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7 09:32: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Q420.7+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81-01
引言
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会影响众多人,并且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广泛的破坏。目前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些企业甚至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致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力量薄弱,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事件处罚不严,造成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明确界定危险化学品管理范畴,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危险化学品特性
企业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包括工艺控制系统的检查和检验、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护。事故的预防需要企业员工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本质和特征,以便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来实现化学品的安全存储、运输和使用,同时员工还需要遵守企业制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并能识别有关危险区域和不安全做法。安全使用和处理危险化学品的两个关键是: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其次,要了解该物质的特性。制造商、供应商有责任提供充分的化学品的安全信息。
2、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问题
(1)安全隐患风险高。危险化学品是个高危行业,出现的事故不仅仅影响到事故发生地、
事故发生单位,并且对事故区域周边环境、人畜生活、水域植被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2)基础设施条件差。面临着我们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标准更加严格,基础条件十分脆弱;布局疏散,安全监管很难到位;科技含量低。安全投入不到位,无专项资金保障投入,无设备改造。(3)从业人员素质低,危化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工艺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安全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点
3.1 进行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评估
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所有危险化学品及相关工艺流程产生的危险或潜在威胁,以便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对员工或其他人造成伤害或损伤。因此,风险评估要考虑所有能影响危害发生或造成一定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以便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或风险。风险评估应该由有经验和能力,且了解物质、设备和操作危险的人员进行,同时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还应具有横向逻辑思维能力,不拘泥于表面现象,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获得最佳评估效果。对于小型单位或部门的风险评估可由一个人完成,对于较大或更复杂的区域则需一个小团队来识别和评估。
风险评估的范围应包括人身伤害、火灾、爆炸、污染、公众伤害、设备损坏、环境影响等。另外,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有时必须人工搬运,因此风险评估还应该结合人机工程学针对人工操作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应考虑如下情况:①个人执行任务的身体条件和能力,;②是否能够使用机械来完成任务;③搬运物品的重量、形状、条件、中心;④工作环境的地面状况、照明、温度等条件;⑤重复性特点;⑥其他因素。如果任务不能由机械来完成,应尽量降低确定的风险。
3.2 制定减少危险化学品风险的措施
在确定了化学品危险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后,应与被评估区域或企业的负责人包括操作人员一起制定、实施预防其危害的措施。措施主要包括:(1)防止化学品暴露,并减少使用量。(2)替换,可采用某替代品替换危险化学品。(3)变更工艺。(4)全密封。(5)局部密封(带局部通风装置)。(6)局部排气通风。(7)采用个人防护设备。(8)进行员工培训,让员工了解如下内容:①所涉及物质的化学数据信息,在污染发生时它们会带来的危险和需要采取的措施;②遵守的工艺操作流程,确保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物料处理方法正确、原料运输安全、半成品和成品运输安全;③处理泄露的技术;④特殊装置或设备的操作技术及如何处理偏离正常操作或性能的偏差;⑤检查成品和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浓度。(9)针对职业健康工作,对接触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职工卫生档案,对职业健康报告或记录及体检报告应保管相当长时间,并对作业人员安排医务监督,做好职业病防治。另外,对员工日常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化学品浓度还应进行检测。
3.3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与运输要求
危险化学品储存是化学品流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事故,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危险性也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适当的防范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法规和标准。
3.4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
在实验室内的工作通常都是重复使用固定的分析方法,有时也会在使用设备中遇到未知的危险,如火灾、爆炸、腐蚀和有毒物质的侵蚀。因此,对实验室内使用的可燃物总量必须进行严格限制,并定期检查通风橱的抽风效果,通风橱不应使用过量的储存空间,以免降低抽风系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安全的措施如下:(1)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定期培训员工。(2)制定实验室审查的评估制度。(3)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存储区域,确保处理掉旧的存储品和过期的反应化学品,保存最少量的库存化学品。(4)提供专用清洗设备和关于设备使用的说明。(5)维持高标准的日常管理巡检制度。(6)制定废物的安全处置程序。处理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应该依照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和有关规定执行,严格限制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另外,对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管理应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即减少废弃物(最佳),循环回收再利用,填埋、化学处理或焚烧。
3.5 制定应急预案
民用爆炸物品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民用爆炸物品在生产、销售、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作出了严格规定。然而在我国的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中仍存在着企业违规生产和非法小型加工场所违规生产等方面问题,导致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过程中的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生命财产安全。
1.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涵以及重要性
(1)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涵民用爆炸物品是指用于非军事目的的爆炸物品和器材,包括点火器材和起爆器材等,种类繁多,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在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民用爆炸物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社会生产中还是经济建设中,民用爆炸物品都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质。民用爆炸物品的特点是易燃易爆,并且在瞬间巨变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并且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民用爆炸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纰漏,很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律措施保障民用爆炸物品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且出台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管理条例,大力倡导科学使用民用爆炸物品,并对民用爆炸物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制定了强制措施,为民用爆炸物品日常生产中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有效避免了由于民用爆炸物品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2)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除了存在着非常大的能量结构之外,还存在着较强的破坏性,在常规生产期间,倘若没有对管理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那么轻则会对广大职工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重则会危及到社会安定。基于这种背景之下,更加要求相关企业要将目光放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控制上面,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从预防视角入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将前期防控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旨在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发现,基于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很多企业逐渐对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然而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民爆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二是经济效益下滑;三是安全投入保障力度不够等,为进一步加快该行业发展的脚步,就要求各大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这是确保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关键方式。
