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筑牢民族团结意识

筑牢民族团结意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06 10:06: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筑牢民族团结意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筑牢民族团结意识

篇1

民族高校校园中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占了一定比例的,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传统文化、等造成了民族类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不同民族的师生之间会因为民族、地区等一些因素而出现一些不同情况,体现在生活习惯、行事风格的不同等方面。民族类高校要以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为核心、培养民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肩负党和人民历史发展责任为己任。

二、民族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我国民族类高校作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服务的高等院校,现如今正在蓬勃发展中,截止2016年,我国已建成包括985工程民族类高校1所、区域性民族类高校4所共计21所民族类高校。在民族类高校中,团结、平等、友爱的校园文化正蔚然成风,来自不同民族拥有不同文化的学生彼此之间,各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类高校的社会声望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在迎接着新的挑战。

三、加强民族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进行正确引导,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要把“民族理论和政策”作为每个专业的公共必修科目纳入教学中。在经常举办的各级培训班中把“民族理论和政策”作为重要的内容开展“四个认同”宣讲活动,以党校、团校、班级为阵地,以党团日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加强“一个硬道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教育。全校全体人员要认真贯彻党的“四个认同”基本政策,在认同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同一种制度、同一种奋斗目标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扬民族平等思想,让各族学生、教职工参与其中,多宣传民族政策,多开民族精神讲座会。

(二)增强各民族相互尊重的意识,培养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类高校与普通性大学之间的不同,学院和辅导员要了解自己学生的民族情况,合理处理好来自学生民族不同导致的矛盾冲突,以一种包容理解的思想去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样,学生也要有对于其他民族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包容,共建一个和谐团结友好的民族高校文化氛围。

(三)重视各民族文化,传播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民族类高校应该要成为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开展民族民间文艺进课堂,培养大量民族文艺人才。不定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节活动,传承并发扬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常开民族表演会,与民族学生一起过各少数民族的节日。将少数民族中的精彩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让学生普遍感受来自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美。

篇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一亿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地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梦一定是56个民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享改革成果。只有每一个民族的梦想和民族成员的个人梦想实现了,才能汇聚成伟大的中国梦。而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复杂,维护祖国边疆安宁、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任务更为繁重。实现中国梦,重点在民族地区,难点也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是支撑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接续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和涵养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民族地区连通亚欧,毗邻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3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又是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前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深刻认识民族地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深化具有民族地区鲜明特点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民族地区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路径

深化追梦宣传教育,为梦想凝聚共识

民族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寻梦追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地区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是让中国梦能更加绚丽多彩的必需条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近十年,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大都集中在西部和民族地区。这十年,是民族地区受支持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民生改善最显著的时期。分布在祖国大地的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直接见证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各族群众共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尽管我国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较为滞后,成为全面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潜在短板。当前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并呈继续拉大趋势。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8%,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民族地区是贫困最集中的地方,中国民族地区700个县,人口占中国16%―17%,却集中了中国50%以上的贫困人口,并且还在增长,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此外,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社会事业仍然亟待加强,生态环保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人才匮乏问题仍然突出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好民族地区的发展短板、难点和重点问题,让民族地区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为此,党的十和今年的全国两会又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下一步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来了空前的战略机遇。

深化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把“十”精神,把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地区的主张和声音传播好,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要充分反映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唱响时代主旋律,切实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共同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

要下大力气解疑释惑,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复杂成因,引导人们深刻认识虽然现实差距大,但发展潜力更大,具有后发优势和发展空间;引导人们的前行道路固然曲折艰辛,但实现“中国梦”前景光明,未来大有可为。从而提振民族地区追寻发展梦的精气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加速追赶,用辛勤的劳动和充分涌流的智慧,谱写中国梦的民族地区新篇章,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描绘出更加靓丽、更加多彩的中国梦!

深化圆梦宣传教育,为梦想凝聚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要靠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梦想就是56个民族的团结奋进之梦。

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格局,结成了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血肉联系,孕育了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昭示: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强盛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积极营造有利于民族地区深化改革开放的舆论环境,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社会氛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篇3

开展“我爱路”宣传小结

XXXXX社区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铁路护路宣传工作,共同维护辖区铁路安全生产秩序,做好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确保实现辖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工作目标及沿线单位及居民人身安全,XXXXX社区党总支部高度重视,组织全体社区干部、工作队员,集中学习文件精神,为开展工作统一思想步调奠定基础。

党总支部书记李玉姣利用升国旗仪式向全体干部、联户长、居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呼吁广大居民禁止发生攀爬防护网、进入铁路内等危及铁路行车安全行为;禁止向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排污、倾倒垃圾(生活垃圾、积存垃圾、堆放杂物、农用地膜、泡沫板、塑料袋、塑料薄膜、布条、编织袋等)以及其他危害铁路安全的物质。同时,社区结合、市民夜校、“民族团结一家亲”走访入户等活动,在群众中开展流动宣传,发动联户长结合入户走访工作,提醒居民提升爱路护路意识,进一步增强护路爱路安全意识。

XXXXX社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拧紧安全思想防线,同步加强宣传,创新宣传方式,不断筑牢基层爱路护路堡垒,为构建和谐平安小区贡献一份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