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雕刻的艺术特点

雕刻的艺术特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11 09:12: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雕刻的艺术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雕刻的艺术特点

篇1

古往今来的很多玉石作品都必须经过仔细的设计。玉石研究者曾经表示,美玉的形成,必须在后天进行加工,同时构建巧妙雕刻思路,体现出玉石的精神和艺术美感,让玉石作品饱含“灵魂”,创造艺术新高度。本文主要对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玉石雕刻提供参考。

一、玉石的雕刻技艺和构思

进行玉石雕刻时,必须根据玉石材质调整雕刻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对玉石颜色、大小、质地、纹理等进行衡量后构建思路,然后进行设计。由于玉器品种特别多,具有各种颜色和质地,所以只有因地制宜设计作品,才能体现出玉石的性质和特点,展现出玉石独特的美。每一种玉石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发现它们的特性并体现出各自特点,才能赋予它们最高的价值。其次,将玉石雕刻的美感展现出来。展现玉石美感的时候,需要依据精湛技术对玉器进行加工,很多雕刻专家习惯使用一些玉石创作机械和工具对其进行改造。但是借助工具创造的同时,对艺术家自身艺术会有严格考核,如果专业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标准,就不能雕刻出精致的玉器。所以进行玉石雕刻时,只有将技术、工具、方法融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玉雕作品。最后,进行创作时,挖掘出玉石的“寸土”价值。由于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导致古代玉石雕刻风格比较单调。人们进行玉石雕刻时,只注重对玉石形态和质地的控制,没有注意到玉石的纹路和颜色,不能综合全面的进行玉石创作。随着玉石雕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很多雕刻专业开始认识到进行玉石雕刻的意义,并对玉器寸土“肌肤”进行了把握,将玉石的各个元素雕刻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实现原料和现有题材条件的协调,给欣赏者展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增加雕刻作品的“传神”

玉石雕刻经常将“传神”作为体现艺术表现的形式。但是由于很多雕刻者还不能深入理解“传神”的意义,导致很多玉石作品都丧失了生机。相关人士认为,“传神”就是选取上等玉石、使用精湛工艺及工具制作形成的作品。虽然此种方式可以给玉石雕刻创造比较优良的雕刻条件,但是却不能提升雕刻的“巧妙”。随着玉石资源的不断减少,如果一直选取优质玉石进行玉石雕刻,那么长期下去,玉石雕刻人数将不断减少,对玉石市场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增加雕刻作品的“传神”,并不是要求制作工艺、方法、工具可以达到某种专业水平,认识通过雕刻家对玉的感知,和玉石形成一种灵魂呼应,给人们雕刻出“传神”的作品。虽然使用劣质玉石对操作工艺、方法和工具具有严格要求,但是一旦完成雕刻,就能够形成一种“起死回生”的效果,对作品“传神”感的体现具有很大意义,还可以获得欣赏者的赞叹。玉石存在瑕疵和玉石本身价值具有直接联系,可以体现各个玉石的独特性。因此,进行玉石雕刻时,不要一味的剔除玉石的瑕疵区域,而是使用一定的技术巧雕出瑕疵玉石独特的魅力。

三、仔细品味玉石的艺术美

追求玉雕作品艺术美的时候,必须对山川美和人文美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仔细品味玉石雕刻中要展现美感。玉石本身就是一种的美的象征,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才能深入正确把握玉石雕刻的方法,进一步雕刻出工艺精湛、富有灵魂的雕刻作品。山川美强调玉石雕刻的颜色要纯正,质地要温和,雕刻玉器使用软玉、硬玉、还是绿松玉、水晶、玛瑙等必须仔细选择,而且需要根据玉石雕琢题材选择玉石,人文美主要表示,玉器造型美观并且雕琢精湛,从造型美、雕琢工艺和技巧方面进行分析,符合社会发展要素。由于各种玉材具有很大区别,不同的雕刻工具、技术和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雕刻作品。除此之外,在人们审美方式、风俗习惯、角色等不断变化的影响下,玉石雕刻也将产生千姿百态的风格。因此,进行玉石雕刻时,为了保证玉石雕刻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美,必须结合传统技术进行雕刻,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给予雕刻完成的玉器赋予意蕴,体现玉石非凡的意境美。

四、与玉石实现“通灵”

每一块玉石都具有独特的思想,雕琢时一定要正确把握玉石的灵魂,不仅要在玉石雕刻的精湛上下功夫,还需要在长期的创作中积累经验,进而创造出精致的玉石作品。进行雕刻时,还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根据玉石自身特性,针对性进行新雕刻技术创新,让新工艺体现出雕刻作品独到之处,增加文化内涵,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为了体现出石雕刻作品的“灵魂”,凸显玉石作品特色,雕刻艺术家必须将雕刻作品当作一种生命进行对待,感受玉石雕刻隐藏的内在意蕴,带动玉石雕刻技术向更长远的方向发展。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将玉石雕刻作为神圣的象征,由于其具有圣洁的质地和颜色,人们经常认为玉器可以和神灵沟通,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玉石雕刻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更希望玉石能够体现传统文化,所以,如果雕刻家进行雕刻时,仅仅将玉石作为一种石头对待,那么就不能体现出雕刻的灵性。所以从事雕刻行业的专家,要增加对雕刻艺术的感知,学习先进雕刻艺术,同时实现玉石“通灵”。灵魂是人最圣洁的地方,也是与玉石接触最佳的媒介,只有将灵魂和雕刻相结合,才能展现出雕刻作品的价值。当雕刻家将灵魂赋予玉石时,就能理解玉石蕴含的历史,体会玉石雕刻的意义,进而实现玉石别具一格的形态和意蕴。

