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7 10:18: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图书管理基础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工程概况
由我司承建的中山某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用地面积14023平方米,构、建筑物占地面积7304平方米,建筑物建筑面积227平方米,主要构筑物包括:曝气沉沙池一座,周进周出二沉池两座,生物池两座。池体结构形状不规则,对混凝土外模要求高。本工程为地下构筑物,且作为储污水结构,结构防水要求高,对砼抗裂,防腐要求较高。本工程对目前在建的同类项目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城市污水处理厂土建阶段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分析
2.1 砼施工
作为蓄水构筑物,砼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主要有:提高混凝土抗裂、防裂措施,提高混凝土的防腐蚀措施,预埋管防漏措施等。
具体做法:⑴ 在现有条件下选用中低热普硅或全硅水泥配制混凝土,减少混凝土凝结时的发热量;
⑵掺加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减缓水化速度;或掺加缓凝型减水剂,除有以上效果处,还可减缓浇灌速度和强度,以利散热;
⑶掺加粉煤灰,可减少单方水泥用量50~70㎏,显著推迟和减少发热量,降低温升值20%~25%;
⑷合理配料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收缩,降低水泥用量;
⑸利用混凝土后期(60d、180d、360d)强度,可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
⑹热天施工,砂石堆场设遮阳装置,必要时喷冷水雾预冷却,或利用冰水拌制混凝土;运输工具加盖,防止日晒,以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
⑺混凝土采取薄层浇筑,以加速热量散发;
⑻加强通风,降低浇灌入模温度和升温;
⑼ 配制优质混凝土,控制砂、石含泥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极限拉伸;
⑽ 制定合理的温控指标,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最高温差不大于25℃;内部温差不大于20℃;温度陡降不大于10℃;
⑾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覆盖养护)延长拆模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必要时采取保温养护,使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松弛效应,削减温度收缩应力;
⑿ 掺加混凝土膨胀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以部分或全部抵消干缩和冷缩在结构中产生的约束应力,防止或减少温度与收缩裂缝的出现;
⒀ 加快基础回填土,避免基础结构侧面长期暴露;适当停止降水,避免降温收缩与干缩共同作用,导致应力累加;
⒁ 实行情报、信息化施工,加强测温监测与管理,及时进行研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使温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
⒂ 对于大跨度及天面结构掺加合成纤维,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增强其抗压、抗拆性能;
⒃ 混凝土构件进行二次振捣和压光搓毛,可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5%~20%。
2.2 模板施工
本工程中使用木模板施工,对拉螺杆采用45*60布设,对拉螺杆之间加有三条止水钢板,连头设止水胶粒。
其控制要点:
①保持模板平整、直顺;拼缝严密不漏浆,无错台现象;模板表面光洁无锈。
②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刚度、强度安全可靠;在浇筑混凝土施工荷载作用下无超标变形,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重量和侧压力及施工中产生的荷载,确保混凝土施工成形后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准确。
③止水带模板保证止水带位置准确。
④侧墙与基础混凝土的施工缝无漏浆、“流泪”现象。
⑤模板拼装水平缝、垂直缝布置均匀,不影响混凝土外观效果。
⑥适应工期要求,能快速进行模板拼装及拆卸
2.3 施工缝处理
1、 变形缝、施工缝的合理处理。
用于伸缩的变形缝不宜减少,本工程中生物池采用塑料止水带的形式,每个池体共设置3个施工缝。施工缝使用塑料止水带、嵌缝板,密封胶共同形成密封体 ,既满足止水,又满足因温度引起的伸缩变形。止水带的安装必须注意一下几点:1、对止水带的材料认真检验,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2、止水带在底板与外墙壁必须采用L或T字型接头,在纵横相交节点必须采用十字形接头,且各种接头的每一支长度不宜小于500mm。3、止水带应尽可能在工厂定制,如必须在现场连接的接头,应采用橡胶止水带生产厂家提供的热压机进行热压硫化胶合。4、必须清洗止水带上的污物,保证其与砼紧密贴合。5、钢筋绑扎和支模时,确保止水带的位置准确,使其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线对正。6、支模、拆模砼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止水带不受损伤。变形缝两侧混凝土不能同时浇筑,当一侧砼强度达到70%时方可拆模。7、变形缝处的砼必须振捣密实。
2、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池壁水平施工缝一般采用止水钢板作为防水构造,设置在底板以上300mm处水平池壁施工缝上,并注意焊接、固定和砼浇筑钱的准备工作复合规范要求。
3、嵌缝材料的嵌填、钢筋焊接固定,对拉螺杆安装等施工细节的把握。嵌缝材料嵌填施工时的细节处理,如缝内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并涂刷基层处理剂。结构钢筋的焊接不得接触模板,砼的保护层应符合规范要求。对拉螺杆胶粒,模板拆除后,留下的凹槽采用膨胀水泥密实封堵。
4、预留套管的安全和预埋件的防渗处理。预留套管是为外力和温度变形设置的,套管要加焊止水环,并要加强套管周围尤其套管下部砼密实性,套管要去除表面油污、铁锈,防止与混凝土粘结不良。
3、 城市污水处理厂质量控制关键点
3.1 施工方案的细化和优化
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要先有施工方案,有预防措施,再进行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合理安排人员、机械和材料,按照规范要求和现场条件对施工方案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在土建施工阶段,钢筋混凝土工程师主要工程,如果施工方案不细化,往往忽略给排水预埋工作,极易造成预埋不准或遗留,后期不漏将严重影响防渗防漏效果;另外,优化止水带,对拉螺杆等细部构造等施工方案的细化都是非常必要的。
3.2 施工要点的把握和施工技术的提高
土建阶段设计专业较多,管网施工,水工结构,设备安装的衔接。因此,在土建阶段必须对照施工方案,进一步消化设计意图,详细核对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重点和难点,把握施工要点,结合新的施工工艺和新型施工材料,大胆采用新工法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
