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供用电管理条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Abstract ]: Overview of the library construction project, have been built in the main building, through the thermal analysis proposed construction scheme in the flaw and the insufficiency, application of HVAC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 -
[ Key words ]: thermal; analysis; defect; HVAC system;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项目经设计、施工、初步装修,已于2004年3月份基本竣工,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场所。该建筑的某处大空间部分贯穿于底层和顶层,并连接各层的内走廊,形成一个类似于中庭的公共空间。此公共空间部分的护结构(西向)采用全玻璃窗设计(普通单层固定玻璃窗)。据调查,整个西向的玻璃窗面积约为27×12㎡,窗墙比达到90﹪以上。在炎热的夏季,通过西向玻璃窗的传热量将会大大增加建筑物内部的温度。而此工程又没有装设中央空调系统来降温,若不采取措施,严重者则会影响此部分的正常使用。以下将通过分析提出一点整改建议。
2、 整改建议:
方案一:将单层玻璃窗改为双层玻璃窗
下面我们要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热量通过玻璃窗的传导过程,并将双层玻璃窗与单层玻璃窗的热量传导进行对比。在相同的条件下,若使用双层玻璃窗能够减少多少传导传热量。假设:
热量的传播过程只有传导,没有对流,即假定窗户的密封性能很好,两层玻璃之间的空气是不流动的。
室内温度Tn和室外温度Tw保持不变,热传导过程已处于稳定状态,即沿热传导方向,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是常量。
玻璃材料均匀,热传导系数是常数。
模型构成:
厚度为d的介质,两侧温度差为T,则单位时间由温度高的一侧向温度低的一侧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Q与T成正比,与 d成反比,即
Q=К·T/d (1) К为热传导系数
记双层窗内层玻璃的外侧温度是Ta,外层玻璃的内侧温度是Tb,如图(一),玻璃的热传导系数为К1,空气的热传导系数为К2,由(1)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热量传导为:
Q1=К1·(T1 -Ta)/d=К2·(Ta –Tb)/l=К1·(Tb –T2)/d(2)
从(2)式中消去Ta ,Tb可得:
Q1=К1·(T1 –T2)/d(s+2), s=h·К1/К2,h=l/d(3)
对于厚度为d的单层玻璃窗,其热量传导为:
Q2=К1·(T1 –T2)/d (4)
Q1/ Q2=1/(s+2)(5)
为了得到更具体的结果,我们需要К1和К2的数据。从有关资料可知,常用玻璃的热传导系数К1=4×10-3~8×10-3J/㎝·s·kw·h,不流通、干燥空气的热传导系数К2=2.5×10-4J/㎝·s·kw·h,于是К1/К2=16~32
在分析双层玻璃窗比单层玻璃窗可减少多少热量损失时,我们作最保守的估计,即取К1/К2=16,由(3),(5)式可得:
Q1/ Q2=1/16h+2,h=l/d,(6)
墙墙
图(二)
比值Q1/ Q2反映了双层玻璃窗在减少热量损失上的功效,它只与h=l/d有关,图(二)给出了Q1/ Q2~h的曲线,当h增加时,Q1/ Q2迅速下降,而当h超过一定值(比如h大于4)后,Q1/ Q2下降变缓,可见h不必选择过大。制作双层玻璃窗虽然工艺复杂会增加一些初投资费用,但它减少从室外向室内传导的热量是相当可观的。通常,建筑规范要求h=l/d≈4,则Q1/ Q2≈1.5﹪,既双层窗比单层窗减少传导热量98﹪左右。由于不可能达到假设条件下的要求,但在实际情况下减少传导传热量也能达到90﹪左右。对于像本工程这样如此大的建筑外玻璃窗,若将此大空间部分的单层玻璃窗改为双层玻璃窗,则由建筑方案所带来的缺陷会被大大改善。
方案二:在采用双层玻璃窗﹙反光﹚的同时设置外遮阳措施
在空调建筑设计要求和冷负荷计算的过程中,建筑外表应考虑有遮阳设施,且遮阳系数应小于0.6,并尽量采取外部遮阳措施。虽然本工程未装设中央空调系统,但分析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窗所形成逐时冷负荷的计算过程,可得到采用外遮阳措施的必要性。
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可通过下式计算得:
CLQj·τ=Xg·Xd·Cn·Cs·F·Jj·τ
Xg——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Xd——地点修正系数;
Cn——窗的遮阳系数;Cs——窗玻璃的遮挡系数;
Jj·τ——计算时刻太阳辐射负荷强度,W/m2;
Xg——0.85(单层钢窗), 0.75(双层钢窗);
Cn——1.0(无外遮阳),0.5(有外遮阳);
Cs——0.93(5㎜厚普通玻璃), 0.78(双层5㎜厚普通玻璃);
在建议采用双层玻璃窗和外遮阳措施的同时,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可得:
