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专业茶道培训

专业茶道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专业茶道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专业茶道培训

篇1

加强职业教育在学校中的普遍运用,是在教育改革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茶艺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生活礼仪的茶道来说,其修身养性之道,一直为国人所感,至于外国人,我们要以文化感世人,就要真正使茶艺、茶道走向世界。所以在中职学校中要在教学中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授课中的培养,用不同的授课形式,真正的技能与技术将学历教育相结合。在教育中最优地配置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核心能力在茶艺教学中的加强

1.职业联系未来发展

在教授茶艺的同时,教师也不要单单只在茶艺的教学中去全课教授,在授课之中穿插茶文化以及茶文化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深层次、多层次地对茶文化进行剖析解读,并在解读的同时往届毕业者示例真切地去展现现在茶文化以及茶道运用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茶道艺术的精髓之外,更能在未来的市场和经济生活中给自身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和企业发展中,都一直在强调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建设。从核心职业能力来说,不论是从事哪一门、哪一行,核心职业能力都要能够与之匹配和相互适应,它属于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基础能力。而作为中职类院校来说,在培养适应岗位的特定能力的同时,核心能力的建设也同样在我们高职类院校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在普通教学中,虽说各行各业都有相对需要的个性特征,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之中,在特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较为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总结思路在茶艺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使学生正确地对待这门专业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正所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像上文所说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专业发展方向之外,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茶类在国外的一些发展状况及历史。

因为在茶道的授课中我们更多谈的是茶艺的推广,在推广中,对外推广是十分大的趋势,甚至是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茶艺教学中,有一部分采用的是英语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要的不单单是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更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完美地契合,在授课中不只是简单的单词在中外称呼上的转变,最好在俗语、谚语上的引用、转换。这样就不仅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加强对茶道的兴趣,更能在茶水的流淌中加强对知识的了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在茶艺的学习中,因为是一种文化推广活动,所以在茶艺的学习中不单单要注重的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多的还是要注重在校外的实践活动,这也是把茶艺教学引向重点的关键。

动手能力也体现在对“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了解。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以及茶叶制作的方式。在茶品制作中,与做茶师傅多交流,在听取其经验体会的同时可以对自己心中的疑问、难解与工人探讨,以便加深对茶品的了解,进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实。

3.重视学生的自我发挥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对茶的表象形式以及沏、泡中学生也能有所了解和体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茶艺的基础性操作演示后,就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也不单单是对茶艺的简单模仿,更多的是在结合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学生对茶品的体会后,自主的创新与在基础性茶道上进行大胆、别出心裁的改变,使之茶道的艺术能够真正融入人的性格之中,在茶道中反映一个人的个性所在,正所谓“合茶性,顺茶理”体会出茶的不同韵味。

在现在国际生活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更注重人才的素质,而茶道人才更是我国向外推广和展现自身文化的体现。在英语教学下的茶艺学生,更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对茶艺传授的我们来说,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始终贯穿一个宗旨,为了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就是教学的成功。教学求新,希望以后能在教学中取得新突破,让学生在茶艺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2

丽江首届“茶马古道杯”茶艺之星大赛已经结束,然而留下的感触却一直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这是一场以茶传情,以茶增谊,以茶会友,以茶觅商的茶界盛会,通过茶知识、茶礼仪、茶艺术等方面展示丽江茶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丽江作为茶马古道重镇,自古便有饮茶的风俗,然而成为一种文化却还只是贵族文人的专利,一般的百姓则更喜欢围坐在火塘边,边煮边喝大碗茶。到20年前大家对茶文化的理解到了认为在杯子里放一撮茶叶,倒上热水,那就是饮茶,殊不知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已被人们简化到如此地步,陆羽若见,必定悲痛欲绝。作为茶文化“学生”的日本却将茶文化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所幸国人在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条件下,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今林林总总的茶艺馆推出的茶艺表演,无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导人们如何领悟中国茶道的最佳载体。

丽江作为一个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更是成为了滇茶文化传播的对外窗口,在丽江,茶是活的,可品、可论、更可以学习。丽江市茶叶商会茶艺职业技能培训站作为本次茶艺之星大赛的承办单位与参赛单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茶文化的内涵,以及丽江茶艺界的精神风貌。

培训站站长马建英老师温婉含蓄,她带领茶艺师们所作表演举手投足问古韵十足,优雅而闲适,令观者折服。“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茶艺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外观来追逐内在美,其内在美即“物我两忘”、“自然和谐”的茶道。茶道是茶艺的灵魂,茶艺师的技艺、解说员的茶艺说明以及茶室的意境共同传达的是一种人生表达。

茶艺培训站依托丽江“茶马古道重镇”历史文化,以保护和弘扬优秀世界文化遗产为己任,结合省内、外众多院校的办学方式,聘请省内众多的茶学专家与教授、民间高手、营销大师作为教学师资,以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茶叶包装设计、茶叶市场营销、茶叶品牌塑造、茶叶企业管理、茶叶售后服务等涵盖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茶叶深加工、茶饮料茶食品等为核心的茶行业高水平专业教育。培训站的成立填补了丽江普洱茶茶艺文化的空白,必定在不久的将来为丰富丽江茶文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

现代茶百戏的研究历经艰辛和曲折。章志峰1984年从福建农大茶学专业毕业后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研究和交流,1997年到日本冲绳留学茶叶技术,通过日本茶道初步了解了点茶法。2004年-2005年受外交部选派,作为中国首位茶学专业的国际交流员到日本讲授中国荼文化期间,系统地学习了一年的日本茶道里千家流,从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和点茶工具得到启发。2005年起通过对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和分茶技巧五年间进行几百次的试验,终于在2009年春,初步恢复了分茶技艺,可以在茶汤中现出文字和图像。目前已突破了古代仅能用绿茶演示分茶的局限,可以用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茶类演示分茶,表现中国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和文字。图案保留的时间也从古代的瞬间延长到2小时至6小时。目前茶百戏作品和插花等景物相配。适于表现中国文化的各种意境,如“喜上眉梢”、“马到成功”等等。

茶百戏是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是再现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实物写照。分茶唐宋时期曾在闽北武夷山一带流传,目前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都描述了当时武夷山一带分茶的情况。

茶百戏是用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力特别适于表现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花乌图案,对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适于游人观赏、品饮、体验,适用于各种接待和大型庆典活动,可以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和文化旅游的档次。

茶百戏是欣赏和品饮兼备的新型茶产品,具有独特的品饮价值,即可用抹茶通过点茶法欣赏和品饮,亦可用团饼茶冲泡品饮,是跨越时代的艺术珍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