2.民用爆炸物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对上级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文件一味敷衍了事,并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文件精神进行研究和学习,对于文件中要求实施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也不会严格进行落实。部分企业管理者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只做表面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部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由政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因此一些企业管理者试图将安全管理工作推给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忽视自身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2)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劳保用具穿戴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按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违反安全规程过量存放危险物品,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于规定应当由专业人员处理的问题,一些员工习惯性不上报并直接违规进行处理。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员工无法及时发现身边潜在的安全隐患,更缺乏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处置的能力。(3)企业安全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对专职和兼职安全员进行系统及专业的培训,确保安全员能够对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安全员的综合素质。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缺乏,部分企业安全员在实施安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4)企业缺乏规范的安全生产培训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对爆炸物品生产活动的安全风险等级、岗位风险类别和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辨识,对包括企业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防止出现企业领导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管理意识的情况,从而实现科学化的企业安全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配备完善的安全培训基础设施,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安全培训的开展时间和方式,保证安全培训的内容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定期聘请专业的安全专家和讲师对企业全体员工开展安全培训,保证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5)生产企业没有实施安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对于违规作业导致的安全事故,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并坚持实施问责制,防止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从而对员工起到安全警示作用,杜绝员工在操作中出现疏忽大意的思想基础。通过建立并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能够提高员工对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降低因违规操作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①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开展科学化的安全管理,突破部门垄断、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限制,在良性竞争环境中促进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协调发展。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的硬性标准对自身的生产环境、储存仓库、运输车辆等实施安全管理,并将安全管理深入到车间和库房,以及生产、销售、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②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了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和依据,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通过总结同类企业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不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废止和修改对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确保能够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为每个车间和生产线配置专职和兼职安全员并明确安全员的职责。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称、学历以及工作经验,并取得民爆行业资格证。③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应当对安全管理知识及其重要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并组织安全部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上级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认真进行贯彻落实,充分领会文件中传达的精神并在工作中进行发扬。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面向企业全体职工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并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使之适用于职工的工作环境。企业职工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之后应当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使职工的安全态度得到端正,从而在生产活动中主动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正确使用劳保用具,严格遵守规定的操作流程,自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互相进行安全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应当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自觉将危险物品存放在指定地点,当存放危险物品的数量超过规定时,员工应当主动向企业管理者或者现场负责人进行报告并进行应急处置。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法规宣传工作,例如采取召开安全例会、职工大会等方式,保证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熟悉并掌握产品性能、安全法规、操作规范等。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通过制定并执行奖惩制度的方式大力嘉奖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法规的员工,严厉处罚违法违规操作的员工,从而在员工中起到警示作用。⑤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应当时刻与科技进步保持统一步伐,通过前沿科技成果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生产活动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前沿科技,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淘汰,通过提高生产活动的科技含量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⑥定期检查生产过程并实施整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辨识工作。企业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展危险源调查工作并将发现的危险源列入企业危险源清单,并针对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重视企业的重点项目和生产活动中的重点环节,提高对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对已经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消除并采取专项整改措施彻底消除影响。企业应当不惜放弃部分经济利益对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的安全隐患实施停工整顿,并派遣专人监督整顿过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并实施整改之后方可恢复生产。(2)加强安全技术标准化建设①对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从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讲,其应当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并借助于各种新型技术手段来加大对每一个区域的检查力度。通常情况下,该企业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一是生产区;二是储存区;三是行政区;四是生活区,无论是针对哪个区域来说,均要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感。当相关工作者来到生产区的前期阶段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当检查无误之后才能进入到该区域当中,而借助于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巡查技术手段,能够让巡查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②采用安全联锁装置确保安全针对企业生产线方面来说,应当对安全连锁装置进行充分利用,旨在切实确保生产安全。对该装置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可以实现对以下几个环节的科学监督以及完善:一是成品制备;二是制药;三是装药等,还可以实现自动报警以及自动停机的目的。当出现超压、过载等一系列现象时,该装置均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监控状况的实时反馈,继而从源头上切实确保安全生产。(3)加强设备安全标准化企业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强化设备安全标准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台账档案,为设备得以正常运作夯实基础。无论是针对哪种设备来说,均要安装与之相匹配的设备铭牌,同时还要对以下几点做好标记工作:一是设备的规格;二是设备的具体运行参数等。尤其是就那些比较重要的设备而言,还需要依据实际状况安装专门的指导标牌,旨在对相关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比方说关键生产设备、危运车等相关设备,企业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对其做好检查与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危运车而言,一定要提前安装好以下几种系统:一种是GPS监管系统;另一种是视频录像监控上传系统,旨在对车辆具体状况与行驶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继而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4)加强安全作业标准化企业需要在充分结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然后将该操作规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继而让标准化作业得以顺利实现。总而言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班组当作核心内容,持续加强员工行为标准、现场质量标准,将违章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继而切实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紧接着要不断深化“五型班组”建设,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者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安全知识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旨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然后需要结合实际状况构建有效的“三违”监督机制,并引导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同督促;最后还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监督力度:一是爆破器材的存储管理;二是爆破器材的运输管理;三是现场作业管理等。
4.结束语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具备充分的安全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召开职工大会等方式提升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能够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此外,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充分运用高新科技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通过定期安全过程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娅茹.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经验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8):4226.