结束语

玉石雕刻具有非常多的要求和细节,要想实现玉石雕刻的发展,雕刻家必须对玉石雕刻投入一定的精力,进行雕刻时,必须和玉石融为一体,体现出玉石的价值。本文主要从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玉石雕刻技艺和构思,增加雕刻作品的“传神”,体会玉石雕刻艺术美,与玉石实现“通灵”等方法,希望可以带动我国玉石雕刻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海燕.奇思巧雕 妙意传神――对话玉石雕刻大师林学威[J].宝藏,2014,(06).

[2]裴育.水晶的宝石学特性、雕刻工艺及评价[J].中国地质大学,2015,(05).

篇2

用雕刻凹版和凹印油墨印制出来的印刷品,粗线条墨层厚实、在纸面上形成凸出感,并有光泽,不同于其它的版画;细线条在雕刻师的精心创作和雕刻下,细如毫发,点线的处理精到有致、变化丰富,用手指轻轻抚摸时有明显的手感;在光线下用放大镜观察雕版印刷的点子和线条,有折射反光,犹如一幅优美的浮雕作品。

当今世界上各国的钞票、重要的人物、风景邮票、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一般都采用雕刻凹版来印刷,使用雕刻凹版和凹印油墨印制出来的钞券印刷品,增添了技术与艺术,工艺与防伪,传统与视觉效果有机结合的独到的特点,成为一道亮丽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风景线。

雕刻凹版画《清明上河图》

雕刻凹版《清明上河图》,采用现代凹版雕刻技法,通过粗细相间、疏密有序的雕刻凹印线条加以演绎。画中的人物、牲畜、船只、楼宇、车辆,树木和桥梁等在原作的基础上都通过雕刻线条被赋予了新的层次感,生动再现了这幅宏伟的画卷。

雕刻凹版《清明上河图》是由我国钞券原版雕刻专业的十三名雕刻师经过五年时间精心创作而成,雕刻师将传统手工雕刻技法与现代凹印工艺相结合,充分发挥凹版雕刻特有的三维点线效果,表现了《清明上河图》恢宏的气势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神韵。

该作品以二比一的比例缩小再现,使收藏者能更方便、更清晰地观赏作品的全貌和细节,也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独特的凹版雕刻工艺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和防伪功能。

材质:纸质画芯

规格:225x475 mm

电话:曲振荣 13701188738

参考价格:1200元

雕刻凹版画《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我国美术史中的一幅经典画作,表现了唐代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面,全画气脉相连,节奏鲜明,充满了舒逸,闲适,勃勃生机。

该作品由六位雕刻师采用凹版雕刻技法对原图进行艺术再创作,结合胶、凹套印的印制工艺制作而成,重现了《虢国夫人游春图》的风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世人诠释了雕刻凹版工艺具有的艺术特质和防伪功能,其工艺精湛性和不可复制性令整套产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材质:纸质画芯,实木装裱

规格:335x745mm

电话:曲振荣 13701188738

参考价格:800元

雕刻凹版画《卢沟运筏图》

《卢沟运筏图》描写了元代大都西郊通往华北平原及南方的卢沟桥的真实景象,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描绘北京卢沟桥周边繁盛景象的写实图。

整幅画面,长桥高卧,桥上车马不绝,行人接踵,桥东酒亭客舍林立,帘幌迎风高挑,茶肆酒馆排列相间;桥西人马簇拥,市集兴旺,热闹非凡,充分反映了元朝时期卢沟桥周围繁荣的景象。

该产品以《卢沟运筏图》为创作蓝本,由八位雕刻师采用凹版雕刻技法对原图进行艺术再创作,结合胶、凹套印印制工艺制作而成,重现了《卢沟运筏图》的风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世人诠释了雕刻凹版工艺具有的艺术特质和防伪功能,其工艺精湛性和不可复制性令整套产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材质:纸质画芯,实木装裱

规格:515x735mm

篇3

精美的良木雕刻是古典工艺家具中主要的装饰手法,其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明代家具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其造型和做工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明式家具的雕刻艺术与先秦两汉传统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与同时期其他工艺制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展示了明清两朝民族文化的精神,既表现了帝王富丽华贵的生活,也表现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时又反映了平民祈望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2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赏析

