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8 10:13: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角色配音技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忠实于原片风格
影片的风格取决于导演的风格,导演在影片中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而导演的风格则需要演员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配音演员是在原片演员已经创作完成的形象基础上进行语言再创作,可以称之为语言的二度创作,必须忠实于原片的风格、时代气息、国度差异与语言习惯等。
配音演员的工作周期短,接触的人物形象多,可以说是两三天换一个新面孔,在性格、类型和年龄跨度上差异很大,绝无雷同,而且这些人物又是出自不同导演之手,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且有着不同表演风格的演员扮演,这就要求配音演员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影片风格,主动去贴近所配人物的形象。
配音演员首先要弄清楚影片是国产片还是国外片,是喜剧、悲剧还是正剧,演员的表演风格是生活化还是戏剧化的,这都将直接决定配音演员的语言风格,比如同样是国产戏,有反映大城市生活的,也有反映偏远山村生活的。而在大城市生活中,有反映知识分子、学生、干部生活的,也有区域性较强、地方色彩较浓郁的城市居民的生活,例如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要运用老北京人的语调、语气进行配音,使观众看了觉得熟悉亲切,地方色彩鲜明。如果把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戏如《骆驼祥子》《龙须沟》的语言换成字正腔圆、四声规范的标准普通话,那么影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
提高配音质量
要提高配音质量,需注意以下六大要诀:
配音的语言松弛
与舞台上的要求正好相反,后期配音要松弛自然,因为话筒的性能高度敏感,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不必要求音调与音节的伸展,也不要刻意追求音色响亮清甜,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失真,因此声音状态应依照自然生活。
演员在舞台上演话剧的时候,对台词语言适度夸张是为了使后排观众听得清,因此演员常常会把字音加强、拉长、提高,强调语音共鸣、吐字咬紧、音量放出。但是在录音棚里有不同的要求:一切恢复到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上,这时话筒及调音台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丁点夸张都会带来不真实的效果,这就是影视与舞台艺术在台词创作上的根本区别。
配音的声音控制
用松弛自然的生活语言并不代表废除基本功训练,松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不能四声混乱,不能吐字含混,必须要强调语言的分寸感,注意语言的规范,有时还要比生活中收敛。
有人会问既然要恢复到生活真实的状态上,那就别练基本功了,但这就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说的自然松弛是相对舞台剧而言,并非退回到原本的自然生活中去,如果演员吐字不清或地方音四声混乱或发音位置不佳,分辨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等,甚至连逻辑重音也不懂,怎么能胜任配音工作呢?事实上,配音中所谓的松弛自然是在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让听众找不着人工雕琢的痕迹,这就像照明师在摄影棚里用很多灯打出一个自然光的效果,是自然的艺术、艺术的自然。
配音前的材料准备
配音前,演员必须了解原片的时代背景,掌握原片的思想内容,认识原片的风格体裁,分析原片的语言特征,找准剧情发展的脉络,理解剧中人物的感情,摸清人物的气质音色,还要知道人物的地位作用。
再好的演员也不能拿过词来就念,即使你朗诵水平很高、声音很好,也得和其他角色搭配。配音演员的创作过程同原片中的演员一样,要熟悉剧本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风格流派,以找准配音创作中的主心骨。即使是历史剧,不同的导演可以导出不同的风格样式,不同的演员也会演出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认真调查,有了丰富的材料准备,才能准确生动地为原片中的角色配音。
配音时的话筒位置
话筒是语言创作的工具,配音演员应学会驾驭话筒。话筒距离远会造成声音虚空,距离近则会造成声音厚重。若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若窃窃私语就应调近距离,平时以一尺为最佳距离,特殊效果须特殊处理。
一般人认为话筒的位置是由录音助理负责摆放的,似乎与演员无关。其实不然,话筒是死的,人是活的,配音演员若是前后左右摇晃,话筒摆得再好也没用,因此,配音演员必须同录音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舞台上说悄悄话要用气把音顶出去,让观众都能听见,可是在录音棚里就不行了,不仅不可以大声说悄悄话,有时反而要比生活中的发音还要收敛。因为有了话筒,只要距离合适,多小的声音也可以放大,甚至连轻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会传出音效来。
配音时的心理调整
在理解原片的过程中,配音演员应先从角色的行为模仿入手,然后跟踪角色的思想行动由表及里、由内及外地推敲,把握行为逻辑和语言特征,沿着这条途径进行再加工,形神兼备才能有语言生命。
配音同演戏一样,要一切从角色出发,配音演员还要向片中的角色演员靠拢,任何企图表现自己嗓音洪亮、技巧超群的杂念都应抛弃。因为荧幕上已经有一个形象在演戏,你只能顺着他的行为逻辑去配音,就连音色、哭笑声都要模仿,只有把你变成了他,才能实现第一步的形似,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员在表演上有公认不合理的地方,你也要为他合理化,用你的语言去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兼备。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你才能配出有生命、有性格的语言,才能防止声画不贴。
在进行模仿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声音的构成元素,在乐理中,构成声音的元素有音高、音L、音强和音色,但是针对有声语言的创作,我们首先要进行深刻认知的是其中的三点:音量――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音强,音域――也就是声音高低的范围,以及人人所各有不同的音色。
一、音量
声带的厚薄、气息的大小、腔体的共鸣以及相关的语言环境和用声习惯决定了我们发声的音量。一般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拥有的基础音量条件是差不多的,不需要像话剧演员等戏剧表演者对音量的要求那么高,可以说,音量是每一位戏剧演员所要具备的硬素质。而在话筒前,对音量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只要别小到听不清,或大到爆频失真即可。话筒就像是人的耳朵,舒服的声音大小就是最佳音量。
因此在配音的时候,我们这样分析,比如纪录片,观看片子的人距离电视机或者电脑屏幕的距离是很近的,解说的声音可以就像身旁的朋友一样对你娓娓道来,音量不需要很高,多数使用小实声,甚至可以在许多地方使用虚实相间的发声位置。这样播出来的纪录片才能真正体现出一种以画面为主,解说为辅的烘托和补充的效果。在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中,例如在练习《大国崛起》这个片子的配音时声音会偏实一点。在练习关于动物的《萌宠日记》类的片子的配音当中声音会偏虚一些。
二、音域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度,声带震动频率快慢决定声音的高低,它直接关系我们发声音域的宽窄,音域的宽窄直接影响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而表现力的有无能直接决定你是否能承载相应的稿件作品。