[2]陈玉龙.关于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1):48.
[3]程阳光.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8.
[4]宋春霞,王红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重要性[J].中国化工贸易,2020,12(23):62-63.
[5]李润武.新时期做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23):170-171.
【分类号】:X937
前言: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容疏忽的安全隐患。这一现实情况,使得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既需要纵向的层层监管,又需要横向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广泛协作,既需要政府的重视与管理,也需要企业与大众的关注。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制定行业政策、加强技术支持等都是形成科学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一)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1.刺激:二氧化硫、氯、煤尘会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2.过敏: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在夜间,以及呼吸困难。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单体,福尔马林等。
3.窒息:麻醉和昏迷: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地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4.中毒:致癌: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易引起膀胱癌;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易引起皮肤癌;接触氯乙烯单体易引起肝癌;接触苯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
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会引起表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甚至会造成死亡。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1.危险化学品的放射性
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化学品能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放出有穿透力、为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其放射性强度大,危险性就越大。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如果人体受到过量射线的照射,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3种类型的放射伤害: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对肠胃的伤害;对造血系统伤害。
2.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性
压缩气体如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均可能发生燃烧而导致火灾事故。
3.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危险
除了爆炸品之外,可燃性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有可能引发爆炸。如硝酸铀、硝酸钍、酸铀酰(固体)、硝酸铀酰六水合物溶液等都具有强氧化性,遇可燃物能引起着火或爆炸。
二.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综合性法律。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建议制定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该法是我国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综合性大法,是各专项法律的依据。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障非工作人员的健康或安全不受作业人员活动的影响;保证建立一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预防工作中出现的危害和事故。由于执行过程中将涉及到国家各个部门,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应对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作明确的规定。这样可理顺各方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互相配合,可为保证职业安全卫生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机制。
(二)加强危险化学品从源头到废弃的全程监管。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建立后应保证积极贯彻落实,加强监管。
1.建立新化学品的申报登记制度,确定相关的职能部门。
我国对农药、药品及首次进口的化学品都已建立了申报登记制度。但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化学品不在国家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05版中),危险化学品登记中企业一般只登记在名录中的产品,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企业实际生产且不在名录中的这一大类化学品的登记申报制度,确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上指导和行政上的管理。
2.做好新化学品的鉴别分类工作。
建立我国化学品鉴别分类的管理体系,建立不同类别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鉴别分类标准和实验方法;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各职能部门认定、公众知晓、数据准确可靠的权威的鉴别分类机构。
3.继续大力推行化学品登记制度,从法律形式上固定下来。
进行化学品登记管理是各国加强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行作法。国外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都制定或实施了化学品登记制度或新化学品申报制度。
我国应将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凭证和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的首要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和储存条件的企业,将不能通过登记审核,也就不能领到证书。没有证书的企业,可以不予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工商登记证等,可以取消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或储存等工作的资格。
(三)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置安全是安全生产、经营、使用的延伸,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是固体废物产生大国,但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置不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应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标准、政策;建立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理处置许可证制度。应针对中国主要的危险废物,确定和评价适合中国危险废物特点和条件的危险废物处置技术与装备,包括填埋、焚烧和能源回收利用,及危险废物专用运输设备,建立示范工程,为中国建设区域性集中处置场、焚烧厂提供可以直接应用的范例和信息库。要重视处置危险化学品的专门机构、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源头,加强生产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管理;面向大众,进行危险化学品处置安全的宣传;规范废品收购市场秩序;加强综合监管,预防危险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无序流动,杜绝事故的发生[4]。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