逐渐成为一支离破碎的个体,人们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的视野也越来越狭隘,所接触的关于整个社会的动态变化逐渐被眼前所从事的极其具体的事物所取代,失去了对整个社会的感悟和批判能力;再次,作为原本具有革命性的与资产阶级对抗的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物化的劳动过程中逐渐被客体化、对象化了,也变得更加注重眼前的物物关系,而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成为以转动着的机械系统;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这种最基本的物化现象使得原本具有紧密联系的各个阶级开始羽化为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利益阶层。那么,原本应反映一类人利益的“阶级意识”也被物化成为一种带有虚假性的“物化意识”。
卢卡奇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虚假的物化意识的批判,力图证明真正的无产阶级意识是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条件下的物质状况中产生出来的,他将资本主义社会解释为物化的世界,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物化史”,从而将无产阶级的任务规定为“扬弃物化”。
二、“总体性”的重建是无产阶级意识觉醒的关键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建立在阶级对立和强调个体性基础之上的总体性开始出现矛盾:主客体不再能继续协调发展,主体的劳动成果不再以个体形式出现,而是以一种掩盖剥削关系的,建立在阶级地位不平等基础上的“虚假整体”的形式出现。在卢卡奇看来,物化“使人的存在和历史进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丧失了内在的、有机的、具体的总体性①”。卢卡奇认为,只有依靠“总体性”原则,才能真正解放无产阶级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首先,卢卡奇通过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观去揭示历史形成与发展中的主客体统一关系来说明阶级意识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他认为,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状态下社会中的主客体关系失去了总体性的把握,而当这种缺失变成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存在时,无产阶级便可以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现象的批判,而从总体上更加清晰地批判社会历史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
其次,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主观条件在于必须整体化自身,必须有作为无产阶级自觉意识的产生。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都是无产阶级创造的,从理论上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客观存在理应属于无产阶级这个主体所有。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是作为一个整体阶级出现的,但资产阶级的理论宣传是无产阶级往往只是从个体主体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而很难认识到自身的整体性,只有当物化所带来的矛盾冲突达到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程度,无产阶级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然后上升到对整个无产阶级整体的主体自觉意识。
最后,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是在“总体性”理论的重建中进行的。他认为,无产阶级要真正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历史赋予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存在的,它不同于单纯的、个体的心理状况的表达和对现实的主观感受,因而,需要一艰难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胜利只有靠真理才能获得,因而自我批评必然是无产阶级的自然组成部分”②,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批判资产阶级理论,不断抵制和消解资产阶级理论的误导的动态过程。
三、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是无产阶级自由自觉的合理道路
卢卡奇认为,“总体性不是一个范畴问题,具体说是一个革命行动的问题”,“主体和客体的现实的辩证的统一,即物化的扬弃和总体性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生成”③。这样,他不仅为无产阶级走出资本主义“物化”困境和对“总体性”的恢复和重建指明了道路,更为无产阶级的自由自觉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确定了无产阶级整个的革命命运和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当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具备意识革命条件状态的时候,才能彻底扬弃物化,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存方式的总体性进程,这也是无产阶级在根本上所具有的优势。
卢卡奇对于无产阶级意识的阐述始终是在扬弃物化的立场上提出的。在他看来,一个阶级,尤其是无产阶级这样一个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阶级意识,这样的意识应以正宗的为基础,克服机械的、庸俗的的解读,树立自觉自主的阶级意识,而高度自由自觉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阶级意识,他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彻底的消灭阶级社会才能达到解放自己的目标。
由于无产阶级被历史赋予了自觉地改造旧社会的任务,那么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必然是建立在历史的现实的统一基础之上的,对于“总体性”的追求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自觉行动和自我批判来进行。卢卡奇并没有对无产阶级怎样来培养自己的阶级意识进行更多的论述,而是重点强调这种自觉意识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强调无产阶级认识现实世界的主体性和推动历史发展的能动作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批判过多停留在表象的分析之上,缺少一定的实证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卢卡奇包括“物化”理论、“总体性”理论、“阶级意识”理论在内的早期思想是当代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他的理论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革命运动的作用,同时也促使人们探索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问题,而这些理论是对于具有创见性的认识,对于西方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 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新》[M].中央编译局,2001年版.
[3] 杨生平.试论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与《历史与阶级意识》[J].贵州社会科学,2009(10):22-27.
[4] 张秀琴.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学术论衡,2005(7):7-12.
[5] 李兴旺.论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及其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论坛,2008(3):21-27.