3.3 组织协调的顺畅
施工中土建与安装专业的协调至关重要,因此,项目工程师应与质检、监理人员只懂配合,规范各工种行为,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落实项目经理与各专业施工队伍责任,明确验收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现场管理制度,定期沟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注意施工单位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交流、协调处理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矛盾。总之,通过强化监督制度、顺畅组织协调关系,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U285文献标识码: A
1岩土力学的研究现状
岩土力学是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力学和地学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学科。过去,工程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往往多凭经验解决,但工程实践表明,单凭经验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工程规模和工程的复杂性,从而在工程设计中预测岩土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使工程具有尽可能的经济性,这些巨大的工程建设问题,大大促进了岩土力学的发展。
岩土力学试验是岩土力学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实验室岩土力学参数的测定、现场岩体的原位试验及监测技术、岩体构造的测定等。随着试验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提高,岩土力学的试验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常规的单轴拉伸、岩体弱面直剪试验、岩土应力应变破坏全过程试验和岩土流变等.
岩土损伤力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损伤变量和损伤扩展之间的本构关系,自从扫描电镜技术引入岩土损伤研究以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许江[1]等采用带有加载装置的光学显微镜进行了砂岩在不同加载阶段的损伤裂纹分析;孙钧等[2]采用带有微型加载装置的扫描电镜对岩土的微损伤扩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岩体损伤力学的发展。另外,杨更社等[3]在岩土损伤CT识别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分形几何由于可以很好地描述岩土力学中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在岩土力学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2数字图像技术在岩土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2.1传统研究趋势的转变
随着岩石力学的发展,研究工作的重点已经从建立在均匀介质假设基础上的岩石宏观力学行为研究转向岩石内部细观和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岩石断面的数字图像包含了我们所关注的大量岩石细观信息,其处理技术也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近20 年来,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简称 DIP)作为一种材料细观空间结构及几何形态的精确量测和数字表述手段快速地被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土和岩体的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4]。特别是其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为人们全面认识岩石的非均匀性、内部结构特征、各组分的形态特征及相应的细观力学特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2.2数字图像技术在研究岩土力学方面的优越性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材料细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精确测量和数字表述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土、岩石及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的岩石细观力学研究是对岩石力学研究方法的革新数字图像量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量测技术,克服了接触量测容易对测量体造成扰动、破坏以及测量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并且可以进行局部变形量测以及动态量测。
3 结论
随着岩石力学的发展,研究工作的重点已经从建立在均匀介质假设基础上的岩石宏观力学行为研究转向岩石内部细观和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岩石断面的数字图像包含了我们所关注的大量岩石细观信息,其处理技术也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发表的有关DIP 应用于岩石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及细观力学计算的研究成果表明,DIP 具有传统测量和分析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数字图像量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量测技术,克服了接触量测容易对测量体造成扰动、破坏以及测量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并且可以进行局部变形量测以及动态量测,这些都是传统测量方法无法完成的。
(2)DIP 成功地表征了岩石的非均匀性,使我们可以方便、直观地研究岩石的不同矿物及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可以将岩石的岩性划分得更为具体,这将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数字图像处理为岩石内部细观介质的空间分布及变形进行精确测量和数值表述提供了可行途径,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可以突破将岩石当作均匀介质的传统假设,从而深化对岩石宏观力学行为的本质认识。岩土工程的建设给岩土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挑战性的课题,为解决重大岩土工程面临的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参考文献
[1] 许江,刘婧,程立朝等.压剪应力条件下砂岩双面剪切细观开裂扩展演化特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4):649-657.