CLQj·τ2/ CLQj·τ1=0.75×0.5×0.78 Xd·F·Jj·τ/0.85×1.0×0.93 Xd·F·Jj·τ=0.37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采取遮阳措施后,此项传热量可变为未采取遮阳措施时的37%。在不改变建筑方案立面效果的情况下,根据现代建筑的流行趋势和新型材料的发展,建议在西立面采用反光玻璃,并配以合适的外装修,以达到满足建筑热工性能的要求。建筑的目的,从古至今不外乎是取得一种人为的环境,为人服务,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也在积极营造一个舒适的人工环境,形成人、建筑、自然相协调的新理念。根据此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此大空间的外部设立一个水幕自喷系统,形成一个人工的水幕喷泉,兼起到隔断室外热空气的人工屏障和美化建筑的外部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说也起到了外遮阳的作用。
方案三:从绿化建筑的角度采用自然通风的方法排除室内空间的余热量
绿化建筑(玻璃化)虽然能够改善建筑内部的环境质量,如增强建筑内部的采光效果,但有些负面效果不可忽视。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可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这些效应的严重程度虽然要看当地的气候变化加上建筑本身的内部负荷情况,但常会产生使人觉得很不舒服的负面结果,也不容易完全依靠传统空调来解决。反过来说,积极利用自然通风可能带来可观的正面效果。在此高大空间的上部开设高侧窗或固定防雨百叶窗,夏季利用热压原理将热量从高窗带走。此时,从建筑物的下部入口或开口部位吸入温度相对较低的新风,在吸收室内空间的部分热量后,形成的热气流浮升能够带走一定热量。此方法也能极大地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
3、结尾:
此工程经过上述措施的整改后,与2004年5月投入使用,建筑各部分的功能使用正常。
参考文献:
1、潘云钢. 高层民用建筑空调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1
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作为南方电网下属的分公司,承担着对南方电网控股的两个常规水电厂、两个抽水蓄能电厂以及四个抽水蓄能建设管理局的管理职能。近年来,通信站点、设备以及通信资源数量增加迅速,传统的人工、纸质的资源管理手段已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的需求,为此,需建设一套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对全公司通信设备、设施等通信资源进行管理,提高通信资源管理水平。
1 通信网络现状
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下辖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鲁布革水力发电厂、广州蓄能水电厂、惠州蓄能水电厂、惠州抽水蓄能建管局、深圳抽水蓄能建管局、清远抽水蓄能建管局、海南抽水蓄能建管局,各单位地域分散,距离较远,无法组成单独的传输网,各电厂与公司本部通信均依靠南方电网主干传输网或各地区省网解决。各厂区内由于地域较大,建有覆盖厂区、生活区等地方的厂内传输网,一些重要的生产通道由主干网和厂内网对接组合而成。南方电网以及南方电网内的各省网都已完成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但由于调峰调频发电公司的特殊性,尚无有效的电子手段对各电厂的厂内通信网进行管理,因此,调峰调频发电公司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建设。
2 系统架构
2.1 硬件架构
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方式,在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本部配置两台服务器,分别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放置于调峰调频公司IDC机房内,用户通过调峰调频公司综合数据网访问系统(图1)。
2.2 软件架构
调峰调频发电公司通信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多层次架构,分为数据库层、应用层以及客户端层,数据库层负责通信资源等对象数据的存储、应用层负责各种逻辑业务的处理,客户端层面对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入口和界面。分层的架构有利于后续的扩容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图2)。
3 系统技术特点
建成后的调峰调频发电公司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涵盖电力通信各个子专业,形成了一个管线、传输、数据、交换等各专业完整的资源数据库,使我们可以清晰准确的记录和掌握资源的存量信息。
系统分成系统管理、光缆网管理、传输网管理、数据网管理、接入网管理、交换网管理、载波网管理、业务网管理、动力网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辅助管理、查询统计、系统高级应用等13个功能模块,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实现了电力通信专业的电子化管理。
3.1 系统可映射出真实的电力通信网络
以动态更新的数据库为基础,系统可管理电力通信专业的各项设施,在系统中呈现出真实的电力通信网络,更好地为平时的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运维服务。
3.2 以业务为颗粒对电力通信网进行精细化管理
