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通信技术规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为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测评工作的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于2014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测评技术规范研讨会。来自部分省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信息中心、医院和企业的专家,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有关处室人员共计20余人参会。会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主持。
会上,胡建平介绍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测评工作的背景、原则、对象、内容、方法和流程等,提出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测评的基本框架。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显著,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系统建设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较差,系统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各厂商卫生信息系统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各系统互通能力及对卫生信息标准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也较为突出,难以适应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求建立行业软件评价和准入机制,各地有关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医院亟需卫生信息系统产品客观评价作为参考依据,卫生信息系统厂商也亟需科学的市场产品需求和目录体系作为研发导向,为此开展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分级测评工作十分重要、迫切,对于促进卫生行业信息化有序发展、保护卫生信息产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卫生信息标准的应用和落地、减少重复建设节约资金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代表表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分级测评工作是深化医改的要求,也是满足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依据。我国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积累了丰富成果经验,国家出台了较为完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技术规范和信息标准,为卫生信息系统产品测评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卫生信息系统产品测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与会专家就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分类体系、测评方案、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研讨。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护理内容之一。研究认为肛肠科围手术期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手术效果和预后康复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药物治疗无法做到的[1]。但常规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多较随意,缺乏规范性,造成护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提高心理护理的作用,我们对23例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了规范化心理护理,由此客观评价规范化心理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和术后疼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为(41.48±6.72)岁,病程为3~15年,平均(9.83±4.41)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无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沟通良好,能正确理解和回答调查问卷内容,且无精神疾病及家族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心理护理小组,组员由专业知识水平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所有组员均经过心理护理培训,掌握心理护理专业知识,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一对一"心理护理干预。②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的给予有针对性心理干预:?K术前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积极做好术前宣教工作,通过讲解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尽量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L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将患者与术后已基本康复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时鼓励患者与患友交流,让患友现身说法,给患者顺利康复的信心;?M术后2~3h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容易伴随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同情、安慰,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感,病房内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教患者学会疼痛时用鼻深吸气,然后慢慢从口中呼气,以放松全身肌肉,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
1.3 评价指标 ①护理干预前、后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2]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②疼痛评分标准:术后72h内和4~7d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评价患者疼痛状况,以0~10分表示疼痛从无到剧烈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画有 10cm标尺的记录卡上画出疼痛评分,均取疼痛最剧烈时的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P