注解: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以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自2001~2005年以中药加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0例,并与单独使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30例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组90例均符合1992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及实验检查除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1.2 一般资料
90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3.2~73.5岁,平均37.2岁;病程0.3~15.2年,平均3.7年;24h尿蛋白定量为(5.72±2.12)g,伴高血压33例,血尿25例,腹水和(或)胸水者12例,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者18例,曾有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史者34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4.2~72.3岁,平均38.2岁,病程0.4~15.5年,平均3.8年;24h尿蛋白定量为(5.62±2.17)g,伴高血压15例,血尿12例,腹水和(或)胸水者6例,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者9例;曾有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史者16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的激素治疗,强的松首始剂量为1mg/kg·d,早晨一次顿服,服用8周后开始减量,每周减5mg,减至每日30mg时,每10天减5mg,减至15mg时作为维持剂量,以后每月减2.5mg,减至5mg后维持服药6个月,如激素疗效不佳者,可选用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0.2g,加生理盐水20ml隔日静脉注射,以10g的总量为1个疗程,间歇1个月后再继续第2个疗程,累积环磷酰胺的总量视肝肾功能、血象而定。配合利尿消肿、降压、护肾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并加中药治疗,中药基本方:熟附子8g,干姜5g,茯苓15g,泽泻1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8g,川芎15g,益母草15g,生大黄5g,甘草3g,加减法:正虚较甚者去大黄,加党参15g,炒白术10g;湿热较重者去附子、干姜,加苡仁15g,半边莲15g;水肿较甚者加赤小豆15g,猪苓15g;兼感外邪者加麻黄5g,荆芥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2.2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空腹采血进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检查。均治疗6个月,进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体征、复发率及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比较。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2年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标准[1]。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多次测尿蛋白阴性,24h尿蛋白定量<0.3g,连续3天,血浆白蛋白>35g/L,血脂正常,肾功能正常;部分缓解:症状消失,肾功能好转,24h尿蛋白为0.3~2.0g,连续3天;无效:尿蛋白无减少,肾功能无好转或恶化。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60例,完全缓解30例(50%),部分缓解24例(4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完全缓解8例(26.67%),部分缓解14例(46.67%),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 两组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
见表1、表2。表1和表2示,治疗组治疗前后BUN、SCr、24h尿蛋白定量、Alb、血脂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SCr、24h尿蛋白定量、Alb、TC、TG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HDL-C、LDL-C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ΔΔP<0.01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1
3.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全部患者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治疗组8例复发(13.33%),对照组9例复发(3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属中医“水肿”、“虚劳”等病症范畴,其病机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为本虚标实之虚实夹杂症。治疗时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方中附子、干姜温补脾肾。黄芪、甘草益气健中,茯苓、泽泻健脾渗湿,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大黄泻热毒、荡积滞,诸药合用具备温补脾肾,利湿化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黄芪有利尿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消除尿蛋白,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2]。大黄的有效成分为大黄鞣酸,可减少尿素的生成,降低高氮质血症。附子能使衰竭的机体功能激活,增加肾血流量[3],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能降低血胆固醇,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粘稠度和高凝状态,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4]。目前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为公认的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2(32):131-134.
肠易激综合征;黛力新;心理护理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认识到心理精神因素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因素,本病治疗上应该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治疗[1]。通过分析难治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除肠道症状外常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异常,对此我们采用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18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并采用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8~58岁。难治标准为:①有严重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排便不适。②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异常。或伴有头部、颈部、腰背部疼痛,腹部灼热、麻木感。③反复使用胃肠药物和抗菌素治疗无效、长期反复多地多次就诊、反复多次做胃肠镜检查和各种相关或无关检查。有2例4年内做了5次肠镜检查,4次胃镜检查;1例剖腹探查并以胆囊小息肉或可疑肠粘连进行了手术切除胆囊。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 对18例难治性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病例给予黛力新105~21 mg(早、中各服1片)。
2.2 心理护理措施 在服用黛力新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解释本病的发生机制,消除严重腹部等症状对患者造成的心理恐惧、焦虑、抑郁、多疑等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和患者乐观的情绪。采取以下措施:①消除焦虑、不安情绪:护理上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了解患者的个性,利用语言技巧和实际行动增强患者的的自信心,获取患者的配合。②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本病患者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身上,感觉异常敏感,甚至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肠鸣音、身体各部分形态都十分注重,应引导患者分散对躯体不适的注意力。③鼓励与安慰:由于患者脏器的高敏感性、患者的疼痛不适感非常明显,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同情安慰和鼓励患者、关心患者的生活。④暗示与护理:在恰当的时候,引用以往症状严重通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或治愈的类似病例进行暗示比较,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3 结果
疗效判断:症状完全缓解为治愈;部分症状缓解为有效;症状完全不缓解为无效,结果(疗效)见表1。
3.1 讨论 难治性肠道易激综合征除了胃肠道症状严重外,常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强迫、神经质、睡眠障碍等心理精神异常,仅仅从生物医学角度进行治疗,医生多采用抗菌素或调节胃肠类药物进行治疗,难治性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常常不能缓解,病情不能改善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抑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又可能导致脏器的易感性加重了肠道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患者整日思想集中于躯体症状上,痛苦不堪,反复进行胃镜、肠镜检查,长期多次多地多处就诊。随着近年对本病的认识的深入和提高,认为精神心理症状本来就是肠易激动综合征的肠外表现,心理精神因素也是本病重要的发病因素,治疗上必须重视心理的康复和治疗[2]。黛力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对缓解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同时也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治疗。
3.2 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认识到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十分密切,消化系统是情绪的一面镜子。通过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对18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疗效的分析,并与以往单纯使用胃肠道药物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体会到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和护理能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肠易激综合征特别是难治性者有很强或很高的心理护理需求,患者常常倾诉内心的痛苦,渴望得到家属、周围人员的理解和同情[3]。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改善患者症状的效果明显,从本组资料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有效率达到83%,治愈率达39%,这一治疗结果我们认为对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应该是非常满意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当然本组资料也有3例治疗无效的病例,说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