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爱心、良好的耐心和热忱的事业心,能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而现在幼师专业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时,大多数都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究意适合干什么,自己究竟最喜欢干什么,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又缺乏自由度,所以上幼师并不一定代表她们自己的意愿,她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职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因受一些社会舆论的影响,她们会对幼师职业怀有不满,觉得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这样的一种情绪使她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浮躁,有不少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表现出了对这个专业的不热爱,有的在毕业后直接改行,有的甚至在参加工作后,还不能进入工作状态。怎样有针对性的、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幼师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基本的事业心、责任感呢?

一、宣传幼师教育,提高职业认识

幼师生(注:师范学校内大多开设幼师班,学生毕业后一般到幼儿园工作,幼师班的学生称为幼师生。)刚进师范学校,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有着本能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知亦处于懵懂状态,同时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所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差异,她们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呈现多种情况。这时我们针对学生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由班主任给学生宣讲幼师教育的特点和特色,让优秀毕业生讲述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请幼教专家描绘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前景,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感受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自豪感,并为此震撼,从而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是人类的启蒙教师,幼儿0~6岁关键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将决定幼儿一生的成长,幼儿教育工作非常崇高和伟大,受社会尊重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早期基础教育的重视,幼教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了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有效认知,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甘心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

二、展示幼师特色,激发专业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对幼师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感受幼师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从多方入手展示幼师特色。通过定期组织手工作品展、儿童画展、舞蹈观摩、钢琴观摩、试讲观摩、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说课比赛等多项活动,充分挖掘青春少年爱唱、爱跳、爱美的潜力和天性,激发她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跨年级的学习交流,使学生直面幼师专业的学习成果,领悟幼师学生的学习乐趣,获得幼师学习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惊羡感慨,到不断思索进取的变化后,我们再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各年级发展的不同要求,帮助学生拟定出每一个年级、每一级别发展水平的具体目标,把学生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中解脱过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幼师特色展示使幼师生一步一步地找准努力的方向,对职业的认识也从最初的困惑迷茫走向坚定自信,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愈来愈浓厚,最终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三、开展模拟教学,磨练职业技能

职业情感来自于工作的乐趣,教学能力的提高带来的成功体验是幼师工作乐趣的源泉。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早日赢得人们的肯定和赞誉,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充分锻炼和展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学生设计、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在模拟活动中,指导学生恰当选择活动内容,分析把握设计意图,合理制定活动目标,精心准备活动条件,灵活运用设计思路,巧妙指导活动过程。一次次的模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熟悉幼儿园工作流程,熟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对工作驾轻就熟,让工作变成精神享受,从而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体验到教师职业的独特魅力,最终以较强的工作能力、乐业、敬业的态度,达到职业目标的需要。

四、体验实习生活,强化职业情感

篇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基础,许多课程与用人单位需求一致,而不是考虑学科与专业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例如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这门课便是出于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对教师英语水平要求较高;除了课程设置,教师授课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也存在功利性倾向,即与就业相关的内容重点讲授,学生必须掌握,与就业无关的则相反;另外一个表现,就是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证书,尤其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可以增加就业筹码的资格证书,比如育婴师、心理咨询师、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等。

造成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因,跟整个社会以及教育的急功近利现象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高校会优先考虑招聘单位的需求,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不是从学生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科学性出发。同时,高就业率也会带来较多的生源,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与口碑。因此,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会以能否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

其实,如果单纯以能否找到好工作来培养学生,无论对学生还是用人单位来说,都未必是好事。如果某个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教学能力突出、艺术技能娴熟,也顺利进入到幼儿园工作,但是她没有爱心、耐心、很少与幼儿交流,甚至去伤害幼儿,这样的学生不仅不是未来的优秀幼儿教师,还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样功利性、目的性较强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只关注外在目的和外在价值,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忽略了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幼儿园经常发生的虐童事件,便是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弊端。