按照南方电网相关管理规定,“通信业务”定义为某一业务系统装置从A站到B站所需的通信电路或通信电路的集合,并以一条业务为单位进行考核,重要的“生产实时控制业务通信通道”以“通信业务”为单位来进行统计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系统中的业务网管理功能中增加了以“业务”为单位的查询功能,可以对某一条业务进行单独查询,并整体呈现其通道组成、拓扑情况等。还可以对某一类重要业务如安稳通道进行整体呈现,方便业务的管理和查询。
4 建设及应用经验
4.1 做好系统基础数据的规范化
在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 《中国南方电网通信资源数据模型(概念和逻辑模型)》 《中国南方电网通信资源数据模型(物理模型)》 《中国南方电网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规范》以及《通信资源编码命名规范》等规范的要求,从数据模型、功能、命名等方面建设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从而使建成后的系统可以去南方电网、各省公司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纵向、横向的互通。
4.2 重视资源清查和录入
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是否能真正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没有数据的支撑,系统将会变成空中楼阁。
为确保此次资源清查工作能够真正将现场的数据完整、准确地收集上来,建设过程中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现场的物理数据以及逻辑数据进行收集并整理成规定格式的表格,进行校验后由开发厂家导入系统中。
5 结语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174-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6.085
由于AP1000核电机组的建造和调试在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都无先例及经验可依,而传统二代核电机组的粗放式调试管理模式不能满足AP1000核电项目对调试质量、进度及安全的要求,随着国内第三代机组AP1000项目陆续进入调试阶段,因此建立AP1000核电项目调试工作的安全高效的管理模式已是迫在眉睫。本文以某核电AP1000项目为例,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于工单管理模式在AP1000核电项目调试阶段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工单管理模式概要
根据某核电AP1000项目合同,在承包商施工到达一定阶段后,会以系统移交包的形式将设备打包陆续移交给业主调试队,系统移交调试后,会产生大量的工作,比如设备试验、缺陷处理、移交尾项处理、试验临时措施实施以及与移交设备相关的建安接口施工等。大量工作同时执行时,涉及多个专业组和执行部门,如何实现这些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确保调试进度及质量可控,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某三代核电项目采用的便是工单管理的模式,即:首先将需要执行的各项工作按照专业和执行组进行细化,然后根据系统调试逻辑制定出基于工单的系统调试计划,以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工期,按照一项工作对应一个工单,每个工单都有独立安全的方式,通过建立闭环式的工作流程来实现工单由准备、执行到文件归档的闭环控制,这样大大提高了业主调试队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确保了调试阶段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计划安全、有序地开展。
2 工单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2.1 系统调试工作的细化、分解
系统设备移交到调试队之后,虽然有大量工作需要实施,比较繁杂,但是根据调试工作的执行部门及执行专业仍然可以进行科学合理地细化、分解,以实现将大量调试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内容明确、责任清晰的工单的目的。以AP1000正常余热排出系统(RNS)为例,RNS系统设备包括泵、阀门(包括手动阀、电动阀、气动阀)、热交换器、管道、支架、仪表、电缆(包括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动力电缆)等大量设备,因此为确保系统调试工作能够按照进度要求安全、有序地开展,首先就需要对系统的调试工作进行合理地细化、分解。表1即为RNS系统按照专业和执行组细化、分解后的调试工作任务清单,从表中可以看出,RNS系统调试工作中既有机电仪检查这类只涉及一个专业的单设备试验,也有系统冲洗、预运行试验等涉及多个专业和执行组的综合类试验,通过合理地细化、分解,繁杂的调试工作变成了一个个明确、清晰的工作任务单。
2.2 编制基于工单的系统调试计划
通过对系统调试工作的细化、分解,理清了系统的调试工作任务,但是这些调试工作何时执行,由谁执行及执行工期等都需要明确,以确保系统调试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的同时,能够满足项目整体进度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合理地制定出系统的调试进度计划,下面仍以RNS系统为例来说明:
2.2.1 根据RNS系统的试验程序及设计功能明确其每项调试工作任务的先后逻辑:系统挂牌后,执行机电仪检查电/气动阀、DCS回路试验执行RNS泵的空载试验RNS泵的对中试验RNS泵的首次带载试验执行系统管道冲洗临措系统管道冲洗冲洗临措恢复系统流道、预运行等综合试验。
2.2.2 按照RNS系统每项调试工作任务中的内容多少及工作特点,评估出每项工作的执行工期。