2.1美观多样的雕刻纹饰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纹饰多样,雕刻图案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在明清时期家具雕刻达到艺术的顶峰。明式家具质朴简洁,在装饰上简单大方,主要是为了体现其材质美而形成具有清新雅致与明快的简约风格特点,其雕刻手艺精细而且结构比较严谨,根据家具的整体需求,对家具的局部进行适当的雕刻装饰。

按雕刻图案题材分类,明式家具雕刻图案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但其倾向于松兰竹梅等植物题材和龙凤祥瑞等动物题材,突出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主题,如连环、如意、云头等来表达平民对幸福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

按雕刻图案所在位置来说,明式家具不同部位的雕饰图案基本形成了独立的雕饰样式,有一定的范式,主要是在家具的椅背、牙子(包括各类角牙、挂牙、站牙、牙板、牙头、券口、圈口及档板等)、腿足、端头、结子以及各类板面等部位雕饰,工精意巧,具有灵动的装饰效果。有些结构雕刻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另外,在家具的显眼部位通常以雕刻或线形雕刻装饰的手法做小面积雕刻装饰,与大面积素底形成鲜明对比,也是明式家具雕刻的常见形式。

2.2意蕴悠长的雕刻内涵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的纹饰图案大多有固定的寓意,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美好愿望的寄托。如植物类的雕刻纹饰中,不同的花卉植物依据它们自身的特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品质和寓意,如牡丹象征富贵华丽、莲花象征清正廉洁、梅花象征刚健傲骨、象征高洁优雅、兰花象征朴实无华等,传统的文化给它们寄予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再如飞禽走兽类的雕刻纹饰,龙作为皇权和贵族的象征成为人们崇拜喜爱之物,云龙纹、拐子龙等龙纹多装饰在宫廷及皇族使用的家具上;凤作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成为我国古代人民所崇拜的图腾。另外,在古典家具的雕刻纹饰中,很多将不同题材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将图案中的同音字和谐音巧妙运用,从而形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五福捧寿”、“凤穿牡丹”、“福庆有余”、“麒麟送子”、“松鹤万年”等固定的搭配,这些吉祥的搭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盛行。

同时,古典家具雕刻图案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儒家倡导“修身”理念,梅兰竹菊四君子成为雕刻图案的首选之物;而飞天、莲荷、火焰等的纹饰则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寿”为主题的图案是道家长生不老思想的延续。

2.3日趋成熟的雕刻工艺

家具雕刻的工艺在能工巧匠的不断实践探索下,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明清家具充分运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法,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清代除了继承明代原有的竹嵌、玉嵌、石嵌等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珐琅嵌、瓷嵌和骨木镶嵌。其雕刻工艺程序流程主要由“拓样”、“制粗坯”和“扫活”三大部分构成。

(1)拓样。将预先设计好的雕刻纹样绘制到雕刻工件上,形成雕刻的参考纹样,即“拓样”程序,是雕刻加工的重要步骤,对后续加工及雕刻部件最后的美观性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拓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拓样用的纸要轻薄通透和柔软,显露出木材本色的同时要完全贴合在木材表面;在处理较大的纹样尺寸或对称式分布和形状复杂的纹样时,可将纹样分块复制,但要注意拼接处纹样切忌重叠;粘贴时应将浆糊刷在工件上,而非纹样上,避免中间出现气泡和杂质。

(2)粗坯雕制。把拓样处理后的雕刻工件,根据整个纹样的设计意图和表现形式,经过凿、锯、磨等加工出具有纹样轮廓的雏形。进行粗坯雕刻要等拓样贴纸牢固后进行,经镂空和去边后的工件即可进行“锉毛边”的处理,在浮雕制粗坯的过程中存在前期“铣地”处理的要求。

(3)扫活。在扫活之前要先用圆槌敲打各种型号的铲和凿,避免直接进行铲削造成雕刻纹样的破坏,然后用光木锉、尖木锉、刮刀片及型号较小的铲刀对基本完成的雕刻纹样进行细致的修补,修补后用砂纸将其打磨至光滑。

3对现代家具装饰的借鉴意义

现代家具在进行装饰时,很多都采用雕刻装饰大量的传统图案,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但由于题材和雕刻装饰的形式都是从明清家具上直接吸收借鉴,甚至全盘抄袭明清家具的雕刻纹饰,缺乏应有的创新,失去中式家具应有的韵味和风格,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因此,在借鉴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时,要对古典家具雕刻图案进行提炼:首先,要选择寓意美好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祥禽瑞兽,运用象征和寓意等的手法,体现对“乐”感文化的追求;其次,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将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等作为设计的题材,并将美好的寓意赋予其上,体现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再次,要体现含蓄美的文化特征,运用“藏”与“隐”的手法,追求“言不尽意,弦外有音”的物我交融的意境,体现质朴与协调的审美情趣,强调家具与环境,家具与人的协调融合;最后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偏好有所不同,在进行家具装饰图案的设计制作时,要结合当代特点,进行简约和适度装饰,体现现代人的个性和追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