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3 16:06: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智能物流概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城市和农村的纽带。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先进的现代物流业务已成为降低运营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最及时的连接和最高效的运转,对整个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梳理、整合和提升,是增强我国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IL)是基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流通和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人认为,单纯的自动化不是智能,自动化仅仅是让机器模拟人的行动,而智能化是让机器学会人的思考,与简单的机械化模拟相比,有学习、有分析、有区别、有应对才是智能的特点。
2、智能化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将其用户端扩展到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通信的一种网络。狭义的物联网可以按字面理解为把物联成网,即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标准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联接起来,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动态跟踪,精确定位,随时监控和有效管理。
对于现代烟草物联网的智能化,一方面通过横向整合,实现同类资源集约化,可以从烟叶生产到最终消费者购买卷烟,对物联网追踪的各个散点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各点有机联动;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整合,按专业化类别对流程各个时期进行信息归类,深加工后使各个环节更加优质、高效。
3、智能化与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协同体系的智能化应用,是为优化供应链决策,每个供应链成员不仅对自身局部优化,还考虑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影响,与其他成员协同运作,达到智能配货、补货、协调的目标。在交互过程中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其供应链协同复合智能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
4、智能化与仓储分拣
物流智能作业系统采用基于声、光、无线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实现物流仓储与分拣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在仓储管理中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比如可不开箱检查,提高出入库效率;能缩减盘点周期,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能够精确掌握物资情况,优化合理库存。
5、智能化与园区管理
烟草物流中心园区内的管理大致分为人员、车辆、用能管理三个方面。对于工作人员园区整体管理平台对其除了实现一卡通后勤管理功能外,进行智能化管理,比如智能会议签到,系统根据会议类型通知参会人员、授予权限,动态显示出席人员数,生成到会名单等;对于来宾,餐厅自动识别,并产生联动服务,如LED显示屏欢迎、语音报名,自动门禁、呼梯等控制功能;而对于非法人员,报警追踪人数、体貌、路线等记录在数据库。车辆管理细分为送货车智能调度、供货车智能引导、公务车智能派遣、汽车智能防盗等四种情况;对于用能管理分为水、电、油等主要能耗的监测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场合、时间、不同的气候环境提供舒适、适用的光照。
6、结论与展望
智能物流作为一种充满潜力的信息化技术,将各类管理平台集成整合、深入挖掘分析,实现物流信息的智能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有效提升物流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然而,新技术有其先进性,也必然有其局限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新技术的成本较高,如何把握好新技术的投入与产出是智能物流信息化未来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国全 张庆华等.物流信息系统规划[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6.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69-01
当前,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掀起了又一次信息产业变革的巨大浪潮,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体系。物联网技术,可对物流信息进行自动感知和采集以及智能处理和分析,能高效地管理和控制物流过程及业务,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对于提高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具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简称IOT(Internet of Things),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基于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是可标识物品基于标准、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在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智能处理与决策的全球性信息系统。它具有感知识别普适化、异构设备互联化、联网终端规模化和管理控制智能化等重要特征。
二、智能物流的概念
智能物流系统(ILS)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是由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I's)与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结合,以电子商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效完善的物流服务。它是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实时准确地采集、监控、处理和分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提供物流信息和服务的系统。
智能物流有以下几大特性:1.物流信息的开放性、透明性:大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海量物流信息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物联网的开放性,使智能物流系统建立了一个开放性的管理平台和运营平台,这个平台既能是物流企业的合作伙伴形成动态的利益联盟,提供精准完善的物流服务,向上延伸和可以为上游客户提品市场调查、分析、预测,产品采购和订单处理,向下延伸又可以代收货款和产品的售后服务等。2.物联网方法体系的典型应用:物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它的核心是物联、互联、智能。体现在智能物流系统上可以是:通过RFID射频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货物、车辆、仓储、订单的动态实时可视化管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最终实现智能化的物流管理和高效精准的物流服务。3.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打通了制造商与渠道商、终端消费者之间的隔阂,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产品销售渠道商、经销商的作用在消弱,现代智能物流的职能在增强,物流服务本身也是商品的特种类型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地供给为上下游客户。4.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乎都来自于物流。中心:原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配送业务离不开“三流”,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实际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畅通、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三、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
物联网技术是以传感网、数据融合分析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为特征的延长和增强了人类认知功能的方法体系,它主要由传感网、通讯网、决策应用层三个部分组成,物联网的核心是物联、互联、智能。智能物流系统应当是能够准确的采集物流车辆、货物、仓储等信息,又能与相关的网络资源互联互通,能够智能地分析客户的需求、规划物流方案、优化匹配运力等,同时又能辅助实现物流服务的网络化、电子化交易。
因此,基于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智能物流系统(见图1)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现代物流不仅要求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快速与准确,而且要求对复杂环境的实时控制与处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中,RFID技术为货物的跟踪、管理及监控提供了快捷、准确、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它目前在生产流水线跟踪、商品存储管理、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都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尽管RFID技术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就其技术本身而言,RFID只能实现对目标物体身份的全局标识。具有技术融合特性的智能标签技术能弥补RFID存在的技术缺陷,更大程度上推动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一、智能标签概述
对于智能标签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杜玉宝认为智能标签的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王世文认为智能标签(Smart Tag或Smart Label)是采用了RFID技术并具有存储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本文认为新的发展要求赋予了智能标签新的含义,智能标签是融合了其他信息技术的RFID技术,目前主要是与WSN技术的融合。
(一)RFID与WSN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对象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廉价微型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二)RFID与WSN的结合
RFID与WSN的融合综合了两者的技术特点,它继承了RFID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的特性,同时实现了WSN主动感知与通信的功能。
国内外已有学者尝试将RFID和WSN技术进行相互融合。Urban等对RFID与WSN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Ju-Peng等提出了一种附带传感器的具有感知功能的RFID设备并用于私人物品保护;刘国梅,孙新德设计了融合WSN和RFID技术的一种农产品冷链物流监控追踪系统。总结目前RFID和WSN的融合技术,可以将RFID和WSN的融合类型分为3类:
1、RFID阅读器与WSN节点的融合。融合后的阅读器不仅可以远距离地获取RFID标签信息,而且阅读器节点具有无线通信能力,能够读取标签内部代码、感知周边的环境数据、与区域内的其他无线通信节点形成多跳的通信网络、将节点采集的数据和物体的标志等信息高效地传输到上层应用。
2、RFID标签与WSN节点的融合。RFID标签携带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与阅读器、其他节点或者无线通信设备通信。这种类型的融合不仅给无线传感器节点添加了RFID识别能力,而且使RFID标签能够主动获取数据信息。
3、RFID与WSN在系统层次上的融合。在这种模式下,RFID标签、阅读器和传感器物理上是分开的,无须设计并部署融合。
二、智能标签在物流中的应用展望
2006年9月国家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联合颁发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发展RFID的分阶段计划。RFID技术实施进程应用步骤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育期(2006年至2008年):跟踪国际最新共性技术的研发,结合重点行业应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技术,按照国家RFID标准体系框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与应用标准,开展应用示范工程。
第二阶段—成长期(2007年至2012年):突破应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及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基本形成中国6年RFID标准体系,拓展应用领域。
第三阶段—成熟期(2012年之后):形成国际同期先进水平的技术体系,实现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与其他技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