3讨论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虽不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外切内扎术是目前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术后行动不便及疼痛等因素,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又能降低患者的疼痛阈值和对疼痛的耐受性,加重术后疼痛感,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是必要也是有效的。心理护理的实质是护患双方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交互,实现患者积极适应,主动配合治疗,其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但由于护理工作繁忙,过去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多停留在执行医嘱配合治疗上,心理护理仅是体现在执行医嘱时与患者的简单交流。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心理护理逐渐受到了护理人员的重视。王春香[5]对120例妇科肿瘤患者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全身不适、疲劳等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而向珏颖等[6]对60例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提示术后72h内和4~7d内的最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5,6]吻合。综上所述,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敏.心理护理对肛肠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18(36):111-11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援.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4:235-236.
[3]邓蓓蕾,丁正中,焦黎丽,等.混合痔围手术期镇痛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629-3631.
中图分类号: TU831 文献标识码: A
一 洁净度监控在新版中的要求与对策
在新版GMP中,在级别与检测上对洁净度作了细致规定,将生产无菌药品环境洁净度划分为四级,高风险操作为A级,灌装与无菌配置为B级,而生产无菌药品的工序重要性较低则为C与D级。洁净度在新版的要求明显高于旧版,且向欧盟看齐,并做了动态与静态的测试要求。为此,要做好暖通空调设计参数的选择,具体如下:
室内扬尘量(地面二次扬尘、生产与人员活动扬尘)、过滤器级别、空气洁净度等级与新风比影响换气次数。比如空气洁净等级B为40-60次/h-1,C级为20-40h-1,D级为15-20h-1。参考工程实践,很难实现静态B级测试,可适度提高B级换气次数,比如60-70h-1。选择换气次数可参考人员数量与工艺布置做决定,做好复核工作。洁净度不可依靠换气提高,还应考虑气流组织。布置气流组织要依据工艺操作、工艺设备与房间布局合理进行,医药工业洁净室,气流组织可采取上送侧下回方式进行,若房间面积大,则双侧回风为宜。单向流形式大多布置在A级区,以0.36-0.54m/s为工作室风速,合理布置回风位置,防止影响室内气流组织。在A级房间避免在较高位置布置回风,否则将会影响B与C级区。非单向流是B、C、D三级区的主要气流组织形式。动态监控A、B级区悬浮粒子。粒子在线监控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粒子计数器、动力采样头、真空管路系统与真空泵构成,可对安装区实现全天候的粒子采样,做到数据记录与预警。关键的工艺操作区应设置监控点,无菌灌装则在灌装点、进料口与准备区、出料口与封帽区做监控点布置,气流方向与采样头的采样孔相对,确保无菌区气流受较少程度影响与准确性的采样。
二 压差监控在新版中的要求与对策
新版中要求的压差高于旧版,要求压差表应安装在重要的压差相邻级别区,要定期记录压差值并做归档处理。控制压差可防止交叉污染、减少外部污染,保证洁净等级。可避免周围污染物在关闭洁净室时沿缝隙进入,打开洁净室时在气流速度足够前提下,气流方向稳定,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压差过小加上控制精确度无法保证时,气流会逆转。例如,洁净区间设计5Pa为压差,而±3Pa为控制精确度,很可能发生气流逆转,实际生产中,压差通常设计为10-16Pa。
相邻的不同级别洁净区间、工艺房间、相对负压保持区要设置压差表,若压差表具备远传功能,则上位机可显示检测压差数据。定风量阀设置于厂间送风支管上,保护恒定送风量,防止支管交叉作用;风量电动调节阀设置于厂间回排风支管并安装压差传感器。电动风阀开度依据反馈信号决定,保持恒定房间恒定压差。下图为控制变风量示意图。
三 监控微生物水平在新版规范中的要求与对策
新版规范中做了“动态监测”与“微生物评估状况”的规定,监测的办法有表面取样法、空气浮游菌定量采样法、沉降菌法等,注意避免影响洁净区。
净化是微生物控制的主要办法,除此之外,空气消毒系统也经常应用与空调与室内的消毒。消毒方法有臭氧消毒、甲醛熏蒸消毒、VHP、过氧乙酸消毒等常见的空气消毒法。因为甲醛危害大,VHP与臭氧消毒应用较频繁。臭氧消毒对环境与人体无危害,可自然分解为氧气,杀菌效果明显。可在洁净室或空调送回风管上安装臭氧发生器,消毒后做好室内通风,保证臭氧消除。国家规定5x10-6为臭氧体积分数,但是,除了空气消毒外,物体表面也要消毒,同时微生物含量的差异,因此,浓度可根据洁净等级而定,通常为大于10x10-6的体积分数。作为新型消毒工艺,VHP可广谱杀菌,在病毒、细菌、真菌、芽孢广泛应用,无特殊操作温度要求。消毒后汽化双氧水分解为氧与水,做到无害性消毒,对人体与环境无害。消毒时间短,约3h,可自动化控制,重复性佳,验证简单。
四 监控温湿度在新版规范中的要求与对策
新版规范中要求18-26℃为厂房温度,45—65%为湿度范围值。在B与C区,因洁净服原因,夏季温度设定22℃,冬季设定20℃;D区分别是24℃与20℃。控制精度在±2℃,55±10%为相对湿度。生产工艺特殊则有特殊的温度要求,比如生产血液制品,则应低温操作,培育疫苗类产品,则应恒定温度,之后的冻胚期要求温度是2-8℃。温度湿度因生产工艺的差异要求也不同,在设计空调净化系统前,要对不同工艺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明确。根据温湿度的设置,空调自控系统可对在热量、冷水量(夏季)与加湿器蒸汽量、加热量(冬季)做好调解,以保证按要求设置室内温湿度。再热器的设置在国内较少应用,即对系统中的各房间做温湿度的统一设定。因为热湿负荷波动较为明显,温湿度难以达到规定值,解决此类问题可采用再热器的末端设置办法,此法国际上应用广泛。
五 环境参数监控
新版规范做了不同的参数监测要求,可以环境参数监控系统集中设定解决问题。连接网络、各检测器/传感器与中央监控电脑组成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可对生产区房间洁净度、压差、温湿度、微生物水平等显示在上位机并记录分析与预警。下图为环境参数监控系统设计图。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具有数据预警、监测连续、多点多参数、数据记录的特点,可独立设置系统或合并于楼栋自控系统,若合并,则需验证系统。设置环境参数监控系统,是新版规范中对洁净厂房的新规定,是必然趋势。
六 结语
暖通空调系统对新版规范中对环境参数的各项要求应做积极的策略应对,保证洁净区的各项环境参数达标,提高自身药品生产质量,为社会提供可靠、安全的药品。做好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的设置工作,自动数据记录、分析,是药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兆坚,江亿,魏庆破等.环境参数与空调行为对住宅空调能耗影响调查分析[J].暖通空调,2007,37(8):67-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