2 强调艺术技能类课程

纵观许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钢琴、舞蹈、绘画等艺术技能类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多,有的还将这些艺术技能课设为专业学位课、专业基础课。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各种比赛都是以“艺术技能”形式出现。还有的人将“艺术技能”作为学前专业的根本标志。

为何高校如此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技能呢?首先是幼儿园招聘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唱弹跳画“等艺术技能。其次,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者对“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认识不清,很多人认为“唱弹跳画”是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再次,很多人认为学习艺术技能类课程就是为了将来教授幼儿掌握唱歌、钢琴、绘画、舞蹈等艺术技能,如果自己都不会便无法教给幼儿这些技能。

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心,它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和途径,可以使教师组织艺术活动时更好地引导幼儿。即使教师没有娴熟的艺术技能,只要能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使幼儿对美有独特的体验和欣赏、表现和创造可以了。据笔者所见,许多国外高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并没有钢琴、美术、舞蹈等艺术技能类课程,他们认为艺术技能不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能力。

3 重视学生教学能力,忽视其他专业素养

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与学生教学技能直接相关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学位课,而不重视其他专业理论课。其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者将“能否上好一次课”即“教学能力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而不考察学生的师德等其他能力。再次,高校常组织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技能类的比赛,评分标准只关注学生的演讲才能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重视教学技能忽略其他素养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是幼儿园在招聘面试中最看重应聘者的讲课和教学技能,高校便顺应此标准,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中都比较重视学生教学技能;其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者在优秀幼儿教师标准认识上存在误区,或者缺乏教师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再次,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以及幼儿教师培养与其他层次教师培养的区别。幼儿主要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不是靠教师的“教”,这点与中小学存在差异,因此幼儿教师的讲课技能高并不代表就是优秀教师。

最新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概括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只是专业能力中的一项,专业能力中的其他能力、专业知识、理念与师德同样重要,无论缺少了哪一项,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4 忽视0~3岁婴幼儿教育的内容

篇3

  

根据职业中专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幼儿教育理论等,幼儿教育专业主要是设置钢琴、舞蹈、声乐、手工、美术、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教程、幼儿卫生保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文学、基础英语、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计算机等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中专的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培养任务,只有加大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索优化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才能促进专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 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是幼儿教育专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  

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那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次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建设,学校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班导师的工作,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班导师负责对班级若干个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和帮助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包括平时的作业辅导,实践中的教案指导,还注重对她们的心理健康辅导。从而为师生交流和教学相长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平台。再来是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主要是通过毕业资格审查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只有完成本专业要求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要求学生取得以下至少一个职业技能证书,如:普通话二级、舞蹈等级证书、钢琴等级证书、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英语口语等级证书等,从而使专业适应幼儿园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 严格有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专业教师成长的保障  

幼儿教育专业的教研组的设置分为理论组和技能组,教师每周应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同时,还可以建立了教师听课制度,成立督导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专业科长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开学初就应该完整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并适时地编写好教案。专业的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三种途径,首先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每个学生可以不记名的对各位教师进行评价,这占了评价总分的70%;其次是教师之间的评价,教师互相听课,写好听课记录,并对任课教师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项评价占评价总分的20%;最后才是教师的自评,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而这项指标只占了评价总分的10%。这种管理手段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育理念。  

此外,幼儿教育专业还可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理论组的教师必须对所担任的学科编制四套的试题以成题库,考试时由教务处随即抽取其中一份试卷进行。专业技能的考试如钢琴、舞蹈则由教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标准,也可以建成试题库,考试时是学生一个一个鱼贯进行,必须通过教师所定下的标准。  

专业还可以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的成员有企业单位、幼儿园园长、学生家长、幼儿教育专家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代表,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多渠道信息的交流对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由此而来,可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各阶段的教学行为。  

三、 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专业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分析职业中专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结构为核心,经历获取知识(信息内化)储存加工信息(认知结构)运用知识(经验或观念外化)这三个基本的阶段。传统的教学中,信息的内化是一向被教育者所重视的,但外化过程却往往被忽略。故此,对于职业中专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