我们所说的“音域”,一般是指自如有效的发声区域。有的人的音域确实能达到很高或很低,但却并不是在自如有效的区域范围内。大多数男生会追求如同李易老师、孙悦斌老师的那种低沉宽厚的用声感觉,但往往会在模仿过程中花大力气在音域问题上,在自己的声音无法承载自己想要表现出的感觉的时候,超出有效发声区域的盲音便会出现,诸如表现为:不够明亮,不够饱满,音量不受控制,杂音较多等情况,从而大大弱化语言内容本身的色彩。就像唱歌当中不同八度的哆咪发嗦啦西,每个人的自如音区也有所不同,男女解决盲音的方法也就是适当提高或者降低自己的音调,找到支配自如的最佳用声位置。
松弛的低音和通透的高音才能为语言增色,以“声音变形”为代价,以过分夸张的吐字技巧来弥补音域上的距离,不仅说的人难受,听的人也不舒服。所以,通过专业的练声方法,打开腔体,改变习惯,灵活控制气息,刺激声带以拓展的它的弹性限度,从而增加声音的频宽才能解决音域问题,音域的问题不解决,语言表现力的难关就很难突破了。关于这一点,我在练习《国窖1573》这类广告的配音过程中就深有体会,内容才是主体,广告词当中的“你能听到的历史”、“你能看到的历史”和“你能品味的历史”其实各有不同,对比人体最重要的听觉和视觉,才能凸显出最后品味的“味觉”之享受和它的重要程度,从而展现整篇广告所要表达出来的“味道”,而不是一味的为了模仿原声、为了达到历史的厚重感而压低声线导致声音变形,语言变味。
三、音色
“音色”就是声音的特色,它好比是声音的颜值,是语言魅力的关键。“音量”和“音域”尚可通过科学训练逐步改善,“音色”却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好比你的外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日渐成熟,但是神韵和神态却不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声音也是如此,它所具有和外貌形象相同的个性和识别性,可以说声音就是形象中的一种,当你的声音出现时,听者心中与你相关的姓名、年龄、外貌、性格等相关的属性都会被调取出来,从而完成对你这个人印象的还原和补全。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的商业广告和品牌声总是保持不变,不同种类配音需求的风格也有着趋同或者分明的原因。
既然音色如此重要,而它又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那想要改善音色,是不是无计可施了呢?那倒未必,通过对音色的开发引导和长期的针对训练,是可以有所改善的,但是天生的基础还是起主导作用,就像是实在不漂亮的人想通过整容来变漂亮还是有困难有风险的。
1.英语配音的定义
英语配音是指运用英语语言工具把一部英语影片里的人物对话说出来。
2.英语配音的特点
一是选择有感染力的体裁,每个人的角色分配合理;二是英语发音流利且标准,吐字清楚,有感情地给自己的角色配音;三是一个团队的几个人配音过程中衔接得当,互相配合得当。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配音教学中的运用
1.在英语配音教学中运用该理论的意义
英语配音课程具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口头语,语言地道、发音标准,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掌握和模仿。另外,学生还能学到很多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多数历史性和本土文化性很强,也不易完全掌握。因此,为了使教学顺利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同r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吸收所学知识,给今后的英语口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能够激励学生多训练自己的配音水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在视频里担任某一个角色来完成一个3分钟的视频配音,学习任务由组员共同分担,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督促对方配音,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由于社会对英语人才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英语配音这门课程在整个口语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该采取教学方法多元化、灵活化的方式。在所有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操作技巧赢得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很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经常会碰到较陌生的地道口语及相关的英文背景知识,而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用语如果掌握得不好,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导致学习半途而废,荒废了专业,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使学生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掌握一口地道的英语口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英语配音教学的具体方法
在英语配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某片段为单位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自编教材Ratatouille第一片段为例,学习目标为:训练学生分辨英语当中的长短音,易混淆的音素及音的不完全爆破等音标,学习任务如下。
先让学生观看一遍影片,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大致了解该影片的文化背景。课堂上,笔者先解释下与影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然后把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5~6人,每组学生按照影片的角色,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去配音。每个小组有大概30分钟的练习时间,练习完后,每个组上台进行配音,关掉原配音的声音。接下来,每组学生对各组的配音情况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小组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于影片所出现的长短音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能正确判断影片所出现的长短音,让学生能深刻领会英语口语中长短音的发音和辨认,同时,还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本来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积极热情的主动式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最终顺利完成了为整个片段配音的教学任务。
三、小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配音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该教学方法的优势还并没有被完全发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调查,使其在英语所有课程的教学中都能够被合理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如果能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方法,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学到地道的口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