[2] 孙钧.岩土力学在我国的若干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1999,11(1):1-5.
[3] 杨更社.岩土损伤特性的CT识别[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5(1):48-54.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determin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is the difficulty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must be strict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o achieve quality control.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and mainly elaborat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
一、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1.1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第一要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该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强度。在科学部门所配出来的配合比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施工的现况,当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气温等发生了变化之时,应该根据变化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1.2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在搅拌时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只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便于振实,不会发生离析的现象。
1.3振捣过程。混凝土在浇筑时有没有经过充分的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浇筑时振捣不良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等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该由专业的人员,采取专业的操作来进行。
1.4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的操作者和指挥者,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为了问题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还应该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约束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最终用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然后通过搅拌使水泥、砂、石等成为均质的混凝土。在进场前,应对所有的原材料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水泥的品种、级别、出厂日期等,而且需要对安定性等重要性能指标进行复验,从而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水泥的质量存有不确定的地方或者水泥的出厂时间已经超过了3个月,必须对其做复验,使用时以复验结果为依据。
2.1.1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施工中采用的原料进行,同时为了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以及工作性能等要求,应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案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切忌根据经验配合比,而且配合比的制定必须保证合理、经济。在生产混凝土时,砂、石的实际含水量可能会高于或低于设计的配合比,所以搅拌之前,应先对砂、石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并以此结果调整材料的用量,从而提出合理的配合比。
2.1.2搅拌。高质量的混凝土除了要求搅拌机的合理性,同时必须有合理的搅拌制度作为支持,即一次投料量、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等。型号不同,搅拌机的进料容量也不一样,因此一次投放量必须符合搅拌机的容量限制要求。投料顺序对于混凝土质量和搅拌机的生产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中常用的投料顺序为,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投放。(这段感觉有点乱)
2.2混凝土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之前,首先要确定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等是否与施工要求的标准一直;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并在隐蔽工程记录表中详细记录检查结果;检查模板内是否有杂物以及钢筋上是否有油污,有的话要及时清理。在进行地基或基土上的混凝土浇筑时,要确保没有淤泥与杂物,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防水设施。对于未风化的岩土来说,要用水进行清洗;而干燥非粘性土,也可用水湿润,但这两者都不能有积水残留。雨雪天气,浇筑混凝土不宜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应从高向低处分层浇筑混凝土,同时因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来确定每层的厚度。竖向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定期观察模板、支架、钢筋等的情况,如果有变形、移位的情况出现,要及时进行纠正。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而使得模板空间的填充充实,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不粗糙。要联系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如果不得不间歇临时停工,则尽量缩短间隔时间。而且要保证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混凝土运输、浇筑以及间歇等全部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3.1 混凝土的配置。(1)配合比的换算。在实验室环境下得出的配合比,所使用的各级骨料是以饱和面干状态存在的,并且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级骨料里不可避免的会含有一些超逊径颗粒,含水量也大多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换算,调整量一般等于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减去次一级超径量与上一级逊径量之和,从而将实验室配比转化为施工配比。(2)和易性的提高。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粘聚性、流动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良,那么就容易出现离析或振捣不实的现象,造成质量缺陷。在不少工程中,技术人员在配置混凝土时都会选择一些低坍落度、低水量,强调振实的工艺来确保混凝土质量,但是这种方法却容易诱发孔洞、蜂窝等质量缺陷。所以,可以采用掺入高效减水剂的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兼顾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避免产生泌水或离析现象。
3.2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在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定到混凝土的养护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和振捣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浇筑之后出现在外观上的孔洞、蜂窝、麻面、气孔等由于较为明显,因此,比较容易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但是,在其内部产生的孔洞和蜂窝则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进而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除了要加强对振捣工人的业务培训之外,还要注意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确保整个振捣过程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在振捣结束之后,还可以通过放射性探伤的方法对振捣质量进行检测,以免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3.3 混凝土的变形和裂缝。混凝土的变形主要分为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温度变形、湿胀干缩变形、自生体积变形四类,其中干缩裂缝的产生原因为混凝土在成形之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护,在风吹日晒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在体积收缩的过程中受到内部混凝土的阻碍,进而产生拉引力,最终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开裂;也有可能是构件体积的收缩受到了垫层或地基的束缚,进而出现干缩裂缝。另外,在配置过程中粉砂使用过多、振捣过度也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干缩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