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食品安全的安全教育

食品安全的安全教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04 10:00: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食品安全的安全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食品安全的安全教育

篇1

(1)基线调查。首次上课前,用食品安全问卷进行调查。

(2)教育活动开展。参加食品安全选修课的106名学生为教育组,参加其他选修课的146名学生为对照组,对教育组开设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来源、食品安全防范等内容,共10讲,每周1次。

(3)教育评价。结束后用相同问卷再次调查,观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与行为的变化。

(4)评价指标。

①食品安全认识:食品安全存在问题、消费环境安全、油炸食品安全等。

②食品消费行为:消费食品环境选择、食用油炸食品频率、食品放置时间等。

2.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培训后,填写调查问卷,上交问卷时当场核对;回收调查表后,进一步核对准确无误后,进行计算分析。

3.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双录入法进行录入,用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二、结果

1.调查对象构成情况

教育组男13人、女93人;对照组男22人、女124人,两组男女构成无显著差异(2=0.854,P>0.05),年级构成也无显著差异(2=6.011,P>0.05)。

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教育前两组学生对食品安全认识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对食品安全存在有问题、油炸食品不安全等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校外早餐不安全、超市食品安全的认知无显著差异。

3.食品消费行为改变

教育前两组学生消费食品的行为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学生每周食用3次以上油炸食品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学校用早餐、食品放置≤3天等比例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与行为存在相关性,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行为是知识掌握应用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能力强,能注意用知识指导行动,因此,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应能取得理想效果。

1.选修课教育切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教育前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足,部分饮食消费不安全。教育后,教育组学生的认识有所提高,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也大为增多。因为选修课具有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的双重特点。选修课具有一定的教学体系,还需要进行考核,故与健康教育讲座相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知识传授有一定的体系,教学内容较丰富,授课形像生动,利于学生接受。但它又不同于正规教学,不需要讲授全部知识,形式灵活多变,通过大量视频观看、讨论等,澄清认识与行为,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这种活泼的教学方式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能很快接受知识。

篇2

1.食品安全教育能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安全涉及到从“农场到餐桌”中整条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对其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消费者往往不了解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制作、运输、储存等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关于如何正确挑选、储存、烹饪和食用食品等方面的知识也较缺乏,对于每一类食品的卫生标准更是知之甚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对5000多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大中小学生、普通消费者等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社会成员食品安全意识较强,89.4%的深圳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现状很关注,但深圳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非常缺乏。获得食品安全知识满分的仅占1.9%;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仅为(6.112.02)分(该调查卷的食品安全知识总分值设为20.0分),87.1%的深圳社区居民非常希望获得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深圳属于经济、信息较发达的城市,推而可见其他广大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状况更不容乐观。这样会导致消费者存在消费误区,对某些食品安全问题过度恐慌。通过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能够帮助消费者有选择地购买到质量合格的食品,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2.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

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最有力的应是政府管理,即健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等。但我国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量大面广,存在食品生产经营者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规标准等仍不够完善,监管执法力量不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还不高,需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构建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知识,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在身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弥补政府管理过程中遗漏或疏忽的角落,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因此,食品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防御措施的重要环节,许多国家都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来引导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的理性行为。1997年,美国总统宣布了“国家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在此计划中,食品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战略措施,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管理、食品产业界自律行动以及公众自我保护的基础。

二、食品安全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论文格式各国及相关学者对其的界定不尽相同,如百度百科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邻里和睦为目标的一项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指出,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因此,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上,找不到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课程,大学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课程也只能在食品、营养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才能找到。近几年,在一些学校就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虽有开展,但没有统一标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开展消费者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播媒体有助于扩大消费者的参与面和学习热情,但媒体因新闻效应的需要,通常更乐于报道负面的、具有轰动效果的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从而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疑惑。如随着“染色馒头”、“毒果冻”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和一些生产者的滥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恐慌。因此,加强对民众食品安全知识的消费教育和引导,是相关各界的当务之急。除要求媒体要客观、科学、准确地报道食品安全信息,还需要其他公众教育手段的参与。在目前正规的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缺乏的情况下,社区的经常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集中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

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拓展适应社区居民工作、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在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智地作出决策等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学习需要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社区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一方面,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和不断更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促进消费者的食品品质甄别能力,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安全教育,广大消费者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可担当食品安全的检查员和管理员,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生在身边的食品安全事件,弥补政府管理过程中遗漏或疏忽的角落,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 LunWenData.Com]

三、开展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的途径和内容

1.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网络。

以社区学校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场地、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校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将高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供社区成员共享,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需求。

篇3

当今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物质产品,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不单是吃得饱,更多的是吃得好,吃得健康。而如今“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各类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上到国家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高度关注。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住校,离开了父母独自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感受到了期盼已久的自由,饮食起居也不再受家长的安排和管束。面对这一转变,他们此时更容易忽视食品安全隐患,消费的随意与自身食品安全常识的缺乏可能会危害到自身健康。

一、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1、调查形式和对象

2011年10月,以食品安全问卷形式调查了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大二526名同学。此次调查在征得被调查对象同意的情况下,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526份,收回512份,有效问卷492份,有效问卷率为93.5%,有效问卷中女生占71%。

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问卷题目为《关于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关注度、学生饮食安全现状、自我评价及改进三方面。

3、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其一,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饮食选择方面,38%的学生偶尔或从不考虑食品安全因素,只有28%的学生经常主动关注社会当下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其二,大学生目前的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20%的学生经常去校外就餐,其中8%的学生经常、62%的学生偶尔选择路边摊等卫生条件没保障的地点就餐,而且有74%的学生一年内发生过因饮食不当导致的胃痛、腹泻等肠道不适症。其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食品安全教育。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一般或较为薄弱,67%的学生希望学习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

二、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食品安全教育界定为: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监管环节中,有目地引导食品安全的参与者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并按照法律规范行为的活动。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经历了从父母衣食住行全权包办到一切需要自理的转变,消费的自由和自身食品安全辨别能力薄弱可能会导致他们忽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另外,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保障大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尽快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此举意义深远。

三、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路径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多方的努力,包括政府、学校、食堂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其相应职责,共同努力保障学生饮食安全。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如何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

1、利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201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6月13日正式启动。高校可以全国食品安全周为契机、以社会食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为主题、利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学生生活中应当如何选购食品、如何科学安排饮食,发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事件是应如何投诉维权等,从而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风险防范能力[1]。

2、印发食品安全教育读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更强调“自我教育”,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重视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活动中来。高校可以借鉴上海市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2],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编写用于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食品安全教育读本(高校版)》,将它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食品安全的意识。

3、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渠道,本校在食品安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将食品安全专题纳入到必修课《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中,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掌握食品安全相关常识、了解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有哪些;开设公共选修课《饮食文化与健康》和《化学与食品安全》,通过自主选课让对食品安全和饮食营养感兴趣的学生能接受系统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科学饮食观,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食物消费。

4、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

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要注重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举行学术讲座,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食品安全常识,影响学生的生活饮食习惯;开展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从自我做起”的校园氛围,也可使学生在竞赛中增长见识;指导学生主动参与食品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进社区、进农村等,让学生充当教育的主体,为社会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