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雷电灾害的预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N953+.7 文献标识码:A
在计算机的在线系统中,雷电定位系统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其面积是最大的,而且是全方位的进行监测,在目前的雷电活动研究手段中是最为先进的。能够有效的减少雷击所带来的故障损失,以及提升了在雷击故障点上的寻找时间,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作。
一、闪电定位器
闪电的特征为电流大、电压高、电磁辐射强以及其发生的运作为瞬间性,在闪电这个行为过程中,产生了连续性的电磁辐射与涉及到的频率范围是极广的。本文所主要介绍的雷电的检测器为闪电定位仪,它是一种将闪电所持有的特征,来进行对闪电回击放电的参数进行预测的仪器。在这个预测的仪器中,其定位的方法大致分为了三种:
(一)定向法。现在所使用的闪电定位的系统是在1796年的时候由美国人所改进而来的,在原双阴极示波器定位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自动化的磁方向的闪电定位系统。这个系统中所采用的是,具有宽波段来对闪电的辐射进行接收的VLF信号。这个信号大幅度的减少了由于窄信号所引起的偏振误差与电离层反射等影响因素,而且将测角的误差控制在了1度之内。并于后来增添了云地闪波的鉴别技术与时差的功能。
(二)时差法。其原理为利用闪电辐射从出发到到达的距离中,其接收天线的一个时间差来对其辐射的位置进行确定。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研制了时差法雷电定位系统。在产品研制成功后各国都进行了建网的行为,在后来,还在这个系统中加入了DSP中的数字波形的处理技术。
(三)干涉法。是利用入射电磁波与到达位置之间的距离上,其接收天线间的相位差来进行定位辐射源的探测,且受到雷电的辐射源在信号上的波形以及幅度的影响也是很小的。该技术在定位上的准确度以及探测的效率上是非常的高,它是采用的直线传播的方式,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地面传导率等影响是很小的。
二、闪电定位监测系统的构成
在单个的雷电定位站中,在探测的雷暴方向与大概位置及频度上,存在着定位误差大而且没法确定强度的缺点,这个系统只能够进行对雷暴活动的预警工作。所以在当代的雷电定位系统中所采用的是多站法,这个方法在定位上的精度很高,而且还可以探测出讲多参量。不过在组成上设备是多而复杂的,而且还需要通信网与中心数据处理两大类来作为技术支持。针对接收雷电信号的频差中,又分为了低频与甚高频,其中甚高频在对闪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甚高频的电场来进行对闪电位置的精确定位。如图1所示:
图1雷电探测系统分类图
在闪电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由一个主站和三个以上的副站,以及位置的分析与通信线构成的。对于闪电定位仪的建网行为,能够将空中生成的雷电以及发展与消失的全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达到精确的跟踪定位。其中,其选配的部件采用的是综合雷暴的信息显示终端。其副站对于闪电的方向和时间的测定,是通过通信线路来进行传送最后到达位置分析器中。然后再根据所收到的闪电方向以及时间,从位置的汇交以及时差的定位中得出闪电的具置。
在闪电定位系统中,主站与副站的联系方式通常为:公用的电话网或者是拨号与局域网等多种联系方式来进行雷电数据的传送。
三、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的防御以及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一)在现代雷电的预测与其防护的措施及研究里,广泛的使用了雷电监测定位的系统。它能够对于空中所发生的雷电以及其发展做到及时发现,而且还能够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发生雷电的准确位置,并通过闪电辐射中的VHF电磁场来对闪电过程的轨迹进行准确的测定。还能够从系统反馈的数据中看到雷电的演变过程以及其移动的方向,相关防雷部门就能够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有效的避免雷电所带来的灾害,比如:根据雷电的趋势,防雷部门提前对该地区的易燃易爆等场所进行提醒并在雷电到来前停止作业。
对于闪电定位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实时的监测雷电的发生与发展到结束的全部过程,为防雷部门提供了准确的雷电灾害的预报。对于闪电定位系统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与建设,做到更有效的对雷电进行监测,并且做到对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该系统还可以对雷电的遥测,提供相关的雷电范围以及比较准确的雷电在进行放电过程中的参数。
(二)雷电定位系统能够准确的将发生区域中,任意的雷电的密度和强度以及其波形相关的特征上的参数做到准确的统计,5E76将统计出的参数应用到对防雷工程的建设以及其工程的的设计与检测中。在对防雷工程进行选址的时候,通过雷电定位系统中的统计规律,选择在雷电的发生频率比较小而且其强度也不高的地区进行工程的建设。
四、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00-01
东兴市地处低纬度,是雷电高发地区,雷电灾害频繁。每年4—8月的雷雨季节,都会出现因雷击而造成建筑物损毁,人员伤亡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09年,东兴市共发生雷击事件多起,受损房屋3栋、伤亡人员4人(其中死亡4人)、牲畜伤亡2头(其中死亡2头),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造成如此重大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原因:(1)群众防雷意识不强,认为是天灾人祸,不可抗拒,甚至有相当部分人以迷信的观点错误理解雷电灾害,认为是上天对做了亏心事的人的一种惩罚,听之任之,有钱买棺材、无钱建防雷设施。(2)不按规定要求建设防雷设置。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单位特别是乡镇级的单位和群众私人建房,未把防雷设施列入工程建设项目内,有的即使建有防雷设施也不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以至防雷装置质量低劣,极易造成防雷变引雷的现象。(3)农村公共防雷设施缺乏。对重要生产生活场所未形成制定建设公共雷电防护设施的制度,使在户外生产的人员在遇到雷电袭击时,无法找到躲避雷电的场所。(4)广大群众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识,不知如何去规避雷电的侵袭。
做好防雷安全工作,是防雷管理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完善的防雷减灾制度,合理的防雷设施分布与建设,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证。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雷云接近大地时,就会在地面感应与雷云不同极性的电荷,这样就在雷云和大地之间形成一个大电容,当这个大电容的电场强度达到每厘米10—30千伏时,就具备了雷云对地面的放电条件,大气产生放电强度极高(约2000℃),同时会产生耀眼的电光划破长空,又由于空气急剧膨胀,震耳的轰鸣声响彻田野,这就是常见的闪电和雷鸣。雷电的主放电时间很短,总共只有50—100微妙,而电流极大,可达到200—300干安,如果雷云向建筑物放电,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使得建筑物遭受破坏,人员遭受伤亡。