2.2.3 按照RNS系统每项工作的专业类型及人员需求确定工作执行组。
在确定了RNS系统各项调试工作任务的逻辑、工期及执行组后,便可以编制出图1所示的工单模式下的RNS系统调试计划,既明确了每项调试工作任务的责任主体及整个系
统的调试进度要求,也为项目整体进度的可控垫定了基础。
系统调试计划
2.3 建立闭环式的工单流程
工单即工作任务单,一个工作任务单主要涉及三大责任主体:调试技术组、调试执行组、调试隔离组。一个工单一般是由调试技术组准备并发给调试执行组,在调试隔离组建立隔离边界后,由调试执行组现场执行的。在将每个系统的调试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单并明确了每个工作任务的执行计划之后,实现工单在各个责任主体间的快速传递,以达到工单从准备、执行到最后关闭归档的闭环式控制,便是工单管理模式的核心。为实现这一目的,利用电子工单管理系统,以工单的创建、审批、执行、关闭、归档为主线,建立了闭环式的工单管理流程。
工单流程从工单准备到工单归档,其间共设置了12个控制点:已准备、已校核、计划中、已分配、准备好、已计划、工单隔离实施、已开工、工作完成、工单隔离解除、报告编制、报告归档,对调试工作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具体工单流程如图2所示:
2.3.1 工单准备:一般由调试技术组中各专业调试工程师发起工作申请并完成工单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在电子工单管理系统中填写相应的系统、工作设备名称、编码、工作位置、工作内容、风险分析、人员需求、工器具需求、工作隔离需求等。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工单编码,工单状态变为“已准备”。
2.3.2 工单校核:调试技术组各专业主管负责审核本专业调试工程师准备的工单。除了对工单中的所有信息进行审核外,还要根据工作内容完成工单隔离需求的审批。审批完成后工单状态变为“已校核”,此时调试工程师需要打印工单,准备工作包并将工作包传递至调试执行组。
2.3.3 工单计划中:调试队计划工程师根据每个系统的调试计划,给出工作执行的建议开始和完成时间,并将工单流转到调试执行组主管处。
2.3.4 工单已分配:调试执行组各专业主管负责根据工作内容,将工单和工作包分配到工作执行的负责人,完成后工单状态变为“已分配”。
2.3.5 工单准备好:调试执行组的工作负责人收到工作包和工单后,负责根据工单和工作任务准备工器具、备件、易耗品等,安排工作组成员和现场确认后,工作负责人将工单状态变为“准备好”。
2.3.6 工单已计划:调试队计划工程师根据系统调试进展,将准备好的工单列入调试三日滚动计划,工单状态变为“已计划”。
2.3.7 工单隔离实施:调试隔离组负责审查已计划工单的隔离需求并准备隔离操作单,安排隔离人员现场实施工单隔离。
2.3.8 工单已开工:现场工单隔离边界建立后,调试隔离组根据调试三日滚动计划向工单工作负责人发放工作许可,工作负责人持工作许可到现场开始工作,此时工单状态变为“已开工”。
2.3.9 工单工作完成:工作完成后,工作负责人在工作许可上签字确认并将许可归还给调试隔离组,工单状态变为“工作完成”。
2.3.10 工单隔离解除:工作负责人归还工作许可后,调试隔离组人员解除现场隔离边界,工单变为“隔离已解除”。
2.3.11 工单报告编制:工作完成后,工作负责人编制工作报告,报告中包括现场情况、现场系统/设备工况、现场完成的工作、工作完成后的状态以及后续工作建议等。报告编制完成后,工单状态更改为“报告已编制”。
2.3.12 工单报告归档:调试技术组工程师收到执行组工作负责人完工后的工作包,检查合格后,将工作包送文件管理工程师存档,此时工单状态变为“报告已归档”。
通过以上工单流程的建立和实施,明确了工单各个流程过程中,每个角色人员所负责的工作,实现了系统调试工作任务单在调试技术组、调试执行组、调试隔离组之间的快速流转,达到了调试工作任务从申请、准备到实施、再到工作归档的闭环式管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调试队的工作效率。
3 工单管理模式的特点
不同于M310机组建立大隔离边界,边界内所有工作都由系统调试工程师控制的方式,在工单管理的模式中,每项调试工作都必须有独立、可靠的隔离边界,并且每项工作任务的隔离边界都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调试隔离组)来实施和控制的,因此可以确保调试执行人员及系统设备的安全可控。在工单管理模式中,电子工单管理流程实现了与核电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其他模块,如文件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便于处理工单的各角色人员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便于工作负责人准备工器具和备品备件,便于工作成本的核算,提高了工单处理各相关方的工作效率。采用工单管理的模式,可以通过电子工单与计划管理软件P6、隔离许可模块的信息交换,实现了一项工作从计划到处理完成的全过程电子化,做到全过程实时监控工作状态,提高了对调试工作的控制力度。采用工单管理的模式,对于每项调试工作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及工器具情况,执行每项工作任务的工期,执行期间出现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工单系统进行记录和跟踪,为后续的AP1000机组调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4 结语
综上所述,AP1000核电机组在调试阶段采用工单管理的模式,可以确保现场每项调试工作的安全性,可以提高调试工作从准备到实施再到归档等各阶段的工作效率,提高对调试工作执行情况的控制力度,同时也可以积累包括调试人力需求、工期等的经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