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

篇1

第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等于建新村庄,但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新变化、新风貌。当前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是要抓好特色产业建设,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建设新村庄、过上新生活才有保证。当前,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只有这样,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有了根基。

第四,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既要把当前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实,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又要牢固树立打基础、管长远的思想,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第五,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涵盖了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扶贫开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扶贫开发搞好了,就突破了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二)夯实五项基本任务

一要抓好基本规划。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各级要按照“合理布局、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立即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结合各村的实际,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中,必须把握三条:一是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规划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与产业开发、生态移民、小集镇建设、旅游相结合。要真正深入调查、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切不可凭主观意志、闭门造车。

二是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新农村规划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部门很多。在制定总体规划的同时,要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制定本部门的专业规划、行业规划,明确具体任务,落实具体措施。三是长远与当前相结合。规划要对远期目标有总体要求,近期任务要与十一五规划、优势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相衔接,对于一些重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有分年实施要求。

二要抓好基本产业。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坚实的特色产业作为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对汉滨区来讲,就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农业优势产业布局规划为指导,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蚕桑、畜牧、魔芋、劳务输出等全区性主导产业,茶叶、烤烟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和蔬菜、中药材等地域性特色产业。对一个乡镇来说,要按照规模化的要求,走一乡二三业的路子。对一个村来说,就是要主抓一两个骨干项目。各乡镇、各村在产业建设上,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地自然条件和优势资源出发,把市场有需求、农民愿意搞、当地适宜种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篇2

2月4日,沐浴着冬季暖和的阳光,我们沿着新修的柏油路,走进惠水县苗族村寨九龙。郁郁葱葱的森林掩映着古朴的苗寨,幽静的竹林环绕着装饰一新的苗居,错落有致,宽阔整洁的水泥路沟通了各家各户,纵横交错,别有一番景致。农家小院里整洁、有序,菜园、果园交相辉映,老人、孩子们围坐传唱着山歌,其乐融融。

“过去的九龙村多数人家世代过着‘一头牛耕田,一头猪过年,一只鸡换盐’的单调生活。雨天寨子里污水横流,晴天尘土飞扬,人畜混居,臭气熏天。”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庭清说。而今,九龙的苗族村民们过上了焕然一新的生活。这些变化得益于惠水县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实、做牢,让农民群众亲身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惠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去年开始,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别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龙乡九龙村结合观光农业、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的综合开发,成效凸显,新农村已具雏形。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示范带动”的原则,惠水县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工业带动农业,充分利用交通便利,与省会相邻、距离较近等优势,主动全面融入贵阳经济圈,在距贵阳市区仅28公里的长田乡建立了规划面积达14.8平方公里的工业科技示范带。目前,已引进企业38家,总投资9个多亿,投资到位金额达2个多亿,项目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电制造、印刷等等,已建成企业10家,在建企业19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现税金222万元。引进的13家食品企业,每年需要面粉20000吨,辣椒6612吨,菜油6860吨,小麦、黑(白)糯米1750吨,肉牛10万头等等,不仅使农民在进厂打工挣钱的同时学到了技术,还加快了农业基地的建设,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创造了机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带动农村,通过走订单农业和农业科技能手带动之路以及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一部分人已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已在县城安家落户,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土地耕种模式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将有1万人离开土地到工厂工作,而这1万人遗留下的近8000亩土地通过流转的形式更加集中、效益更大,从而实现城市带动农村的构想。劳务输出增加货币收入。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管理和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重点在一些偏僻落后又不能进行产业调整的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力输出打工,“十一五”期间新增劳务输出人员将达到2.5万人以上,使其在打工过程中,在增加货币收入的同时,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目前,惠水县把新农村建设分为三种类型进行试点,探索经验。一类是小康村。选择了地处城郊、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多元的和平镇惠明村进行试点,建设高层次的新农村。二是贫困型村。该县选择通过扶贫开发,刚刚跨过温饱线的摆榜乡石板村进行试点,建设层次相对较低的新农村。另一类是温饱型村。选择介于小康村和贫困村之间的大龙乡九龙村进行试点,建设中等层次的新农村。去年,该县投入140 万资金全面启动全县各试点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县25个乡(镇)分别选出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规划和建设。

篇3

东北部与保康县接邻,村位于县的北大门。平均海拔1300米。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8个户联责任区,574户,2078人,国土面积65740亩,其中:耕地总面积6738亩,常用耕地面积4482亩,全村有党员60人,两委班子成员4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4480元。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安排,局党组在年初安排工作时,指定一名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负责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并明确捍卫科为具体工作科室,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一是去年年初,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宜办文〔2010〕17号文件精神,结合板庙村实际,共同制定了板庙村2010-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规划及帮扶工作思路。进一步理清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二是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建明同志亲自率局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两次到该村调研,与乡、村领导交换意见,共商该村发展措施。三是分管局领导先后三次带领工作队员到板庙村,与村领导班子衔接帮扶的具体措施,落实帮扶的具体工作。

二、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板庙村目前全村仍有6个户联理事会管辖区未通公路,需新修道路9.2公里;两个户联理事会管辖区内与保康接壤4公里路段需要硬化;2个户联理事会管辖区内92户230多人的平安饮水问题未得到解决;3个户联理事会管辖区500亩农田未得到改造等实际困难,积极争取市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落实基础设施改造资金3万元。同时,局克服困难,压缩行政开支,帮扶资金1万元。推动板庙村村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解难事,二是坚持办实事。做好事,真心帮扶。局领导班子先后两次集体到该村,对6名困难党员走访慰问,送去2400元慰问金、新棉被6套、新棉衣6套。同时,考虑板庙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方便,村民就医难。局专门协调市委卫生所、市政府卫生所医务人员两次到该村为群众开展免费义诊活动,50多人次受益,并无偿送去价值6000多元的药品,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赞扬和好评。

四、协助该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帮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政策,去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以协助农民增收,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协助该村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一)去年。仍然实现了农村经济生产总值15920400元,人均纯收入到达了4680元。人均收入与去年相比增长4.5%通过房屋租赁、烟草销售产值提成等形式,去年板庙村集体经济实现大跨越,集体经济收入超越60000元。

二)板庙村已初步形成了以烟叶、蔬菜和畜牧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了全村的整体经济产值。全村烟叶种植面积2800亩,比去年减少了300亩,产值为4460400元。

三)去年在烟叶减产既成事实的同时。比去年增加500亩,实现产值7500000元,去年产值的两倍多,有效地弥补了村民因烟叶减产造成的损失。

友情链接