另外,由于雷电流的幅值很大,可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伏,可对用电设备绝缘产生较大的闪络和击穿,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要防止雷电带来的危害,就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防御雷电灾害,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避雷针(带)避雷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一般由避雷针(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组成,避雷针(带)也称接闪器,它是利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位置,把雷电首先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保护人员和建筑物免受雷击,避雷针(带)主要用于防直击雷。其原理在于:当雷云接近时,在雷电先导电路向地面延伸过程中,由于受到避雷针畸变电场的影响,雷电会逐渐转向并击中避雷针,形成尖端放电,同时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避免了雷电击毁被保护设备和建筑的可能性。这样,在避雷针的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安全区域,在这个安全区域中的物体基本上不遭受雷击,受到保护。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避雷针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在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并不是绝对不会遭受雷击,这是因为雷电放电途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超强雷电、金属导体、导电物等等,除有避雷针保护外,还应有其他的防护措施。一般要求在避雷针(带)保护范围内被闪击的概率在0.1%以下即可,避雷针(带)防雷,一般比较经济,也比效可靠。
二、综合防雷
综合防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主要适用于重要建筑及其内部的程度不同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民用建筑也不例外,其防护的观点着重考虑六方面的因素,即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
(一)接闪:指实现接闪功能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接闪形式(针、带、网)、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
(二)分流:指引下线对分流效果的影响,引下线的粗细和数量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多,通过每根引下线的雷电流就少,其感应范围就小,当引下线很长时应考虑在建筑物的中部增加均压环,以减小引下线的电感电压降,这不仅可以分流,还可以降低反击电压。
(三)等电位:指建筑物内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同的电位,若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与各种金属设施及金属管道都连成统一的导电体,则形成等电位。这样可保证建筑物内不会产生反击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对防止雷电脉冲电压干扰微电子设备也很有好处。
(四)屏蔽:主要是使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及微电子设备免遭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建筑物的这些设施由于它们自身灵敏性高且耐压水平低,有时附近打雷或接闪时,也会遭到雷电波的电磁辐射的影响,所以应尽量利用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将建筑物内的地板,顶板、墙面、及梁、柱内的钢筋,使其成为六面体的网笼,即笼式避雷网,从而实现屏蔽。
(五)接地:指接地效果的好坏,良好的接地效果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每栋建筑物都应考虑所采用的哪一种接地方式的效果,一般来说,当钢筋混凝结构达到规范要求的,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建筑物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可做圈式接地装置。圈式接装置预先埋在基础槽的最外边,接地体靠近基础内的钢筋有利于均衡电位,同时也可省人力和物力。
(六)合理布线:指如何布线才能获得最好效果,现代建筑离不开照明、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用电设备,雷电防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防雷系统与管线的关系,(1)将这些电线穿于金属管内,以实现屏蔽。(2)把这些线路的主干线的垂直部分设置在建筑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作引下线的钢筋。(3)注意建筑物外引入的线路的引入方法,防止雷电波入侵。(4)除布线的部位和屏蔽外,还应在需要的线路上加装避雷器,压敏电阻等浪涌保护器。
三、防雷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个人防雷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应掌握几条原则:一是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二是在野外时应将身上的金属物体或导体放离身外,待雷电过后再取回。三是尽可能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进行躲避。四是在无法躲避时需两腿并拢蹲下,尽量降低高度。
另据中国气象局网站信息,未来3天华北中南部、山东的部分地区、云南西部和中南部、华南大部有大雨或暴雨,并可能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6月3日山西省部分地区可能发生较强的雷电活动,出现雷电灾害可能性比较大。
为加强防范应对工作,避免和减少因大雨、雷电和地质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现特向上述地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提出以下要求:
1.相关地方的安全监管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中央企业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加强监测监控,通知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安排好必要的抢险队伍和救援装备、物资,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淹井、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2.立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加强防洪设施检查,尤其是对采空区上方的防洪检查,做好防洪准备;受洪水威胁的矿井,要停止井下作业,撤出井下人员;加强对露天矿山边坡的监控,防止发生滑坡。
3.密切监控受影响范围内各类尾矿库,检查防排洪设施,做好防范因强降雨和地质灾害造成垮坝、溃坝的各项工作;通知下游受影响范围内的群众做好防范准备,一旦发生险情立即采取措施、组织疏散。
4.督促铁路、民航、水运、长途汽车客运等行业企业做好相关防范工作,确保安全运营。
5.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企业加强检查,做好防雷电工作。
6.油库储罐等重大危险源要对接地装置全面检查;雷雨天气应停止装卸油料,必要时切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